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三峡糯1号’为材料,研究了水稻移栽叶龄、尿素施用量、栽插密度与机插水稻产量的关系,并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尿素、叶龄三因素中,仅密度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作用大小为:密度尿素叶龄;最优组合措施为:机插叶龄3.5叶,尿素底肥施用213.64 kg/hm2+分蘖肥127.44 kg/hm2+穗肥86.21 kg/hm2,机插规格为30 cm×16 cm,密度211 785穴/hm2;逐步回归、通径分析表明:在水稻机械栽插下,影响水稻产量高低的关系为:穗数实粒数最高茎蘖数,要兼顾穗数和实粒数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2009~2012年4a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紫云英翻压量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5 000~22 500 kg/hm2翻压量的紫云英配施60%~80%常规施肥量时,水稻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也显著高于常规施肥量水稻株高;紫云英翻压对水稻千粒重没有显著影响,它主要是增加了水稻的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从而提高水稻产量;22 500 kg/hm2紫云英配施60%化肥量下的水稻产量最高(2011年除外);60%化肥量下配施15 000~22 500 kg/hm2紫云英的稻谷净收入比常规施肥高6%~7%。综合考虑,当地水稻施肥采用翻压22 500 kg/hm2紫云英配合60%常规施肥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区对比试验,研究农好液体肥料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确定其在寒地水稻上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插期下于水稻孕穗期叶面喷施农好2号7.5L/hm2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无明显影响,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差异不明显。试验区水稻无倒伏和病虫害发生,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平方米有效穗数460.1穗,比对照少2.9穗;穗粒数92.5粒,比常规对照多0.5粒,穗实粒数多1粒,结实率高0.6个百分点,千粒重高0.3g。农好液体肥2号处理实际产量为8593.5kg/hm2,比对照公顷增产69kg,增产率为0.81%。增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产量4个因子中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方差分析,增产效果不显著。农好液体肥2号对水稻抗性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药渣生物有机肥为试材,研究其与化肥配合使用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化肥减量20%的情况下,配施不同用量的中药渣生物有机肥,对水稻生育期没有影响,株高增加,叶色变绿,有效分蘖数增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秕籽率明显降低;水稻净产值21 833.01~24 110.01元/hm2,明显高于不施肥对照(15 069.99元/hm2)和化肥处理(19 095.99元/hm2)。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大区试验对比的方法,研究氨基酸多糖对水稻生育时期和产量的影响。施用氨基酸多糖的处理水稻抽穗、齐穗晚1~2d;分蘖盛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株高、茎数与常规对照无明显差异;氨基酸多糖液体肥处理平均实收产量为9382.5kg/hm2,较对照9141.0kg/hm2的平均产量高241.5kg/hm2,产量提高2.6%。施用氨基酸多糖的处理平方米穗数较对照平均高7穗;穗粒数较对照平均低1粒;千粒重较对照平均低0.21g;结实率较对照平均低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6.
福寿螺不同投放时期对水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移栽后当日、3d、7d投放福寿螺,水稻最高苗分别比对照减少55.8万株/hm2、31.2万株/hm2、12.8万株/hm2;有效穗数下降依次为20.3万穗/hm2、8.25万穗/hm2、3.15万穗/hm2;水稻产量,在水稻移栽后当日投放比对照减产715.5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而,在福寿螺发生区,要及时抓好水稻大田前期的用药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张晓伟  孔燕  范文俊  李瑾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97-10498
[目的]研究杂交晚粳稻嘉优5号在浙北的最适播期。[方法]以常规晚粳主栽品种为对照,采用分期播种处理,研究其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嘉优5号播期与齐穗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延迟、缩短0.36、0.56 d;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与总叶龄数无相关,每迟播1 d,株高下降0.41 cm;与穗数呈弱正相关,每迟播1 d,增加1.3万穗/hm2;与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弱负相关,每迟播1 d,分别减少0.123粒、0.09个百分点、0.04 g;与产量呈二次回归曲线,产量达最高的播期为5月31日,过早或过迟播种减产显著。[结论]嘉优5号丰产性好,播期弹性略小,单产≥10 800 kg/hm2的适宜播期范围为5月25日~6月6日。  相似文献   

8.
叶面喷施归欣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叶面喷施归欣甲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返青分蘖期喷施归欣甲7 d后对水稻生长发育效果最明显;当使用量达1 500 g/hm2时,对水稻分蘖期株高增长具有持效性;对水稻分蘖期主茎绿叶数的影响较小,当使用量达750 g/hm2以上时,喷施7 d后对水稻主茎绿叶数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持效性;水稻喷施归欣甲能增加有效穗数、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提高结实率,增加水稻产量;试验产量增加241.23~403.51 kg/hm2,增幅2.52%~4.21%。  相似文献   

9.
应用水稻叶龄诊断法提高产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叶龄诊断施肥法和常规施肥法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叶龄诊断施肥法产量明显高于常规施肥法;两种施肥方法穴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穗粒数有显著差异,且穗粒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叶龄诊断法在氮肥为200kg/hm2时产量最高达9 750.3kg/hm2.  相似文献   

10.
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寒地稻草还田对土壤养分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还田量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增加还田量利于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还田量4.5t/hm2和还田量9.0 t/hm2的处理在水稻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等方面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还田量4.5t/hm2并配施纯氮45 kg/hm2的处理除外)。在寒地稻草还田中以还田量9.0 t/hm2并配施纯氮135 kg/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小麦精量播种条件下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 ,本试验条件下 ,施纯氮量小于 30 0kg/hm2 时 ,氮肥对小麦株高、1~ 5节间长度、上部叶片长度、分蘖、穗数、粒数、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对粒重效应不明显 ;施纯氮量大于 30 0kg/hm2 时 ,氮肥对株高、1~ 5节间长度、穗数、粒数的效应不明显 ,对倒 3、4、5叶片长度仍有一定的正效应 ,对粒重和产量有显著的负效应。适当扩大中后期施肥比例 ,对株高、后期叶片、粒数、粒重和成穗率有正效应 ,对前期叶片、分蘖和穗数有一定负效应 ;扩大前期施肥比例 ,对前期叶片、分蘖、穗数有正效应 ,对株高的效应不明显 ,对成穗率、粒数、粒重有负效应。最佳产量结构和最高产量时的施纯氮量为 2 5 4.0kg/hm2 ,分配方式为基肥∶苗肥∶腊肥∶拔节孕穗肥∶粒肥等于 3∶2∶0∶3∶2或 4∶2∶0∶2 .5∶1.5。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烯效唑对移栽水稻影响机制,以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为材料,培育毯秧苗,设置4种秧龄,并于一叶一心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进行二次化控处理,考察秧苗素质并跟踪考察栽插质量和产量。结果表明:①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综合素质下降,与对照20 d秧龄的秧苗素质相比,超秧龄秧苗尤其是严重超秧龄,秧苗素质和秧块状态迅速恶化,表现为株高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增加,发根力和根系活力降低,栽插质量下降,移栽后活棵慢;和20 d秧龄相比,25 d、30 d和35 d秧龄栽插水稻最终产量分别减产1 403.55 kg/hm2、1 995.75 kg/hm2和2 920.95 kg/hm2;②1叶1心期叶面喷施烯效唑二次化控处理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与不喷施的对照相比,化控处理的秧苗株高、叶片丙二醛、漏插率、伤秧率、全漂率和翻倒率均明显降低,而百株干重、茎基宽、绿叶数、根数、发根力、根系活力、出苗率、株高整齐度、根系盘结力等则明显提高;与对照相比,水稻产量增加9%~32%;③不同秧龄对化控强度要求不同,适栽秧龄期,各浓度处理间并无显著差异;而超秧龄初期和中期阶段时烯效唑作用效果随喷施浓度的增加而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叶面肥YZS和GZS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组合喷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2个处理,处理(1)是先在分蘖期喷施YZS 750 g/hm~2,然后在孕穗期喷施GZS 750 g/hm~2;处理(2)是在处理(1)基础上,在水稻齐穗期再喷施GZS 750 g/hm~2,研究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水稻分蘖期喷施GZS 10 d后观察发现,2个处理水稻株高分别为86.5和86.3 cm,而对照株高为88.3 cm,差异极显著;根长分别为12.1和12.3 cm,对照为11.4 cm,差异显著,且处理根系数量多于对照。收获前2 d测产结果表明,2个处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2个处理结实率分别为82.72%和83.96%,对照仅为74.85%,差异显著;2个处理千粒重分别为24.77和25.80 g,对照为24.13 g,差异显著;2个处理理论产量分别为11 471.85、10 531.35 kg/hm~2,对照仅为9 662.4 kg/hm~2,差异显著。[结论]YZS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但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种处理均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齐穗期喷施GZS可明显增加千粒重,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密植是芝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以黑芝麻品种赣芝6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12万株/hm2、14万株/hm2、16万株/hm2、18万株/hm2和20万株/hm2)对黑芝麻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植株生物学性状如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侧根数、根重,以及经济性状如单株蒴果数、每蒴粒数、结蒴部位、千粒重、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黑芝麻植株个体性状变化总趋势是逐渐变差,株高和最低结蒴部位提高,单位面积群体的叶面积、侧根数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产量也增加。但种植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如再增加密度,则产量降低。种植密度对黑芝麻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黑芝麻最适宜种植密度为18万株/hm2,该密度下产量最高为1 825.0 kg/hm2。  相似文献   

15.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夏玉米在5展叶期大量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的药害及其对夏玉米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以及加施解毒剂解草酯与二氯丙烯胺对2种除草剂药害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单施4%烟嘧磺隆油悬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35.4%,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12.76 cm和7.97 cm,减产率6.81%;单施10%硝磺草酮悬浮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10.1%,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增高9.17 cm和12.20 cm,减产率2.69%。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施150 mL/hm2的解草酯或二氯丙烯胺,均不能缓解大量使用2种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反而使受害苗率略有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施用硝磺草酮及二氯丙烯胺均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态旱育秧沼液喷苗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苗期,苗高和叶龄差异不明显,但能促进茎基宽度增加,达到秧苗敦实,根系生长总根数、白根数、单株分蘖、单株鲜重、成秧率均极显著优于对照,尤其是用沼液原液喷苗,对增加水稻苗期单株分蘖数作用更为明显;在大田期,分蘖率、成穗率、穗长明显优于对照,株高、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差异不明显,但结实率对照表现最差。所有参试处理整个生育期均未出现倒伏,大田期只有对照发生轻度叶稻瘟、穗颈瘟、纹枯病。沼液喷苗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产量为573.89~568.89kg/667m^2,比对照增产12.8%~13.8%。  相似文献   

17.
抗倒酯对多花黑麦草生长与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抗倒酯用于牧草化学调控的可行性,以多效唑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抗倒酯对多花黑麦草生长的影响,并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抗倒酯对株高和倒伏的控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抗倒酯能显著降低植株高度,抑制作用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增强,处理后21 d,220 g/hm2抗倒酯处理的多花黑麦草株高抑制率为52%;抗倒酯处理后叶长缩短,叶绿素含量提高,但叶宽增加效果甚微。大田条件下抗倒酯对株高的抑制效果同于盆栽试验,处理后25 d,564 g/hm2抗倒酯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株高的抑制率为66%;抗倒酯能够有效控制多花黑麦草倒伏,并且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倒伏率逐渐减小,当施药量为423 g/hm2时只有部分植株微微倾斜,并无明显倒伏现象。  相似文献   

18.
水稻应用立丰灵防倒伏技术试验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扬两优6号水稻上,研究了拔节前10d喷施立丰灵对水稻抗倒伏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立丰灵600g/hm^2,可降低株高和缩短第1~5节的节间长度,促进幼穗发育,增加穗粒数和实粒数,最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外盆栽法,研究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生长与结实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的分蘖期和生殖生长期施用120、240和480 g/hm~2 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30 d,各品种水稻苗均未发现叶色退绿、变化、叶片皱缩等明显药害症状,且施用不同剂量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后,ASD7、TN1、广两优476这3个品种在株高、分蘖数、每株成穗数、每穗着粒数及千粒重方面与清水对照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在设计剂量范围内,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产量均无显著影响,施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