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是东北三省最冷的省份,冰封期达160余天,冰厚一般达80-100cm,所以鱼类越冬安全是我省渔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抽水、少氧”而使越冬鱼类死亡的现象在我省经常发生。鱼类越冬期间要有一定的补氧措施,安全越冬才有保障。常见的补氧方法归结几类,各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氧措施。  相似文献   

2.
冬季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底层栖息,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影响越冬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越冬鱼池的补氧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100天以上,最大冰厚可达80-100cm,保证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地区渔业生产的重要环节。鱼类越冬池常因缺氧而造成鱼类大批死亡,所以,越冬池溶解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冬季安全生产的关键。鱼类越冬池溶氧的测定和增氧的方法是: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期长达150—180天。只有保证冰下水体溶氧充足,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目前,鱼类越冬水体二般采用以下五种增氧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造成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缺氧,二是低温。越冬期,越冬鱼类会受到水体环境、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采用越冬前水质调控技术、越冬期间生物增氧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机械增氧技术、化学增氧技术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者综合的方法进行救治。  相似文献   

6.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降低养殖成活率。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 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放出氧气,是越冬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向越冬池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施入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kg/亩~1.0kg/亩,提高水体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冰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降低越冬后期水体的溶解氧含量。2.注水补氧 …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的鱼类越冬池.年覆冰期达100天,是一类典型的封闭式冰下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使鱼类安全过冬,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增氧方法是打冰眼,此法通过狭窄的冰眼所溶人水中的气体十分有限,所以对越冬地增氧并无权益,反倒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较有效的增氧方法是池水自身循环曝气。此法不受天气的影响,作为救鱼的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缺点是降低了池水水温,惊扰鱼类,加大体耗,反倒不利于鱼类越冬。多年来,鱼类工作者通过分析越冬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状况发现,静止水越冬地免于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生物增氧。即通过人为措施在越冬…  相似文献   

8.
鱼类越冬是我国北方地区养鱼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一年之中,鱼类大约要有一半的时间在冰下渡过。为了使鱼类安全越冬并提高其成活率,首先应了解鱼类越冬水域的理化、生物学特点和鱼类在越冬期的生理学特性,以及二者的内在联系。其次是分析鱼类在越冬期的死亡原因,和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工作。了解和掌握这些情况就可以创造条件,改善鱼类越冬环境,保护鱼类安全越冬。 近年来,北方地区提倡采用生物增氧越冬。生物增氧,就是根据越冬池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冰下水生植物,特  相似文献   

9.
正池塘底层微孔增氧技术是全国渔业主推技术之一,在南方养殖虾、蟹的池塘被广泛应用,近两年,吉林省把微孔增氧技术应用在北方冰下鱼类越冬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氧效果,不仅提高了鱼类越冬成活率,而且降低了越冬鱼类病害的发生率。通过试验和实际应用,确定了在北方冰下应用微孔增氧技术的技术特点和管理措施。吉林省每年鱼类在冰下越冬时间长达150d左右,鱼类越冬期间由于水质、密度等因素的影响,缺氧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养殖户增氧手段  相似文献   

10.
冬季,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鱼类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