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产是指母猪正常妊娠发生中断,表现为死胎、未足月活胎(早产)或排出干尸化胎儿等。流产是养猪业发生的常见病,对养猪业有很大的影响,常由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因素引起,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阶段,但多见于怀孕早期。由于流产时期、病因及母猪的反应能力有所不同,其临诊症状也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正>一、鉴别诊断(一)传染性鹿病1.布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怀孕母鹿流产、乳房炎和公鹿发生睾丸炎等为特征。临床症状:流产是妊娠母鹿的主要表现,一般发生于妊娠后期6~8个月左右,一般有分娩预兆。母鹿流产前阴道多排出暗红色的粘液。妊娠后期发生流产的母鹿,多呈现胎衣滞留,化脓性子宫炎,阴道排出大量棕红色恶臭味的分泌物,流产后多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内膜炎;病愈后的母鹿可长期排菌;久  相似文献   

3.
牦牛流产胎儿中流产布鲁氏菌的分离与鉴定杨建梅(四川省金川县农牧局624100)流产布鲁氏菌病的特征是在怀孕的母牛中引起流产。过去一般依据流产胎儿的消化道及肺组织内可找到布菌,其他组织则无菌,认为流产布鲁氏菌病垂直感染是细菌通过吞咽羊水进入胎儿所致,可...  相似文献   

4.
流产是指母猪未到预产期就产出胎儿,胎儿也无生存能力。若胎儿有生存能力则称为早产。猪是多胎动物,怀孕中断可能发生于全部胎儿,称完全流产,也可能发生于部分胎儿,称为不完全流产。  相似文献   

5.
<正>流产是指母猪怀孕不足16周,在胎儿出生、具备生存能力以前中止妊娠的现象。母猪发生流产除造成产仔数减少外,母猪配种后流产还可造成母猪繁殖周期延长,甚至造成一些母猪完全丧失生育能力,进而淘汰,给养猪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流产时期母猪的反应能力有所不同,其表现也不完全一样。因此,弄清猪流产的类型,认真分析引起猪流产的原因,对于生产中有效防制母猪流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造成母猪流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胎儿或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紊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使怀孕中断。流产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阶段,但多发于怀孕早期。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现将其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弓形虫病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该病呈世界范围流行。本病一般为散发性。怀孕母畜可出现流产、死胎、胎儿畸形等特征,猪感染弓形虫后会引起大批死亡现象发生。龙岩市猪群弓形虫感染率为23.95%~48%,因此猪场应重视弓形虫病的防控。1发病情况新罗区燕石镇戴某猪场饲养经产母猪50头,存栏460头,自繁自养。部分妊娠母猪精神沉郁,皮肤发红,突然出现7头母猪流产,全身发红,  相似文献   

8.
妊娠母猪的供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学 《中国猪业》2010,(1):33-33
<正>母猪妊娠从配种开始至分娩结束。妊娠母猪饲养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胎儿在母体内正常发育,防止流产和产死胎,产出健壮、生活力强、初生体重大的仔猪,同时还要使母猪保持中上等的体况。我国饲养标准规定,妊娠前期(怀孕后前80天)的母猪体重为90~120kg时,日采食配合饲料量为1.7kg;  相似文献   

9.
正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是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羊感染布鲁氏菌病后,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羊流产。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病羊流产或分娩时大量布鲁氏菌随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大量布鲁氏菌。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通过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病羊也是布病的主要的传染源,消化道或破损的皮肤黏膜伤口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也可通过使食  相似文献   

10.
母猪流产在生猪养殖过程时有发生,是指母猪在妊娠期发生妊娠中断,无法产出正常、健康的胎儿。母猪发生流产对母猪的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危害都极大。妊娠母猪流产有三个高峰期,包括妊娠前30天内胚胎死亡、妊娠中期的胎儿死亡以及妊娠后期和临产前的胎儿死亡。引起妊娠母猪流产的原因较多也较为复杂,主要有环境因素、营养因素、管理因素、配种因素以及母猪的自身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1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和流行热 患布鲁氏菌病、衣原体病、流行热的牛都表现流产,四肢关节肿大、疼痛,跛行。衣原体病的病原有四个亚种,即沙眼衣原体引起沙眼,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流产,肺肠炎衣原体可引起6月龄以内的犊牛咳嗽和支气管肺炎,而反刍动物衣原体则是引起牛、羊关节炎的病原体,主要发生于犊牛,病畜一肢甚至四肢跛行、发热、厌食,不愿站立和运动,发病第2~3天关节肿大,以后肢最严重。流产牛不一定出现跛行,但若牛群中有跛行现象存在,极易与布鲁氏菌病混淆。牛患布鲁氏菌病时,流产母牛可出现关节肿胀和跛行,公牛睾丸肿胀,与布鲁氏菌病抗体呈阳性反应。而衣原体病,流产牛极少出现跛行,个别复合感染时母牛可出现跛行,成年牛一般无关节扩大现象,布鲁氏菌病抗体为阴性。当复合感染时也可出现阳性反应,有布鲁氏菌病的牛群流产易反复。而衣原体流产一般仅发生一次,大多为初次妊娠的母牛。经产牛或在本场生活多年的母牛一般不流产。流行热可在极短时间内引起全群牛发热,奶产量下降,部分妊娠牛流产、产死胎,为数牛跛行,后驱僵硬。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3~5岁牛多发,肥胖牛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由蚊类等吸血昆虫传播。怀孕母猪感染后表现为流产和早产,胎儿多为死胎。据磐安县某镇的多家养猪户调查,1998年7~10月有多头初产母猪发生流产,产出胎儿多为死胎,流产率占初产母猪的55%...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 ,在我市多个乡镇及邻近县发生母猪流产和仔猪大量死亡 ,给农户造成了较大损失。经采血送农业部诊断中心检验 ,确诊为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1 临床症状母猪 :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 ,食欲减少或停食 ,咳嗽 ,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产后发情推迟甚至不发情。怀孕母猪发生早产 ,后期流产 ,多数以产死胎 ,胎儿干尸化 ;有些母猪产出部分活仔 ,但几天内很快死亡 ,产出的胎儿个体差异很大 ;一些母猪推迟 1~ 2周 ,甚至 1个月生产。产出的全部为死胎 ,有部分母猪出现怀孕症状 ,后又逐渐消失 ,未见流产。部分新生仔猪表现…  相似文献   

14.
流产是由于胎儿或母体的生理过程发生扰乱,或它们之间的正常关系受到破坏,使怀孕中断。流产可发生于怀孕的任何阶段,但多发于怀孕早期。目前在诊断和防治上,还没有更好的方法。1临床症状本病多发生在母猪怀孕后的80~105d,个别后备母猪70d左右也有发病。  相似文献   

15.
刘之明 《四川畜牧兽医》2011,38(7):50-50,52
1临床症状母猪患病后流产,病猪流产前不食或厌食,体温升高至40℃以上,部分母猪皮肤发红或发紫。本病多发生于母猪怀孕第4~12周。流产前母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的阴道内流出红色或粉红色的黏样分泌物,有的流产前无明显症状。流产的胎儿大多为死胎,若胎衣滞留,则引起子宫炎。早产母猪常产出弱仔,  相似文献   

16.
母猪流产是指母猪在怀孕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胚胎或胎儿与母体之间的生理关系发生紊乱,致使妊娠中断,未充分完成其发育阶段的胚胎或胎儿被排出体外的现象.由于胎儿未足月便提前产出,所产出的胎儿一般已死或产出后不久即死.从生理结构来说,猪的胎盘属于弥散型胎盘(上皮-绒毛膜胎盘),胎盘的绒毛基本上均匀分布绒毛膜上,绒毛膜插入子宫上皮腺窝内,绒毛膜从子宫内膜拔出并不牵连、伤及子宫内膜.此类胎盘结构较简单,胎儿和母体结合联系松弛,分娩较顺利,一般不会出现胎衣不下,产后子宫恢复较快;但是,也容易发生流产.  相似文献   

17.
根据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怀孕牦母牛流产的主要症状,流产胎儿的解剖变化,流产母牛的血清学诊断,结合牦牛的大群放牧饲养方式,浅谈布鲁氏菌引起牦母牛流产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怀孕牦母牛流产的主要症状,流产胎儿的解剖变化,流产母牛的血清学诊断,结合牦牛的大群放牧饲养方式,浅谈布鲁氏菌引起牦母牛流产的诊断及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云权 《北方牧业》2007,(13):15-15
<正>猪弓形体病是由弓形虫引起的人畜共患原虫病。该病常发生于夏、秋两季,温暖潮湿的地区,尤以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本病可以通过母猪胎盘感染,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或产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 9~ 1 1月 ,本区某规模化猪场发生一种主要表现怀孕母猪高热、流产和产出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性病症的传染病 ,流产率高达 2 7% ,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 ,确诊为繁殖障碍性猪瘟。1 主要症状 病初怀孕母猪食欲下降 ,粪便干结 ,发热 ,体温达 (4 0~ 41℃ ) ,有的呼吸急促、流产。主要发生在怀孕后期 ,死胎出现比例最高 ,死胎大小与正常同期胎儿相近 ,尸表无明显症状 ,其次为木乃伊胎和畸形胎 ,其它为产出弱仔猪。全窝流产少见 ,多为一窝中有几个至半数发生 ,存活猪除弱仔猪基本于一周内死亡外 ,其余能健康生长。病患母猪存有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