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从寄主-寄生物相互关系角度系统研究了阳离子对黄瓜苗期猝倒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产生的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胚轴胞壁Ca2+含量很大,而且随苗龄增加,其含量也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壁Ca3+含量变化与胚轴抗病菌果胶酶能力密切相关。不同阳离子对病菌在寄主体内、外产生的PG活性有明显影响,并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病菌在寄主体内和体外合成的PG对阳离子敏感程度不同。低浓度Ca2+有激活PG的作用,高浓度Ca2+则抑制PG活性。Na+超过一定浓度时有抑制PG活性的作用。PGTE比PMTE对Ca3+抑制作用敏感。  相似文献   

2.
一个小麦茉莉酮酸酯诱导蛋白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分池法(bulked segregating analysis,BSA)对参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兰考90(6)"抗白粉病反应或与抗病基因连锁的EST进行了分析。从"中国春"中克隆了一个与Ta-JA1高度相似的新的小麦茉莉酮酸酯诱导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EU035635),命名为Ta-JA2Ta-JA2Ta-JA1的cDNA序列有99%相同,编码30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Ta-JA2具有植物病原应答诱导蛋白-dirigent-类蛋白的典型保守功能域和jacalin-类植物血球凝集素的典型保守功能域。Ta-JA2主要在叶片和茎中表达,在根和幼穗中几乎不表达;在幼叶、壮叶和旗叶中的表达水平依次增强;在"中国春"和一个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品系幼叶中的表达受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的诱导而增强;在"兰考90(6)21-12"叶片中的表达保持稳定而较高的水平。根据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建立了Ta-JA2类似蛋白的树形图,提供了植物中此类基因的进化信息。  相似文献   

3.
 在离体试验中,不同金属离子对马铃薯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vora)菌株StEcc-12生长,产生胞外酶和胞外酶活性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含果胶酸钠的培养液中,Ca2+促进生长,并使培养液中的果胶裂解酶(PL)、果胶水解酶(PG)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分别提高1.4~23.4倍,0.3~2.9倍和0.7~6.5倍。Mn2+对StEcc-12生长及产生3种胞外酶的影响与Ca2+相似。Ni2+显著抑制细菌的生长,但在含Ni2+培养液中3种胞外酶的单位活性比对照高1.7倍以上。在酶粗提液中分别加入上述3种离子对PL酶的活性均有抑制作用。Zn2+对细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高浓度Al3+抑制细菌生长,这2种离子均能促进3种胞外酶的产生。随着Fe2+和K+浓度的增高,细菌生长减少,两种果胶酶产量降低,蛋白酶产量增加,粗提液中PL酶活性下降。Mg2+对细菌生长和胞外PG产生没有明显影响,提高Mg2+浓度有利于PL的产生。酶粗提液中加入Mg2+后PL活性增高。所有以上离子都能使聚半乳糖醛酸发生不同程度的凝聚,但只有Ca2+和Mg2+的有效凝聚浓度与薯块的实际浓度接近。  相似文献   

4.
 利用MT选择性培养基从加拿大进境油菜籽样品中分离到2株细菌分离物2305-1和5309-1,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LOPAT测试、Biolog测试、hrpZ和cfl基因序列分析,以及多位点序列分析。结果表明:2株分离物人工接种油菜、花椰菜和番茄幼苗都能引起典型黑斑症状;LOPAT测试和Biolog测试结果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各项生理指标一致;hrpZ基因序列与十字花科黑斑病菌(P. syringae pv. maculicola)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菌(P. syringae pv.tomato)的序列相似性均为99.18%~100%;cfl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分离物2305-1和5309-1基因组中存在冠毒素合成基因;选择gyrBropDgltAgap1、 acnBpgi 6个看家基因进行多位点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显示分离物2305-1和5309-1均与P. syringae pv. ma-culicola聚在一起。根据试验结果将分离物2305-1和5309-1鉴定为十字花科黑斑病菌P. syringae pv. maculicola。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运用 MEGA 7.0 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qRT-PCR)分析SlAGO1在番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接种TYLCV后的防御响应;通过沉默番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基因SlPDS,建立‘矮番茄'沉默体系,采用 qRT-PCR 分析SlAGO1在沉默后对TYLCV表达的影响。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SlAGO1a/b(SlAGO1)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极高,暗示其为同一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多个拷贝;qRT-PCR分析表明,SlAGO1在花、叶中显著表达,且受TYLCV的诱导表达;VIGS沉默SlAGO1后接种TYLCV侵染性克隆,植株表现出明显的病毒症状,qRT-PCR分析显示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表明SlAGO1在番茄植株抗病毒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可为番茄抗病毒机制研究及番茄抗病毒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NPR1(non-expressor of pathogenesis-related gene 1)基因在拟南芥系统获得抗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可调控拟南芥植株广谱抗性的发生。本文报道了从心叶烟中克隆NPR1同源基因(NgNPR1)及其表达特性的研究结果。NgNPR1 cDNA全长2253 bp,编码588个氨基酸。将NgNPR1基因组全长与cDNA序列进行比对发现,NgNPR1基因组DNA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在心叶烟基因组中NgNPR1为单拷贝基因。采用绿色荧光蛋白在洋葱表皮瞬时表达的试验,证明了NgNPR1蛋白在水杨酸诱导时会从细胞质转运到细胞核中。Northern杂交分析发现,NgNPR1基因可以被与植物抗病相关的信号分子如水杨酸、茉莉酸甲酯、过氧化氢和乙烯所诱导。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病原物如赤星病菌、青枯病菌和烟草花叶病毒对心叶烟植株的侵染也会使NgNPR1表达量增加。这些结果表明,NgNPR1基因在心叶烟植株抵御病原物侵染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防芽孢杆菌T2胞外蛋白酶的纯化及其抗真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产蛋白酶并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vasinfectum)具有拮抗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2。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SP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75凝胶过滤层析,从T2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一种分子量约为29.0kD的蛋白酶。该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65℃,最适pH为8.0,在低于50℃、pH5.0-7.5范围内较稳定。Na+、K+Pb2+、EDTA对酶有激活作用,Ca2+、Ba2+、Al3+、Zn2+、Mn2+、Hg2+、SDS对酶有部分抑制作用,而PMSF可完全抑制酶活,推测该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抗菌活性显示,该酶对棉花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H2O2、NO和Ca2+参与疫病菌激发子PB90诱导烟草气孔的关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和Ca2+在棉疫病菌激发子PB90诱导烟草气孔运动中的作用。1 nmol/L激发子PB90可诱导野生型烟草Bel-W3气孔关闭,且在相同条件下该激发子诱导反义抑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nti-APX烟草气孔关闭的孔径比野生型的更小;进一步药理学证明,抗氧化剂DTT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diphenylene iodonium)、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Ca2+螯合剂EGTA和Ca2+信号途径中CaMPK Ⅱ的竞争抑制剂KN93与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都能抵消PB90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推测该激发子PB90通过NADPH氧化酶途径形成H2O2、NOS途径形成NO和Ca2+信号途径进而诱导气孔关闭。表明H2O2、NO、Ca2+在激发子PB90诱导气孔关闭信号传递中作为第二信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病毒是一组植物单链DNA病毒,它的特点是病毒粒子形态为孪生颗粒状。双生病毒分为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甜菜曲顶病毒属(Curtovirus)、玉米线条病毒属(Mastrevirus)和番茄伪曲顶病毒属(Topocuvirus)[1]。  相似文献   

10.
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中SNARE蛋白FolSso1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NARE(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蛋白保守存在于丝状真菌中,在膜泡转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番茄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 sp. lycopersici,Fol)引起的,严重威胁着番茄的生产。我们使用反向遗传学的方法来研究番茄枯萎病菌中SNARE蛋白FolSso1的功能,实验结果发现FolSSO1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降低,且产孢数量减少。另外,FolSSO1基因的缺失导致突变体相较于野生型菌株对细胞壁压力与细胞膜压力更加敏感。然后,在番茄果实和番茄植株的致病性实验中,我们发现FolSSO1的缺失并没有引起Fol致病性显著的变化。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FolSSO1可以调控Fol营养生长,繁殖和对环境压力的响应过程,然而对Fol的致病过程并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纯化和活性影响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线虫卵寄生真菌。采用DEAE-22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crylS-3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到一种淡紫拟青霉胞外几丁质酶,经7.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脉检测为单一条酶带,Rf值等于0.43。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最适温度为45℃。热稳定性测定表明它在40℃下放置10min可保持原有活力,60℃下10min,完全失活。该酶的最适pH值为5。其pH值稳定性与温度和反应时间有关。20℃、20min,在pH3~9范围内稳定;37℃、1h,则只在pH5~7范围内较稳定。金属离子如Mg2+、Ca2+、Zn2+、Li+和Fe2+对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中Mg2+的激活作用最强。相反,Cu2+对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生防菌肥的优化及其防病促生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改良拮抗菌在生物菌肥中的生存条件,提高香蕉枯萎病生防菌肥的防病促生效果,以GFP标记的拮抗木霉GFP-gz-2为指示菌,对生物肥中与拮抗菌菌株生长相关的多种因子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评价了菌肥优化前后的防病促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菌肥的7种待添加碳源中,糯米粉为菌株GFP-gz-2的最佳碳源,当糯米粉的含量为35 g/L时,其菌落直径和产孢量达到最大值;在菌肥成分的6种金属离子中,Ca2+最利于菌株GFP-gz-2的生长。多因素正交优化结果表明,适于菌株GFP-gz-2生长的生物肥最佳配制条件为有机肥的C/N为30:1,Ca2+浓度为5%,菌株的接种量为2.0×106孢子/g。在该条件下,菌株GFP-gz-2在生物肥中的定殖数量为1.033×108孢子/g。改良菌肥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75%,比优化前防效提高15.26%。改良菌肥可显著提高香蕉的株高、茎围、鲜重及干重,比优化前分别提高23.35%、22.82%、68.78%和50.17%,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钙信使系统参与草酸对湖北海棠POD活性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EGTA、异博定(Ver)、氯丙嗪(CPZ)和Li+处理湖北海棠叶片,考察了钙信使系统在草酸诱导过氧化物酶(POD)中的作用。结果显示,4种抑制剂分别与草酸同时或先于草酸处理时,均明显抑制草酸对叶片POD总活性的诱导,表明Ca2+、Ca2+通道、钙调素(CaM)和磷酸肌醇均可能参与了草酸对POD的诱导。此外,草酸处理后一定时间再用抑制剂处理,也能够抑制草酸对POD的诱导作用。EGTA和Ver在草酸处理8h后应用的效果低于4h后应用;CPZ和Li+在草酸处理后4或8h应用,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取番茄溃疡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Cmm)致病岛上的chpC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靶标片段进行LAMP引物设计。对反应体系优化后进行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的89株番茄溃疡病菌中86株检测结果为阳性,3株为阴性,供试的14株非番茄溃疡病菌(其他重要植物病原细菌)均为阴性。检测番茄溃疡病菌菌悬液样品的阈值为4.8×10~5 CFU·mL~(-1),对DNA样品的检测阈值为1.8×10~(-2) ng·μL~(-1),并据此建立了番茄溃疡病菌的LAMP检测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番茄种子携带Cmm的检测,通过提取种子浸提液样品的总DNA,实现了对番茄种子携带Cmm的直接检测。与普通PCR相比,该方法更加快捷简便,不依赖PCR仪等昂贵的仪器设备,可以丰富现有的番茄溃疡病菌分子检测体系,为口岸等检疫部门提供简单易行的检测初筛手段。  相似文献   

15.
连作障碍的土壤修复是世界性难题。本研究利用土壤微生态修复剂结合青枯病植物疫苗菌剂来改良土壤和预防青枯病发生。在连作7年的番茄地,设3种处理,处理1为添加量60 t/hm2的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100倍稀释液,处理2为添加量30 t/hm2的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100倍稀释液,CK为不添加土壤微生态修复剂和植物疫苗,研究不同处理对连作番茄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植株生长特性及病害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态修复剂2种不同添加量处理的番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交换性钙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而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两种不同添加量处理的番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添加量为30 t/hm2处理的土壤各酶活性(酸性磷酸酶除外)大于添加量为60 t/hm2处理的土壤;添加30 t/hm2处理的单果重量(113.82 g)显著高于添加量60 t/hm2处理(104.07 g)和对照处理(104.99 g)(P<0.05),其对番茄青枯病防效达91.87%,大于添加量为60 t/hm2处理的防效(55.34%)。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山东寿光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出1株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ZF50,抑菌率为76.2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F50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具有较广谱的抑菌能力,且在活体盆栽和田间小区条件下,将浓度为1×108 cfu·mL-1 ZF50菌悬液10 mL灌根后,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盆栽防效为55.55%,田间小区防效为43.52%;且该菌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和产吲哚乙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平板对峙法从山东寿光采集的土样中筛选出1株对番茄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ZF50,抑菌率为76.26%。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确定菌株ZF50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具有较广谱的抑菌能力,且在活体盆栽和田间小区条件下,将浓度为1×108 cfu·mL-1 ZF50菌悬液10 mL灌根后,对番茄疫霉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盆栽防效为55.55%,田间小区防效为43.52%;且该菌株还具有明显的促生效果和产吲哚乙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