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为探索在花生田应用无人机喷洒茎叶处理除草剂的可行性,本研究以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作为对照,选用4种除草剂并设置不同配比,对四旋翼无人机喷施除草剂的防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所选药剂推荐剂量下,无人机施药对花生安全,对杂草的综合防效为73.6%~97.6%。无人机施药对杂草防效及对花生安全性与对照间无显著性差异,但喷施除草剂药量及用水量缩减至对照用量的1/30。田间杂草可使花生单株荚果数显著降低,进而造成产量下降,其中苘麻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在以苘麻为优势种群的花生田,推荐480 g/L灭草松水剂与960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桶混后运用无人机喷洒,防效可达97.6%,增产1.63%~229.89%。  相似文献   

2.
不同除草地膜对花生田杂草和花生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覆盖除草地膜能够有效防治马唐、稗草、反枝苋、马齿苋等花生田杂草,覆膜后40d对杂草的株防效在85%以上,鲜重防效在90%以上,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药剂(A1:60%乙·嗪·滴丁酯、A2:60%乙·嗪·滴丁酯+48%灭草松、A3:48%灭草松)与清水对照组(A4)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苗期农艺性状、株防效及药害等级和成熟期作物产量,考察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除草剂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反枝苋、马唐防效好,对刺儿菜防效较差。药后15 d,A1与A2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均在75%以上,其中A2对马唐的株防效达到了100%。药后30 d,各处理下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A1对反枝苋的株防除效果最好为88.89%。玉米、大豆产量在A2处理下最高,分别较清水对照组高33.7%、39.4%。3种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药害等级均小于1,从株防效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A2更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4.
42%乙·恶乳油防除花生田杂草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区试验结果,花生芽前喷施除草剂42%乙·恶乳油1125~1500mL/hm2对花生安全。药后20d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分别为94.8%~97.4%、85.7%~92.8%;药后50d的防效分别为92.9%~95.3%、87.2%~91.1%;鲜重总防效96.83%~97.0%。荚果增产229.6%~230.4%。明显优于50%乙草胺乳油对双子叶杂草的除草效果(78.6%~61.3%)。  相似文献   

5.
4种除草剂对夏玉米田杂草及麦苗的防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4种莠去津复配剂进行玉米田杂草防除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筛选对夏玉米田杂草及自生麦苗的防效及安全性较好的除草剂。结果表明,31.5%噻酮磺隆·异噁唑草酮+38%莠去津总杂草株防效为88.7%,鲜质量防效为98.48%,防效较好,无明显药害症状,且玉米产量为各药剂处理中最高;22%烟嘧·莠去津和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自生麦苗株防效均在80%以上,鲜质量防效在95%以上;30%苯唑草酮+助剂+38%莠去津对莎草的株防效仅45.58%,莎草为主的夏玉米田块尽量不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35%丁噁乳油对夏花生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花生的安全性和增产效应,采用土壤封闭喷雾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5%丁噁乳油850.0~1312.5g.a.i/hm2对花生田牛筋草、马唐草、稗草、狗尾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草苋、马齿苋有较好的防除效果。药后40d,总株防效为85.34%~93.51%,鲜重防效为95.93%~97.76%;对花生安全性较好,增产率为2.53%。  相似文献   

7.
3种喷雾助剂对东北春大豆除草剂减量增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降低除草剂使用量,提高东北春大豆杂草防除效果,在常用土壤封闭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减量25%的基础上,分别添加3种喷雾助剂(有机硅类助剂施倍丰、表面活性剂类助剂激健、植物油类助剂速捷),比较杂草防除效果和大豆生物学性状、产量、收益等指标,探明3种助剂对除草剂减量的作用影响。结果表明:3种喷雾助剂对杂草总防效优异,鲜重防效、株防效均高达90%,添加3种喷雾助剂的减药处理与常规不减药处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施倍丰对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的防效最好,对2类杂草的最高鲜重防效和最高株防效均达到90%以上;速捷对禾本科杂草的鲜重防效最高,达94.2%,但株防效最低,为86.7%,对阔叶类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约为86%;激健对禾本科杂草防效与施倍丰相当,株防效和鲜重防效约为90%,激健对阔叶类杂草的鲜重防效和株防效比速捷略低,防效约85%。3种喷雾助剂对大豆株高、荚数、百粒重等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收益与常规不减药处理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激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能增产4.47%,增效3.43%,其次是施倍丰,增产1.6%,增效2.12%,速捷没有增产增效作用。结果表明除草剂使用中添加喷雾助剂能达到减量增效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以为推广除草剂减施技术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检验除草剂防除棉田杂草效果,以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之间不同剂量的混配施用.试验表明:三氟啶磺隆和精喹禾灵两种混用及三氟啶磺隆、嘧草硫醚和精喹禾灵3种混用均对棉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施药后7天杂草表现药害症状.施药后20天,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两种除草剂混用,随着三氟啶磺隆用量的增加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由89.2%增加到95.3%,对阔叶类杂草的防效由86.3%增加到94.9%,总体株防效由87.8%增加到95.2%;三氟啶磺隆与精喹禾灵、嘧草硫醚混剂3种除草剂混用,在精喹禾灵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增加三氟啶磺隆或嘧草硫醚的用量,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杂草总体株防效均提高.施药后40天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80%以上,说明混配药剂的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9.
12种除草剂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筛选出对麦田阔叶杂草防效较高的药剂,选择12种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除草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5d,对播娘蒿、荠菜、猪殃殃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对杂草致死速度快的唑草酮,40%唑草酮水分散粒剂30g(a.i.)·hm-2(指每公顷有效成分用量为30g,其余类推)处理的株数防效达91.78%;施药后30d对三种杂草总体株数防效最好的是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412.5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6.53%,鲜重防效为98.79%;总体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仅次于55%苯·唑·2甲钠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分别是58g·L-1双氟·唑嘧胺悬浮剂11.8g(a.i.)·hm-2处理(株数防效为93.59%)、37%炔·苄·唑草酮可湿性粉剂222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为98.76%);总体鲜重防效最低的是30%二氯吡啶酸水剂202.5g(a.i.)·hm-2处理(鲜重防效仅为35.29%)。三种杂草对同种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12种除草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有一定差异,唑草酮及其混剂处理后小麦产生的触杀型药害斑及啶磺草胺处理的小麦叶片黄化均可恢复,对小麦的产量无不良影响,其他处理均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插秧“插喷同步”技术,于2019年开展大田试验,分别施用4种除草剂(33%嗪吡嘧磺隆、19%氟酮磺草胺、25%双环磺草酮、300 g/L丙草胺+10%苄嘧磺隆)进行除草,对比各除草剂处理对水稻的安全性及对稻田杂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后水稻均未发生可见药害,参试除草剂安全性好;药后35 d供试除草剂对试验田总草防效达95.0%以上;与施用除草剂处理相比,未施药对照水稻产量损失严重,减幅12.5%~42.7%。可见,“插喷同步”技术是一种高效除草技术,供试4种除草剂均能有效防治杂草,降低除草成本,提高种稻效益。  相似文献   

11.
作保灵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栾凤侠  陶波 《玉米科学》2003,11(3):080-081
利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保护剂对磺酰脲类除草剂解毒效应.作保灵浸种和拌种处理能保护玉米免受豆磺隆残留药害,而且拌种处理优于浸种处理;玉米不同品种对绿磺隆残留反应不同,不同品种间作保灵对绿磺隆解毒作用有差异;作保灵拌种对玉米生长发育无任何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2022,(1):45-54
为探明除草剂对马铃薯的安全性,选用甘肃省目前主要种植的13个马铃薯品种,系统研究3种茎叶喷雾除草剂砜嘧磺隆、嗪草酮和灭草松以及3种土壤处理除草剂二甲戊灵、利谷隆和精异丙甲草胺对马铃薯不同品种的安全性。结果表明,25%砜嘧磺隆WG 2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苗期茎叶喷雾对‘青薯9号’‘陇薯6号’和‘陇薯7号’3个马铃薯品种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大西洋’‘克新1号’‘费乌瑞它’‘黑金刚’‘LK99’‘荷兰15号’‘冀张薯8号’‘丽薯6号’‘新大坪’和‘陇薯10号’10个品种有严重药害(4级药害)。70%嗪草酮WP 56 g/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陇薯7号’‘黑金刚’和‘新大坪’3个品种具药害或毁灭性药害(3级或5级药害),对‘费乌瑞它’相对安全(2级药害),对‘丽薯6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LK99’‘陇薯6号’‘陇薯10号’‘荷兰15号’‘大西洋’和‘克新1号’9个品种安全(1级药害)。480 g/L灭草松AS 120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苗期茎叶喷雾对13个供试马铃薯品种很安全或安全(0级或1级药害)。330 g/L二甲戊灵EC 99 mL/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50%利谷隆WP175 g/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和960 g/L精异丙甲草胺EC 192 mL/667m2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对13个品种均很安全(0级药害)。研究结果对指导马铃薯田除草剂科学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花生品种改良与花生生产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论述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主要成就及存在问题,阐述了品种改良对花生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今后花生品种改良及花生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新疆棉田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采用种子生物测定法检测了田旋花对7种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供试药剂对田旋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棉田田旋花对不同土壤处理剂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对24%乙氧氟草醚EC的敏感性最高,对96%异丙甲草胺EC和50%扑草净WP的敏感性次之,对12.5%恶草酮EC敏感性最低。供试土壤处理剂的各处理对棉田田旋花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棉花安全。50%扑草净WP对田旋花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其次为24%乙氧氟草醚EC。  相似文献   

15.
大豆田化学除草剂多元混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北北部地区大豆生产中多元除草剂混配施用防除杂草的技术。多元混配除草剂可分别在播前、播后苗前和出苗后施用。苗后除草剂配合助剂施用可增强除草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与栽培种相比,花生野生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能够适应一系列复杂环境,是抵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重要基因来源。多项研究表明,花生野生种对根结线虫病、晚斑病和锈病具有较高抗性。本文综述了野生花生的种类以及花生栽培种起源种相关研究进展,总结了野生花生对花生病害的抗性以及在育种中应用。结合花生基因组学最新研究,展望了花生野生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5种除草剂试验结果表明,49%蔗安、30%蔗龙乐、80%蔗农乐、保蔗等药后14d,防效均达97%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因此,它们均可用作甘蔗苗后杂草处理剂,使用剂量以商品标准剂量即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蔗田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带来的问题,筛选高效、安全、环保的农药新品种,2013年进行了8种除草剂处理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尔好和耕杰两个药剂对杂草的茎叶处理和土壤封闭防治效果兼优,可在甘蔗上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除草剂防除稻田杂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立霞 《北方水稻》2011,41(3):38+42
通过对不同药剂防除稻田杂草试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施药剂的各处理均对水稻安全,并且对杂草均有一定的防除效果,防效为92%~100%。综合分析,于插秧前5~7 d水整地后施入50%瑞飞特70 ml/667 m2,防效最好,并且节约成本,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