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黄土高原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蛭石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土高原地区17个大豆品种上采集根瘤,对根瘤进行分离纯化、回接验证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分离宿主和分离地点,选出代表菌株用于筛选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种植最大的大豆品种晋豆2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喷施、拌种和种下接种不同接种方式效果比较试验.以瘤数、瘤干重、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为指标,通过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与晋豆25共生匹配效果好的根瘤菌10株;其进一步的耐旱试验和土壤盆栽复筛结果表明:菌株Bradyrhizobium liaoningense 4345和Sinorhizobium fredii 4338在结瘤能力、固氮能力、竞争能力和耐旱性能方面最好,揭示B. liaoningense 4345和S. fredii 4338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田间进行的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小区试验中,B. liaoningense 4345喷施处理在大豆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占瘤率和产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S. fredii 4338拌种和喷施较好,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适宜接种方式是喷施和拌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gfp和rfp基因标记评价大豆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亲本接合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或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分别导入与大豆品种中黄13相匹配的快生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R25a、S.fredii USDA205、与慢生根瘤菌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4222、B.japonicum 4230和B.japonicum 4534菌株中,得到6株标记成功的菌株,并检验标记菌株的外源基因在培养条件下和共生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对菌株结瘤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将带有不同荧光蛋白基因的供试菌株按等密度等体积配成9组,通过蛭石盆栽试验评价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外源基因能够遗传稳定,且不影响共生结瘤固氮行为,该标记方法可用于评价菌株竞争结瘤能力;慢生大豆根瘤菌的竞争能力明显高于快生大豆根瘤菌,其中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um 4534竞争能力最强,其占瘤率比慢生菌株B.japonicum 4230和B.japonicum 4222分别高出35%和90%.结果证明gfp和rfp双标记技术为根瘤菌竞争结瘤能力评价提供了直观、简便、准确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干燥环境致使大豆种子根瘤菌包衣后根瘤菌快速死亡,降低根瘤菌使用效果,极大程度限制根瘤菌应用的问题,本研究以分离自我国不同大豆主产区的100株大豆根瘤菌为供试材料,选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商业化菌株Bradyrhizobium diazoefficiens USDA110和Bradyrhizobium japonicom USDA6为参比菌株,采用玻璃珠干燥法和蛭石盆栽试验,筛选耐干燥且生物固氮性能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并对菌株进行耐干燥筛选和固氮性能评价。玻璃珠干燥法筛选试验结果显示:经过24 h干燥后,根瘤菌菌株5873在玻璃珠上的存活率达到0.44%,显著高于其它菌株,表明该菌株能够耐受干燥胁迫。经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和ANI计算,初步确定菌株5873属于日本慢生大豆根瘤菌(B.japonicom)。进一步采用蛭石盆栽试验验证菌株5873的共生匹配性和与大豆品种宿主的选择性,并评价其结瘤固氮效果。结果显示:菌株5873与供试的9个大豆品种都能结瘤,表明该菌株具有广谱的结瘤匹配性。其中滇豆5号、徐豆18和冀豆17接种根瘤菌5873后,大豆植株的干重、全氮含量、叶绿素含量与不接种对照相比均显著提高,表现出明显的促生效果。本研究筛选获得一株耐干燥且生物固氮能力优良的大豆根瘤菌菌株5873,可作为根瘤菌包衣专用菌种,也为大豆根瘤菌包衣技术在黄淮海和南方地区的应用提供了菌株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瘤菌与大豆品种共生匹配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马中雨  李俊  张永芳  樊蕙  李力 《大豆科学》2008,27(2):221-227
大豆与大豆根瘤菌的共生体系是共生固氮的代表,开展根瘤菌与大豆品种的匹配性组合研究,为发挥这一共生体系的固氮效率和指导大豆育种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选取不同种类与来源的大豆根瘤菌代表菌株18株,与11个我国主要的大豆核心种质品种进行共生匹配性试验,测定了其中5个大豆品种与14个根瘤菌所结瘤的固氮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根瘤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结瘤固氮差异,快生大豆根瘤菌表现出比慢生根瘤菌更严格的大豆品种匹配性;其中USDA110、USDA110-A、113-2、WHG12、HH103、B16比其他供试菌株表现出广谱的结瘤特性,且USDA110、USDA110-A、113-2、WHG12、DE333、2048菌株形成的根瘤具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在供试大豆品种中,商951099、郑92116和北京黑豆表现出较高的结瘤、固氮特性;商951099和郑92116这对材料与所供试18株大豆根瘤菌均结瘤且差异性不明显,而绥农14和绥农20、合丰25和固新野生大豆这两对材料表现出明显结瘤差异性。因此,实践中应根据大豆品种和大豆根瘤菌菌株的匹配性关系,选用共生效果好的菌株接种,或选用与之匹配的大豆种质材料育种,以达到提高共生固氮功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豆—根瘤菌混交性与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大豆—根瘤菌混交性与亲和性研究结果:1)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关系具有混交性。用许多豆科植物根瘤分离的菌株和大豆×花生根瘤菌交互接种,都在大豆上混交结瘤。大豆甚至比花生容易感染结瘤。2)大豆—根瘤菌仍具有很强的专一性,表现在有效性(固氮)方面,而并不是在侵染力(结瘤)方面。不同品种—菌株组合存在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供试适合于春、夏、秋播的4个南方推广品种中,“太兴黑(春豆)—根瘤菌”表现广谱亲和性;而““矮脚早(春豆)—根瘤菌”表现特异非亲和性,与Hup正、负菌株和血清型为123的等菌株共生不亲和,但与几个快生型菌株共生,表现中度亲和。本文讨论了怎样提高大豆—根瘤菌共生固氮作用,提高大豆产量的问题和研究大豆固氮生态、资源及固氮育种、遗传意义,提出了关于根瘤菌选择及其菌剂生产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地区优良大豆根瘤菌株的筛选与接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蛭石盆栽和土壤盆栽试验,从黄淮海3省11个地区的22株大豆根瘤菌中筛选与大面积种植的大豆品种阜豆9765相匹配的优良菌株,并在田间进行了根瘤菌3种接种方式的效果比较试验.以根瘤菌结瘤数量、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和占瘤率为指标,通过蛭石盆栽试验初筛获得与阜豆9765共生匹配效果好的根瘤菌6株;进一步的土壤盆栽复筛结果表明:菌株Bradyrhizobium japonicum 4302和Sinorhizobium fredii 4822在结瘤能力、固氮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强于其它4株根瘤菌,说明B.japonicum 4302和S.fredii4822具有良好应用前景.在田间进行的根瘤菌拌种、喷施和种下接种的3种接种方式小区试验中,拌种处理在大豆植株干重、植株全氮量、占瘤率和产量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另2个处理和对照,说明大豆根瘤菌的拌种方式更适用于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豆、野大豆、花生、大翼豆等寄主植物的根瘤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从几种寄主根瘤中分离出的快、慢生型菌株大约各占一半。在供试寄主植物上表现有效共生的菌株比例,慢生菌大于快生菌。大豆快生型菌株的质粒类型具多样性,按质粒图可分为26组。10种不同质粒类型代表菌株与太兴黑豆(与慢生菌广谱有效共生)有选择性地有效结瘤固氮,而与矮脚早(与慢生菌特异性有效共生)非选择性地有效结瘤固氮。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明豆血红蛋白在花生与根瘤菌互作关系中的作用,通过对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区七彩花生根瘤中分离到的29株慢生根瘤菌进行盆栽接种试验,研究了各菌株对云南七彩花生生物量和植株全氮与豆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植物生物量、根瘤菌固氮能力与豆血红蛋白总量和根瘤鲜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接种各根瘤菌菌株后植株生物量、株高均明显提高,总体上不同根瘤菌之间的固氮能力差异不显著,其中来自七彩花生种植地的根瘤菌固氮效果高于其他来源的根瘤菌。豆血红蛋白总量、根瘤鲜质量均与花生生物量和植株氮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豆血红蛋白总量的解释力更高。去除根瘤质量的影响后,花生生物量、植株氮总量与豆血红蛋白含量仍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表明豆血红蛋白是影响花生根瘤固氮能力的关键因素,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固氮根瘤菌菌株的重要指标。此外,本研究表明,作为云南省的乡土品种,七彩花生可以通过豆血红蛋白的增减来调节对不同固氮能力根瘤菌的资源投入,实现其与根瘤菌共生关系间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珍珠豆型、多粒型、普通型以及龙生型近50个花生品种与根瘤菌共生的始结瘤时间、结瘤部位及其基本结瘤数量进行了观察。无论是在武汉大田土著菌自然侵染下还是在远缘菌株NC92的人工控制侵染下,普通类型花生的结瘤强度(结瘤数量)均显著地高于其他类型;龙生型花生的始结瘤时间明显地迟于其他类型花生。研究表明,与共生固氮相关的性状,不仅受到微共生体根瘤菌的控制,同时也显著地受到植物寄主遗传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山西石灰性土壤常规配比施肥条件下 ,花生接种优良根瘤菌效果显著 ,结瘤数增加 5倍 ,接种占瘤率 >70 % ,盆栽和大田供氮率分别达到 4 5.6± 6.6%和 30 .2± 3.3% ,增加固氮量 69.0~ 1 0 1 .0 kg/hm2 ,比自然结瘤固氮量提高 3.4~ 6.9倍。接种根瘤菌盆栽增产 32 .3± 1 1 .8% ,大田增产 1 7.2± 4 .7% ,提高籽仁粗蛋白含量 3.0 %~ 7.0 %。根瘤菌双菌株接种及根瘤菌与硅酸盐细菌的交互组合效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1.
拮抗大豆胞囊线虫根瘤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传统筛选生防根瘤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一种新的生防根瘤菌筛选体系—半根瘤法。利用此法结合根瘤菌回接结瘤鉴定,从全国7个省市土样诱集到的根瘤中,筛选出23株根瘤菌。分别测定其菌悬液、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的作用。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5株根瘤菌菌悬液及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击倒率,分别为Snb21、Snb53、Snb92、Snb166和Snb711;处理72 h后,菌株Snb166和Snb711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致死活性,其中Snb166发酵液72 h处理J2致死率最高,达到84.27%。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大豆根瘤菌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徽不同地区采集大豆根瘤,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2个未知菌株,对它们的营养利用、抗生素敏感性和耐逆性等112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表型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甚至同一地理来源的菌株在碳和氮源利用、抗生素抗性和耐逆性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所有的表型性状中有57项性状在不同菌株间存在差异.其中93.8%的菌株能在含3....  相似文献   

13.
花生根瘤菌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富思德”花生根瘤菌与不同氮肥水平的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花生根瘤菌在常规施肥50%氮肥水平上施用,依然可以提高花生的植株鲜重、根瘤数和出仁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7.7%~57.0%、4.9%~132.8%、1.4%~2.0%;(2)花生根瘤菌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花生的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9.4%~21.2%。  相似文献   

14.
LI Ling(Liaoning Economic Crop Institute, Liaoyang, Liaoning 111000)  相似文献   

15.
对花生品种根瘤菌固氮酶活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并提出鉴定评价标准。鉴定筛选出高固氮酶活性的花生品种粤油55、粤油86和粤油20三份。  相似文献   

16.
柱花草根瘤菌的耐酸性与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5个柱花草根瘤菌菌株(编号为:R1、R2、R3、R4、R5)接种于不同酸、盐浓度的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培养,通过菌株的生长情况研究其耐酸性与耐盐性。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在pH=4.00时停止生长;菌株R1、R4、R5在pH4.50时能正常生长;菌株R2在pH5.50时生长良好,并且液体培养液的pH值在菌株生长后都有所上升。菌株R1、R3在NaCl浓度为0.05mol/L的培养基中生长微弱,R2、R4、R5生长良好,且R2在NaCl浓度为0.10mol/L时还能微弱生长。  相似文献   

17.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获得竞争结瘤能力强且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有积极影响的大豆根瘤菌菌株,以前期分离、鉴定、纯化的10株根瘤菌菌株为材料,对高匹配性大豆品种进行了田间接种试验。于大豆盛花期测定根瘤菌的结瘤数量及固氮酶性能。同时,对接种供试菌株及分离获得的根瘤菌菌株进行BOX-PCR并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BOX分子指纹图谱,以此获得供试菌株的田间占瘤率。于成熟期测定大豆的主要生育特征、产量构成因子。结果表明:大豆接种根瘤菌后在整个生长期,叶片表现为颜色深绿,质地鲜嫩;根瘤菌可以显著促进大豆根系结瘤,增加单株根瘤数目。接种处理I4(即接种菌株112-1)的单株根瘤数最多,比不接种对照处理I0多32.95%,差异显著。接种根瘤菌处理的根瘤干重均显著低于不接种对照处理。其中,接种处理I4的根瘤干重最高。接种处理I6的固氮酶活性最高,与接种处理I4之间差异不显著;接种菌株的占瘤率为10%~90%,占瘤率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占瘤率为50%。I4处理占瘤率最高为90%,I6处理(即接种菌株113-1)的占瘤率次之,为75%;菌株占瘤率与单株根瘤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2**),单株瘤干重与菌株占瘤率、单株根瘤数、固氮酶活性均呈现负相关(r=-0.387,r=-0.50,r=-0.13);I6处理株高最高,I4处理次之,两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2、I4、I6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相对较高,3处理之间差异并不显著;I4处理的大豆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其它菌液处理。根据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结瘤固氮性能、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合各根瘤菌株的竞争结瘤能力,筛选获得适于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大豆生产有广阔利用价值的高效大豆根瘤菌株112-1和113-1。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与山西主栽品种晋大88匹配性较好的强耐盐根瘤菌,本研究选用从187株大豆根瘤菌株中筛选出的7株强耐盐性根瘤菌株为供试材料,以USDA110为对照菌株,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不同菌株分别接种在清水对照和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的晋大88植株上,比较其对晋大88性状的影响,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筛选耐盐性强且匹配性好的大豆根瘤菌菌株.结果 表明:晋大88的大多数生长性状在NaCl胁迫下较清水对照组有所下降,其中根瘤性状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在清水对照下菌株USDA110处理的植株根瘤鲜重、根瘤干重和根瘤数量均较高,与晋大88的匹配性最好.NaCl胁迫下菌株TG1处理的植株叶片SPAD值、根瘤鲜重、根瘤干重、根瘤数量表现最好,菌株TG14处理的植株株高、地上部鲜重表现最好.相关分析表明相对根瘤数与相对SPAD值相关极显著,相对根瘤鲜重与相对根瘤干重相关极显著,而相对地上部鲜重与相对株高、相对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表明菌株TG1、TG53、TG79和TG14处理的植株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本研究筛选得到的菌株为山西省大豆耐盐根瘤菌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豆根瘤菌资源抗逆性及生防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辽宁省不同地理分布区采集土样并诱集根瘤;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获得16株根瘤菌.测定其对酸、碱、盐、氨、温度的耐受性和对大豆根部病原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16株根瘤菌的抗逆性及拮抗活性在不同菌株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菌株Sflb119、Snb126、Snb183对酸、碱、盐、氨、高温、低温,有较强的耐受性,菌株Snb183、Snb204、Snb389、Snb394可有效抑制腐霉菌,菌株Snb183,Snb241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