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枇杷属种质资源及普通枇杷起源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园艺学报》1990,17(1):5-12,T001
大量调查表明,中国的枇杷属植物极为丰富。现已发现有14个种和1个新类型─—大渡河枇杷。根据花期的不同和老叶叶背有无绒毛将它们分成4组。通过比较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和普通枇杷的形态、花粉特征以及茎皮、根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后认为,大渡河枇杷是一新变种,Eriobotrya prinoides Rehd.& Wils.var.daduheensis H.Z.Zhang.。形态上,最接近于普通枇杷,可能是普通枇杷的始祖之一。本文在结合分析植物群落、地理、气侯条件及普通枇杷的生物学特性和野生分布后认为,贡嘎山东南坡的大渡河中下游地区可能是普通枇杷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枇杷属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3个种的S-RNase基因型,为利用其优良性状开展种质创新,以及大渡河枇杷分类地位的探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苹果S-RNase基因高度保守区设计兼并引物对3个种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片段回收、克隆及测序,分别采用BLASTn、BLASTx、DNAMAN和CLUSTALW软件进行同源性检索、序列比对和结构分析。【结果】从参试的3个种中共分离了4个S等位基因,分别为S2-RNase、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其中S26-RNase、S32-RNase和S34-RNase为新分离的枇杷S-RNase基因,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G765271、MG846012和MG812504。所克隆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与苹果S-RNase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结构相同,具有5个保守区(C1、C2、C3、RC4和C5)和1个高变区(HV)。此外,所获得的4个枇杷S-RNase基因电泳图谱及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枇杷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的杂交后代。【结论】确定了普通枇杷野生种、栎叶枇杷和大渡河枇杷的S-RNase基因型分别为S2S26、S32S34和S26S32。大渡河枇杷S-RNase基因型及S-RNase的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支持其可能为普通枇杷和栎叶枇杷杂交后代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栎叶枇杷幼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栎叶枇杷(Eriobotrya PrinodesRehd.& Wils.)与普通枇杷(E·japon-ica Lindl)同属于蔷薇科(Rosaceae),苹果亚科(Maloideae),枇杷属。是枇杷原始种之一。产于云南、四川。果实卵形,暗褐色,直径约6—7毫米,种子1—2粒。耐热性略高于普通枇杷。  相似文献   

4.
采用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方法对7种枇杷属植物及2种枇杷近缘属植物共14份材料配置的91个种间、21个属间共112个杂交组合进行研究,结果发现:91个种间杂交组合中有28个坐果率为零,即杂交不亲和,约占30%;杂交组合大多为部分亲和,仅少数为完全亲和。枇杷属与其近缘属植物(石斑木、石楠)的正交基本不亲和,反交有5个组合能结果,但杂种胚中途败育,需要进行胚挽救。不同的种类作为父本或母本时,坐果率相差较大,以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野生普通枇杷和‘解放钟’作母本,平均坐果率高达36.2% ~ 58.2%;而以台湾枇杷及其两个变型和椭圆枇杷作母本,平均坐果率仅为2.9% ~ 16.3%,作父本时,平均坐果率较高,达22.4% ~ 43.1%。花粉管生长的荧光观察显示,台湾枇杷恒春变型作母本与栎叶枇杷杂交为孢子体不亲和。  相似文献   

5.
6种枇杷属植物花粉形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扫描电镜,对1个栽培品种(早钟6号),5个野生类型(椭圆枇杷、大渡河枇杷、栎叶枇杷、台湾枇杷、台湾枇杷恒春变型)的花粉进行了形态观察。结果表明,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粒均为长球形,具3条萌发沟,萌发沟以等间距环状分布,属于N3P4C5型花粉。6种枇杷属植物的花粉外壁属于条纹-穴状纹饰类型,外壁均具条嵴,嵴洼处散生有覆盖层穿孔,但条嵴及穿孔的形态和分布差异明显。最后,结合花粉形态的演化规律,对大渡河枇杷的系统学位置及枇杷属植物的起源与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枇杷种质资源叶斑病抗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发病情况下,调查了168份枇杷种质资源对叶斑病的抗病情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种质资源表现为中抗或感病,表现高抗的有4份,分别为卓南1号、塘头3号、木罗枇杷和栎叶枇杷;枇杷近缘种与普通枇杷之间、野生种与栽培种之间的抗性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林顺权 《园艺学报》2017,44(9):1704-1716
(1)种质资源调查、搜集和保存:调查国内14省区,确定有枇杷属(Eriobotrya)植物野生资源20种,并调查越南、老挝、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搜集6个种。对上述26种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进行迁地保存。(2)整理和分类、鉴定和评价:发表1个新种,薄叶枇杷(E.fulvicoma ChunLiao);订正1个种,大渡河枇杷(E.×dadunensis H.Z.ZhangW.B.Liao);重新描述1个种,广西枇杷(E.kwangsiensis Chun);记录4个分布新记录种,确认并出版了26种枇杷的图谱。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小叶型、柱头数少(2、3或4)的窄叶枇杷、小叶枇杷、细叶枇杷是枇杷属植物基出类群,普通枇杷(栽培枇杷)与麻栗坡枇杷和椭圆枇杷等大叶型、5个柱头的种属于同一类群。对上述26个种的50余个性状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并评价了部分种的交配亲和性、核型、三萜酸含量、根系生长特性、叶斑病抗性、花期和果实品质。(3)野生种利用研究:筛选出香花枇杷、怒江枇杷和椭圆枇杷及其种间杂种可作为栽培枇杷砧木;检测枇杷属植物叶片熊果酸等止咳关键药用成分三萜酸类,发现台湾枇杷、香花枇杷等多种野生枇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等药用物质高于栽培枇杷;进行了百余个种间和近缘属间组合的杂交,了解其杂交亲和性和转移优良性状给栽培枇杷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枇杷属植物种类数及东南亚原产枇杷种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比照IPNI网站提供的枇杷属植物的记录,查对900多份枇杷植物标本,结合对我国枇杷属植物的实地查证,在排除了错置种类25个后,初步确定我国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16个种(21个种类);东南亚原产的枇杷属植物有6个种(11个种类):印越枇杷、椭圆枇杷贝特罗变种、椭圆枇杷长叶柄变型、香花枇杷多毛变型、胡克尔枇杷、宽叶枇杷、大果枇杷、菲律宾枇杷、波宜兰枇杷、栎叶枇杷老挝变种和椭圆托叶枇杷。种类数的确定,为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枇杷野生种质资源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47份云南枇杷野生资源叶片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这一群体枇杷种质资源的叶姿、叶形、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形指数、叶背茸毛、叶面形态、叶片横切面形状、叶面光泽、叶片颜色等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叶背无茸毛的种质占77.62%,初步断定这个群体中的多数种质不是普通枇杷类型。  相似文献   

10.
对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枇杷属(Eriobotrya Lind.l)植物种质资源圃内种植保存的野生枇杷生长结果习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依照章恢志简明分类法属于"春季开花的枇杷属植物"春、夏、秋梢多为2次抽完,冬梢1次抽完;"秋冬季开花的枇杷属植物"春、冬梢多只抽发1次,夏、秋梢多抽发2次。偶有3次抽发现象,如野生的普通枇杷的夏梢,南亚枇杷窄叶变型的春梢。同种的不同植株抽梢有不同步现象,不同年份抽梢情况也有差异,受气候环境条件影响大。同种的不同植株开花习性差异大,如台湾枇杷由潮安地区引种与由海南地区引种,花期明显不同。由此认为,《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按花期对野生枇杷属植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值得商榷。野生枇杷坐果率低,多数种果实的鲜食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1.
一种高质量枇杷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枇杷叶片富含多糖、多酚及其它次生代谢物质的特点,采用改良CTAB法,通过对抽提液、沉淀液和解离缓冲液进行逐步筛选,对其基因组总DNA进行提取,并对DNA进行电泳检测、含量测定和ISSR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从‘大五星’枇杷幼叶、成熟叶片、花药、组培苗,与幼果中的胚珠,以及栎叶枇杷的幼叶与成熟叶片7种材料提取的基因组总DNA纯度和完整性都较好,OD260/OD280值均在1.8~2.0之间,无降解现象,RNA去除干净,能被限制性内切酶完全消化;其ISSR分析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表明此方法提取的枇杷基因组总DNA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2.
测定香花枇杷和普通枇杷各萃取部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具较强抗氧化活性的萃取部黄酮、总酚的含量,结果表明香花枇杷叶片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普通枇杷.两种枇杷具有抗氧化活性萃取物中的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与FRAP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PPH的IC50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即黄酮、总酚的含量与总还原能力及自由基清除能力成正相关.同时试验还表明大孔树脂AB-8具有较好的富集黄酮和多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通信调查、野外实地调查等方式,对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玉林、崇左、贺州、河池等地(市)的部分乡镇进行广西枇杷Eriobotrya kwangsiensis Chun及普通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野生树资源调查,初步了解其分布及表现;同时还调查了广西的枇杷栽培品种结构。根据记载及调查结果将广西的枇杷属种质资源进行了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14.
枇杷是我国南方重要水果之一,其主要害虫枇杷瘤蛾在全国各产区均不同程度地发生,有些果园还常常引起严重灾害.以往均采用叶面喷雾方法防治,为寻找防治效果好、残效期长、环境污染轻且能保护天敌的用药方法,我们于2004年进行土壤埋施内吸性杀虫剂防治枇杷瘤蛾的试验.  相似文献   

15.
在枇杷属种质资源搜集与调查的过程中,对所搜集和调查的枇杷属植物进行了详细的性状观察,补充了一些枇杷属植物种类的叶片、花和果实的性状描述。此外,对广西枇杷的主要性状作了简要描述。专门调查、记载和统计了枇杷属植物叶片性状的若干数据指标,并对叶片的调查及数据记录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早春枇杷适宜区域早春枇杷不是特殊的品种,而是一般品种在特殊气候条件下种植并配套相应技术,于1月初至4月上旬成熟的枇杷产品。地处南亚热带北缘至中亚热带南缘的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昭通市、曲靖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8个市(州)的干热河谷气候区均为早春枇杷适宜发展区。该区域有原生枇杷自然分布,属章恢志教授在《中国果树志.龙眼枇杷卷》中所指的金沙江、大渡河枇杷起源地。这一区域的气候指标是:年平均气温19.4~16.6℃,总积温6059~7081℃,极端最低温>-5℃,最冷月…  相似文献   

17.
枇杷种质资源枝梢与叶片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内不同来源地的240份枇杷种质资源的枝梢与叶片主要性状进行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都存在丰富的多样性;性状相关性分析显示,枇杷中心枝长度和粗度之间、侧枝长度和粗度之间、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国外枇杷种质的中心枝和侧枝总体水平比国内的细小,叶片长、宽度则均比国内的大;栽培种在表型特征上表现为枝长叶大,其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均大于野生种和野生近缘种;红肉和白肉枇杷的中心枝长度、中心枝粗度、侧枝长度、侧枝粗度、叶片长度和叶片宽度差异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重庆6个枇杷选优品种的比较试验和早结、丰产技术研究表明,解放钟和森尾早生两个品种早结、丰产、品质优良,综合经济性状突出,可作为重庆地区发展枇杷的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国内外128份枇杷种质资源的3个测量性状(种子数、种子重、种子瘪粒数)和5个描述性状(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进行了鉴定评价。结果表明: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测量性状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为:种子数2~4粒,种子重1~3g,瘪粒较少;种子描述性状则较多地表现为三角体形、浅褐色、斑点少、基套小、不开裂。和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相比,福建枇杷种质资源的种子个体较大,数量较多,出现瘪粒概率较大,种子形状、种皮颜色、种子斑点、种子基套大小和种皮开裂的分布表现较集中,这可能是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性状的进化趋势,表明云南枇杷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更为丰富。此外,还就枇杷种质资源种子数和种子重的分级标准进行探讨,为今后更科学地开展枇杷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枇杷品种资源及其选育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枇杷属于蔷薇科枇杷属植物,分布于中国、日本、以色列、美国、印度、意大利等国家。原产我国的有普通枇杷,台湾枇杷等十三个种。我国枇杷不仅分布广,且栽培历史悠久。根据古书记载和挖掘的古墓考察,我国早在二千二百年前就育栽培枇杷,原产于大渡河流域的雅安地区,原产中心是汉源县,顺着长江水系而下均有分布,形成了一大片的枇杷原生地区。经过千山万水不同生态条件的沧桑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