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辣椒营养吸收特性及优质高产施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每生产100kg干辣椒吸收N9.64-11.24kg,P2O52.37-2.56kg,K2O8.72-10.89kg,N:P2O5:K2O为1:0.23-0.25:0.79-1.02。吸收高峰期在盛果期,营养敏感期在生长前期。在缺钾土壤上不施钾肥辣椒易产生严重的钾素胁迫,生长发育受阻。氮钾配施比单施氮平均增产62.0-70.0%,施钾产投比达到10.94-22.15。施钾改善辣椒商品性  相似文献   

2.
5个参试组合,均表现比对照增产,杂交油菜最高亩产达131.8kg,亩增产9.9-36.95kg,增产幅度达10.4%-37.5%。杂交油菜增产主要表现为枝、荚、粒增加,尤以全株有效荚增长更为明显,每株比对照增加49.0-145.0荚。  相似文献   

3.
在藤稔葡萄盛花后15d,应用不同量的IPA(6-(3-甲基-2-丁烯基)氨基嘌呤)水溶液对果穗喷雾,各处理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差异,稀释500倍IPA处理效果最佳,单株产量6.5kg,比对照高2.1kg;其次是稀释600倍IPA,株产5.9kg,比对照高1.5kg;可溶性固形物比对照分别提高2.4和1.9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分别比对照降低0.14和0.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施肥对荔枝产量和树体营养的影响,1991-1995年对15-20年生兰竹荔枝以料试验。结果:施肥对提高兰竹荔产量较显著效果。但只是在一定范围和年限内随施肥量增多而增产。兰竹 以株施N0.8kg,P2O51.0kg、K2O1.5kg的效果最好,5a平均株产43.1kg,较对照(N0.25kg,P2O50.5kg,K2O0.4kg)增产36.。8%;施氮多,施磷偏少,氮磷钾比例搭配不够合理会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用沟埂工程系统在红壤旱地上植柏,增温保墒,抗旱的效应十分显著。沟埂比对照平均土壤含水量增加10.48%,2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4℃,最高气温低0.2℃,早晨相对湿度低5%,中午高出1%;50cm株高处的最低气温高出3.6℃,最高气温低1.6℃,早晨相对湿度低4%,中午高2%。0~10cm平均土温晴无比对照低0.8℃,阴天高0.8℃。在沟埂调控下,棉株平均株高比对用高3.4cm,单株成铃数多1.7个,百铃重0.1kg,每公顷皮相比对照增产18.9%。  相似文献   

6.
1989-1995年进行的甜樱桃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红灯等6个品种(系)在天水生长良好,结果正常,果实在5月底至6月中旬成熟。7年生树平均株产11.4-19.7kg,折合7524.0-13002.0kg/hm^2,平均单果重6.39-9.8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65%-18.45%,平均可食率91.92%-94.20%。  相似文献   

7.
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施NP肥基础上,配合每亩施用100-200kg磷石膏,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效钙、硫和磷等养分,改善了蔬菜作物对钙素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明显促进了蔬菜作物的生长发育。NP肥+磷石膏处理比单施NP肥处理产量显著提高。甘蓝增产10.8%-13.1%,番茄增产9.6%-10.8%,芹菜增产9.2%-10.4%,白菜增产9.8%。经方差分析达到1%和5%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施用磷石膏改善蔬菜产品品质,适量施磷石膏对土壤主要农化性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土施多效唑(PP333)能显著抑制幼桃树(二年生)新梢与树体的生长.一年中土施2次PP333(即一次梢萌发及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各施2g),使一次梢长度减少42.9%,节间长度缩短38.1%,一次梢粗度/长度比增大42.0%,树高和冠径分别减少28.5%和22.4%;一年中土施1次PP333(即只在一次梢萌发时或者只在二次梢萌发时每株土施2g),对桃新梢及树体的生长也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幼桃树“呆滞期”(施药后到桃树体尤其是新梢生长受到抑制所需时间)因施药时期不同而有变化,一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呆滞期”为12~15d,而二次梢萌发时处理的则为10d.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浙江金衢盆地油菜施磷的农学和经济效益,油菜的磷吸收和分配特点以及磷的适宜用量,22个油菜试验施磷平均增产88.6kg/亩,比对照增产202.7%。每亩净增利润215.8元,产投比为6.76,亩施入1kgP2O5可产出油菜籽9.45kg。  相似文献   

10.
品比试验表明,适合于陕北丘陵区川地推广的芦笋品种有富兰克林和UC157。平均年产鲜笋分别为330.4和287.5kg/667m^2,比对照玛丽华盛顿增产28.6%和11.9%;适于山地推广的品种有UC157和爱达丽,平均年产鲜笋215.8和194.4kg/667m^2,比对照增产56.5%和41.0%。  相似文献   

11.
关中灌区小麦、玉米轮作田磷肥施用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年定位研究表明,在关中灌区土的小麦,玉米轮作制中,将磷肥施于小麦,每kgP2O5平均增产14.9kg,后作玉米平均增产7.3kg,磷肥利用率25.6%,比等量磷肥施于玉米的增产效益高。施磷肥后,耕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多,耕层下土壤因得不到磷素补充,有效磷含量减少较多,年生产粮食10.5~12.0t/hm^2,年需要施磷肥(P2O5)105~120kg/hm^2,可维持土壤磷素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田间玉米螟百株1-2块卵时释放赤眼蜂,间隔6天再释放1次,第1次放蜂后6天的寄生倍数为10.07,第2次放蜂后6天的寄生倍数为7.44,蛀孔下降45.00%,平均虫口下降62.90%,较对照增产767.5kg/hm^2,保产率为8.62%。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预备试验和杂种优势测定,参试的7个冬小麦杂交组合折合产是一1.995,5-13608.0kg/hm^2,比统一生产对照品种膛1号增产19.4-35.4%,比亲本平均增产6.1-46.6%,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4.
红壤旱地地膜和稻草覆盖试验表明;覆盖能提高冬春期间的土壤温度0.4-2.6℃,增加土壤绝对含水量0.5-3.3%;降低伏秋期间的土壤温度6.9-8.4℃,增加土壤含水量1.7-2.5%,覆盖协调了土壤中水热间的矛盾,促进了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发育进程能防御10-12天的季节性干旱,使作物物增产率达10.6-17.0%,降水利用率提高到7.80-8.25kg/mm.ha。  相似文献   

15.
在杂交稻繁种不育系协青早A始穗期,用0.2%天然芸苔素合剂0.1g/kg作叶面喷施处理1 ̄3次,每次喷溶液量均600kg/hm^2。结果表明,天然芸苔素可以提高协青早A始花后3d的午前花率1.3 ̄9.5个百分点,单穗花期缩短0.6 ̄1.0d,异交结实率提高5.6 ̄10.0个百分点,增产2.6 ̄28.8%。  相似文献   

16.
花生专用肥对花生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效可达10.2%~25.1%,其中以花生专用肥4号增产效果最高;添加剂能使花生专用肥4号肥效提高5.6%~9.6%;花生专用肥4号,以亩施40kg的花生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33.6%~36.7%。  相似文献   

17.
鲁粳94-16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以黄金晴为母本。中丹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参加2年山东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7.9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1.89%,居10个参试品种第3位。2年生产示范,一般亩产550 ̄600kg,最高达667.2kg,比对照京引119增产16.8 ̄24.6%,通过了省区试,1997年种植面积约28000余亩。  相似文献   

18.
在新疆干旱荒漠生态条件下,棉花施用涂层尿素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棉花施用涂层尿素比施普通尿素增产籽棉353.86—449.65kg/hm2,增产8.48%-10.75%,霜前花增加7.3—9.1个百分点,衣分提高2.4—3.1百分点,棉纤维长度增加0.2—0.4mm,氮素利用率提高5.5—8.0个百分点。1hm2棉花净增收746.09—956.83元,投产比为1:23—29。涂层尿素具有缓释、长效、高效的特点,应在新疆地区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抗根腐病豌豆新品系8711—2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新品系87112是定西地区旱农中心以“77-441”作母本,“青6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高抗根腐病,全生育期91d平均株高79.8cm,千粒重207g,丰产及稳产性好,在1996年全区示范种植中的平均产量2166.0kg/hm^2,较对照品种豌豆增产10.3%,特大干旱的1997年在定西,通渭,临洮县3点示范种植平均产量378.0kg/hm^2较对照绿豌豆增产140.0%。  相似文献   

20.
在张掖地区盐化草甸土上按N165.0kg/hm^2、P52.5kg/hm^2、K81.0kg/hm^2、Zn(硫酸锌)30.0kg/hm^2、Mn(硫酸锰)45.0kg/hm^2、Mo(钼酸铵)7.5kg/hm^2用量混配后施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NPK、NPZn、NPMn和NPMo混配基施,可使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8.9%、61.8%、60.3%、43.6%和45.0%,净产值分别增加13.2%、31.0%、31.8%、16.0%和14.8%,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27.6%、40.4%、40.2%、37.0%和38.5%,磷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2%、15.0%、12.8%、12.8%和13.7%,以NPK和NPZn混配施用效果最佳。同时查明,在不同混配肥处理中,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穗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