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羊肝片吸虫是寄生在羊的胆管里,能引起肝脏肿大和肝硬化,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的一种寄生虫病。这种寄生虫由于其成虫产卵后经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许多尾蚴被吸附在水草上,再脱去尾部形成囊蚴,羊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了囊蚴而受感染。肝片吸虫病又名肝蛭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1发病情况体型消瘦、腹泻,发病后用抗生素和腹泻药治  相似文献   

2.
<正>肝片吸虫病牛、羊、猪、马、人都可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1肝片吸虫生活史肝片吸虫在牛、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潮湿条件下,虫卵发育成毛蚴,当毛蚴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椎实螺时,可在椎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后很快变成囊蚴,囊蚴可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当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即被感染。囊蚴穿过牛、羊肠壁进入血管,经门静脉到肝脏,并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3.
<正>羊肝片吸虫病是因羊吞食含有肝片吸虫囊蚴的水草而引发的一种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外呈树叶状,虫体长20~30 cm,宽5~13 cm。新鲜虫体呈肉红色,浸泡后呈黑色。虫卵桶圆形,褐色,有卵盖,长130~150μm,宽70~90μm,卵内充满卵黄细胞,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后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外界水中15~30℃的温度下,经10~25 d孵化出毛蚴,毛蚴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进行发育繁殖,最后生成许多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于水草上变成囊蚴。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后,囊蚴进入消化道,在小肠内脱去胞囊生成童虫,  相似文献   

4.
1肝片吸虫病 1.1病原与流行特点 该病是肝片吸虫、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慢性或急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肝片吸虫成虫在胆管内产生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并与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条件下经10~25天孵化出毛蚴,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则侵入其体内,经过几个发育阶段最后形成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附着于水生植物上或水面上形成囊蚴,羊吃草或饮水时吞食囊蚴而感染该病。每年的春季、夏末、秋初发病。  相似文献   

5.
正羊片形吸虫是主要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中,呈扁平片状,灰红褐色,大小为(21~41)mm×(9~14)mm。成虫在羊的胆管内排除大量的虫卵,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由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进入水中,遇中间宿主(淡水螺丝)时,钻入其体内,发育为胞蚴、雷呦和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后,附着在水草上形成具有感染性的囊呦,羊吃了这些水草后,幼虫  相似文献   

6.
1肝片吸虫病 肝片吸虫的成虫寄生在牛羊肝胆管内,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肠内与粪便混合排出体外,入水后孵出毛蚴。毛蚴在水中钻入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最后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中或附着在草上,并分泌粘液包裹成囊蚴。囊蚴被牛吞食进入小肠后,沿胆管或穿过肠壁和肝实质到肝胆管内寄生。  相似文献   

7.
俞萍 《新疆畜牧业》2012,(Z1):35-35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胆管内引起的慢性或急性肝炎和胆管炎,同时伴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隐性症状,可导致消瘦,体重下降。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  相似文献   

8.
<正>肝片形吸虫的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我市主要是小土蜗螺。羊发病多因畜主经常在低洼有浅水或死水的草滩地放牧,羊吃草、饮水时吞食土蜗螺或囊蚴后,囊蚴进入肠道,从胆管开口处钻入,或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入肝,钻破肝实质到达胆管;或是钻入腹腔,从肝表面钻入肝脏,在肝脏胆管发育成成虫。干旱年份发病轻,多雨年份发病重,夏秋季为主要感染季节。2013年9月5日,接到我镇米某某的电话,得知他家  相似文献   

9.
牛羊肝片吸虫是一种形似柳叶状的深棕色吸虫,寄生于牛羊肝脏中,多见于在河边、渠边、低洼潮湿地区放牧的牛羊,舍饲牛羊很少感染。1病因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是一种形似蚕虫大小的椎实螺,牛羊摄入带有椎实螺的牧草或饮用含有椎实螺的水而感染。感染性囊蚴随着水草而进入消化道,孵化后又随血液循环而进入肝脏,定居于肝  相似文献   

10.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肝片吸虫(Fasciola hapatica)病,是由于家畜采食了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进入消化道的囊蚴,其被膜迅速溶解,蚴虫则进入宿主动物肝脏、胆管中发育生长,引起急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不良。如不及时治疗常引起患畜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1肝片吸虫病 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3.
1流行情况 肝脏吸虫病对奶牛危害很大,主要发生于牛肝脏和胆管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病和胆管病,伴有全身中毒和营养障碍,导致产奶量下降,一般是地方性流行。肝脏吸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更换不同的宿主。成虫阶段寄生在终宿主的肝脏、胆管内。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与肠内物质混合,随粪便排出宿主体外。卵在适应的水中孵化成毛蚴,毛蚴进人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发育,而后幼虫进入水中或附着在水草上随奶牛饮水或采食进入牛体内,并进入其肮脏及胆管中逐渐发育为成虫。一般成虫在牛肝脏中生存3~5年。  相似文献   

14.
(一)羊常见吸虫病1.片形吸虫病。片形吸虫病是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又称肝蛭病,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所引起的。片形吸虫在羊胆管内寄生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温暖、有适量水分条件下,虫卵孵化成毛蚴。毛蚴在中间宿主椎实螺体内发育成胞蚴、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很快变成囊蚴,粘附于草上或游于水中。  相似文献   

15.
腹腔吸虫寄生在反刍类的胆管和胆囊内而引起发病,对绵羊可造成死亡。它的中间宿主是螺、蜗牛和蚂蚁,羊吃了体内含囊蚴的蚂蚁而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6.
肝片吸虫是一种寄生在牛、羊和数十种哺乳动物胆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也可感染。成虫寄生在牛、羊及其它哺乳动物胆道内,每条虫日产卵量为20000个左右,中间宿主为椎实螺类,在中国以截口土蜗为最重要。成虫在牛体内存活期为9~12个月,  相似文献   

17.
<正>1肝片吸虫病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肝片吸虫又称肝蛭虫,一般寄生在羊的肝脏、胆管,感染率30%左右。患肝片吸虫病的山羊消瘦、贫血、颌下水肿,到后期出现腹泻,最后导致肝中毒而衰竭死亡。预防措施:一是不到沼泽、低洼潮湿地带放牧,选择高燥地区放牧。二是在9月下旬用硝氯酚驱  相似文献   

18.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牛羊的大批死亡.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10月为高发季节.该病多发生在夏秋两季,6~9月份为高发季节.羊吃了附着有囊蚴(虫卵→毛蚴→钻入椎实螺体内→胞蚴→雷蚴→尾蚴→从螺体逸出~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各种年龄、性别、品种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绵羊的病死率高.常呈地方性流行,在低洼和沼泽地带放牧的羊群发病较严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牛源肝片形吸虫卵人工培养囊蚴,口服或三胃注射感染牛,羊,兔等动物,对临床和病理的变化,囊蚴成活率等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证明在成都地区牛源肝片吸虫囊蚴人工感染牛,羊,兔获得成功,囊蚴成活率分别为29.4%,11.65%,8%,幼虫和成虫对肝脏等组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病畜表现精神食欲差,后期出现拉稀等症状,是导致牛,羊,兔瘦弱和部分病畜早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山羊肝片吸虫俗称羊木耳虫,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同时伴发全身中毒现象及营养吸收障碍等病症的寄生虫病,外部环境和季节对本病的流行有很大的影响.在低洼,潮湿沼泽地带,淡水螺孳生地,流行较为严重.羊感染后,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病是幼虫寄生阶段,感染大量囊蚴于肝脏,此时肝区压痛明显,排黏液性血便,几天内死亡.慢性病主要是成虫寄生阶段,表现消瘦、贫血、颌水肿、便秘、下痢衰竭死亡.现将一起山羊肝片吸虫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