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深井、超深井温度和压力高,地层结构复杂等因素,结合深井钻井液的技术特点,通过对抑制剂、抗高温稳定剂、抗高温降滤失剂、抗高温增黏剂、润滑剂等添加剂的优化,研制了一套密度在1.80~2.20g/cm3可调、具有现场可操作性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HTDF,其配方如下:4%膨润土+0.1%NaOH+0.5%乙醇胺+0.5%PADS+3%CSMP-2(视博)+3%SPR(视博)+0.2%KPAM+0.3%PAMS+1.5%TEX+重晶石,并对其高温稳定性、抗污染性、抑制性、润滑性、油层保护性和高温高压滤失性能等进行了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长时间的抗温稳定性(抗200℃),能有效抑制泥岩的水化膨胀,具有较强的封堵性,滤失量低,对储层伤害小,可以满足钻进时工程地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无黏土相钻井液体系在陆地钻井中应用已经较为广泛,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无黏土相钻井液体系具备低密度固相含量低、流变性调节范围大、利于提高机械钻速等特点,多用作钻开液。针对南海番禺35-2区块1井的地层特点,选择使用无黏土相聚合物钻井液,从技术难点入手,在室内配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场钻井液处理措施,成功解决了番禺35-2区块1井311.15m井段容易出现泥岩水化造浆、携砂困难、珠江组中段泥岩容易垮塌等问题,保证起下钻过程顺利,套管顺利下到位。  相似文献   

3.
在深井、超深井钻井施工过程中,要求所使用钻井液的密度、抗高温等性能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满足钻井和录井工程的需要。着重研究了一种抗高温高密度的水基钻井液配方。该配方的建立采用单因素法确定降黏剂、降失水剂、高温防塌抑制剂、高温稳定剂等几种主要处理剂的加量,再比较老化前后钻井液的性能变化进行钻井液的优组优配,形成了一套老化前后流变性能及失水造壁性能较好的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储层保护评价研究表明,该钻井液反排时突破压力低至0.58MPa,污染后的气相渗透率低至0.000084mD,渗透率恢复值高达86.8%,可以很好地保护储层。  相似文献   

4.
以PO和1831季铵盐进行复配,形成的有机铵阳离子,对黏土具有水化分解的抑制能力。通过试验确定了PO和1831季铵盐的加量比例为1∶1,在基浆中的浓度为1%效果最好,优选表面活性剂为0.5%的MA,选定缓蚀剂为Na2SO3,最后确定钻井液配方为基浆+1%PO+1%1831季铵盐+0.5%甲酸钾+0.3%~0.5%LV-CMC+0.5%MA+0.05%Na2SO3。室内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符合保护低渗透水敏油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通过化学反应法、表面改性法和直接加入法对深冷精细胶粉实施了表面改性,提高了其与钻井液的相容性与亲合力,并探讨了其应用于聚合物钻井液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改性法并优选最佳表面改性剂B1可有效改善胶粉与钻井液的相容性及亲合力,其改性胶粉可有效加入钻井液,且对钻井液流变性无明显影响,可有效降低聚合物钻井液失水,其效果优于超细碳酸钙,加量大于2%时,其效果更优于油溶性树脂,显示其在钻井液降失水及储层保护方面巨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苏丹六区油田的AG地层泥页岩水敏性极强,因井壁失稳造成的井眼事故频繁发生。通过使用多功能絮凝包被抑制剂GWAMAS,替换掉原有体系中的KPAM,解决了原有体系抑制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引入高效防塌剂GSY、天然高分子降滤失剂CGS等高效处理剂,构建了满足苏丹六区油田快速、安全、经济的防塌环保钻井液体系。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均表明,该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抑制性、抗污染能力、环保性,能有效地解决AG地层井壁失稳问题,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GK-1井位于江陵凹陷涴市断裂带南岗一号断鼻构造,完钻井深3581m,固井目的层位为含钾石岩、石膏以及芒硝的粉质泥岩地层。使用常规盐水水泥浆固井其与地层的胶结质量差,制约着固井质量的提高。为提高含钾石岩地层的固井质量,利用抗盐降失水剂CG80S、防窜增强剂GS12L、抗盐分散剂CF44S、抗盐缓凝剂H21L以及复合加重剂材料CD26F构建了以10%氯化钾盐水作为配浆水的聚合物氯化钾盐水水泥浆体系,并对聚合物氯化钾水泥浆体系的物理性能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评价。室内试验评价结果和GK-1井的现场应用表明,氯化钾水泥浆体系的性能可以满足含钾石岩以及含石岩、石膏以及芒硝的粉质泥岩地层固井要求,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车峰5井二开井段存在多段泥岩,易发生钻头泥包、钻具阻卡等复杂情况,机械钻速偏低。通过配伍性能试验和润滑性能试验,将具有清洁钻头、改变润湿性、提高机械钻速的快速钻井液处理剂技术应用到钻井过程中。快速钻井液处理剂与车峰5井所使用的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对钻井液常规性能及流变性没有影响。并且泥饼粘滞系数和润滑系数均大幅度下降,润滑性得到大幅的提高。通过实际应用,在实钻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提速效果,减少了钻头使用个数,平均机械钻速相对邻井提高率达到66.4%。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基钻井液钻遇高温高矿化度地层时滤失量大、流变性控制难等问题,开展了抗温抗盐降滤失剂的研究。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乙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和N-乙烯基-2-吡咯烷酮(NVP)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一种抗温抗盐乳液聚合物降滤失剂。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n((AM))∶n((AA))∶n((AMPS))∶n((NVP))=3∶2∶0.5∶0.4,HLB=4.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5 h。在该条件下合成出降滤失剂LX-28。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4种单体均参与反应,热重分析显示其功能性基团开始降解温度为345℃。在淡水浆和复合盐水浆中评价了LX-28与同类产品的抗温抗盐降滤失性。结果显示,LX-28在淡水浆中抗温达220℃,抗盐至饱和,且滤失量降低率远高于同类产品;在复合盐水浆中抗温达200℃,滤失量降低率80.6%以上,优于同类产品。电镜扫描滤饼分析其微观形貌,揭示了LX-28的降滤失机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伊拉克Missan油田群储层段钻井作业中存在着卡钻、漏失、气侵、溢流、井壁失稳、井径扩大等复杂事故,为了减少作业事故的发生,提高储层保护的效果,室内通过外加剂的优选,建立了一套无黏土相盐水储层钻井液体系。该体系以改性生物聚合物为流型调节剂,可降解的抗温淀粉作为降滤失剂,并采用NaCl盐水基液和CaCO3复合加重的方式进行体系的密度调节。钻井液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体系抗温可达140℃,滚动回收率达到了95.46%,同时体系还具有较好的抗侵污能力和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页岩储层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井壁失稳问题,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二乙烯三胺、丙烯酸甲酯、缩水甘油三甲基氯化铵、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单体,甲醇为反应溶剂,制得一种耐高温、强吸附型高效页岩抑制剂(HBP-NTK)。通过线性膨胀、岩屑滚动回收、抑制造浆等实验评价HBP-NTK的抑制性能,结果表明,与同类型超支化结构抑制剂相比,HBP-NTK能更加有效抑制膨润土的水化分散与膨胀,并表现出优异的耐温性,与现场钻井液体系适配性良好。所提出的机理表明,HBP-NTK分子结构中的强吸附基团胺基和硅氧基能够吸附插层在黏土晶片间,依靠分子链的桥连和锚固作用,将黏土颗粒牢固束缚在一起,有效防止黏土的水化分散;分子结构中的NH+4嵌入黏土网状结构中进行离子交换压缩扩散双电层,与外层吸附包裹在黏土颗粒表面的胺基、硅氧基分子链形成内部抑制水化膨胀、外部抑制水化分散的协同抑制机制,有效减弱了黏土的水化膨胀与分散。  相似文献   

12.
南海西部东方区域中深层高温高压气田开发钻井过程中下部地层使用水基钻井液钻井过程中容易出现井壁失稳、摩阻扭矩大的技术难题,严重影响作业时效。通过室内试验,从抑制性能、润滑性能、储层保护性能3个方面来评价MEGADRIL油基钻井液,并与现场水基钻井液进行性能对比,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更适用于下部地层的钻探。MEGADRIL油基钻井液在东方气田F7H井进行了现场应用,并在实施过程中针对性地强化了井壁稳定措施、降低摩阻扭矩措施和保护储层措施。现场应用表明,MEGADRIL油基钻井液高温稳定性、流变性、滤失性良好、抑制性强,随钻测量井径数据表明油基钻井液应用井段井壁稳定且井径扩大率低;润滑性良好,应用井段无卡钻事故;储层保护效果良好,F7H井实际投产产量达60×104 m3/d,达到配产要求的3倍,综合表皮系数为0。  相似文献   

13.
超低压、多套压复杂井段结构的存在是影响老井改造和调整的难点.XX-1-B32井是位于南海北部湾海区的一口调整井,目的层涠洲组四段,该井属于压力衰竭储层,具有超低压、多套压力存在于同一井段的特点.为达到漏失预防与储层保护目的,基于地层特征参数与井段钻井风险分析,展开了钻井液室内优化试验研究,优选出了一套PDF-PLUS/KCl钻井液体系,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的流变性能稳定,高温高压失水量仅为8.2mL,26MPa压差下24h滤失量仅为10mL左右,XX-1油田岩心污染段截取0.5cm后渗透率恢复值达85%以上,其储层保护效果和封堵能力较好.该体系在XX-1-B32井进行了推广试用,现场反馈井眼净化效果好,渗透率恢复值高;最大井底压差高达35 MP a时未发生漏失,泥饼承压能力强.该钻井液体系的成功应用为北部湾实施类似超低压井钻井液技术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柳林区块3#煤层含有少量黏土矿物,孔隙不发育、比较致密,煤岩表面呈弱亲水性。针对清水在煤层保护方面存在水敏性和水锁损害的不足,提出无固相活性盐水作为该地区煤层气水平井钻井液,其配方为:清水+2%KCl+0.1%防水锁剂+1%水基润滑剂。相对于清水,无固相活性盐水钻井液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更低的表面张力和更优的润滑能力,防止煤层中的黏土矿物水化膨胀,有利于钻井液返排,降低摩阻有利于水平井钻井作业;煤心污染后的渗透率恢复值接近100%,储层保护效果优异。该钻井液在CLU-07H多分支水平井中成功应用,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Missan油田储层段地层"上下易漏、中间易塌",且密度窗口窄,极易引起井壁失稳,导致井漏、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强封堵高性能水基钻井液主要针对Missan油田水平井面临泥页岩、泥灰岩的井壁失稳及灰岩漏失问题,从解决井壁失稳入手,采用物理-化学协同封堵,加强钻井液的封堵性,提高地层承压能力,降低漏失风险;采用"活度"调控、渗透压原理,提高泥、页岩半渗透膜特性,降低钻井液的活度,抑制地层中泥岩的水化膨胀能力,使井壁在钻井液静压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渗透压,进一步提高了井眼的稳定性。该体系在使用中体现出稳定的流变性,能够很好地封堵地层微裂缝,大大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延迟井壁稳定时间,保证钻进中井眼的稳定性,为Missan油田首口水平井的顺利完成及后续水平井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就我国目前用于抗小麦干热风的几种化学药剂对蚕豆气孔开张度和小麦蒸腾失水的影响作了测定。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石油助长剂、腐质酸、二氯化钙、水杨酸、8—羟基喹啉等,对蚕豆气孔的开张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使小麦叶片的蒸腾强度和相对失水率明显下降。磷酸二氢钾有促进气孔开张的作用,使蒸腾强度和相对失水率相应增大。浓度试验表明,0.5×10~(-2)M 的亚硫酸氮钠和二氯化钙,200ppm 的腐质酸,可使蒸腾降低50%以上,气孔开张度缩小60%左右。考虑到上述三种药剂对人畜无毒,且价钱便宜,值得进一步作大田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7.
新型硝化抑制剂NP对黑土无机氮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型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微胶囊(NP)对黑土中无机氮(NH4+-N、NO3--N、NO2--N))转化的影响,从而筛选出适宜黑土的最佳施用量,可为进一步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采用室内培养的试验方法,在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5%、温度25℃条件下,设不施肥、单施尿素、尿素+0.5%硝化抑制剂、尿素+1%硝化抑制剂、尿素+3%硝化抑制剂5个处理,其中,施肥处理的N使用量均为0.6 g/kg(土),硝化抑制剂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比例,测定了NP不同用量对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的影响,并评价了NP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施用NP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NO3--N和NO2--N含量均显著单施尿素处理;土壤NH4+-N含量与土壤p H值呈正相关;NP不同用量处理的土壤NH4+-N、NO3--N和NO2--N含量以及p H值差异均不显著;NP显著抑制了土壤NH4+-N向NO2--N的转化,进而降低了土壤NO3--N的含量。综合评价,推荐NP的使用量为纯N用量的0.5%。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水泥浆体系在储气库老井井筒中封堵效果差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封堵体系——G级微膨胀纤维水泥浆体系,并通过室内试验优化了水泥浆体系中的降失水剂、分散剂、缓凝剂、纤维增塑剂以及膨胀剂的加量,最后评价了水泥石的力学形变性能和水泥浆体系的综合性能。优选出的G级微膨胀纤维水泥浆体系配方为:93%G级水泥+2%微硅+3%JB-1+2%SNP+0.05%ST500L+0.3%ST200R+4%ST900L+0.8%SXY-2,优化出的体系配方由于改性纤维的增塑和增韧的双重工效,使得水泥石具有很好的力学形变性能,抗折强度高达12.0MPa,完全能满足矿场井筒封堵强度的要求,在储气库老井井筒封堵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废弃水基聚合物钻井液物化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废弃水基聚合物钻井液组成特性的基础上,对采用化学破胶,再进行混凝-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使用聚电解质PE和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加量分别为1.5%和0.5%时,可有效破胶脱稳。加入HC-1混凝剂,加量为950mg/L进行混凝处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和膜处理,最终处理液的CODCr由10365mg/L降到112.4mg/L,低于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5~0.4 mmol·L-1的SAC。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时,即可使晚稻籽粒中Pb含量显著降低34.04%,但是随着SAC喷施浓度增加,籽粒中Pb含量并未出现持续降低趋势。对籽粒中6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AC对K、Mg、Ca、Fe、Zn 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Mn元素含量,最高降低幅度达21.93%。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后,地上部所有营养器官中Pb含量与对照(不添加SAC处理)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随着SAC喷施浓度升高,地上部各营养器官中Pb含量出现逐渐升高趋势,但是喷施SAC对水稻根系中Pb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0.1 mmol·L-1SAC显著降低了Pb由根向第三节间的转移系数(TF第三节间/根)和由第三节间向第二节的转移系数(TF第二节/第三节间),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29.77%和24.25%,但是显著增加了Pb由第一节间向穗轴的转移系数(TF穗轴/第一节间)、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穗轴)和旗叶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旗叶),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22.40%、25.35%、16.35%。研究推测,喷施低浓度SAC降低水稻籽粒中Pb含量可能与显著降低根系向水稻地上部营养器官转运Pb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