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塘养殖河蟹,由于放养的河蟹数量多,密度大,很容易发生病害。河蟹受到病害侵袭后,轻则影响它的正常生长,重则可致其死亡,降低产量和效益。因此,做好河蟹病害的防治工作,在池塘河蟹养殖生产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从今年我县的池塘养蟹生产来看,河蟹的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
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蟹池水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针对目前河蟹池塘养殖过程中存在的养殖环境恶化,严重影响着河蟹品质和食用安全性的问题,探讨在河蟹养殖过程中采用EM(有益微生物菌群),调节池塘水质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比试验,测定了池塘水化学因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变化的原因,为河蟹养殖过程中有效调节池塘水环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于我省稻田和大中水面养蟹而言,掌握河蟹商品蟹池塘暂养越冬技术是非常有益的。我省稻田养殖的河蟹一般在8月20日左右,也就是稻田放水时捕捞,但此时河蟹大多蟹肉不饱满,不受市场欢迎,应将捕出的河蟹放人池塘中继续暂养,提高河蟹的肥满度。另外,湖泊、水库等大中水面养殖的河蟹秋季捕捞量较大,不易在短时间内销售完,且易逃逸,也需要池塘暂养。商品蟹池塘暂养越冬不仅可以起到提高河蟹的肥满度、增加体重、改善河蟹品质、变软脚蟹为硬脚蟹的作用,还能避开秋季河蟹大量集中上市(此时河蟹价格较低)。在淡季价格较高时销售,可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蟹池塘养殖已积累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从目前河蟹池塘养殖技术水平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河蟹商品规格偏小;池塘的空间、水体及饵料资源未充分利用;病虫害防治方法不当;成活率不高等等。因此,需要我们水产工作者进一步去研究、探索。为使主养河蟹池塘获得优质高产高效,并促进池塘河蟹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于1999~2000年进行了《主养河蟹池塘套混养名优品种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2000年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地点位于上虞市96丘围涂地区,199…  相似文献   

5.
<正>慈姑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适宜生长在河蟹塘口近岸浅水区,且种植慈姑不需要对池塘结构进行大的改造,仅需构建一道河蟹防逃网,是一种适宜池塘综合种养的经济作物。本文对河蟹养殖池塘近岸浅水区种植慈姑的综合种养技术进行研究,并将综合种养池塘效益与非种植慈姑的河蟹池塘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殖河蟹技术王欣宁,陈发华,钱祖武(江苏省镇江市乡管局)为探索河蟹池塘养殖技术,1990、1991和1993年在丹徒县高桥乡进行了池塘养河蟹的试验,现将试验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河蟹池建设1990年11个养蟹专业户,养殖面积为47...  相似文献   

7.
池塘河蟹青虾混养亩产100公斤的养殖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乃峰 《科学养鱼》2001,(10):29-30
湖州池塘河蟹养殖近几年发展较快,根据青虾养殖普遍,且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情况,实行河蟹与青虾的池塘混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面积和饵料,适当增加苗种及饲料的投入,可比单养河蟹或青虾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亩产100公斤其中河蟹75公斤、青虾25公斤的养殖模式,要求河蟹回捕率达70%以上,商品蟹平均规格达每只125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实施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每只2~10亩,平均水深达到0.8~1.5米,塘埂宽度1.5~2.5米,坡度1∶2…  相似文献   

8.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蟹死亡的常见原因及对策郭金华,牛志电(安徽省芜湖师专化学生物系)河蟹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水产资源,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当前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致富农村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沿江一带不少农户在池塘中养殖河蟹,但在池塘中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人为管...  相似文献   

9.
正早春季节,水温比较低,藻类生长慢,河蟹池塘肥水困难;种植的水草生长速度慢、还不茂盛,水草容易挂脏;风速大,池塘水浅,水草少,水容易浑浊。河蟹池塘做好早春管理对于河蟹养殖至关重要,本文就河蟹池塘早春管理常见问题进行阐述。一、河蟹池塘早春水难肥1.河蟹池塘早期肥水的重要性(1)前期肥水可以降低蟹苗下塘时的应激反应,大  相似文献   

10.
河蟹、青虾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青虾由于天然产量的减少,人工养殖产量又不高,始终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大力发展河蟹、青虾人工养殖势在必行。在池塘里进行青虾、河蟹微孔增氧养殖,是利用池塘环境,辅以人为增氧措施,以提高池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2008年涂沟镇湖滨村养殖户在45亩池塘里开展微孔增氧虾、蟹养殖,取得了亩产河蟹100.84kg、青虾32.24kg,亩利润达5173.38元的优异成绩,现将其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蟹苗池塘培育蟹种技术操作要点赵明森(江苏省水产局210009)利用人投蟹苗(或天然蟹苗)池塘培育蟹种,是发展河蟹养殖解决蟹种来源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河蟹养殖技术的重要标志。为搞好河蟹有种生产,提高产量和效益,现将蟹苗池塘培育蟹种主要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  相似文献   

12.
宋长太 《内陆水产》1996,21(6):24-24
池塘养蟹应重视水质管理河蟹习惯于生活在湖泊,草荡等天然水质清新的大水面中,而池塘水体中的溶氧。pH值以及其它因子很容易变化,轻则河蟹停止摄食,影响生长,严重时能导致成批死亡.笔者在1995年曾碰到典型的因池塘水质恶化而造成河蟹死亡的事故,现介绍分析如...  相似文献   

13.
<正>一、河蟹池塘早期难肥水1.河蟹池塘早期肥水的重要性(1)早期肥水可以降低蟹苗下塘时的应激反应,大幅提高成活率。(2)河蟹池塘丰富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氧。(3)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预防青苔的滋生,促进水草健康生长。(4)河蟹池塘早期肥水可以培养天然饵料,促进河蟹苗种生长。(5)稳定水质,为苗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4.
<正>多年来,小龙虾、河蟹是洪泽湖地区的主要养殖品种,依托江苏现代农业(克氏原螯虾)产业技术体系,泗洪推广示范基地对小龙虾、河蟹养殖新模式不断进行探索,形成了小龙虾、河蟹池塘轮养技术模式。该模式利用小龙虾、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在同一个池塘中,3-6月养殖小龙虾,小龙虾起捕上市后再投放河蟹苗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繁蟹苗(或天然蟹苗)池塘培育蟹种,是发展河蟹养殖解决蟹种来源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河蟹养殖技术的重要标志。为搞好河蟹育种生产,提高产量和效益,现将蟹苗池塘培育蟹种主要技术操作要点介纽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河蟹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原产地。境内湖泊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河蟹养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突破河蟹工厂化育苗、90年代全面推广养殖以来,江苏的河蟹养殖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网围养蟹模式多样,蟹苗繁殖、扣蟹培育、商品蟹养殖配套成龙,河蟹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7.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它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18.
张英  张兴国  张建石 《齐鲁渔业》2008,25(12):25-26
近年来,我们运用河蟹与克氏原螯虾互利共生的原理,在河蟹养殖池塘尝试混养小龙虾,增效显著。试验的13-3hm^2(200亩)池塘,平均每667m^2产125g以上的河蟹75kg,小龙虾71kg,鱼53kg,每667m^2平均产值5580元,利润2858元,极大地挖掘了池塘的生产潜力。现将主要养殖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凌武海 《内陆水产》2001,26(8):15-16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及养殖对象,近年来,河蟹在水产品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大。但随着河蟹池塘养殖及围垦高产养殖面积的扩大和大量采用当年繁殖的蟹苗当年养成商品蟹等生产技术方式,在获得高产量的同时,河蟹的商品规格却日渐变小。这种小规格商品蟹的品质及风味远低于翌年养成的大蟹 ,以致小规格河蟹的市场行情一再走低;而大规格河蟹的价位却保持相对较高。因此,摸索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养殖大规格河蟹生产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现根据我站前几年的池塘养殖大规格河蟹技术实践,将此项技术探讨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 1池塘条件 …  相似文献   

20.
杨金林 《内陆水产》2002,27(11):15-15
近年来,河蟹价格回落,养殖比效效益下降,而黄颡鱼价格较高且平稳(20~30元/千克)。为此,2000~2001年笔者在河蟹养殖池塘进行了套养黄颡鱼试验,每667米2产河蟹50~60千克,黄颡鱼15~20千克,增效300~400元。现将河蟹池套黄颡鱼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池塘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塘面积0.67~1.33公顷,池底淤泥10厘米。池塘清整与消毒夯实堤埂,建好防逃设施。投放蟹种前15天左右,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清除野杂鱼类和病原体。种苗放养蟹种放养:选择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