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干旱是影响河南省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在美国帕尔默旱度模式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非饱和土壤水分一维数值模拟模型得到初始土壤含水率,根据河南省1970~2000年30 a的历史干旱记录和实际气候特点,利用河南省19个代表站的气象要素和土壤水分资料,首次建立了适合于河南省的PDSI旱度模式,并与实际的旱情记载进行了对照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计算的旱度值与实际旱情基本吻合,河南省帕尔默旱度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出该省大部分地区的干旱程度。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河南省的干旱基本特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内蒙古寒区水稻种植需求大、稻田渗漏严重、灌溉水资源压力大等问题,在兴安盟扎赉特旗开展田间水稻灌溉试验,探究不同灌溉模式对寒区稻田水分渗漏的影响,建立稻田水量平衡模型对4种灌溉模式(淹水灌溉W0、间歇灌溉W1、蓄雨型间歇灌溉W2、无水层灌溉W3)下稻田逐日渗漏量和逐日水层深度作模拟。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渗漏量W0模式>W3模式>W1模式>W2模式,采取W1和W2模式可有效降低渗漏量。各灌溉模式下水稻作物系数(Kc)变化趋势一致,均为生育前期和后期较小,生育中期较大,W0模式下水稻Kc略大于其他模式。不同灌溉模式下稻田水量平衡模型对稻田水层变化模拟精度为:验证组和率定组R2分别达到0.80和0.85以上。可知,稻田水量平衡模型在4种灌溉模式下整体模拟精度良好,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可用于不同灌溉模式下内蒙古寒区稻田水层变化模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变化环境下水文序列的非一致性,为龙羊峡水库分期旱限水位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有序聚类分析法和水文序列振动中心重构法,对龙羊峡水库年径流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及修正,然后利用水库旱限水位分级和Fisher最优分割法,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不同干旱等级下的水库分期旱限水位进行确定,最后通过耦合分期旱限水位建立以缺水指数最小为目标函数的龙羊峡水库优化调度模型,对径流序列修正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分期旱限水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一致性检验发现,龙羊峡水库径流序列具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经一致性修正后计算龙羊峡水库7-10月、11-12月、1-4月、5-6月4个分期的旱限水位,在轻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4.91,2 539.10和2 535.13 m,中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5.44,2 539.80和2 536.70 m,重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5.87,2 540.35和2 537.89 m;特旱条件下分别为2 530.00,2 536.06,2 540.58和2 538.12 m。采用不同调度模型对龙羊峡水库进行优化调度,结果显示修正后的调度效果较好,其总缺水量、缺水指数相比修正前分别降低5.37%和6.03%,其中枯水时段平均缺水量降低了10.71%,缺水程度改善明显。【结论】非一致性径流对龙羊峡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有一定影响,一致性修正后的径流使水库旱限水位的确定更加可靠,水库的抗旱能力得以提升,可为水库供水、抗旱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流域土壤蓄水量对水量平衡、蒸散发、产流量的影响,提出了反馈修正方法,达到对流域初始土壤蓄水量的抗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田间土壤水分状况是灌溉管理的基础,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灌溉预报的重要依据。【方法】通过监测冬小麦田间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和气象数据,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田间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及其对降水和作物需水量的响应情况,采用土壤水量平衡模型对土壤含水量变化过程进行模拟。【结果】小麦全生育期内,根系主要活动层(0~50 cm)中各层土壤含水量为12.00%~34.53%,方差为5.74~34.05。20 cm土壤含水量与冬小麦根系主要活动层(0~50 cm)土壤含水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为0.96。20和4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降水和作物需水量的响应存在12 h滞后。拔节期后冬小麦田发生轻旱和中旱。旬尺度内,土壤水量平衡模型模拟最大误差小于10%。【结论】在降水和作物需水量共同影响下,土壤深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过程存在影响,且随深度的增加影响减弱;20 cm深度土壤水分与根系主要活动层土壤水分变化过程最接近,可作为土壤水分监测的代表深度;在降水频率P=25%的水文年型下,冬小麦田需要进行补充灌溉,小于1旬时间尺度的水量平衡模型可很好的模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广东干旱逐日动态模拟与评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帕默尔(Pahner)旱度模式中土壤水分平衡概念,提出以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逐日滚动模拟土壤有效水分,并以下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构建干旱强度动态指数(DDI).借助GIS技术和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坡度、坡向5个环境因子的地理订正模型,对离散DDI资料进行1km空间分辨率的精细化反演,能够清晰刻画地形、地貌对干旱程度空间分布的影响.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开发业务系统,实现对广东干旱发生、发展及其强度、范围的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为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地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指挥决策依据,并对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天然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分析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炳文  陈文 《甘肃农业》2004,(11):63-64
本文从水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出发 ,以洮河流域红旗站为例 ,介绍了天然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分析修正的方法 ,并对我省4 1个主要水文控制站点的天然年径流系列进行了系列一致性分析修正。  相似文献   

8.
旱秧育苗伴侣是一种集肥料、杀菌、调理于一体的多元素复合浓缩平衡营养剂,对促进旱秧生长发育,调节旱秧生理平衡,提高旱秧分蘖率和带蘖率,防治旱秧苗期病害、死苗,培育矮壮多蘖的旱壮秧具有明显效果。为加快育苗伴侣的推广步伐,2007年我们在建湖县农科所、建阳镇、近湖镇、恒济镇进行了多点系列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田间持水量的角度阐明了后期灌溉措施对籽粒增重的影响,并给予了初步的定量描述;同时对籽粒灌浆模型中的气象参数进行了初步修正,以便为后期灌溉措施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水分模拟与墒情预报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壤墒情预报是在土壤水分模拟模型的基础上对农田耕作层土壤水分的增长和消退程度所进行的预报。墒情预报是灌溉预报的基础,对于水资源短缺条件下农田水分的合理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墒情预报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模型与随机性模型两大类,其中确定性模型包括水量平衡模型、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SPAC)水分传输模型、SPAC水热耦合传输模型等,随机性模型包括数理统计模型(包括回归模型、时间序列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随机水量平衡模型与随机土壤水动力学模型等。本对各类墒情预报模型进行比较,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博弈论原理为基础,提出一种能够使整个动态博弈及其所有子博弈都构成纳什均衡的方法,即"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用来实现用水部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整个区域水资源的最优开发利用。以响水地区水资源规划为例,建立响水地区基于水资源综合效益的博弈配置模式,并进行实证研究,计算出各用水部门的效益及其最终分配水量。在各部门非合作背景下,以经济、社会、生态所产生的效益、费用为基本因素,确定该地区综合效益达到最大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析计算结果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青豆种子在吸附和解吸过程中热量的变化规律,应用非线性回归方法确定了青豆种子等温线最优模型,采用水分活度等量吸附热模型方法,计算了青豆种子平衡含水率在5%~32%(干基)范围内的热动力参数———净等量吸附热与解吸热。结果表明:Halsey模型为青豆种子等温线最优模型,净等量吸附与解吸热分别为105.2~1 865.4 kJ.kg-1和111.6~1 939.0 kJ.kg-1,且随平衡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少,等量解吸热高于等量吸附热。通过水分活度等量吸附热模型求解的数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为厘清中国农业水资源的研究现状和方向,探究农业水资源生产率概念区别、评价方法和提高路径,采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性总结和梳理。结果表明:第一,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学含义为,在相同的技术水平和产出下,投入单位农业水资源量的经济产出,故需要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才能在不同个体间直接比较;第二,经济学评价方法包括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前沿面模型法和演绎类方法等,前沿面模型法中,全要素农业水资源生产效率可以更加全面的评价农业水资源生产率;演绎类方法中,水文模型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结合的复合模型可以综合多学科的研究优势;第三,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直接路径包括农业水资源开发、灌溉节水技术扩散,间接路径包括市场化政策、农户节水激励和农业水资源管理组织,明确多种路径间的相互作用是制定综合管理模式的关键。因此,农业水资源生产率的经济学研究需要在综合框架下开展,包括明确研究目标、加强学科间合作、制定区域差异化提升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红安县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红安县红华土地整理项目为例,简要分析了红华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并结合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要求,对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做出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按典型年标准估算,得到的区内土地整理后的需水量远小于可供灌溉水量,设计满足项目区的灌溉用水要求,供需平衡十分合理;灰色GM(1,1)预测模型预测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为50%时,全区未来各个年份普遍缺水;而按照采用的灌溉保证率为75%~95%的标准推算,项目区今后几年供需水处于盈水状态。表7参11  相似文献   

15.
大石桥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是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分析大石桥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平衡分析法对2005年、2010年、2020年3个不同水平年进行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供需平衡计算,得出了确保大石桥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6.
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水资源的特点,建立一个基于研究区域经济层次的交互式城市需水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各个系统间的复杂关系。模型根据不同预测内容分为经济总量预测、经济结构预测、需水定额预测、需水量预测4个模块,采用不同预测方法,在EXCEL平台上实现,实用性强,适应性较好。经在乌鲁木齐市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沙漠治理效益的同时考虑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考虑治沙过程中水、土地和生物资源之间的作用与制约关系,构建以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和用水效率最大为目标的治沙区非线性分式多目标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治沙区植物种植结构和植物生长季灌水量进行联合优化配置;采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以探究目标之间的博弈过程,并将模型应用于治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算例,得到Pareto解集,并分析了模型对可供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当配水量增加同时大量种植梭梭时系统的固碳制氧总价值最大,而当配水量减小同时大量种植花棒时系统的用水效率最大,沙拐枣在水土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不占优势;Pareto解集可以体现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通过博弈信息能够有效排除不合理方案;在3组典型方案中,2个目标处于平衡倾向的55号方案在水土资源的配置上更为合理;供水量对Pareto解集存在显著影响,当供水量超过3 500 m3/hm2时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当目标处于平衡倾向时,治沙区最佳供水量为3 000 m3/hm2,该供水量能在获得理想的固碳制氧总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一个农田水量平衡模型,模型中根系吸水项采用 DeJong 吸水函数,用农田潜在蒸散量乘以土壤水分胁迫系数计算农田实际蒸散量,降水或灌水后进入土壤每层的水量选用一个雨水分配模型。利用模型模拟的结果研究了冬小麦和夏玉米农田的水分变化规律,并计算了农田实际蒸散量和土壤分层根系吸水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水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用水是整个城市水资源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预测城市用水是实现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制定流域规划,城市供、排水规划以及国民经济计划的基础和依据。在此,主要研究了城市的生活用水预测和工业用水预测的计算方法。并以抚顺市为实例,分别用动态相关法和重复利用率提高法对抚顺市生活和工业用水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2010年抚顺市生活用水量是16870万t,工业用水量是35405万t。通过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得出:为保证抚顺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内涵,从供求关系、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研究农田水利供给效率影响因素,依据供给和需求两个维度,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构建影响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二维二层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农田水利供给的多元体系,降低农田水利的成本,提高效益,实现农田水利供给和需求平衡等改进农田水利供给效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