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探讨了喷油嘴四孔流量分布对燃油喷雾和柴油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正常的流量分布可以改变喷雾的形状及各孔油束的射程,导致燃油在燃烧室中分布情况恶化,从而使柴油机性能,特别是在低速大负荷工况下的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喷油嘴针阀头形状变化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喷油嘴针阀头部形状变化对ZH110 5单缸直喷式柴油机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针阀头部形状变化对柴油机低速大转矩工况的烟度与燃油消耗率影响明显。通过对油束动量和活塞燃烧室积炭情况的分析 ,揭示了针阀头部形状变化影响柴油机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6V柴油机原机模型校核的基础上,按照高原匹配策略匹配了可调二级增压系统,并搭建了可调二级增压柴油机性能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海拔环境下(0 m和4.5 km)高压级涡轮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旁通流量率对柴油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机理,以及海拔环境对柴油机二级增压系统调节规律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海拔环境下(0 m和4.5 km)高压级涡轮旁通流量率的经济性调节规律和可靠性调节规律。相较于可靠性调节规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范围更加宽广,能够显著降低调节区域的燃油消耗率。4.5 km海拔环境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区域比0 m海拔环境下经济性调节规律的调节区域窄。在低负荷时,4.5 km海拔环境下燃油消耗率比平原时低,中高负荷时比平原时高。  相似文献   

4.
4105防爆柴油机性能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4105防爆柴油机的结构参数及其性能实验结果,建立了工作模型,分析了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对燃油消耗率、充气效率、残余废气系数以及动力性能的影响,并对压缩比、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压缩比、调整合适的供油提前角和配气相位可提高动力性,降低防爆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5.
根据进气涡流对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和性能的影响规律 ,对直喷式柴油机进气涡流的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 80 98单片机、传感器、电磁阀、气缸式控制阀等组成了一个电控涡流进气系统 ,并在 1 1 0 0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性能试验 ,结果表明 :采用电控涡流进气系统可使柴油机在每一工况下涡流比均能达到最佳值 ,既能降低NOx排放 ,又能降低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喷油系统偶件间隙燃油泄漏量的试验与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油机喷油压力不断提高,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对喷油过程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已建立的恒压条件下偶件间燃油泄漏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传统喷油系统承压偶件间的燃油泄漏量的计算方法,阐述了在高喷射压力下泄漏量增加的影响因素和泄漏量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柱塞偶件泄漏量较大的原因和对喷油过程的影响,提出了采用较大的柱塞升程直径比能减少喷油泵不同运行工况的间隙泄漏量和压力变化,优化柴油机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农用柴油机在燃料用尽、油箱再次加油时,存在油路进入气体而导致的供油中断以及难以起动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基于医学莫菲氏管原理提出一种简单可靠的农业用柴油机新型供油道除气机构。对比完成安装除气机构前后柴油机的排放性能试验、油耗试验和燃油耗尽后的柴油机启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各转速下安装除气机构前后不透光度N的均值分别为12.89%和13.246%,安装除气机构前后光吸收系数K的均值均为0.35 m-1,安装除气机构前后每小时燃油消耗量G的均值分别为1.324 L和1.222 L,标准差均小于3%,且N、K和G的测量值均随着除气机构的使用而降低,表明除气机构使柴油机排放性能和经济性能得到改善,运行更稳定。装有除气机构的柴油机在燃油耗尽重新加油后可以正常启动,不影响发动机各工况下的正常运转,启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该除气机构可以有效地排出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中的气体,具有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仇滔  宋鑫  雷艳  徐慧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9):359-365
为研究柴油机喷孔内燃油空化过程及其对流动能力的影响,基于试验和CFD三维仿真,保持入口压力不变,通过改变出口压力改变空化数,研究了随空化数变化,喷孔内空化过程及空化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空化数降低,喷孔内流动经历3个阶段:无空化阶段、空化发展阶段和空化饱和阶段。在不同的空化阶段,随空化数降低,空化过程和燃油的流通能力不同:无空化阶段,喷孔轴向各截面气液混合相体积分数不变,燃油流量增加,流量系数不变;空化发展阶段,空化从喷孔入口端向出口端发展,沿流向各截面气液混合相体积分数均增加,燃油流量增加,但流量系数下降;空化饱和阶段,喷孔入口端面的气液混合相体积分数首先达到稳定,沿流动方向,其他截面依次达到稳定,燃油流量达到最大并保持稳定,流量系数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9.
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每个循环的空气进气量基本上都是恒定的,要改变输出功率,只有通过改变喷油量(即改变混合气的浓度)来调节各个工况。因此,柴油机不能像汽油机那样可以改变过量空气系数来改变部分负荷时的排放。柴油机在相同的过量空气系数前提下,要降低废气的排放,只有通过改善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和对混合气质量的提高来完成。为此,论述了柴油发动机采用电控技术,特别是电控共轨式喷射技术(即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对降低柴油发动机的排放和提高有效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喷油泵是柴油机各部件中最精密、最复杂的部件,称为柴油机的心脏,它与调速器、喷油提前器一起作用使燃油由低压变成高压,按照柴油机的各种不同工况要求,定时、定量地将高压燃油送至喷油器,再喷入燃烧室,实现柴油机的正常工作。喷油泵中的柱塞偶件是最重要、最复杂的配对件。柱塞的运动规律影响供油特性,柴油机工作过程进行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喷油泵的供油规律。 1.柱塞运动简析 柱塞和喷油泵凸轮共同决定每循环供油量和几何供油规律,它们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供油时刻和供油持续时间(即供油速率)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11.
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研究比较了不同背压下斯特林发动机的喷雾过程,并分析了燃油流量、燃烧室背压以及喷嘴参数对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背压对喷雾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随着流量的增大,贯穿距离和喷雾锥角都增大,但流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喷雾锥角的增加趋势减缓;随着燃烧室背压加大,喷雾的贯穿距离增大,喷雾锥角减小,背压对喷雾具有压缩作用,当背压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它对喷雾锥角的影响程度降低;相同流量工况下,随喷嘴流道通径的减小,喷雾的贯穿距离增大,喷雾锥角减小.  相似文献   

12.
进气流动对PFI汽油机燃油喷雾碰壁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气流动对进气道喷射式(PFI)汽油机燃油喷射过程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及台架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进气流动对汽油喷雾碰壁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进气气流有助于燃油的空间雾化,减少以液态形式到达壁面的燃油;进气流动能够明显提高喷雾的贯穿性能,同时在进气流动方向上产生的偏转使附壁油膜的落点产生变化,使油膜的面积增大,有助于附壁油膜的蒸发;当机体温度较低时,进气流动对燃油蒸发的作用较为明显;当节气门开度较大时,由于温度较高,进气流动对发动机性能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刘彤馨  潘江如 《农业工程》2022,12(11):98-104
为探究混合燃油理化性质差异对柴油机喷嘴内流动特性的影响,以4种不同掺混比的生物柴油/正戊醇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多相流模型,对柴油机喷嘴内的流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4种燃油的压力、速度和空化分布特性基本一致;随着正戊醇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燃油速度和气相体积分数大小在喷孔同一截面处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向生物柴油中掺混一定比例的正戊醇,可以显著降低生物柴油的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提高燃油在喷孔内的流动性、促进燃油的空化生成,提升燃油的雾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可视化试验方法研究了进气流速对燃油喷雾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流速增大时,可以有效促进燃油的空间挥发.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燃油落点位置改变时,进气流动对喷雾挥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研究用机型而言,当燃油落点在进气门背面与进气道交界处时,会有更多的燃油在进气流动作用下直接进入气缸.当喷射距离增大时,油束前端面积增加,进气流动作用下,直接进入气缸的燃油量增多.高温的回流与油束作用能够促进喷雾的空间挥发.在进气门打开前喷射燃油时,油束碰壁反射后与进气流动相互作用,能够增加燃油的空间挥发量.  相似文献   

15.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值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CFD软件AVL-Fire对YD490ZL型柴油机进气、压缩、燃烧过程进行了多维瞬态数值模拟.通过对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不同时刻气体流动、壁面传热、燃油喷雾雾化、颗粒形成等因素的分析,结果认为适当调整燃烧室中心相对气缸中心在X方向的距离,可以使燃烧更加充分、提高柴油机的燃油经济性;燃烧室换热系数不仅随空间位置变化,而且还随时间变化而各不相同,通过这种多维瞬态计算能够提供不同时刻、不同位置的换热系数及温度分布,为固体有限元计算分体提供最有利的边界条件;进气过程能形成非常明显的进气涡流;在活塞接近上止点时,虽然受到挤流的影响,但是燃烧室内的气体流动依然存在环形运动.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速频闪照相系统研究了不同的喷油嘴结构参数对燃油尾喷雾化质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油嘴压力室容积是影响尾喷雾化质量的关键因素。传统的有压力室喷油嘴在尾喷后期有少量燃油以较低的速度呈液滴状流出喷孔,完全没有雾化;而对于无压力室喷油嘴,针阀落座时燃油喷射过程能迅速停止,未出现尾喷后期雾化质量不良的现象。据此推论,无压力室喷油嘴使柴油机HC排放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消除或减轻了有压力室喷油嘴所存在的尾喷雾化质量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气缸内工质辐射物性参数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G4135型直喷式柴油机建立了一个辐射多区多维模型,包括缸内工质的几何空间模型、辐射温度模型,以及辐射发射系数、吸收系数及燃料油滴的散射系数模型。综合考虑碳烟的形成和氧化过程提出了一个新的辐射温度模型,代替过去仅用平均气体温度作为辐射温度的简单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各区域平均吸收系数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编程计算,计算所得的气缸内工质辐射物性参数结果及其变化趋势与实验相吻合,这  相似文献   

18.
对直进气道柴油机诱导产生进气涡流新装置(旋流器)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稳流气道试验、水模拟试验PIV测试以及实际发动机装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新装置可以在短直进气道柴油机上诱导产生中、低强度的进气涡流,改善了混合与燃烧,降低了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燃烧室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混合气形成状况及燃烧质量的影响。应用CFD软件F ire对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燃烧室内的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了燃烧室内速度场、燃油浓度场和温度场在不同曲轴转角时的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燃烧室几何形状会影响缸内的速度场和燃油分布,从而影响混合气的形成、燃烧的进行、温度场的分布和NO的生成。计算结果为柴油机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