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对黄土高原植被进行分区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黄土高原植被区空间数据和土壤侵蚀空间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被划分为森林植被区、森林草原植被区、温性草原植被区和荒漠半荒漠植被区。在森林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41.92%,水蚀土壤侵蚀指数比温性草原植被区和荒漠半荒漠植被区的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346.90。在森林草原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70.45%,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449.40,水蚀最为严重。在温性草原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风蚀微度-水蚀剧烈的百分比最大,为33.01%,水-风混合侵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水-风混合侵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633.45,水-风混合侵蚀最为严重。在荒漠半荒漠植被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风蚀为主,轻度以上的侵蚀百分比为99.65%,风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他植被区的风蚀土壤侵蚀指数大,为589.78,风蚀最为严重。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温度带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在温度带各级均有分布,但是极强和剧烈水蚀分布在温度带等级从2到3,冻融侵蚀分布在温度带等级从1到3。在温度带等级为4时,也就是黄土高原 10℃积温介于3500℃~4500℃的暖温带时,水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温度带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在温度带等级为1时,也就是黄土高原 10℃积温<1700℃的寒温度,风蚀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温度带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在 10℃积温介于1700℃~2600℃的温度带等级2时,水-风混合侵蚀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温度带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表现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不同降雨量下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和降雨量等级数据进行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研究表明,在降雨量等级为1时,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主要以水-风混合侵蚀为主,占整个侵蚀的55.76%。在降雨量等级为2和3时,水蚀和风蚀占整个侵蚀的比例较接近。在降雨量等级为4、5和6时,主要以水蚀为主,分别占整个侵蚀的82.54%、98.66%和99.53%。在降雨量等级为7时,土壤侵蚀全部为水蚀,占整个侵蚀的100%。冻融侵蚀出现在降雨量等级为2到6时,占整个侵蚀的比例均不大。在降雨量等级为4时,水蚀、风蚀和水-风混合侵蚀的土壤侵蚀指数均比其它降雨量等级的土壤侵蚀指数大,分别为406.84、665.94和723.78,土壤侵蚀最严重。黄土高原降雨条件的变化对土壤侵蚀状况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外土壤侵蚀模型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将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按照研究重点的不同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土壤侵蚀量与单因子间关系的研究阶段、土壤侵蚀物理过程模型研究阶段和3S技术与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研究阶段。并从3个发展阶段对国外土壤侵蚀模型的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为强大的空间数据统计和分析功能,对农业生态环境宏观决策、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生态敏感性和面源污染等方面的研究具有支撑作用。GIS分析数据的质量、来源、模型和集成是影响GIS对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定量定性研究的主要问题。"3S"技术一体化、GIS网络、实用模型和专家智能系统的发展是GIS解决农业生态环境研究的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长寿湖周边地区为例,基于已有的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给出模型各因子的计算方法,并利用GIS空间数据提取和数据运算方法,结合水利部水力侵蚀强度分级,获取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侵蚀主要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面积为6 611.53×104m2,占研究区面积的86.30%。这些地区主要为果园、林地和水田,该地区植被盖度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的黄土丘陵半干旱区退耕还林还草决策系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及相关软件支持下,对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图件进行几何校正和数字化等一系列处理,获得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侵蚀强度的空间数据,并由安定区等高线生成坡度数据.将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与坡度数据、侵蚀强度数据先后进行叠加,形成包括三者所有属性的空间数据库,并从中提取满足退耕还林条件的数据,从而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和荒山造林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产决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依靠大量农业数据和强有力的数据分析技术作为支撑。特征提取技术能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反映源数据本质特点的特征,有利于农业数据的管理与分析。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农业空间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重要手段,科技工作者已从PCA和GIS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农业空间数据的特征提取研究,然而PCA所提取的特征不能够反映农业空间数据的非线性结构特征,所获取的特征不利于其后的评价与分析。因此,将非线性特征提取技术KPCA引入GIS中进行了农业空间数据特征提取,构建了农业空间数据特征提取模型。应用结果证明,通过该模型所提取的特征分布结果符合实际情况,为实现农业生产决策提供了更具保障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主要是运用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对研究区域的各种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并取一定的数值,计算其侵蚀量.实际上,土壤侵蚀是1个影响因素众多,边界条件复杂的连续不间断的不确定过程.研究了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来模拟土壤侵蚀的原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标准的Von.Neumann邻居定义,着重探讨元胞状态转化所遵循的规则和土壤侵蚀从1种强度到另1种强度这一微观动态变化过程,最终形成GeoCA-Soil Ero-sion系统.以重庆合川市为例,用元胞空间与研究区域相一致的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得出了重庆合川市土壤侵蚀等级图并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其背景的空间关系.并运用ArcView软件作为开发平台与之集成,将这一过程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志军  张俊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74-8576
土壤侵蚀模型是土壤侵蚀过程定量研究的有效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研究成果,并简要分析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侵蚀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王姝  翟旭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89-4591
基于GIS技术在土壤侵蚀分析、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介绍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其研究内容等,着重介绍了GIS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广泛应用。结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数据存储、查询、检索、图形计算、统计分析、属性数据和图形输出、模型应用等功能在水土保持领域的应用,为水土保持工作构造了一个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动态化、系统化、可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GIS和R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土壤侵蚀定量遥感方法在浙江省仙居县的应用.在GIS和RS技术的支持下,选择通用流失方程计算得到土壤侵蚀量和潜在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图,分析了土壤侵蚀因子在研究区的表现.研究表明,利用RS、GIS技术进行土壤侵蚀调查与监测是可行和高效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栅格化坡面径流路径模拟与LS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旨在研制建立适合我国黄土区以小流域为单元、基于GIS栅格化的坡面径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异分析模拟模型 .以ViewGIS为平台 ,将流域图经栅格化处理和建立基于栅格化处理的关系型数据库 ,利用D8方法和DEMON方法 ,分析模拟径流路径 ;开发出了适于分析模拟黄土区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的模块 ,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坡面径流路径进行了模拟 ,并模拟计算了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的地形因子LS值在该流域坡面的分布 ,最后将计算结果存放于关系型数据库中 .该研究深入ViewGIS内核 ,在开发DEM径流分析、土壤侵蚀等功能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整个流域径流路径及土壤侵蚀地形地貌分异规律的计算机分析模拟与成图 ,为研制开发防护林体系高效空间配置智能化规划设计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雯文  雷孝章  钟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26-10427,10576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严重。针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方式和特征,分析评价影响土壤侵蚀的因子如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并对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进行研究评价,得出川中丘陵区最常用的土壤侵蚀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分析GIS技术在土壤侵蚀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出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GEOCA和GIS的土壤侵蚀空间演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主要是运用水土流失通用方程,对研究区域的各种影响指标进行研究并取一定的数值,计算其侵蚀量.实际上,土壤侵蚀是1个影响因素众多,边界条件复杂的连续不间断的不确定过程.研究了用地理元胞自动机来模拟土壤侵蚀的原理、方法和工作流程,并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标准的Von.Neumann邻居定义,着重探讨元胞状态转化所遵循的规则和土壤侵蚀从1种强度到另1种强度这一微观动态变化过程,最终形成GeoCA-Soil Ero-sion系统.以重庆合川市为例,用元胞空间与研究区域相一致的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得出了重庆合川市土壤侵蚀等级图并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其背景的空间关系.并运用ArcView软件作为开发平台与之集成,将这一过程可视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和GIS的涪江流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RS和GIS与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相结合,利用ArcGIS 9.3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进行涪江流域上游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侵蚀主要为微度侵蚀,且占总面积的85.65%,轻度侵蚀占总面积9.13%,中度侵蚀占总面积2.89%,强度侵蚀及以上地区的面积占总面积2.33%.涪江流域上...  相似文献   

17.
张金英  葛京凤  于江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391-6392,6395
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选择加权降雨量、坡度、坡长、沟谷密度、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7个影响因子,应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因子权重,建立土壤侵蚀评价指标体系;利用RS和GIS技术,将影响因子分级并进行地图代数加权叠加,划分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揭示该区2000年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并总结宏观尺度下水土流失演变分析的方法,选取黄河上游龙羊峡至刘家峡河段典型电站典型时段内的土壤侵蚀遥感资料,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和历史资料,利用GIS技术总结区间水土流失面积及强度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河段多年水电开发对区域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较小,其主要影响为土壤、地形及植被等因素。宏观尺度下进行水土流失演变分析采用大小尺度结合、遥感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的方法是合适的,有效解决了历史实测资料缺乏的问题,也使历史演变趋势及原因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