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松材线虫侵染对马尾松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1.5年生马尾松植株接种松材线虫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水平均高于对照,活性高峰通常出现在症状表现前夕,并在植株发病后下降.叶内PAL和POD活性高峰的出现晚于茎,与叶部病害发展一致.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随着线虫侵染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发病时达到高峰.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与PAL、POD、PPO 3种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松材线虫的侵染明显影响寄主植物的苯丙烷类代谢,由此可知,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发展与松材线虫诱导感病寄主苯丙烷类代谢的异常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板栗组培过程中褐变研究初探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21  
通过研究板栗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板栗愈伤组织培养过程中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与培养材料的褐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酶活性高,愈伤组织褐变严重。但过氧化物酶(POD)与褐变的关系不明显。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抗坏血酸,以及培养于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培养温度,能够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减轻褐变程度,提高愈伤组织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水分胁迫下华山松抗腐烂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对华山松幼苗进行诱导水分胁迫,树皮的相对膨胀度(RT值)随PEG浓度的增大而下降;且树皮内的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酶(PPO)活性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有所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说明水分状况直接影响着华山松的抗病性。4种酚类物质抑菌试验表明,一定浓度下酚类物质对腐烂病病原菌松黑腐皮壳(Valsa pirni Fr.)菌丝体生长有抑制作用,以香草醛和邻苯二酚抑菌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4.
《林业科学》2021,57(10)
【目的】探讨黑皮油松组织培养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处理对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以寻找酶促褐变的主要底物,为黑皮油松组织培养褐变这一瓶颈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黑皮油松休眠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PVP处理对其休眠芽褐化与萌发的影响,筛选适宜的PVP处理浓度,测定PVP最佳处理浓度下外植体中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添加300~1 500 mg·L~(-1)PVP可以有效抑制黑皮油松外植体褐变,促进其休眠芽的萌发。PVP处理第8天开始抑制外植体褐化,第24天褐化率达到峰值,随后趋于稳定,并以添加1 500 mg·L~(-1)PVP抑制外植体褐化的效果最佳,褐化率仅为25.56%,休眠芽萌发率也最高(37.78%)。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多酚氧化酶(PPO)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在处理过程中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从PVP处理的第4天开始,PPO活性显著下降;从第8天开始,PAL活性明显被抑制。在褐变加重的第8~12天,PVP处理下绿原酸含量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对照。与对照相比,PVP处理下,在0~12天内阿魏酸含量变化较小,但在16~32天时阿魏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香豆酸含量在处理全程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结论】PVP处理可有效抑制黑皮油松休眠芽的褐化并促进其萌发,并以1 500 mg·L~(-1)的PVP处理效果最佳; PVP处理抑制PPO、PAL活性上升而使外植体褐变较轻;同时PVP处理可以保护绿原酸与阿魏酸不被氧化进而抑制组织褐变。  相似文献   

5.
以甜龙竹笋为研究材料,采用植物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储藏时间(0、12、24、36、48、60、72 h)和不同储藏温度(0℃、4℃、常温对照)下PAL(苯丙氨酸解氨酶)、PPO(多酚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CAD(肉桂醇脱氢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常温(20~25℃)下,PAL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PPO、CAT、CAD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其次,4℃以下对PAL、POD、PPO、CAD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对CAT活性影响不大。0℃、4℃储藏对采后甜龙竹笋酶活性有降低作用,可通过低温结合其他方法对甜龙竹笋进行保鲜处理,达到延缓甜龙竹笋老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抗松针褐斑病菌在湿地松子代组培苗体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其抗病性的关系,以抗病湿地松瓶内组培苗和温室1年生组培苗针叶为材料,测定PAL、PPO、SOD的活性。结果表明:松针褐斑病菌毒素处理后,湿地松PAL和PPO活性与抗病性成一定正相关关系,SOD活性与植株抗病性在48 168 h内表现有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挥发物诱导的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及PAL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年生合作杨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分别与水杨酸甲酯(MeSA)、顺式己烯醛(cis-hexenal)、反式己烯醛(trarts-hexenal)和苯骈噻唑(benzothiazole)混合的4种挥发物熏蒸合作杨叶片,检测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防御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过4种混合挥发物熏蒸后,合作杨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都有明显的升高,并且2种挥发物混合的诱导效果要高于单独一种挥发物,但不仅仅是每一种挥发物诱导效果的相加之和.从诱导酶活增加的效果来看,在这4种混合挥发物中,MeJA+cis-hexenal的诱导能力最高.  相似文献   

8.
鲜切新高梨褐变相关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鲜切新高梨贮藏中的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为控制鲜切新高梨贮藏期间的质量变化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鲜切新高梨贮藏中褐变度不断增加,PPO活性在前7d急剧增加而后缓慢增加,POD活性在贮藏期逐渐增加,POD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活性很高且变化很大,SOD活性在前4d逐渐增加而后下降。新高梨PPO、POD和SOD对褐变影响程度依次是PPO〉POD〉SOD。说明PPO、POD和SOD三者共同作用影响新高梨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9.
从绛红褐链霉菌 YSSPG3发酵物中纯化获得抗菌蛋白 AMP,采用其稀释液喷雾或浸根诱导处理撑绿杂交竹苗,调查病情指数并测定杂交竹体内抗性相关酶活性的时序变化。结果表明:用抗菌蛋白 AMP(母液浓度为360.56μg·mL -1)的10,20,50倍稀释液叶片喷雾或浸根处理后,撑绿杂交竹病情指数都显著低于发病对照。经不同浓度抗菌蛋白诱导,植株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等抗性酶对杂交竹梢枯病菌有不同的响应。诱导并挑战接种处理的叶片内各抗性酶活性比只诱导不接种的处理上升幅度大。只诱导不接种及诱导后挑战接种,叶片内各抗性酶的活性与抗菌蛋白浓度呈正相关。POD,PPO,CAT 酶活性用浸根处理的时序变化幅度及同时期升高幅度大于喷雾处理,SOD,PAL的差异不明显。各抗性相关酶活性与病情指数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性在喷雾诱导处理中与 PPO,POD 和 CAT 活性相关性显著,在浸根诱导处理中与 SOD和 PAL活性相关性显著,说明抗性酶与病情指数的变化存在内在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 JA)诱导的蒙古扁桃抗性对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食物利用的影响。在室内对蒙古扁桃苗木喷洒0.01、0.1和1.0 mmol/L 3种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对照喷2.2%的乙醇水溶液,喷洒后1d,3d和5 d分别采集叶片,分析其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和饲养3龄天幕毛虫,测定其取食量、体重和排粪量,统计分析其食物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实验结果表明:0.01、0.1和1.0 mmol/L 3种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均使蒙古扁桃叶片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较对照增加(P0.05)。0.1 m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诱导叶片脂氧合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高于其他两个浓度,除苯丙氨酸解氨酶外,其他酶均在处理第3d活性达到最大。取食茉莉酸甲酯诱导的蒙古扁桃苗木后,3龄天幕毛虫对叶片的消化率、转化率和利用率均有所降低,取食0.1 mmol/L浓度的茉莉酸甲酯处理后第1 d、3 d、5 d的叶片,食物利用率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4%、6.61%、8.21%,食物转化率分别降低18.26%、11.75%、20.22%。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浙江省天目山 目标本中,发现短肛 属BaculumSaussure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clean weeded, spot weeded and intercropped with maize and beans was studied. At 4 m × 4 m and 5 m × 5 m spacings trees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after 15 months under a conventional spot weeding regime than with clean weeding or intercropping with beans. A satisfactory maize yield (683 kg ha?1) was recorded from plots with trees spaced at 5 m × 5 m. Plots where trees were spaced at 4 m × 4 m and 3 m × 3 m gave significantly lower yields (444 kg ha?1 and 283 kg ha?1,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浙江安吉毛竹二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毛竹的2个新变型,即紫筋毛竹和安吉紫毛竹.前者不同于毛竹在于秆分枝一侧纵沟槽紫褐色,节间或有紫色或淡黄色纵条纹;后者不同于毛竹在于新秆从基部开始逐渐出现紫色斑点,以后整个节间变成淡紫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黄山苦竹一新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发表了中国黄山产苦竹一新变型:花秆苦竹Pleioblastusamarus(keng)kengf.f.huangshanensisC.L.Huang,f.nov.  相似文献   

16.
对昆明树木园栽培的7株多脉含笑56朵花花部的数量、形态及大小变异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花部的数量、形态和大小性状均有变异。从花部数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数、花被片总数、花被片轮数等12类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7%~219.33%,其中第三轮花被片数发生的变异最大;从花部形态变异来看,梗毛被颜色、花被片形状、花被片颜色等11类花部形态性状的变异也主要发生在株间,并且大部分表现为变异极显著。从花部大小变异来看,花枝节间长、花枝节间径、花序梗长等31类花部大小性状变异系数为9.13%~229.35%,其中花梗的大小变异最大;故花被片和雄蕊2个花部结构是该种的主要变异器官。其花部也存在异步演化的现象,原始性状和进化性状是交织出现的,是一种较进化的物种。多脉含笑花部变异主要发生在株间,为优良单株存在的可能性及其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唐竹属一新变种--花叶唐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最近在研究中国竹亚科唐竹属中,发现一个新变种,分布于福建地区,现给予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发表了产于云南的攘攘竹、粉竹等2个新种。她们产于中国云南省西部,并生于沼泽地  相似文献   

19.
该文报道了产于中国福建南部的竹亚科一新分类群,即单竹属变种天鹅绒竹.  相似文献   

20.
火炬松、湿地松、晚松组培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以火炬松、湿地松、晚松成熟种子的胚为材料,在附加有细胞分裂素(BAP)的GD改良基本培养基(总盐分含量为0.21%;总含氮量为186mg/L)经3 ̄4周培养,在胚或子叶及下胚轴上出现膨大肉眼可见的暗绿色愈伤组织及小芽,其分化率达75% ̄85%。培养基中的细胞分裂素(BAP)浓度对三种松种不定芽的分化具有很大影响,一般以3 ̄5mg/L为好,在继代培养基中,活性炭对于嫩梢的生长具有良好的效果。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