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平舆县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2008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容村貌整治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平舆实际,从群众最关心和亟待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建立六项机制,实施七大行动,实现了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2.
郑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新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明确广大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促进了全市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完善,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酒泉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群众的愿望,把村容村貌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的通知》、《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百日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以实现“村容整洁、环境优美”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十镇百村”新农村示范点为重点,大力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增进农民群众的福祉当作根本出发点,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发展问题,而且是改革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扶持“三农”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展农业生产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大战略”,“九大行动”等各项部署,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简红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899-5901
在我国农村开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科普,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我国农村科普方向与目标,积极开拓农民群众发展新思路,不断提升农民群众科学素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6.
牟达的  林永秀 《农业与技术》2013,(9):232-232,234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结构与耕作方式的改变,农村垃圾的产生量迅速增加,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农村垃圾污染既是制约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大顽疾,也是农民群众反响强烈的问题之一。加强农村垃圾整治和循环利用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美丽新农村的重要任务,需要国家、社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贵州、江西和广西同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具有许多共性的地方,本文通过借鉴贵州和江西两省三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农民基本医疗保障)建设的经验,结合广西实际,提出“加强领导”、“群众参与”、“发展经济”和“政府和部门帮扶”等四项措施,推进广西新农村“三基”建设。  相似文献   

8.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民是我国劳动者中最大的群体。农民数量大、农民的科学素质低和就业技能差.是障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新农村建设“新”在哪里?不仅仅是修起宽敞的道路。建起漂亮的楼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培养新型农民.有序地减少农民。只有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了。人人都。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则。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9.
临安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自2003年全面启动,到目前止,已完成了662个行政村的村庄编制规划工作;完成了8个示范村、81个重点整治村和71个一般整治村的建设工作。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连续三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以9%以上的速度递增,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较快平稳增长。2005年,全市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47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实现农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63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10.
农村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使农村面貌得到大的改观,使农村实现庭院美化、厨房亮化、圈厕净化、道路硬化、生活污水无害化,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农村沼气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做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和绿色环保几方面的统一。发展农村沼气,走以“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带动种养业的良性互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快速发展,使农业农村经济的增长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路。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正确处理好科学规划与分步实施、政府扶持和农民集资、发展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新农村建设与加强管理、农村基层干部与农民群众等多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央政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农村集体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村级集体"三资"不断增长,集体"三资"属于集体所有,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廉政建设,增强村干部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整治农村经济秩序,维护农村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到保驾护航的监督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靖华 《河南农业》2008,(15):11-11
农村财务历来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和热点.也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进一步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是维护农民对农村经济事务的民主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只有农村财务管理得到规范,才能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的各种权利和利益,才能改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土地整治,加快秦州区农村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进程,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农村建设用地理论潜力,进一步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确定现实潜力,并采用综合评价因子分级法对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进行分级。结果表明:秦州区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类型应优先考虑空间分布分散、空间规模指数大、整村搬迁行政村以及群众基础好的区域。在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及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宜在华歧乡、牡丹镇、平南镇、秦岭乡、天水镇、汪川镇及皂郊镇的大部分行政村进行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温县以“典型示范、综合整治、强化基础、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发展生产为核心,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因地制宜为根本,以一类村强化服务上水平、二类村完善设施上台阶、三类村加快发展变面貌为目标,以道路硬化等九项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为重点,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强化措施,分类指导,扎实推进,使温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上。他们围绕林果蔬菜产业化、养畜养禽生态化、村庄整治社区化、农民就业非农化的发展思路搞建设,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以上,快步跨入了全省百强、全市十强乡镇行列。岳壁乡一条值得总结的经验是:高度重视并较好地发挥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7.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激发和调动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上。他们围绕林果蔬菜产业化、养畜养禽生态化、村庄整治社区化、农民就业非农化的发展思路搞建设,2007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突破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以上,快步跨入了全省百强、全市十强乡镇行列。岳壁乡一条值得总结的经验是:高度重视并较好地发挥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8.
韩俊 《四川农场》2006,(2):18-2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经济、政治、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综合概念。我国“十一五”规划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个字描绘出了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应该是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使农村的整体面貌大为改观、城乡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具体目标应该是:努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显改观;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和化等社会事业,形成家庭和睦、民风纯朴、社区安宁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得到有效推进,农民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是相互统一的,它有效解决了"三农"问题的切入点。而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过程起着重大作用,合理有效的土地整治有效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缓解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尖锐矛盾,需要进行土地整治。土地整治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农业上的支持,不仅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而且使农民个人收入不断增加,保证了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概述了建设新农村与土地整治的意义,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整治对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作用,总结了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壮大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针对于此,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而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