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时期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文中选择黄河流域23个县1422个农户成本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具体分层次研究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耕地利用集约度越高,粮食保障能力就越强;而制约集约度的主要因素是灌溉系数和农药强度。研究所体现的政策指向是: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黄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粮食研发资金的投入,培育优良品种、研发高效低污染农药,使粮食生产在保持产出效率不降低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旅游产业成为了推动内蒙古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旅游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也成为了旅游发展效率的研究重点。文中引入非期望产出,运用Super-SBM模型和Tobit回归模型对2010-2020年内蒙古黄河流域七个盟市的旅游发展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年来内蒙古黄河流域旅游发展效率处于较为无效阶段,整体发展为中低等效率水平。2)内蒙古黄河流域各盟市旅游发展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非均衡性。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旅游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产业结构、旅游资源丰富度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对旅游发展效率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中基于内蒙古农村牧区的1312户农牧户调研数据,以内蒙古10个地区作为决策单元,分别运用DEA的CRS模型和VRS模型,从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角度对内蒙古农村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兴安盟、通辽、锡林郭勒盟、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这五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综合效率均处于有效状态;呼伦贝尔、赤峰和乌兰察布这三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均有效,但规模效率无效;而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两个地区的粮食生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无效;基于此进一步进行了投入冗余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方案及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内蒙古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从农户微观层面对影响农户粮食生产及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粮食产出对土地、劳动、常规性物质投入均已缺乏弹性。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农户粮食生产存在技术效率损失;而改进生产要素质量,尤其是灌溉、农机,实行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并鼓励和引导家庭收入非农业程度较高的农户流转土地,培养职业农民对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土地流转效率的改进不仅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意义,而且具有福利改进的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文中以晋西北地区29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当前土地流转对土地产出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土地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是土地产出的影响因素.2)农户的土地转入行为对农户的劳动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的土地转出行为对其影响则不显著.耕地规模、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是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谷物产出的“面积-质量”导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谷物包括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类,占中国粮食产量的90%,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谷物产出主要取决于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即耕地质量),两者对谷物产出影响的机制有显著不同。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1997-2013年谷物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确定播种面积导向型的省区12个,耕地质量导向型省份19个。并据此通过对耕地质量导向型省区的影响要素,进一步将其细划为要素投入型、资金投入型、技术投入型、人才投入型四种。其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省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投入的政策,达到稳定提高谷物总产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实行绿色低碳创新是中国新时代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效率进行了分类测度与比较,对造成无效率的来源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区域绿色低碳创新效率普遍较低,技术无效比规模无效更为严重;造成区域间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的差异,规模差异小于技术差异;考虑资源环境约束后,大部分区域的创新效率均大幅下降,绿色低碳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总体上看,造成区域无效率的原因有投入冗余、非期望产出冗余和产出不足三方面,非期望产出冗余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期望产出不足,最后是投入冗余,但各区域无效率的来源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文中以2017年四川省"粮改饲"试点县的新建青贮玉米示范区为例,采用能值分析方法与最新的改进DEA-EBM模型,探索性地将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投入纳入到统一的效率评价体系,对"青贮玉米+养殖"种养结合模式的产出效率进行评估分析,尝试发现试点中的潜在生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总体上各示范区的综合效率差距明显,且78.57%的示范区非有效;所有综合效率非有效的示范区均处于规模效率非有效状态;纯技术效率无效的示范区的投入冗余主要集中于畜牧养殖资源投入以及工业能源与劳力投入。对此,文中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该模式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可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变化、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和配置效率变化,四个部分。利用中国27个省份2001—2014年的数据进行估计,确定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测算营林业全要素生产的增长率,再根据其分解函数,进一步测算各分解变量的水平值。结果表明:从各地区TFP增长的平均水平看,最高为2013年的0.2837;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的变动是阻碍营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年均降低程度分别为28.69%和17.23%;技术进步具有促进作用,年均贡献达到了41.57%。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规制过程中会产生非期望产出,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构建SBM-undesirable非期望产出模型,综合分析了2003-2013年中国各省环境规制有效性的问题,并利用DEA-Malmquist模型,从规模可变角度把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区域内环境规制效率呈现明显的“两级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空间“集聚效应”比较明显;环境规制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匹配效应”;另外发现,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程度:技术进步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规模效率指数.以上研究将为地方环境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DEA模型,以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投入指标,以农业生产总值、粮食产量、油料产量为产出指标,对1987—2014年黄土高原28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效率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综合效率平均值为0.694,处于中等水平,并且保持了一定的增长态势,但区域差异较大;其变异系数高值(V0.250)出现在黄土高原北部和东部的部分县(市)域;(2)黄土高原纯技术效率主要表现为3种基本类型,其中高效率县(市)数量有所增加,并有向北部扩大的趋势;综合效率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二者共同影响,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大于规模效率;(3)该区农业生产规模效率值大于0.9,平均水平较高,分布也较为均衡。在2005—2014年期间,黄土高原大部分县(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通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2.
宁夏春小麦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施磷土壤条件下,采用肥料田间试验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了宁夏春小麦磷素利用效率及其有关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不论施磷与否,小麦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磷肥增产率、地上部茎叶和籽粒中含磷量以及磷素吸收累积量、磷素利用效率等均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且这种差异在低磷条件下更为明显。在低磷条件下,籽粒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变化在160.1~448.3kg/kg之间,平均为223.1kg/kg,变异系数为23.05%;干物质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变化在332.6~898.5kg/kg之间,平均为458.4kg/kg,变异系数为22.57%。从中筛选出低磷高产高效品种8个。在较高供磷条件下,籽粒生产中的磷素利用效率变化在150.9~350.9kg/kg之间,平均为229.8kg/kg,变异系数为20.63%;于物质生产中的成素利用效率变化在358.3~746.5 kg/kg之间,平均为482.Ikg地,变异系数为 18.76%。从中筛选出高磷高产高效品种7个。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不同供成条件下磷素利用效率与其它营养性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培育磷高效品种的有用性状指标。  相似文献   

13.
对比了不同国家主要粮食作物的化肥用量与产量,分析了西欧国家降低化肥投入并未导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的实例,得出降低化肥投入实现作物高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是完全可能的.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和我国的生产实际,提出我国应通过协调养分间的平衡,充分发挥化肥以外的其他养分的作用,挖掘作物自身的生物学潜力三个途径实现低化肥投入条件下的作物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旱作对水稻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产量与氮磷营养的关系,通过温室微区试验研究了传统水作(CT)、覆膜旱作(FM)和裸地旱作(LD)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累积、氮磷收获指数、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生长,降低了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千粒重受旱作影响较小;FM处理的稻谷产量比CT处理下降6.47%,但未达显著差异,另外,氮、磷累积量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然而LD处理产量的下降幅度则达14.9%,且氮磷累积量均明显下降;与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相比,水稻氮磷收获指数对旱作敏感程度更高,FM和LD处理均显著低于CT处理,其中,LD处理下降程度更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素营养的相关性要高于与磷素营养的相关性。总之,FM处理能有效降低旱作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调控好氮、磷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利于旱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分析1949-2010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基础上,从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政策保障、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采用通径分析法分析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及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60年间主要经历五个增长期和三个下降期;2)农业投入和产出效益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而生产条件和政策保障是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变化的次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结构变动及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产量和播种面积两个指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变化及其结构变动趋势。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呈波动型增长趋势,基本形成以玉米、大豆、水稻为主的生产能力结构,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区域化趋势明显。玉米、大豆具有较强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水稻、小麦不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但具有一定的质量和效率比较优势。提出了可为东北地区农业结构优化和粮食生产布局借鉴的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移动平均法,应用陕西省近31 a粮食产量数据对其未来10a粮食综合生产潜力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陕西省粮食单产提升幅度较小,年均每公顷增长46.2 kg;粮食总产上升缓慢,年均增长10万t;在粮食产量构成中,小麦产量及其比例下降,玉米产量及其比例上升,水稻与大豆产量及其比重变化较小;各粮食作物单产均稳步提升;人...  相似文献   

18.
鉴于西部地区粮食生产总体水平较低,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危及农业持续发展,选取陕西省安塞县作为案例,通过分析当地粮食生产的资源条件,对粮食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展开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从资源配置、利用模式和生产技术方面分析了资源低效利用原因,并从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和集成技术体系有机结合方面探讨了粮食生产的资源高效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稀植栽培对旱地冬小麦光合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分析了不同稀植条件下4个主茎和分蘖成穗并重型冬小麦品种旗叶的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及群体透光特性、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从扬花到蜡熟期,稀植栽培可使小麦旗叶光合速率、光合量子产量、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和群体透光率提高,各品种之间变化较为一致.播量为450万株/hm~2(传统高产栽培播量)处理比150万株/hm2播量处理旗叶的光合衰减率提高25.2~43.5个百分点,光合量子产量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分别降低2.95%~20.68%和10.66%~18.32%,群体上层的光截获量增加,中下部受光条件较差.表明稀植栽培下小麦生育后期在光合能力、电子传递和光能转化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适当降低播量(300~375万株/hm~2),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冬小麦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播量为450万株/hm~2处理分别平均提高12.55%和14.48%,表明适当稀植栽培能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研究了河西绿洲灌区在堆肥施用量为30 000 kg·hm~(-2)和60 000 kg·hm~(-2),替代化肥用量10%、20%和30%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堆肥用量条件下,替代化肥处理均较对照提高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堆肥用量60 000 kg·hm~(-2),替代化肥用量30%的平均3年玉米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16 609.02 kg·hm~(-2)和25.08 kg·mm~(-1)·hm~(-2),较对照分别提高29%和23.73%。因此,在堆肥施用量为60 000 kg·hm~(-2),传统化肥减量30%时,玉米的增产和节水效果最佳,为河西绿洲灌区堆肥替代化肥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