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的考古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安强 《农业考古》2005,(1):149-155
广东史前稻作农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不多,且年代相对较晚,因而在较长一段时期内不被稻作农业起源研究者重视。但随着湖南道县玉蟾岩万年古稻和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水稻硅质体的发现,特别是广东英德牛栏洞水稻硅质体的发现,地处岭南的广东地区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一批学者的重视。将广东史前稻作农业考古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其稻作农业文化概况进行较为系统的综合分析研究,显得必要和重要。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五年冬,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教授林惠祥,到长汀县河田镇(当时称河田区)考察了二十一天,据考古的发现,撰写了《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二篇论文,为考古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自“一九五五年以来,在汀江流域两岸的平地和谷地、发现了一百一十八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大量遗物”。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汀江流域是古越族人重要活动地区之一,是福建省境内古越族人一支的聚居地,应引起高度的重视。为了更进一步探索古越族人的奥秘,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六日,我带龙岩师专84级文史班的同学,到长汀县河田镇乌石崠一带进行考古实习,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发现了  相似文献   

3.
俞为洁 《农业考古》2006,(1):103-105
1991年,我曾在《农业考古》上发表了《试论河姆渡盆栽五叶纹植物》一文,认为五叶纹植物的原型应是万年青。2004年又在《农业考古》上发表了《再论河姆渡五叶纹植物》(下简称《再论》)一文,认为五叶纹陶块应是河姆渡人屋脊上的一种饰件。由于《再论》文短言简,心有未尽之意,今不揣浅陋,以“三论”为题续之。从1988年到2003年,我一直在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主要研究浙江的史前文化并进行相关的陈列展示。河姆渡遗址是浙江史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经常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展览。五叶纹陶块是河姆渡遗址最重要的出土文物之一,又非常好看,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4.
1997年10月,美国布鲁克海文(Brookhaven)国家实验室G·哈伯特(Harbottle)教授应邀来我校访问讲学,回国之前,我陪同他顺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听了张居中详细介绍贾湖遗 址的发掘经过和文化内涵后,哈伯特教授激动不已,认为如此重要的遗址,应该通过《Nature》或《Science》向西方国家介绍。我们告诉他,有关贾湖遗址的研究论文早已在我国发表过,似乎没有必要再投英文稿。哈伯特教授不以为然,经协商,张居中、我以及正在该所讨论工作的孔昭宸决定和哈伯特合作,向《Nature》投一…  相似文献   

5.
1973年和1977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先后进行了两次发掘。关于该遗址的发掘简报在1976年到1980年之间发表后,揭示了早在公元前5000年中国已经存在着水稻栽培文化,这一发现在头于东亚地区文明起源的研究领域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对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出土了12000-13000年前左右的古栽培稻,媒体报导以后,轰动了全世界!中国是世界稻作农业最早发祥地有实物证据,谁也推翻不了!它们是如何被发现出土的呢?于是成了全世界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神秘问题。承中国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惠赠自费出版的《玉蟾岩考古日记》一书(10万字,33幅彩照,图文并茂,一口气捧读完毕,五个小时,欢快地过去了,一次丰盛的精神晚餐)解答了这个神秘的问题,好不惬意啊。这是一本好书,难得的农业考古日记,写得简洁、明朗、清秀,记得详细、系统、风趣。所以,陈文华教授要我写一篇书评,欣然命笔,求教于大家。该…  相似文献   

7.
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刊1983年2期曾发表日本东京大学吉武成美教授及布目顺郎教授批评我国蚕桑史学者蒋猷龙教授关于家蚕起源多元论学说的文章。1984年1期又发表了蒋猷龙教授的反批评,引起了中日两国学术界的重视。日本东京大学特将此课题列为与中国学者合作研究的项目,并邀请蒋教授于1985年9月2日—28日赴日本与该校农学部养蚕教研室吉武成美教授合作进行“家蚕的起源和分化”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共同结论,合写了《家蚕的起源和分化》论文,于1986年2月在东京大学刊印出版(详见本刊1986年1期366页的报导)。这场学术争论,在国内是由本刊挑明的,理当向读者交待这场争论的结果。我们很高兴争论的双方将他们论文的中译本交由本刊发表(由于篇幅较长,将分期连载)。这一事例,再次证明“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推动学术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本刊竭诚欢迎大家继续就农业考古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1 0月 2 2~ 2 7日 ,韩国旧石器学会会长、国立忠北大学考古与历史系史前实验室李隆助教授 ,与忠北大学博物馆馆长吴仲云 ,共同在菲律宾马尼拉国际水稻研究所主办的第四届水稻遗传学大会上 ,宣读了《小鲁里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及其重要意义》一文 ,报道他们在该遗址地点A发现距今 1 71 30年前 ,1 4 82 0~ 1 30 1 0年前的炭化古稻 ,并经许文会教授 (汉城大学校农业生命科学大学农学科名誉教授 ,植物育种学专家 )与徐学洙教授 (韩国岭南大学校自然资源大学农学科教授、农学博士 )鉴定 ,前者为“拟稻”(QuasiRice) ,后者为“古稻” ,…  相似文献   

9.
《作物的生态生理》或《作物生态生理》的日文原版《作物生态生理》是由佐藤庚和玫村敦彦两位教授编辑,八位教授、专家撰写的七章372页的专著,于1984年9月30日由日本东京文永堂出版发行。这是在今年(1985年)一月份由撰稿人之一,山崎耕宇教授寄赠给我的一本新著。七章中的每一章最后都列有详细的参考文献目  相似文献   

10.
河姆渡“石磨盘”质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渭金  卢小明 《农业考古》2000,23(1):197-201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它的发现和发掘使我国南方地区史前文化研究有了新的突破,有力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和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吸引了考古、建筑、农史等诸多学科专家学者投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弄清楚了许多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歧议和疑问。 牟永抗先生在《钱塘江以南的古文化及相关问题》和《浙江省新近十年的考古工作》两文中首次指出河姆渡遗址原先混杂在数量甚多的砺石中间,有相当部分是与原始农业有关的石磨盘,并把它作为钱塘江以南地区的一项重要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