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析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的负面作用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我国植物油食和现况与相关的主要慢性流行情况作一概述,并从食用油脂肪酸组成,n-3和n-6脂肪酸代谢以及脂质过氧化等方面说明偏食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的潜在危害。并介绍了国内外主要油料作物品种脂肪酸育种改良新动向、及对植物油的合理食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脂肪酸代谢是植物最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脂肪酸在食用和工业生产上有重要用途。介绍了植物种子中脂肪酸代谢的基本途径。论述了应用基因工程改良植物种子油品质的技术策略、存在问题,同时对植物脂肪酸调控基因工程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观赏植物火棘种子油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火棘等6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分。从油脂的不饱和程序、必需脂肪酸含量看,观赏植物火棘种子油是有待开发的优质食用植物油。  相似文献   

4.
高玉尧 《农家顾问》2014,(11):31-31
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对4种植物油中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加热温度分别为25、160、200、240、300℃,加热时间为10分钟,用三氟化硼一甲醇快速甲酯化方法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4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植物油加热超过致毒点会产生醛类、酮类、酸类等多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长期食用含有这些毒素的植物油,会损伤血管、心肌、胃肠道、肝脏、脑神经等器官组织,引起多种病症。不同植物油产生毒素的温度差别很大,致毒点就是植物油加热过程中开始产生毒素的温度,主要由植物油中脂肪酸的构成决定。安全食用植物油,关键就是烹饪时将油温控制在致毒点以下。下面是几种植物油的致毒点,以及可能产生的毒  相似文献   

6.
掺伪食用植物油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正己烷提取,KOH-CH3OH甲酯化,10%DEGS填充柱气相色谱法检测,同时测定C12:0~C22:1十种脂肪酸甲酯,并根据不同油种其脂肪酸的特征组分和含量以及其特征组分的绝对量的不同来鉴别食用植物油的掺伪,方法安全、快速、准确、从而为植物油中掺伪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原产地中海沿岸地区,是一种乔木油料植物,已有600年的栽培历史。橄榄油作为一种食用、工业、药用油的原料,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地中海地区的国家广泛种植,并以高营养的植物油出口到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广大国家和地区。橄榄果因品种差异含油率在18%-24%。橄榄油是以橄榄果榨取的食用植物油,在国际上被誉为“飘香的软黄金”,它含有70%-84%的油酸,这是人体需要最多,而且对人体健康最重要的脂肪酸,直接被人体吸收率可达94.5%以上。橄榄油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并富含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誉为最高等级的天然植物油,也是唯一的可以不经高温和化学处理而直接榨取的植物油。橄榄油除食用外,还广泛用于美容养颜、减肥和防治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脱酸是植物油脂精炼的重要工序之一,用于脱除毛油中的脂肪酸,以改善植物油的透明度和品质。吸附法脱酸是一种新型脱酸技术,吸附剂的选择是实现吸附脱酸的关键环节。该文分析了食用植物油吸附法脱酸技术的优势,综述了碱性微晶纤维素、膨润土、农作物籽实外壳、硅藻土、壳聚糖和介孔氧化硅等常见吸附剂其的性质、功能特性、吸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新型脱酸吸附剂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克炳 《农技服务》2004,(12):44-44
由于小型植物油厂及农村简易榨坊没有将植物进行精细加工的设备条件,因此,目前农贸集市销售和农民自产的植物油大都不能达到食用标准。这些经过机械压榨出来的植物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明不同食用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及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消费者针对性地选择食用植物油提供指导,并为油脂加工企业生产推广食用油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橄榄油、大豆油、山茶油、玉米油、葵花油、棕榈油、调和油、花生油和冷榨紫苏油11种常见食用植物油中脂肪酸、甾醇含量,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维生素E含量。【结果】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5.32%,属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山茶油、橄榄油、普通菜籽油、双低菜籽油、花生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81.9%、76.21%、66.90%、64.57%、44.74%,属单不饱和脂肪酸类食用油;葵花油、玉米油、大豆油、调和油ω-6的类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6.53%、56.82%、54.00%、45.58%,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ω-3的亚麻酸含量为65.89%,属多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类食用油。冷榨紫苏油的维生素E含量最高,达91.30mg/100g;玉米油的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为749mg/100g;棕榈油、橄榄油以及花生油甾醇含量均低于92.70mg/100g。【结论】双低菜籽油、普通菜籽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64%,且ω-6与ω-3 比例接近2︰1,是11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最均衡的食用油。冷榨紫苏油属于低亚油酸高亚麻酸类食用油,其维生素E和甾醇含量相对丰富,配合其他食用油使用可解决我国膳食油脂肪酸组成及营养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伍新龄  王凤玲  关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7):9522-9524,9656
[目的]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对4种植物油中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不同加热温度(25、160、200、240、300℃),加热时间为10 min,用三氟化硼-甲醇快速甲酯化方法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4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其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加热到300 ℃后,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38.04%、27.07%、23.87%、67.49%减少到33.76%、24.26%、19.16%、55.50%,变化率分别为11.26%、10.40%、19.70%、17.78%.从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大豆油比较不稳定.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由41.65%、60.67%、63.28%、9.27%减少到23.92%、37.17%、37.13%、0(未检出),变化率分别为42.57%、38.73%、41.33%、100%.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率来看,4种食用植物油的变化率均较大,其中橄榄油最不稳定.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分别降低22.14%、24.72%、30.63%、18.67%.[结论]研究可为指导食用植物油生产、加工以及烹饪过程,避免或减少不良脂肪酸的生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探讨不同加热温度对4种植物油中肪酸含量变化的影响。试验选取加热温度分别为25、160、200、240、300℃,加热时间为10分钟,用三氟化硼-甲醇快速甲酯化方法对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和橄榄油4种植物油中的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并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脂肪酸甲酯化溶液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4种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总量呈递减趋势。其中,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不饱和脂肪酸总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有取代菠菜之势最近,医学人员发现,在欧洲人常吃的色拉中的马齿苋属类植物,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E和其他营养成分。其中Q—3脂肪酸的含量比其他蔬菜要高得多; 亚麻酸的含量是菠菜的6~7倍。Q—3脂肪酸是构成细胞膜的必需成分,尤其对脑子中和眼睛中...  相似文献   

14.
《世界农业》2004,(6):56-56
菜子油在食用植物油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仅为13%。面对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棕榈油及巴西和阿根廷大量增产的大豆,菜子油开拓市场的契机在于其各类脂肪酸含量的健康组合。从1999年起,菜子油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已经超过豆油,而成为仅次于玉米  相似文献   

15.
油菜是我国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是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不与其他油料作物争地,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油菜籽含油量高,一般为30%~50%。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植物油,其脂肪酸主要由棕  相似文献   

16.
《湖南农业》2006,(11):28-28
一般来说,老人宜吃植物油,少吃动物油和奶油,主要是从利于预防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来考虑的。菜籽油虽然也是植物油,但它富含一种长链脂肪酸——芥酸。如果长期食用富含芥酸的菜籽油,就会因芥酸过多蓄留而更易引起血管壁增厚和心肌脂肪沉积。目前,联合国粮食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  相似文献   

17.
绿叶挥发物参与植物脂肪酸和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代谢过程。分析了植物脂肪酸及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两种酶所参与代谢的基因调控及GLVs长距离信号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周围生态群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食用植物油掺杂鉴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非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危害性及检测方法,综述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其他食用植物油的各种检测方法,例如理化法、光度法、色谱法。  相似文献   

19.
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援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ase有两种类型:异质型的ACCase位于质体中.是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质型的ACCase位于胞质溶胶中.催化形成的产物主要用于长链脂肪酸及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综述了植物中ACCase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基因工程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反映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试验选用日常食用的植物油,针对人们贮存和大豆油的方式以及市场上油炸行业反复使用植物油脂时间的长短,探讨在常温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植物油脂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口放置的植物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高于封口放置,两者都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三种植物油中,大豆色拉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