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平板菌落法测定了杀菌剂对玉米顶腐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浓度为1000μg/mL的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7%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3种杀菌剂对菌丝生长抑制率为100%。1000μg/mL和500μg/mL供试各杀菌剂能抑制分生孢子萌发,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抑制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2719μg/mL和762.8854μg/mL。供试杀菌剂抑制芽管伸长的EC50差异显著,47%腈菌·锰锌可湿性粉剂EC50为0.1268μg/mL,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EC50为383.9653μg/mL。杀菌剂对分生孢子产生抑制作用显著,产孢量显著小于对照,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能完全抑制孢子形成。  相似文献   

2.
黍黑孢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40 h后开始产孢,但孢子萌发在产孢20 d后。1/2马铃薯葡萄糖汁(PDB)和1%酵母浸出膏显著地促进孢子萌发,萌发率分别达到99%和87.7%,而5%葡萄糖、1%胰蛋白胨和5%蔗糖对孢子萌发促进作用不显著。药剂对菌丝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等8种药剂都对黍黑孢菌菌丝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EC50为0.017μg/mL,EC95为0.098μg/mL。药剂对黍黑孢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结果表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30%福.腐.百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福.福甲胂.福锌可湿性粉剂和28%百.霉威可湿性粉剂都是有效的杀菌剂,其中,百菌清效果最好,其EC50和EC95分别为0.008μg/mL和0.107μg/mL。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防治牡丹黑斑病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涂布平板法分别测定了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对牡丹黑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及对分生孢子萌发和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有效中浓度EC50仅为0.30 μg/mL,其次为嘧菌酯6.34 μg/mL和多菌灵92.18 μg/mL;多菌灵可显著降低分生孢子的萌发速率,而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弱,可使分生孢子及芽管发生畸形,并改变分生孢子的萌发方式;3种药剂均可显著抑制芽管的伸长生长,推迟病菌分生孢子梗的形成时间,但对分生孢子的产生数量无显著影响。多菌灵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使用,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可在病害发生期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4.
黄瓜褐斑病防治药剂的离体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离体条件下针对黄瓜褐斑病菌对19种杀菌剂进行了活性筛选。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不同。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及嘧霉胺,其EC50分别4.21、4.67、5.59 μg/mL及4.11 μg/mL。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及防治卵菌病害的药剂对褐斑病菌菌丝生长几乎没有影响。烯肟菌酯、福美双、代森锰锌、烯酰吗啉、百菌清和多菌灵对褐斑病菌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为3.34、6.62、0.28、3.54、0.53 μg/mL及0.26 μg/mL。50 μg/mL的嘧霉胺虽对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小,但10 μg/mL时即可导致萌发的芽管出现明显卷曲、畸形。  相似文献   

5.
腔孢叶斑病是牡丹生产上出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几年在洛阳及菏泽牡丹种植园危害越来越重。为了筛选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3类8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及嘧菌酯对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并在含药平板上测定了3种药剂对病菌产孢量的作用。结果表明:三唑类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最强,EC50为0.020~0.096μg/mL,且戊唑醇对孢子萌发和产孢也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在0.1μg/mL时孢子即不能萌发;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强,EC50为0.408~0.939μg/mL,嘧菌酯对芽管伸长和产孢量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活性,10μg/mL时,芽管几乎不再伸长,对产孢的抑制率可达到99%以上;而苯并咪唑类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毒力较弱,EC50为12.167~30.104μg/mL,多菌灵对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弱,100μg/mL时孢子萌发率仍达到90%以上,对产孢的抑制作用也较弱,为63.02%。根据药剂对病菌生长和发育各阶段的影响,生产中应采用适宜的施用方法:戊唑醇和嘧菌酯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也可作为治疗剂在病害发生流行期应用,但为防止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两者应当轮换或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6.
石斛内生细菌DEB-2对5种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明石斛内生细菌DEB-2菌株对贵州辣椒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菌株DEB-2发酵液对辣椒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e、辣椒疫病病原菌Phytophthora capsici、辣椒黑点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辣椒红色炭疽病病原菌Colletotrichum gloesporioide和辣椒早疫病病原菌Alternaria solani的毒力。结果显示,内生菌DEB-2菌株能显著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尖端均有不同程度变粗、膨大、崩解或者菌丝分枝增多的现象;分生孢子及芽管产生畸形。DEB-2菌株发酵液对5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是28.5、76.2、80.7、79.9、72.0 μL/mL;对辣椒疫病病原菌和早疫病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73.5 μL/mL和68.7 μL/mL。研究表明,DEB-2菌株能有效地同时抑制5种辣椒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对该5种辣椒真菌病原菌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辽细辛提取物对灰葡萄孢菌的抑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桂清 《植物保护》2008,34(2):53-57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辽细辛根的不同溶剂(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乙醇)粗提取物和精油对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作用。结果表明,细辛不同溶剂提取物和精油对灰葡萄孢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好于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石油醚提取物和精油的抑菌效果较好,对菌丝生长的EC50分别为177.44 mg/L和159.98 mg/L,对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173.23 mg/L和125.29 mg/L;试验还显示细辛所含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易被极性小的有机溶剂所提取。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防治牡丹红斑病的杀菌剂,采用涂布平板法测定了多菌灵、戊唑醇、嘧菌酯对病菌分生孢子形成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以嘧菌酯最强,1μg/mL浓度处理其孢子萌发率低于10%,5μg/mL处理孢子完全不能萌发;3种杀菌剂均可显著抑制病菌芽管的伸长生长,1μg/mL处理下孢子萌发24 h后芽管长度均不足10μm,5μg/mL处理对芽管伸长的抑制率达到90%;3种杀菌剂可使分生孢子及芽管发生畸形,多菌灵的致畸作用最强,0.1μg/mL处理即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而戊唑醇致畸作用较弱;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和分生孢子产生数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0.05μg/mL浓度下即完全不产孢,但多菌灵在0.05μg/mL浓度下则促进病菌产孢结构形成及产孢量增加。表明3种杀菌剂均可作为保护剂在病害发生前期喷施,但在流行期应尽量使用嘧菌酯和戊唑醇,以减少病菌再侵染数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特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筛选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芽管伸长法测定了19种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的毒力,探究了4种毒力较高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各生长发育阶段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4种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516 3、1.538、1.605和0.648 2 mg/L,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64 4、1.359、1.127和0.002 5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89 6、0.144 7、0.060 4和0.001 5 mg/L;啶酰菌胺、百菌清和肟菌酯3种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黄瓜靶斑病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较强,3种药剂抑制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564、0.373 0和0.021 3 mg/L,抑制芽管伸长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629 5、0.233 4和0.405 0 mg/L,但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平均EC50大于16 mg/L;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可引起黄瓜靶斑病菌菌丝不同程度的异常生长,主要表现为菌丝隔膜间距变小、菌丝节间肿大、主菌丝上二次分枝发生频繁、菌丝变形黏连、菌丝新分枝处生长受抑制或分生孢子生长变形。研究表明,氟啶胺、吡唑萘菌胺、咯菌腈和四霉素对黄瓜靶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防治牡丹根腐病的有效药剂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敏  徐中青  高智谋 《植物保护》2009,35(5):135-138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等6种杀菌剂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大小顺序为:咪鲜胺<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醚菌酯,其中以咪鲜胺对牡丹根腐病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EC50为0.200 mg/L;多菌灵、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依次减弱,醚菌酯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最小,EC50为33.98 mg/L。6种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大小顺序为:百菌清<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醚菌酯;其中以百菌清对牡丹根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0.343 mg/L;咪鲜胺、苯醚甲环唑、多菌灵、代森锰锌依次减弱,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最小,EC50为38.4 m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烟草灰霉病菌对多菌灵、嘧霉胺、异菌脲和丙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评估了这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烟草灰霉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并对灰霉病同时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多菌灵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EC50平均值为0.06 mg/L,其次为丙环唑、嘧霉胺和异菌脲,EC50平均值分别为0.36、0.53和0.60 mg/L;异菌脲和丙环唑对烟草灰霉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强,EC50平均值分别为2.05和2.21 mg/L,其次为嘧霉胺和多菌灵,EC50平均值分别为10.56和131.23 mg/L。异菌脲和多菌灵对灰霉病的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均最强,当药剂质量浓度为200 mg/L时,其对离体叶片的保护和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100%、100%和98.3%、91.8%。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灰霉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载玻片法测定了其对病菌游动孢子囊的产生、游动孢子的释放及对游动孢子的静止和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对番茄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孢子囊的产生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其EC50分别是0.37、0.074μg/mL,但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是52.63μg/mL,显微镜下观察烯酰吗啉对游动孢子的静止没有影响,但当浓度为5μg/mL时即能完全破坏游动孢子。  相似文献   

13.
杀菌剂对辣椒疫霉不同形态菌体的毒力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室内离体条件下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辣椒疫霉各生长阶段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烯酰吗啉和氟吗啉对所测定的菌株P1319 4个发育阶段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0.14~0.61 μg/mL 和0.18~0.68 μg/mL,EC95值均小于3 μg/mL;甲霜灵对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对休止孢和孢子囊萌发基本无影响;嘧菌酯和百菌清强烈抑制孢子囊形成、休止孢和孢子囊萌发,EC50值分别为0.03~6.15 μg/mL和0.07~1.97 μg/mL;较高浓度的代森锰锌可以抑制辣椒疫霉的孢子囊形成、休止孢萌发和孢子囊直接萌发,但对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三乙膦酸铝、p(ο)-丁酰基苯酚和邻-烯丙基苯酚对P1319的4个发育阶段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析了烟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在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阶段对5种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菌核净、异菌脲及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同时通过离体叶片法考察了5种杀菌剂对烟草立枯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对立枯病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与萌发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对烟草立枯病具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中,对菌丝生长以及菌核形成与萌发抑制活性最强的均是多菌灵,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0.06 ±0.01) mg/L,0.25和2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其次为异菌脲[EC50值为(0.35 ±0.15) mg/L,2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54.79 ±12.58)%和100%]、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5 ±0.53) mg/L,5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97.97 ±2.64)%和100%]及菌核净[EC50值为(1.31 ±0.14) mg/L,10和1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均为100%];最弱的均是代森锰锌,其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平均值为(6 ±0.20) mg/L,10和200 mg/L下对菌核形成和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43.58 ±31.87)%和0。离体试验表明:对烟草立枯病保护作用最强的是多菌灵、异菌脲和菌核净,50 mg/L时防效均 > 99%,其次为代森锰锌(50 mg/L防效为75.83%),最弱的是苯醚甲环唑(50 mg/L防效为39.29%);治疗作用最强的也是多菌灵,50 mg/L防效为93.46%,其次为菌核净、异菌脲和苯醚甲环唑(200 mg/L时防效均 > 84%),最弱的为代森锰锌(800 mg/L时防效为76.40%)。研究结果可为烟草立枯病化学防治药剂筛选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6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毒力,评价其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和对叶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50、0.55、0.80、2.42 mg/L,其次为腈菌唑和四氟醚唑,EC50分别为6.92、15.08 mg/L。6种杀菌剂抑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作用均较弱,对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高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戊唑醇和四氟醚唑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相对较强,100 mg/L处理的抑制率为60%~70%,戊唑醇、四氟醚唑和己唑醇抑制芽管伸长的作用相对较强,100 mg/L处理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己唑醇和戊唑醇200 mg/L处理番茄植株,显著抑制其株高,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这4种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的叶色及形态均无明显影响;且这4种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其中150 mg/L己唑醇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最高,分别为90.67%和85.58%;苯醚甲环唑的最低,300 mg/L时预防效果为80.16%,治疗效果为71.68%。  相似文献   

1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菌Mycogone perniciosa Magn.的室内毒力及其中5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室内安全性,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评价了其中6种杀菌剂对蘑菇褐腐病的药效及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咪鲜胺、噻菌灵、百菌清、苯醚甲环唑及戊唑醇对蘑菇褐腐病菌的毒力均较强,EC50值分别为0.036 9、0.024 5、0.296、0.136、0.036 0和0.058 1 mg/L,福美双毒力较弱,EC50值为88.0 mg/L;多菌灵和百菌清对双孢蘑菇较安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福美双对其有药害风险。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计,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WP)250、500和1 000 mg/kg,50%咪鲜胺锰盐WP 333、266和200 mg/kg,75%百菌清WP 375 mg/kg对蘑菇褐腐病的防效较好,且对双孢蘑菇生长无显著影响;而采用43%戊唑醇悬浮剂(SC)143.3、86.0 mg/kg防治褐腐病时,双孢蘑菇的减产率分别为20.54%和13.19%,采用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WG)33.3 mg/kg时,减产率为4.73%,表明这2种杀菌剂对双孢蘑菇的安全性较差,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50%福美双WP 1 000 和 500 mg/kg均会造成蘑菇出菇推迟,而166.7 mg/kg的防效较差,因此也不宜用于防治蘑菇褐腐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