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蚧壳虫(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 Targioni)是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体上的蜡质蚧壳对它的保护作用,给防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975~1980年间我所桑园蚧壳虫严重为害,每年都有桑树枯死,并引起桑褐色膏药病(Septobasidium tanakae Baedijn etSteinmann)大量发生。对此,我们于1976年开始分别进行了化学、物理等多种防治、但效果欠佳。1979年春发现闪蓝红点唇瓢虫(Chilocorns ahol-  相似文献   

2.
刘茂祥 《蚕业科学》1993,19(1):9-13
对桑盾蚧盗瘿蚊(Lestodiplosis pentagona Jiang nov.sp.)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桑盾蚧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该虫为捕食桑盾蚧的天敌,幼虫捕食桑盾蚧的卵、雄蛹和雌成虫,并以幼虫、蛹在介壳下越冬。成虫日间均可羽化,以黄昏为最盛;具有趋光性和补充营养期,性比随羽化时刻、季节与地区而异,但总体上雌虫多于雄虫。幼虫耐饥,无猎物亦可化蛹直至羽化;具有趋湿性和环境引起的群集性;其分布数量与雌蚧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43。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保护条件下,对桑盾蚧的捕食率可高达93%以上,为自然状态的4倍;不同杀蚧剂对该虫的毒性不同,如柴油(原液)毒性很大,洗衣粉液(10倍)毒性较轻。保护天敌和筛选杀蚧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鉴定危害香榧的4种蚧虫,比较不同蚧虫的为害率,测定不同的环境友好型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这4种蚧虫为柳杉圆盾蚧Aspidiotus cryptomeriae Kuwana和3种在香榧上新发生为害的蚧虫,松细蛎盾蚧Lepidosaphes piniphilus Borchsenius、日本单蜕盾蚧Fiorinia japonica Kuwana和为褐软蚧Coccus hesperidum L.,松细蛎盾蚧的为害率最高。33%螺虫.噻嗪酮3000倍液、22.4%螺虫乙酯3000倍液、50%噻嗪酮3000倍液和99%绿颖矿物油200倍液均具有防效,前两种药剂防效较好。本研究可作为香榧蚧虫的识别和防治的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4.
白蜡蚧又名日本龟蜡蚧(C.japonicus Greem),一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老熟若虫越冬.此虫在江西南昌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产卵孵化若虫.近几年来,我所白蜡蚧发生危害较重,为寻找有效防治白蜡蚧的方法,在室内做了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冻害,蚧壳虫、茶白星病是庐山云雾茶的三害。它严重影响庐山云雾茶面积的扩大,产量、品质的提高。从庐山云雾茶生产历史上看也有这个问题,庐山志上就这样记载着:“云雾茶之害敌,除霜雪外,以蚧壳虫为最甚……。蚧壳虫之发生大半因山中杂草太多,阳光不  相似文献   

6.
白蜡蚧是蜡蚧科昆虫中的一种,俗称白蜡虫。雌虫常分散单个生活;雄幼虫则密集成群,固着在寄主枝条上生活,刺吸树干上的汁液,虫口密度大时,被害树枝上常常蚧壳累累,造成树势衰弱,甚至干枯死亡,严重时全株枯死。但其所分泌的白色蜡质覆盖物极丰富,围绕树枝,似裹败絮,经提制即成白蜡,早在公元452~536的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名医别录...  相似文献   

7.
以桑树上的桑盾蚧为供试材料,田间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共发现四川桑盾蚧天敌30种,已鉴定出23种,包括寄生性天敌16种,捕食性灭敌7种,它们分属4个目11个科,其中新种1个,中国新纪录2个。  相似文献   

8.
由仙居县林业局娄永竹等进行的“‘灭蚧合剂’喷治桑膏药病、苔藓、地衣试验”研究取得成功,并于8月21日在杭州通过鉴定。“灭蚧合剂”防治桑膏药病、苔藓及地衣,效果都十分显著,而且方法简便,成本  相似文献   

9.
靖江市桑病虫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灿兴 《江苏蚕业》2007,29(3):20-21
<正>近年来,靖江市桑病虫发生呈现越来越多,越来越重的趋势,秋季较常见的桑毛虫、桑螟呈现多发态势,且极易爆发成灾,对靖江市的蚕桑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以前在靖江市桑田中不常见的桑蚧壳虫、桑黄毛虫等现在也变得越来越多。究其原因,一方面,因气候因素的影响,而引起桑田虫情加重,另一方面,也是蚕农在生产过程中不能科学地防治所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部分乡、村由于养桑增加以及劳力不足,桑园不采叶、不施肥、不除草、不治虫的现象屡见,桑虫危害成灾。目前湖州市为害最严重的桑虫主要有:野蚕、桑蟥、桑螟、桑尺蠖、桑虱、桑天牛、桑蚧壳虫、桑蓟马、桑红蜘蛛等。  相似文献   

11.
桑绵粉蚧(学名Pneacoccus hirulus Green)是危害桑树顶芽的害虫,其在面积发生危害时会造成严重减产。1991年6月间,蚕业指导所桑树病虫害普查课题组在玉林、陆川、博白、合浦、南宁等地桑园同时发现有该虫危害,发生面积约600多公顷(一万亩),严重的造成减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近日,笔者从安徽省宿州市林业局获悉,今年该市林果已发生草履蚧为害2800hm2,已防治2300hm2。目前,该虫为害仍在蔓延,各地正抓紧时机积极防治。据介绍,草履蚧不仅为害杨树等林木,也为害柿、梨、苹果、桃、杏  相似文献   

13.
近年在我所密植茶园发现了茶长绵蚧(Chloropulvinaria floccifera),发生面积由起初部分试验田扩展到四周几十亩茶园。该虫繁殖数量大,虫口密度增长快,危害较为严重,给茶叶科学试验和生产带来很大影响。我所地处南昌市郊区,属红壤低丘陵地区。该虫在这种地理环境中一般不容易发生,过去也很少报道。为寻求  相似文献   

14.
蚧类通称介壳虫。分类上属同翅目,蚧总科。雌雄异形,雌成虫无翅,体披粉状、绵状蜡质或盾壳;雄虫具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与触角发育正常,口器退化。据报导:国内为害茶树的有40多种,我省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5.
明确修文县猕猴桃桑盾蚧的发生规律与空间分布,为控制桑盾蚧的危害提供依据。以修文县“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采用定点定株方法掌握桑盾蚧在修文县的发生规律,平行跳跃方法调查猕猴桃园桑盾蚧分布,随机取样与五点取样相结合方法调查桑盾蚧在猕猴桃树上不同方位的分布。桑盾蚧在修文“贵长”猕猴桃园中一年发生两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5月上旬和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桑盾蚧对“贵长”猕猴桃树的方位侵害程度表现为:南>东>北>西,其危害对猕猴桃树上的方位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桑白蚧生活规律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9,29(2):30-31
桑白蚧(Pseudaulacspis pentagona Targioni)别名桑盾蚧,俗称桑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分布广泛,食性复杂。据调查,桑白蚧导致桑叶减产31.99,6~51.19,6,用严重虫株叶养蚕,1龄就眠率降低24.5%~32.4%,幼虫生命率下降13.1%~37.9%,  相似文献   

17.
在湖南省新邵县 ,柑桔介壳虫以矢尖蚧为主。可是近年红蜡蚧也明显抬头 ,呈蔓延扩展趋势。在新邵县雀塘镇石灰村等柑产地 ,红蜡蚧的为害比矢尖蚧还严重 ,对当地柑桔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红蜡蚧又称脐状红蜡蚧 ,俗称蜡子 ,由于雌成虫体色呈玫瑰红至紫红色 ,故也被称作胭脂虫、红虱子。除为害柑桔外 ,还为害茶、桑、柿、枇杷和冬青等近 5 0种植物。成蚧和幼蚧主要群集在嫩枝上 ,少数在叶柄、叶片上汲取汁液 ,并诱发烟煤病。严重时 ,枝叶乌黑 ,树势逐渐减弱 ,结果少、果小而味酸 ,甚至枯枝、死树和毁园。近年来 ,桔园化学农药使用的增加 ,杀死…  相似文献   

18.
桑白蚧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白蚧别名桑盾蚧,又叫桑介壳虫、黄点介壳虫、树虱,属同翅目,盾蚧科.桑白蚧是桑树的重要害虫,特别在东部沿海地区危害严重,常寄生在桑树基干上部、枝条下部、拳周围,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汁液,严重时整株盖满介壳,层层叠叠,密密连在一起,不见树皮.桑白蚧繁殖力强,蔓延快,大密度为害时其分泌物易引起桑膏药病.也为害茶、桃、李、苹果等多种经济林木,我国和世界各国将其列为检疫对象.笔者近3年来针对盐城地区桑园桑白蚧发生和传播情况,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观察,初步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并对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陈世平)日前,泉州检验检疫局在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从香港入境旅客携带的0.5 kg柑桔果实中检出蚧虫,经泉州检验检疫局实验室鉴定,并送系统内蚧虫检疫重点实验室山西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复核,确认该蚧虫为植物重要害虫——柑桔并盾蚧(Pinnaspis aspidistrae),又名柑桔长蚧、百合复  相似文献   

20.
棕榈栉圆盾蚧Hemiberlesia lataniae是一种对水果、蔬菜、苗木等经济类作物造成较大危害的有害生物,寄主植物和分布区域都十分广泛,2017年1月,山西口岸从澳门入境旅客携带的牛油果上首次截获该虫,本文介绍了该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及与近似种的区别、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天敌种类、检验检疫必要性、经济重要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