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间涝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棉田小区涝渍动态观测资料,计算了农田涝渍程度,分析了涝渍作用特点和涝渍作用强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分析表明,仅受渍的情况下,当受渍程度(SEW30)达到126 cm.d时会造成棉花明显减产(15%左右),当SEW30达到455 cm.d时可致棉花减产过半;针对涝渍相随发生情形,当涝渍综合作用强度(SFEW)达到70 cm.d时就会对棉花产量有明显影响(减产10%以上),SFEW100 cm.d左右时棉花减产20%以上,SFEW253 cm.d时致棉花减产近半。  相似文献   

2.
田间涝渍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定量分析涝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根据1999—2016年棉田5—8月涝渍监测资料,将田间涝渍分为4种情形:一次持续受渍过程、多次受渍过程、一次涝渍连续过程和多次涝渍过程。以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SEW30)反映田间受渍程度,以降水引起的田间涝水深累积值(SFW)反映田间受涝程度,以田间积水期间地下水连续动态指标与地表水涝水深累积值之和(SFEW30)反映涝渍综合影响程度,研究了涝渍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棉花生育期内仅发生1次受渍过程,且地下水埋深小于30 cm的时间(Tg-30)为2~4 d,减产幅度在8%以内;多次受渍,且Tg-30介于10~20 d之间,减产幅度一般为10%~20%。在涝渍伴随发生条件下,花铃期受涝持续时间4~10 d,地下水埋设小于30 cm的持续时间为7~13 d,结果造成棉花减产25.8%~49.1%;无论苗期、现蕾期还是花铃期,半月内多次受涝、受渍,且受涝累计时间不少于5 d,棉花减产达35.0%~49.5%。此外,作物相对产量与SEW30、SFW、SFEW30极显著线性相关。【结论】多次受涝、受渍均造成棉花减产;相同持续时间的涝害和渍害,涝造成危害远大于渍害。  相似文献   

3.
花荚期涝渍胁迫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汛期易涝易渍情况下大豆种植的排水管理措施,通过测坑试验研究了大豆花荚期涝渍对其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涝渍胁迫引起大豆单株实荚数、百粒质量的减少和减产。大豆相对产量和涝渍综合累积水深SFEW_(30)显著负相关(R=0.948 9),随着涝渍时间的延长,减产幅度增大。在供试土壤为砂姜黑土情况下,为保证大豆正常生长发育并高产,花荚期涝渍时必须将农田地下水位在5 d内降至地面以下30 cm。  相似文献   

4.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棉花生长期间适逢雨季,常受多过程涝渍胁迫。通过测坑试验发现棉花受多过程涝渍胁迫后减产严重,涝渍程度可用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来描述,棉花相对产量(Ry)与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涝渍地水管理 ,促进农业发展 ,采取小区试验、测坑试验和实地典型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大豆、棉花、油菜和中稻对涝渍胁迫的敏感性。试验表明 :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受涝渍胁迫 ,棉花减产反应比大豆敏感 ,减产幅度大 ;油菜对涝渍的反应比水稻要敏感 ,涝渍地种植油菜的减产幅度是种植中稻的 2~ 3倍。  相似文献   

6.
几种作物对涝渍胁迫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涝渍地水管理,促进农业发展,采取小区试验,测坑试验和实地典型调查等方法研究了大豆、棉花、油菜和中稻对涝渍胁迫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在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受涝渍胁迫,棉花减产反应比大豆敏感,减产幅度大;油菜对涝渍的反应比水稻敏感,涝渍地种植油菜的减产幅度是种植中稻的2-3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连续3年采用模拟大田条件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水天数(2、4、6、8、10d),分析了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对玉米的株高和茎粗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苗期淹水前期虽影响较大,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有所减小。抽雄吐丝期淹水前期对株高和茎粗有影响,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已不显著。拔节期淹水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且LAI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逐渐降低。当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淹水超过4d,灌浆期淹水超过6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可见,在玉米灌浆期之前均为玉米淹水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对夏玉米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明淹涝条件对夏玉米生理生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规律,在防雨棚下开展了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淹涝的桶栽试验.在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淹涝1,3,5,7,9 d;以不淹水(适宜水分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玉米株高和叶面积在苗期和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抽雄吐丝期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和气孔导度(Gs)在拔节期受淹涝的影响最大,苗期次之,灌浆期的影响最小;淹涝解除后,SPAD和Gs因补偿生长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苗期淹涝的恢复能力最强,并随淹涝时期后移呈减少趋势;拔节期淹涝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最大,苗期淹涝次之,灌浆期淹涝的影响最小.建立了玉米减产率与不同生育期淹涝历时的数学模型,依据其关系推算出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的淹涝天数只要分别不超过1.5,2.0,1.5,6.5 d就可以把减产率控制在10%以内,分别超过4,5,4,10 d减产率可达20%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夏玉米涝渍灾害损失的评估和农田排水方案制定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浒  袁宏伟  张辉  蒋尚明  刘佳 《节水灌溉》2021,(12):70-74,80
为揭示大豆旱涝急转条件下先期旱胁迫与后期涝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其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的影响,开展了不同程度单一受涝和不同程度旱涝急转的对比试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大豆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及产量减产规律,量化了旱涝相互作用间的效应,初步揭示了旱涝急转下的大豆减产规律.结果表明:旱涝急转对于大豆正常生长发育的胁迫作用和最终导致的减产要明显小于单涝组;前期轻度干旱对于后期涝胁迫对大豆正常生长造成的抑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补偿效应,且在一定受旱程度范围内基本呈现前期受旱时间越长,其后期补偿效应越大的规律;旱涝急转组相比单涝组产量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因为前期适宜的轻度干旱对于大豆百粒重补偿了4.79%~20.00%、平均单株荚数补偿了4.28%~46.63%、单株实荚数补偿了9.72%~73.04%,同时结合株高和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说明短期轻旱增强了大豆对于外界水土环境的耐受性,缓解了后期涝渍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的生理胁迫.研究成果可为探究旱涝急转致灾机理,制定合理的面向旱涝急转的减灾、防灾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几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持续受渍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减产幅度作为作物各生育阶段对持续受渍的敏感性评价指标 ,进行了棉花、大豆、油菜 3种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持续受渍试验。初步研究表明 ,持续受渍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段棉花在蕾玲期 (减产 2 9.98%~ 31 .2 9% ) ,大豆在初花期和花荚期 (减产 31 .1 9%~ 34 .4 9% ) ,油菜在花期 (减产 39.5 9% )。需要指出的是 ,棉花的吐絮初期、大豆的结荚期、油菜的苔期和花果期等排水管理也不容忽视 ,这些阶段较长时间持续受渍也会引起较为严重的减产 ,减产幅度达 1 8.38%~ 2 8.6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