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西安市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生态保护絮育基地始建于2002年。四年来,先后保护救护国家二级水生野生动物大鲵近百尾。在保护救护的同时,西安市水产学会组织技术人员在该基地进行了人工繁育大鲵试验研究.3年共孵出幼鲵420多尾,其中2005年孵化出幼鲵409尾,开创了秦岭北麓用仿生态池培育亲鲵、激素催情、自然交配产卵、人工孵化育茁的成功先例。  相似文献   

2.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交卵和受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池养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抗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27-2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205尾,雌雄比约1:1。雌虾切除眼柄后3-4d,性腺即开始发育,6-7d产卵,但未受精。手术后约30d,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60d,共收集虾卵456.7万粒,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137万粒,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可收集到95%以上的卵,共获受精卵61万粒,平均日受精率为44.5%,无节幼体25.1万尾,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41.2%,最高达87.5%。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产卵交配规律,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南美白对虾的性腺发育、交配、产卵和受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池养南美白对虾 (Penaeusvannamei)亲虾进行人工促熟 ,并使之交尾、产卵、受精。实验在上海金山区杭州湾河口低盐地区一套自行设计的水循环系统中进行 ,育苗用水通过兑配使盐度为 2 7~ 2 8。育苗期间基本不换水和移动亲虾。亲虾 2 0 5尾 ,雌雄比约 1∶1。雌虾切除眼柄后 3~ 4d ,性腺即开始发育 ,6~ 7d产卵 ,但未受精。手术后约 30d ,亲虾出现追尾现象、随之发生交配并出现受精卵。实验进行了约 6 0d ,共收集虾卵 4 5 6 .7万粒 ,其中受精卵出现后所产卵为 137万粒 ,通过设置在水循环系统内的集卵网袋 ,可收集到 95 %以上的卵 ,共获受精卵 6 1万粒 ,平均日受精率为 4 4 .5 % ,无节幼体 2 5 .1万尾 ,受精卵的平均孵化率为 4 1.2 % ,最高达 87.5 %。文中还重点讨论了雌雄亲虾性腺发育的特点 ,产卵交配规律 ,以及亲虾规格大小、饵料种类、水质状况对南美白对虾交配和受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性腺发育与产卵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室内条件下,采用切除、烫灼眼柄及蓝、绿色光源光照,可有效诱导池养斑节对虾的卵巢获得不同程度发育或成熟产卵,有效率分别为64.8%和15.5%,总有效率达80.3%。亲虾个体大小及水温与卵巢发育或产卵的关系密切。体重70克以上的亲虾卵巢易催熟,性腺发育成熟大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 5—9月份(平均水温 25.0—29.5℃),尤其产卵仅在这些月份发生。亲虾产卵量较少(每尾 3—11万个/次)。室内环境下亲虾无自然交配,卵子不能孵化,仅其中一次产卵中,进行了人工交配孵化出无节幼体。  相似文献   

5.
报道南美蓝对虾人工促熟技术。亲虾150对,雌、雄亲虾分养于面积24m^2的室内水泥池,促熟水温28.0-19.0℃,产卵水温29.0-30.7℃,海水比重1.019-1.023,光照度300-500lux,饵料以沙蚕为主,搭配鱿鱼和牡蛎。50d里,雌、雄亲虾存活率分别是76.2%和90.5%,先后有成熟雌虾760尾次,交配雌虾233尾次,产卵雌虾227尾次,成熟雌虾总交配率为30.7%,总孵化率约39%。  相似文献   

6.
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亚产斑节对虾亲虾产卵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该市亲虾质量好,个体大。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210 ̄270mm之间,体重在150 ̄270g之间,交配率为90% ̄95%,成熟度高,催熟效果好,重复产卵周期为4 ̄6天;成熟雌性亲虾的体长大多在195 ̄235mm之间,体重在110 ̄200g之间;亲虾体长和体重成正比例关系。雌性亲虾的产卵量与个体大小成正比,产卵量多在50 ̄80万粒之间。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鲵人工繁殖出苗率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大鲵人工繁殖出苗率的关键技术,在大鲵亲本培育期间,通过投喂活体饵料以及调控水温、水流、光照等措施,促使大鲵亲本性腺同步发育,并且优化了人工催产、授精和孵化技术,解决了大鲵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试验结果显示:2015年共培育亲本37尾,其中35尾(雌鲵19尾,雄鲵16尾)性腺发育良好;催产后,2批共19尾雌鲵全部产卵,共收集卵9 157粒,产卵率为100%;人工授精24 h后,卵的受精率达85.6%;经35~38 d孵化,平均孵化出苗率为72.0%,远高于通常情况下人工繁殖的平均水平(5%~10%)。  相似文献   

8.
2008年4~5月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极北鲵的产卵场所和产卵习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极北鲵适宜在水深为10~70cm、多枯草的沼泽区域产卵;多数极北鲵产出2条胶囊质的卵袋(占79.3%),少数只产1条卵袋(占12.1%)或3条卵袋(8.6%);每个卵袋内含有受精卵数为23~98(M=64.3)个;极北鲵产卵时的水温为4~19.5℃,产卵时间为4月15 13到23日,产卵期9d,产卵的高峰期在4月17日到20日,为4d;极北鲵在产卵时对水深有一定的选择性,卵袋主要集中分布在11~40cm的水深范围之内;极北鲵的休眠洞穴都在水田的田埂和沼泽沿岸及路边等离水较近的地方.通过室内孵化试验(水温9~23℃、水深10cm)发现极北鲵卵袋的室内孵化率为87.81%.研究发现极北鲵在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区为龙王庙核心区和稻田区域.而集中分布区为龙王庙核心区内.  相似文献   

9.
用玉米油、亚麻油、鯷鱼油和猪油为饵料单一脂肪源,配制亲虾饵料,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前进行60天投喂试验,以测定和评估四种脂源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亲虾饲喂以猪油为脂源的饵料产卵量少,卯孵化率低。饲喂以玉米油或亚麻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较好,饲喂以鯷鱼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最佳。脂肪酸分析结果,饲喂以鱼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占总脂肪酸的27.6%,而饲喂以亚麻油、玉米油或猪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HUF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9.5%,14.0%和12.8%。卵孵化率可能与卵中长链ω—3 HUF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产卵和卵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季文娟 《水产学报》1998,22(3):240-246
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不同的四种饲料饲养中国对虾亲虾以研究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国对韪亲虾产卵及卵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脂肪酸组成模式不同的Ti鱼油,亚麻油,玉米油和猪油为脂肪源配制的饲料对产卵前的亲虾进行60天的投喂试验,测定了不同脂及到脂肪酸组成的饲料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并经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卵脂肪中的20:5ω3与产卵量,22:6ω3与孵化率有相关关系,表明了EPA,D  相似文献   

11.
<正>开春后,当水温上升到2O℃左右时,亲鳖便开始发情交配。雌鳖经交配后半月左右开始产卵,卵产于池边人工设置的产卵场内,经采集后进行人工孵化。  相似文献   

12.
摘要详细报道了中华鳖亲鳖培育、产卵、收卵、鉴别、孵化、稚幼鳖培育技术。探讨了亲鳖怀卵量与体重的相关关系,给出回归方程式,并分析了亲鳖年龄与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重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宽体金线蛭对稻草基质的产卵适应性,分别建造以稻草作基质的产卵平台和以土壤作基质的产卵平台以及稻草基质产卵平台和土壤基质产卵平台交错分布的混合型产卵平台,并进行了对比试验。分别统计稻草基质组和土壤基质组中每个平台采集的卵的总数量、总体质量和孵化出苗的卵的数量,计算每尾宽体金线蛭的平均产卵数、卵体质量和孵化率;分别统计混合组中稻草基质产卵平台和土壤基质产卵平台采集的卵的总数。结果显示:稻草基质组和土壤基质组在平均产卵数、卵平均质量和孵化率方面差异不显著;混合组中,稻草基质产卵平台与土壤基质产卵平台的产卵数差异显著,说明宽体金线蛭对稻草基质的产卵适应性良好,相对于土壤基质,宽体金线蛭产卵时对稻草基质存在选择性偏好。  相似文献   

14.
拟目乌贼繁殖行为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菁  江星  王雁  陈道海 《水产科学》2012,31(1):22-27
拟目乌贼在繁殖期间的行为较为复杂,包括求偶、雄性争斗、交配、雄性陪护、产卵等行为。拟目乌贼在生殖策略上并非"一夫一妻"制,交配时,雄性用第1、2对腕固定雌性的头部,然后用茎化腕将精荚输送至雌性纳精囊内。雌性受精后不久便产卵,拟目乌贼雌性轮流在产卵区产卵。卵白色,半透明,卵群葡萄状,分枝,刚产出的卵短径约1.2cm,长径约2.4cm,拟目乌贼平均产卵量为354枚。  相似文献   

15.
1亲鲵生态培育池的建造依据西安市秦岭地区大鲵繁殖的生态因子,考察选定西安市珍稀水生动物保护繁育基地,随着繁殖实验的需求和认识的提高,经多次改造,创建能够培育出雌、雄性腺同步成熟,自然交配,产卵受精亲鲵生态培育池。1.1初期培育池与洞穴的规格借地势落差于基地上游80m处建滚水坝一座,提高河水水位0.9m,沿河边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是采用仿生态综合技术在塑料大棚土池塘中强化培育亲虾、交配、产卵;在网箱中孵化虾苗、培育虾种。结果:亲虾培育的成活率达96%、♀虾的抱卵率达94%、抱苗率达98%、孵化率达77%、每尾♀虾平均出苗220尾、每平方米出0.8cm的虾苗达4300尾。虾苗从0.8cm培育到3cm的成活率达79.99%,每m2出3cm的虾苗达3466尾。  相似文献   

17.
大鲵(Megalobatrachus daividia nus(Blanchard))是一种野生珍贵动物。为保护和增殖大鲵资源,1978年我们对大鲵的人工繁殖作了初步研究,采用人工授精,首次获得了人工孵化的幼苗。但雌大鲵未经人工催产,大鲵的受精卵是从成熟的大鲵以人工托出卵带进行人工授精而得到的。如何采用人工催情,达到母鲵产卵与雄鲵排精,并使其受精,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1979年,  相似文献   

18.
斜带髭鲷室内产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斜带髭鲷在室内大量自然产卵的试验结果。实验表明:3龄亲鱼采用加强饵料营养,结合使用适当剂量的激素(TRHR-A_2、TRHR-A_3和HCG)进行催熟和催产,亲鱼产卵量大,产卵集中,卵质较好。使用57尾亲鱼(27尾雌鱼,30尾雄鱼),总产卵量6256.5×10~4粒,受精卵4504.5×10~4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231.7×10~4粒,平均受精率66.7%,仔鱼孵化率 79.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豫北地区中华鳖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产卵习性,产卵时间为6-9月,产卵高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每窝卵数平均为16.3个,平均受精率为91.2%,卵的孵化时间为50-56天,平均孵化率为81.3%,在该地区自然饲养的亲鳖,存在年产卵3次的可能。本文同时也探讨了有关鳖卵孵化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20.
红螯螯虾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10年成功进行了红螯螯虾的人工繁育生产,掌握了红螯螯虾的亲虾培育、抱卵虾孵化和幼虾培育关键技术.红螯螯虾亲虾适宜在土池中进行稀养方式培育,繁殖亲虾规格宜在60 g/尾以上;水温达20℃以上,红螯螯虾可交配产卵;红螯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胚胎发育适宜温度20~32℃,孵化时间4~13周,在22~30℃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