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贝尼尔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牛伊氏锥虫病是危害我区耕牛的血液原虫病之一,我们曾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查耕牛血清332份,阳性率10.24%(34/332)。应用贝尼尔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材料与方法1.病牛系自然发病病例,其临床表现符合伊氏锥虫病特征,部分...  相似文献   

2.
牛锥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锥虫病是一种由伊氏锥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1975年在本市石城圹山岭村曾经发生。2002年9月,笔者用炭抗凝集法检查石城43个自然村547头耕牛,检出阳性牛253头,阳性率46.25%,其中40个自然村均有阳性患牛。在龙湾检查了190份血清,阳性血清为69份,阳性率36.3%,可见本病已成为我市牛的一种常见病。因此做好牛锥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锥虫病,又称苏拉病,是由伊氏锥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动物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伊氏锥虫中间宿主很多,它广泛地寄生于牛、马、骆驼、象等等草食动物及部分肉食动物体内。耕牛现在仍然为我国农村很多地方提供畜力,是现代农业生产重要因素之一。耕牛一旦被伊氏锥虫侵入,并罹患锥虫病后,就无法为广大农民提供畜力,从而影响农业生产。了解耕牛锥虫病的发病原因和症状,掌握耕牛锥虫病的临床诊断及预防措施.对保护耕牛健康、促进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伊氏锥虫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牛、马、骆驼等家畜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原虫病。本病在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区)广为流行,耕牛带虫率一般为5~18%,有的疫区高达80%以上,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我国使用的抗锥虫商品药主要有拜耳205、安锥赛、贝尼尔、Trypamidium。由于许多地区长期应用其中一种抗锥虫药,有些地理  相似文献   

5.
锥虫病俗称肿脚病、耳尾焦,由牛感染伊氏锥虫所引起。我市1983年曾大面积流行此病,笔者自创“兔大剂量注射待检牛血诊断牛伊氏锥虫病”,锥虫检出率高,以血虫净和中药防已黄芪汤加减治疗,自1998年以来治疗牛17头,治愈率100%。现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贝尼尔又名血虫净,对家畜血液寄生性原虫有一定作用的化学合成药物。我们于1977年用甘肃省兽医药品厂(下同)生产的贝尼尔,临床治疗罹患锥虫病的耕牛82头,治  相似文献   

7.
对水牛伊氏锥虫病,基层畜牧兽医站常用德国拜耳205进行治疗。该药对伊氏锥虫病的治疗效果被公认是有效的,然而能否有预防作用及在自然放牧时预防期究竟有多长,报道甚少。为了判定德产拜耳205对水牛伊氏锥虫病预防效果,我们从1982年开始,对我市4个乡镇的6...  相似文献   

8.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牛、马、骆驼、驴等家畜血液、淋巴、骨髓、脾脏等组织中的一种原虫病。对耕牛危害严重。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主要是拜耳205,其次是贝尼尔、安锥赛硫酸盐等。但这些药品大都依靠进口,且价格昂贵,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进一步挖掘祖国医药学宝库,  相似文献   

9.
耕牛伊氏锥虫病是一种血液原虫性疾病,是危害我区耕牛的主要疫病之一。1983年我们用间接血凝法检查耕牛血清332份,检出阳性34份,阳性率达12.7%,此后又从病牛中分离出2株锥虫虫株。十几年来,我们用贝尼尔为主治疗耕牛锥虫病583例,治愈率达96.05%,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伊氏锥虫病是一种主要寄生在牛、马、骆驼、驴等家畜血液、淋巴、骨髓、脾脏等组织中的一种原虫病。本病在我市流行面较广,且有蔓延趋势,冬春四本病致死的牛较多,对耕牛危害严重。历来诊断本病的方法,常采用血液抹片染色法、全血压滴法、毛细管集虫法等查虫法进行诊断。这些诊断方法,虽有较大诊断价值,但在普查本病工作中,存在着花工多、费时长、器材损耗大,而检出率较低等缺点,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普查耕牛伊氏锥虫病的需要。为探求一种简便、快速、准确诊断牛伊氏锥虫病的方法,近年来,对血清免疫学诊断伊氏锥虫病的研  相似文献   

11.
伊氏锥虫病又叫苏拉病.是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家畜体内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通过吸血昆虫机械传播。目前关于该病的报道几乎都是马、驴、骡和牛等动物,而山羊的伊氏锥虫病却很少有报道。近几年来,山羊的伊氏锥虫病时有发生.且发病早期难以准确诊断,治疗效果不明显,给山羊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家畜伊氏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Trypanosomaevansi1885)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马、骡、驴、骆驼、黄牛、水牛、牦牛、象、猪、狗、羊均可感染。霍步赢、迮文琳(1940、1943)在我省安顺首次发现马骡伊氏锥虫病,温俊板、吉炳发(1981)又在普定县发现耕牛伊氏锥虫病,但均未见虫体系统鉴定的报道。为了解我市盘县特区耕牛伊牛伊氏锥虫病的感染情况,我们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虫体鉴定,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的来源:在盘县随机选择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饲养方式,自繁自养的耕牛作为调…  相似文献   

13.
耕牛伊氏锥虫病是伊氏锥虫寄生于耕牛的造血脏器和血液中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临床表现为不定期的间歇热、进行性消瘦、四肢肿胀、皮肤龟裂等,常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IHA对本县丰山、新圩进行耕牛伊氏锥虫病流行规律的调查,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诊断液由兰州兽医生物药品厂提供,批号(5101)1.2牛的选择在2个乡9个大队分别选择不同性别、年龄的黄牛、水牛共615头。在牛出现体温升高时,采用针刺破牛耳静脉,再用滤纸在牛的耳静脉吸血40mm左右,另一端编号,待干燥后冷藏待查。2.检验结果:2.1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4.
伊氏锥虫病(苏拉病)是锥虫属的伊氏锥虫,寄生于马、骡、驴、牛、骆驼等家畜血浆及组织内所引起的寄生虫病,常发生夏秋季节。1993年12月本病在新疆吉木乃县大面积流行,发病率达58.36%.并呈急性经过,死亡骆驼143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省40个县从1998年以来参加推广牛羊四种寄生虫病(血矛线虫病,肝片吸虫病、锥虫病、血吸虫病)联合诊治技术(四联),到目前为止,检查牛181323头,羊24008只,治疗牛52757头,羊3052只。经查治后,阳性率有变化;血矛线虫病;牛从诊治前的5.2%下降为目前的1.2%,羊从6.5%降为2.1%,血吸虫病:牛从3.8%降为1.1%,羊从1.5%降为0.8%;伊氏锥虫病:牛从3.03%降为0  相似文献   

16.
耕牛锥虫病系伊氏锥虫所引起。其特征是出现间歇热和水肿,特别是四肢水肿。所以耕牛锥虫病又称肿脚病。我省原无锥虫病,于1976年上半年在新建县樵舍公社首次发现该病。其中的一个生产队耕牛全部肿脚,无法使役。之后又在贵洒、金洒、新干、新余、广丰、彭泽等县以及萍乡市发现锥虫病。以浙赣铁路沿线的县市,疫情严重。此病仲夏多发,时值夏收夏种,农事繁忙,急需畜力,而病牛却部分或全部失去役力,严重地影响农业生产。耕牛锥虫病的诊断:根据耕牛锥虫病特征性的临床症状,虽可基本上作出诊断,但  相似文献   

17.
伊氏锥虫病在我国流行甚广,造成马、牛的大批死亡。国内现用于治疗伊氏锥虫病的药有安锥赛和贝尼尔,因为副反应严重或疗效差,使用有一定局限性,而且有些锥虫地理株对上述两种药已产生抗药性,进口的拜尔205疗效较好,但药价昂贵。所以,寻找疗效好,使用方便的新药显得尤为迫切。我们采用灭锥灵治疗小白鼠伊氏锥虫病试验。  相似文献   

18.
锥虫病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由锥虫引发的主要的人畜共患原虫病之一。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骆驼、马、牛等家畜的伊氏锥虫病。骆驼锥虫病可造成骆驼日渐消瘦、心肌衰竭甚至死亡,随着疾病的蔓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通常使用苏拉明、贝尼尔、安锥赛等药物可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为了让更多的人们较为系统地了解和有效防治骆驼锥虫病,从骆驼锥虫病的病原体特征、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此外,对骆驼锥虫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骆驼锥虫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产咪唑苯脲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咪唑苯脲治疗水牛伊氏锥虫病效果观察钱存忠(南京农业大学兽医系)咪唑苯脲为军兽医大学1985年新合成的抗巴贝西虫病新药。张咏梅等于1990年试用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小白鼠及水牛,按kg体重3mg肌注,连用两天为一疗程,治疗6头水牛,全部治愈。对人工...  相似文献   

20.
咪唑苯脲为军兽医大学1985年新合成的抗巴贝西虫病新药。张咏梅等于1990年试用于人工感染伊氏锥虫病小白鼠及水牛,按kg体重3mg肌注,连用两天为一疗程,治疗6头水牛,全部治愈。对人工感染锥虫病猪也有很好疗效。为此。我们于1990年2~3月间在江宁县进行了现场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