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机械插秧的质量要求是:漏插率小于5%,伤秧率小于4%,均匀合格率大于85%以上,每穴(蔸)一般插3—5株,插秧深度约10mm,做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 (1)插秧作业路线。合理安排装秧地点及插秧机作业路线,可提高插秧作业的效率。第一种作业路线:插秧时,先在田埂周围留下一排即4行宽的余地,插秧机从田块的左侧下田,插第1排、第2排……;最后沿田埂四周插完留下的一排的4行,插秧机再出田。  相似文献   

2.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商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指标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钩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等:影响插秧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育秧与整地情况、插秧机的制造质量、调整与操作等。  相似文献   

3.
秧苗、田块的条件不适合插秧机作业时,会导致插秧机效率下降,秧插后的成长产生障碍等现象,所以要使插秧机高速高效作业,必须将秧苗和田块调整到合适的作业状态。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泥脚田的泥脚深度30cm以上、田面积水层深浅不一致,以及土壤的硬底层较深、表层土壤流变性大、剪切应力小和运动阻力大等特点,设计研制了一种适应深泥脚田的SNJ2行插秧机,并在田间进行了机插秧试验,对SNJ2行插秧机的秧苗栽插质量(包括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插秧效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标准主要参数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制造质量差、操作不当等。  相似文献   

6.
机动插秧机漏插率一般应低于2%。漏插率也叫空穴率,它是指无苗穴占总穴数的百分率,无苗穴包括机械漏插和完全漂秧而造成的漏插。由于秧田和秧苗准备不好,或插秧机使用凋整不当,都可能造成漏插。本文简述造成漏插的原因和减少漏插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标准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制造质量差、操作不当等.  相似文献   

8.
李雷 《南方农机》2012,(2):16-17
机动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衡量标准主要参数如下: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勾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漂秧率等。提高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措施有:育苗的农艺标准、整地标准、机械调整、正确使用操作等。一、育苗农艺标准(一)苗床土质量。筛过的苗床土不能混有茎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稻高速覆膜插秧机作业后临界行需补充覆膜的问题,结合洋马(VP6D)高速插秧机研制了全覆盖型高速覆膜插秧机。根据农艺需求与机具结构特点,确立设计方案,研制2ZMQ-6型高速覆膜插秧机。机具在插秧机的行走部件与栽植部件之间安装梳齿形刮土机构、挂膜机构、镇压机构、封边机构及断膜机构等;覆膜幅宽1800mm,临界行地膜互相咬合,完成全覆盖覆膜插秧作业。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率100%,地膜采光面宽度合格率达96%,采光面机械破损程度为37mm/m2,覆土宽度72.2mm,覆土厚度32.6mm,漂秧率2.7%,断膜成功率98%,各项指标均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0.
水稻插秧机是把规格化的秧苗移栽到大田的机具。保证和提高机插质量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水稻插秧机在进行田间作业时,必须达到作业质量指标:漏插率不大于5%,伤秧率不大于4%,相对均匀度合格率不小于85%;移栽作业的秧苗密度合理适宜,秧苗翻倒少,漂秧少,秧苗稳、直;株  相似文献   

11.
水稻插秧试验装置可以为水稻插秧机各主要部件技术参数优化设计、成熟产品的性能测试,给可靠性试验提供技术平台。该试验装置在久保田四行水稻插秧机的基础上,保留移箱机构、秧苗箱、秧苗箱滑道、分插机构等核心部件,做出相应改造实现分插机构转数、秧苗箱横向移箱次数、纵向送秧量、秧门宽度、相对秧门分插机构位置、秧苗箱倾斜角度和高度的调节。设计基于PLC可编程序的控制系统,按水稻插秧试验要求开发管理和控制软件,转速、扭矩、功率等数据可自动采集、显示存储,并按标准格式打印。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插秧机伤秧率高的问题,研制一种钵式水稻插秧机。该钵式水稻插秧机通过增加取秧机构,实现按钵取苗,大幅度降低伤秧率。从钵式水稻插秧机的总体构造入手,介绍其关键部件送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的工作原理,设计横向、纵向送秧机构和再定位机构,并确定送秧机构的关键参数。田间试验表明:该钵式水稻插秧机工作可靠,不仅较好地满足农艺技术要求,而且提高整机的栽植质量。  相似文献   

13.
水稻机插秧的秧苗质量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插秧机推广的成败.机插秧壮秧(质量)指标:秧龄15~20天,株高12~17cm,叶龄3.5~4叶,苗基部茎宽> 2mm,单株白根量10条,苗齐苗均;根系盘结、提起不散,才不会造成机插卡滞、断秧或漏插. 在大面积推广时,有些农户育秧时总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等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农户补秧难度,降低工作效率,从而打击了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对于水稻机插秧初学者来说,当遇到机插秧作业质量问题时,一定要从简单处着手,从简便易行方法开始,首先看秧苗是否达到机插秧苗的要求,再看本田准备是否符合要求,最后从插秧机调整操作、使用维护不当方面认真分析原因,从而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易出现的漏穴、漂秧、折根、断根、带秧、倒秧、推秧、送秧不畅、送秧不均、陷车等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机插育秧,难避免出现僵苗、烂秧、弱苗及完整率低的现象;使用这些秧苗,机插作业时势必造成漏秧、漂秧、断秧等情况,增加了农户补秧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打击农户使用插秧机的积极性。近几年来,沅陵县农机部门在机插秧技术推广方面,成功突破了机插秧在山区大田育秧的瓶颈:秧苗的素质、密度和泥层的厚度都能达到机插要求。通过经验总结发现,育秧成功的关键是必须选择好秧田,其中包括:秧田准备时间、地理环境选择、秧田泥质要求和  相似文献   

16.
机插秧漏插的多少以漏插率来衡量,一般应低于2%。漏插率也叫空穴率,它是指无苗穴占总穴数的百分率,无苗穴包括机械漏插和完全漂秧而造成的漏油。由于秧田和秧苗准备不好,或插秧机使用调整不当,都可能造成漏插。现将漏插的原因和减少漏插率的措施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插秧机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的产量,其衡量指标主要是每穴株数、机械伤秧率、钩秧率、漏插率、插秧均匀度合格率等.影响插秧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育秧与整地情况、插秧机的制造质量、调整与操作等.  相似文献   

18.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排除方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  相似文献   

19.
潘荣翠 《南方农机》2017,(10):31-32
插秧机的漏插率是衡量机械插秧技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降低漏差率,可以从选种育秧、苗床秧块的水分控制、机插的取秧数量以及耕地的平整度等方面采取措施。文章结合各地进行漏插率调整的措施经验进行分析,希望对于插秧机技术的推广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君 《四川农机》2006,(5):36-37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表土过硬或过软;秧爪磨损。解决办法:除采取对应措施外,可减慢插秧速度,非乘坐式插秧机还可往下压手把。2.穴株数偏多原因:苗床上水分过大;取秧量调节不当。解决办法:按每穴3-5株进行调整。3.插过秧后秧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