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是科左后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随着2003年高油大豆项目的实施,大豆面积得到了迅速增加,2005年全旗种植面积达30万亩,其中高油大豆面积达14万亩,单产水平150千克左右。近几年由于大豆收购价格不稳原因,大豆面积逐年下降,2011年种植面积4.7万亩。为进一步改进科左后旗大豆种植方式,发挥其自身资源优势,提高单产,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2.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栽农作物,种植面积大,栽培模式多样,八十年代主要栽培方法是平播后起垄,九十年代初引进大豆垄三栽培技术,近五、六年来,先后引进、推广了平作窄行密植、行间覆膜、平播等栽培技术,这些技术目前在嫩江县都有一定的应用面积,垄三栽培应用面积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50%;窄行密植栽培应用面积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30%;行间覆膜应用面积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7%;平播栽培应用面积约占大豆种植面积的8%。通过近三年的调查,将嫩江县大豆不同栽培栽培模式的技术要点、效益分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合适的品种,配合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希望对黑龙江省的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正一、河南大豆生产概况近年来,河南大豆面积维持在57.33万hm~2,是河南省五大作物之一。2002年以前,河南一直是黄淮大豆产区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2002年以后,安徽大豆种植面积超过河南。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居全国第4位,夏大豆面积居全国第2位,仅次于安徽省。河南省大豆单产自建国以来总的趋势是在不断上升,因气候影响造成年度之间的波动。建国初期,河南省大豆单产水平约40 kg,20  相似文献   

5.
正一、嫩江县大豆生产基本情况(一)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定。嫩江县是我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种植区域,一直保持着稳定的种植面积,历年大豆种植面积在400万亩左右,总产55万吨左右;县域内大豆种植面积达800万亩,总产大豆达到110万吨左右,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左右,嫩江县周边300公里半径区域内年均大豆种植面积可达2000多万亩,总产接近320万吨。(二)嫩江大豆均属非转基因大豆。嫩江县生产的大豆都是非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由于不可预见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6.
七台河地区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全国种植大豆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我国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种植大豆的经济效益远不如玉米和水稻,导致大豆的种植面积严重下滑。针对当前大豆的紧张局面,通过选用适宜的品种,配套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大豆产量、降低成本,维持黑龙江省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势在必行。文中主要从良种选择、精耕细作、综合防控、大豆收获等方面对七台河地区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黑龙江省大豆生产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1大豆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豆病虫害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常年发生面积占大豆播种面积的80%以上,气候条件、栽培条件、土壤环境对大豆病虫害发生十分有利。正茬、迎茬、重茬大豆病虫害依次加重。由于重迎茬面积大,根腐病、孢嚢线虫病、地下害虫、大豆食心虫、大豆灰斑病等发生较重。长期以来一些农民  相似文献   

8.
汉晋至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发生一定的变化。西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相对战国时期大为下降,由主食逐渐变成副食;东汉时期,黄河流域大豆种植面积逐渐扩大,到了北朝时期,又出现禾菽并重的地步。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气候变冷,导致饥荒时常发生,而大豆比较耐旱耐寒,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有利于老百姓渡过饥荒。  相似文献   

9.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河南省有着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大豆种植面积呈现一定程度的缩小,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内实现大豆产量的增产增收,就成为现阶段农技工作者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了大豆种植现状和高产栽培技术,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1大豆种植现状大豆是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在70万公顷以上,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更是高蛋白大豆的优势生产区域。在河南省舞阳县大豆种植面积在2万公顷以上,大豆种植已经成为部分农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尽管河南省大豆种植面积相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及饲用等多用途作物,但是由于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生产加工比较落后及受国外大豆的冲击,影响了大豆种植户的积极性,大豆种植面积下降。因此,调整大豆种植结构、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发展大豆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黑河地区是黑龙江省和国家早熟春大豆产区,目前已成为黑龙江省和国家重要的商品大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市场的强大拉力、价格的刺激等因素,使黑河地区大豆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大豆面积的扩大随之带来大豆重迎茬面积的增加,严重阻碍了大豆的生产和发展.在大豆生产中,总产的提高依赖于面积的扩大和单产的提高.因此,探讨提高大豆单产的途径已成为黑河地区大豆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优质大豆发展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大豆年均种植面积不足150万亩,单产150 kg左右,总产22万t,人均占有量3.5 kg,需从外省调进或进口大豆及其制品约400万t。近两年,本省大豆种植面积有所回升,2017年全省大豆种植面积212.34万亩,较"十二五"平均面积增加41%,单产141.56 kg,总产30.06万t。在发展大豆生产的同时,加快了优质大豆的开发利用,高蛋白(蛋白质含量高于45%)大豆、双高(含油量大于20%,蛋白+脂肪含量大于63%)大豆、鲜食大豆迅猛发展。2017年,本省种植高蛋白大豆152万亩,双高大豆30万亩,鲜食大豆30万亩。本省大豆种植面积虽然不是很大,但产区相对集中。  相似文献   

13.
大豆作为黑龙江省的传统种植作物之一,具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近年来,受到大豆市场价格的影响,大豆生产面积逐年缩减。为提高大豆单位面积产量,稳定大豆种植面积,推广应用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可以显著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生产经济效益。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65—70cm常规“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缩小行距至45cm,采用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这项栽培技术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和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综合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大豆是舞钢市主栽作物,多年来全市大豆种植面积在3.8万亩左右,在秋作物中面积仅次于玉米。2010年全市大豆种植面积3.59万亩,占全市秋播作物面积23.25万亩的15.4%,总产量4359t,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大豆生产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省大豆生产中存在的比较效益低、面积锐减,单产有所提高,总产明显下降,大豆和豆制品已经从一个出口省份变成了主要依赖进口省份的现状,提出了发展大豆生产,应从提高大豆单产、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大豆总产、加强大豆的综合利用着手,提高大豆的比较效益,为大豆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66.67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推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技术对高油大豆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常年种植面积在400多万公顷,致使大豆重迎茬现象十分严重,如黑龙江北部地区大豆重迎茬面积达80%以上。重迎茬大豆减产严重,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30%以上,是妨碍大豆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一、现状调查(一)2006—2016年大豆生产情况1.邓州市大豆分布区域:全市各乡镇均有种植,面积比较集中的主产乡镇有十林镇、张村镇人、彭桥镇、文渠乡、城郊乡、龙堰乡、张楼乡、白牛乡、夏集乡、裴营乡,占全县面积的65%以上。2.大豆种植方式:邓州市大豆以夏播占绝对面积,2008年前玉米、大豆套种面积约占30%;2008年以后套种面积逐渐减少。目前全市玉米、大豆套种面积降低到5%,基本  相似文献   

19.
大豆起源于中国,黑龙江省是中国大豆主产区,黑河市是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面积和产量占黑龙江的30%左右,占全国的11%左右。黑河市大豆生产的经济效益逐年降低。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严重挫伤。为了提高黑河市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加快黑河市大豆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1黑河市大豆生产现状1.1种植面积近几年来,黑河市大豆面积比较稳定,2010年1118.9万亩;2011年1004.29万亩:2012年804.2万亩。  相似文献   

20.
通过汇总2008~2018年河北省大豆面源数据,运用系统分析、对比法深入分析了大豆的投入与产出,通过横向比较大豆与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产量及产投比,得到以下主要结论:2000~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一直持续减低,随着供给侧结构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大豆种植面积在2017年和2018年快速增长;大豆的成本利润率最高,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