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比较分析了2种黄颡鱼高产无公害养殖模式下所取得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结果显示,每hm2投放4~5cm黄颡鱼种苗82 500尾,采用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池塘生产的总商品鱼每hm2的产量比单养池高出26.1%,其中每hm2比单养池多产出大宗淡水鱼3 105kg,而两种模式中每hm2黄颡鱼产量相当,均在7 500kg/hm2以上;在养殖效益方面,单养池的平均利润为71 550元/hm2,混养池的平均利润为91 770元/hm2,混养池比单养池平均高出20 220元/hm2。因此,主养黄颡鱼、套养主要大宗淡水鱼类(草鱼、鳙鱼、鲢鱼和鲫鱼)的混养模式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在2006年开始引进黄金鲫试养,根据传统的生产形式和养殖习惯,于2009年初设计了以黄金鲫苗种培育、鱼种塘套养南美白对虾、成鱼塘套养南美白对虾、商品鱼当年养成四种养殖模式作为对比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鱼塘总面积122亩,其中用于鱼种培育模式2个塘口、面积15亩,鱼种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5个塘口、面积43亩,成鱼池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2个塘口、面积22亩,  相似文献   

3.
受虾蟹混养和虾蛏混养启发,我们进行了日本对虾、梭子蟹和缢蛏综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养殖池处于海阳市丁字湾畔,淤泥底质,适合缢蛏养殖。试验池有效面积1 hm2(15亩),池深1.5m,能自然纳水。  相似文献   

4.
对虾与海参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充分挖掘虾池本身生产潜力,彻底改变单一养虾模式,科学开发利用虾池养殖海珍品,从而提高虾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999年,我们在辽宁省杨树房近海养殖开发公司进行150亩对虾与海参混养试验,为了证明混养优越性,同时进行150亩单养对虾对比试验,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池塘选择及整修 本试验项目混养池选择在虾场的12号池,对比养殖池选择在13号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是南美白对虾。我们通过多年的对虾养殖研究工作,对不同的养殖模式进行试验分析,提出多种鱼与对虾混养,主养品种对虾,养殖过程少换水或不换水、一年一造的养殖模式,养殖三年,每年获得好效益。1.放苗前准备1.1池塘结构对虾养殖池1#号池8亩、2#号池10亩都为长方形钝角南北向,水深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为了充分挖掘池塘生产潜能、规避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各地都开展了蟹池多品种混养模式的摸索和研究。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承担省水产三新工程"多品种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为探索河蟹搭配不同规格沙塘鳢的养殖效果,于2014年在项目实施区兴化市科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分别进行了蟹池套养体长2厘米和3厘米两种不同规格沙塘鳢养殖模式的比较试验。一、条件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基地有6口池,每口7亩,编为1#、2#、3#、4#、5#、6#池。1#、2#、3#池采用河蟹与规格为2厘米###  相似文献   

7.
在较大面积池塘进行了青蟹一年两茬精养及与对虾、贝类套养混养技术试验,取得较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对养殖模式、苗种选择、越冬方法及水质管理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彩虹鲷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体色为红色的罗非鱼,杂食性,生长速度快,耐低氧,适应能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是虾池中一个理想的套养品种。与"黄海1号"中国对虾套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而且还能清除虾池中的残饵、代谢物,改善底质,降低成本,可以明显提高综合效益。更重要的是,彩虹鲷还可以清除池塘中的病虾、死虾,防止对健康虾的污染。2013年我们在丰南区黑沿子镇涧河村进行了套养试验。试验面积1.73 hm2。放养"黄海1号"中国对虾13万尾、彩虹鲷1 300尾,共收获对虾2 030 kg、彩虹鲷780 kg,纯效益80 771元。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和效益,盘山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今年从营口引进"黄海2号"中国对虾新品种,在盘锦市二界沟进行健康养殖试验,同杂色蛤混养获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 池塘的准备工作1.1 池塘选择地点选在盘锦市辽滨开发区二界沟北,池塘面积1.47~2 hm2,共4口,1#、2#池各2 hm2,3#、4#池各1.3 hm2,合计6.67 hm2虾塘,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短,进、排水闸完整.  相似文献   

10.
施振宁  柏张春 《水产科学》2011,30(9):568-571
在6口面积均为0.4 hm2的微咸水池中养殖凡纳滨对虾,密度为7.5×105尾/hm2,其中4口混养锦鲤,密度分别为1500、3000、60001、2 000尾/hm2,研究混养锦鲤对凡纳滨对虾池水质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混养池水质比较稳定,透明度、NH4+-N和NO2--N波动幅度较小且数值较低,混养池对虾平均产量为3345 kg/hm2,比单养池平均产量2268 kg/hm2高47.5%,其中混养锦鲤3000尾/hm2的池虾产量最高,达到3765 kg/hm2。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虾养殖面积发展到近16万亩。多年来,由于对虾池肥水的利用和处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量富营养虾池肥水排入近海海域,使近岸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日益加重,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造成局部赤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省近岸海水养殖业的发展。1992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科委下达的“利用对虾池肥水养殖贝类的研究”项目。我们根据贝类的摄食习性,采用虾贝混养、排水河养贝及低洼荒滩围塘蓄水养贝三级贝类过滤法进行了试验研究。所谓三级贝类过滤法:贝类在虾贝混养池中滤掉部分浮游生物(称初级过滤);混养池的肥水排入排水河,在排水河内养殖贝类,贝类进一步滤食掉浮游生物(称二级过滤);排水河的水进入围塘养贝池,围塘里养殖的贝类再进一步滤食掉部分浮游生物(称三级过滤)。通过混养池、排水河、围塘养殖的贝类  相似文献   

12.
<正>为大力推广生态健康水产养殖模式,提升蟹池立体综合利用率,提高河蟹综合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宿迁农委将"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作为渔业主导模式之一进行大力推广,在宿迁市湖滨新区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示范推广近1000亩"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模式,对虾放养密度多数采取10000尾/亩进行放养。9月上旬,笔者对黄墩镇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水产养殖户的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走访,多数塘口对虾已达  相似文献   

13.
2017、2018年连续2年利用7口0.4 hm~2(6亩)对虾养殖池在淡水条件下进行了鲻鱼与南美白对虾混养试验。试验结果:鲻鱼放养规格48~80 g/尾,放养密度为75~225尾/hm~2,收获鲻鱼规格为420~520 g/尾。2017年,南美白对虾单养池(对照池)产量为6 090 kg/hm~2,6口鱼虾混养池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40~1 590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012.5 kg/hm~2;2018年对虾单养池产量5 790 kg/hm~2,6口混养池南美白对虾产量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795~1 515 kg/hm~2,平均单产提高1 170 kg/hm~2。2017年6口鱼虾混养池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50 100~64 50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65 145元/hm~2;2018年6口鱼虾混养池的养殖收益分别比对虾单养池高28 500~55 950元/hm~2,平均收益提高40 365元/hm~2。池塘水质方面,养殖中后期,鱼虾混养池的氨氮、亚硝酸氮等水质指标明显低于对虾单养池。试验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混养在对虾池中,对于改善池塘水质,增加养殖收益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虾鱼混养模式与技术"是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推介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渔业主推模式与技术,为研究南美白对虾与草鱼不同混养方式对池水氨氮、亚硝酸氮等理化因子及养殖成效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南美白对虾养殖池塘直接套养草鱼和设置隔离网区域内套养草鱼的试验,以期为今后养殖推广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地点选择在萧山围垦外六工段,试验池塘共6只(1~3号塘围网,4~6号塘不围  相似文献   

15.
2011年4-10月份结合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对虾健康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进行了一龄红鳍东方鲀与日本对虾混养高产试验,改变了往年稳产的生态混养模式,生产中紧紧抓住鱼虾饵料结构的调整、池塘水质调控等技术关键点,取得了相当高的产量与效益,鱼虾混养综合效益达到13.47万元/hm2.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实施地点在昌黎县团林乡刘震养殖场,共10个池塘,养殖面积21.33 hm2.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与三疣梭子蟹池塘混养是河北省沿海地区对虾池塘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本试验在培育了中国对虾"黄海5号"大规格苗种的基础上,与三疣梭子蟹"黄选2号"混养,不仅模拟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了养殖空间,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河北省对虾养殖品种主要是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日本对虾三种,养殖总面积2万余hm2,主要养殖模式为池塘粗放型养殖,其中日本对虾主要是蟹-虾、鱼-虾混养模式。2013年,各类对虾养殖产量分别为南美白对虾10 813t、中国对虾4 254t、日本对虾3 815t,平均单产南美白对虾为1 204.05kg/hm2、中国对虾666.6kg/hm2、日本对虾1 035.6kg/hm2,近几年由于  相似文献   

18.
潘云俊  朱观平 《水产养殖》2012,33(11):31-32
为充分利用水面资源,提高蟹池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在河蟹池套养青虾的基础上,增加青虾放养量,提高青虾产量,实施河蟹、青虾混养模式,进一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为此在南京市禄口街道黄令养殖场陈全圣养殖户的河蟹养殖基地开展了混养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19.
投喂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口1.5 hm2的池塘进行投喂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和三疣梭子蟹试验,1﹟池不投喂蝇蛆,2﹟池配合投喂30%~50%蝇蛆.试验结果表明,2﹟池对虾、梭子蟹产量分别是1﹟池的1.8倍和1.2倍,成活率分别比1﹟池高10.7%和2.7%;纯利润2﹟池比1﹟池多2.8万元;投入产出比,1﹟池为1∶2.73,2﹟池为1∶3.19.2﹟池虾蟹体质量同期增长高于1﹟池,这一变化在养殖中后期更为显著.投喂30%~50%鲜活蝇蛆混养中国明对虾及三疣梭子蟹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浙江省慈溪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实施了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基金会资助项目"青蟹与斑节对虾咸淡水池塘高效生态混养技术试验与推广"课题,试验总面积为386×667 m2,进行了青蟹和斑节对虾的不同放养密度、放养时间和不同搭配比例的试验,整个试验过程运用生态、健康的养殖方法,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果,完成了项目试验的主要内容和经济指标。现将一年来的项目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试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