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熟冬小麦选育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早熟性状具有复杂的遗传特性,小麦粒重不仅与灌浆时间长短有关,与灌浆强度也有重要关系.实践证明:半冬性早熟、半冬性中熟或冬性中熟组合是山东省泰安地区当前早熟丰产小麦品种选育的最佳类型.  相似文献   

2.
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中、晚熟小麦品种(系)为对照,对早熟高产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在子粒灌浆期较多地利用了花前贮藏的营养物质,对同化物的利用较协调;灌浆高峰来得迟,高峰峰值高;高峰出现后,灌浆速率下降稍快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系),但在花后35d内,灌浆速率仍显著高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王桂娥  郭璇 《中国种业》2023,(10):12-15
特殊类型小麦具有较高的市场应用价值,是国家继高产和优质品种后提出的新类型。对山东省2018年以来特殊类型小麦品种的审定情况、类别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山东省审定特殊类型小麦品种32个,主要分为糯小麦、彩色小麦(富含类黄酮或叶黄素品种)和耐盐碱小麦三大类,糯小麦品种6个,其中白粒糯小麦4个,紫粒糯小麦2个;彩色小麦品种26个(包含2个紫粒糯),其中紫小麦16个,蓝小麦4个,富含类黄酮小麦品种1个,富含叶黄素小麦品种5个;耐盐碱小麦2个(2个耐盐小麦品种暂不列入统计),从品种数量和类型多样性方面,山东省均居我国前列。还就特殊类型小麦加快审定和产业应用进行了讨论,从强化特殊功能成分检测,扩展其他特殊类型品种选育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小麦早熟高产品种光合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对陕西关中地区当前推广的早、中、晚三种熟性8个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探明参试的早熟小麦品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能和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性状改良途径,结果表明,参试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物性是:1.灌浆高峰期蒸腾速率高;2.花期至灌浆高峰期有持续稳定的高净光合速率;3.花前同化产物对子粒干物质累积贡献潜势大;4.花后单株生物增长量远高于中、晚熟品种;5.花前同化产物转流系数高,花后干特质增长系数高,光合产物分配性能好,收获指数高。同时也进一步明确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物学产量低于中、晚熟品种,其原因主要在于拔节期至开花期的生物学增长量少。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是保持或提高收获指数的同时,较大幅度地提高花期的生物学产量。  相似文献   

5.
刘富启 《中国种业》2022,(1):123-125
中麦8号的亲本组合为核花971-3/冀Z76,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团队于2001年进行杂交,经过多年选育成功的小麦早熟高产品种。2010年通过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津审麦2010002;2016年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冀审麦2016017。该品种广适性强,田间落黄好,籽粒外观品质好,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6.
小麦增小穗育种方法与新种质资源拓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维平  赵文明 《作物学报》2000,26(2):222-230
为探求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新途径, 通过以“种内相对较少小穗早熟类型与相对较多小穗晚熟类型多次杂交形式”逐步完善了小麦双显性阶梯式增小穗育种新方法, 获得了早熟较多小穗(27~30个小穗)和晚熟多小穗(30~38个小穗)的新种质系列, 发现小麦中存在着显性可增性多小穗基因。 进一步研究表明, 新种质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多  相似文献   

7.
本文评述了我国自育的早熟低酚棉品种(系)的早熟性、丰产性、纤维品质和抗病性,介绍了4个适宜于特早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是棉套作的优良早熟低酚棉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晚播早熟小麦徐州23徐州23是徐州农科所1981年用偏春性、大穗大粒小麦品种徐州21作母本,以半冬性、多穗、中早熟小麦品种郑州761作父本,有性杂交、温室加代和连续多年单株选择,于1987年育成。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  相似文献   

9.
孙智开  王石惠 《种子》1998,(4):44-46,80
回顾冬小麦早熟性发育及其遗传与育种研究主要进展,其中包括早熟品种的发育类型,早熟性状的表现,熟性遗传,叶穗花的发育生物学,贵州生态区早熟高产育种理论及其模式途径等。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山东省平度市花生科研开发中心求助于小麦育种家,直接引进早熟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系,经5年试种观察,严格去杂、去劣,逐步纯化成“高优03”。该品种表现抗旱耐寒、早熟、高产、优质的特性,适宜在我国冬麦区种植,尤其适宜晚播麦田种植,是实现小麦、夏直播花生(或其他作物)一年两熟双高产的理想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早熟马铃薯品种熟期短,经济效益高,已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为了解马铃薯熟性的遗传规律,为早熟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依据,以早熟品种中薯3号为亲本分别与早熟、中早熟和晚熟亲本品种杂交形成的6个杂交组合后代为材料,对不同类型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熟性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熟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存在细胞质效应的数量性状;配制早熟×晚熟组合既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早熟和中早熟材料,也能保证杂交后代中有较高比例的高产材料;中薯3号是一个优良的、配制早熟杂交组合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2.
早熟高产陆地棉新陆早36号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永林  秦江鸿  艾尼江  万英 《种子》2012,31(4):108-109
新陆早36号(新石K8)是新疆石河子农科中心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陆地棉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是北疆早熟棉区第1个以高产类型审定的棉花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性突出、霜前花率高;丰产性强、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宜范围广;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已成为新疆早熟棉区近年来推广面积最大的棉花新品种.从2010年开始,国家西北内陆棉区早熟组区域试验和自治区棉花早熟组区域试验、预备试验均将新陆早36号作为对照品种,作为后续审定品种的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13.
西风小麦是无锡市种子站1985年从日本引进的。经3年试种表明,该品种不仅高产而且早熟,抗纹枯病。1988年秋已参加南方小麦区域试验。西风小麦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分蘖性强,主茎叶片数10—11片,叶片上冲,株  相似文献   

14.
小麦增小穗育种方法与中质资源拓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维平  赵文明 《作物学报》2000,26(2):222-230
为探求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新途径,通过以“种内相对较少小穗早熟类型与相对较多小穗晚熟类型多次杂交形式”逐步完善了小麦以显性阶梯式增小穗育种新方法,获得了早熟较多小穗(27-30个)小穗和晚熟多小穗(30-38个小穗)的新种质系列,发现小麦中存在着显性可增性多小穗基因。进一步研究表明,新种拷贝人有三个特点:一是多小穗性状呈显性可增性遗传特征;二是幼分化速率显著提高,比对照增加21.73%;三是籽粒日灌浆  相似文献   

15.
1栽培技术的核心 黄淮海优质专用小麦区,调优栽培的核心应包括3方面的内容. 1.1从大的环境条件出发 不同类型的优质小麦的适宜区域,即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区域化种植,依据生态条件及种植习惯确定品种类型.根据本区地力、气候、水利及种植习惯,北部区域以冬性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南部地区以弱冬性中强筋小麦品种为主.另外,在地力上优质中筋小麦以高水肥地种植为主,优质强筋小麦以中低肥力区种植为主.  相似文献   

16.
张国庆 《中国种业》2013,(10):24-25
中麦175是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选育的小麦品种。该品种在晋城市表现适应性广、丰产稳产、早熟性和抗逆性好、农艺性状优异、品质优良。2008年以来在晋城市推广,现已成为该市种植面积最大,唯一跨两个麦区种植,且肥旱地和水地均表现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晋城市种子部门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推广,为全市小麦高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小麦的不同品种和类型对面条质量的影响。作者在研究中考虑到小麦各品种的化学组份以及面粉加工精度因素。比较了各品种小麦的生面团以及湿面特性,探讨了不同品种小麦及类型加工出的面粉对制成面条的机械强度,表现特征及面条断裂性的影响,以及对面条烹饪性能,面条色泽,面条组织结构的影响。作者认为不同品种和类型的小麦制成的面粉与面条风味、口感等食用品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欧美材料为主对200余份花椰菜材料进行引种适应性研究和试种选优。根据其熟性表现划分五个生育期类型。除第一类型(极早熟)和第五类型(极晚熟)外,第二、三、四类型(分别为早熟、中熟、中早熟)均适于北京地区春季栽培。其中优良早熟品种M。米兰诺已在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19.
85中33是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小麦室育成的适于麦棉间套耐晚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欧柔/北京8号)/LK 338//730-04。1990年9月经河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偏春性,早熟,抗病,高产。幼  相似文献   

20.
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张万霞①孙立军①张京①高达时②林玉福③李兰芳众所周知,大麦品种的早熟性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现有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早熟性进行鉴定评价,从而筛选出早熟性稳定的品种供育种者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