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CMS水稻不同器官的膜脂过氧化水平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明永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7,23(5):603-606
比较了CMS水稻不育系珍汕97A及其同核异质保持系珍汕97B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膜脂过氧化、活性氧水平及活性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与可育花药相比,不育花药中H2O2和O2^-水平较高,丙二醛(MDA)含量也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则较低;幼穗中,不育系的H2O2和MDA含量高于保持系,其它指标基本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稻瘟病菌致病毒素对野败型不育细胞质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稻同核异质野败型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为材料,用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致病粗毒素浸养处理二叶期黄化幼苗,以探讨专化性致病菌株稻瘟病菌90-2致病组毒素对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呼吸的专化性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稻瘟病菌90-2菌株粗毒素对珍汕97A,97B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差异,珍汕97A的呼吸作用对毒素处理更敏感,受抑制强于珍汕97B,并且,未处理的珍汕97B匀浆液的呼吸强度一  相似文献   

3.
水稻伸长生长对GA3的敏感性及其与内源GA1+4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点滴渚喷洒法研究了四个水稻品种的伸长生长在一叶一心期和始穗期对GA3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矮鬼的第二叶叶鞘,株高,穗轴与倒二节对GA3表现为不敏感,而万年青,特矮稻,丛生竹莲矮对GA3表现为敏感,其中以丛生竹莲矮为最,第二叶叶鞘和株高的增幅高达121.1%和185.1%。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的第二叶叶鞘和穗部的GA1+4含量,发现丛生竹莲矮的第二叶叶鞘和穗部的GA1+4含量显著低于其  相似文献   

4.
水稻制种喷施云大-120效果初探四川省绵阳市种子公司(621000)唐晓明王挺云大-120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了解其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作用,我们对汕优多系1号制种母本珍汕97A进行云大-120喷施试验,观测不同处理的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  相似文献   

5.
GA1,3,4,7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的建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用碳二亚胺法将赤霉素A4与卵清蛋白连接,形成GA4-OVA复合物用于包板,利用GA4-Me与GA4-0VA对兔抗GA4-PAbs竞争结合反应,建立了GA1,3,4,7间接酶闻免疫检测法。其灵敏度,检测范围和最小检测样品量分别为45pg,0.2-200ng和50-500mg,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7%,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和4.8%。  相似文献   

6.
抗病高产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汕优22汕优22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彭兴富副研究员以珍汕97A与自选新恢复系CDR22组配而成,1993年4月经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原代号汕A/CDR22)。该品种全生育期150.7天,比汕优63迟熟1.4天。诛高...  相似文献   

7.
珍汕97A的提纯复壮与除杂保纯贵州省遵义地区种子公司苟开礼从1990年开始,我公司科技人员就开始了珍汕97A的提纯复壮工作,经4年7代的艰苦努力,到1993年其纯度已达到了99.96%,并自提自繁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994年在三岔基地繁殖3...  相似文献   

8.
车建侯 《种子科技》2000,18(1):36-37
通过对明恢63、珍汕97、Ⅱ-32A单穗开花历期、花时、开花高峰的观察记载,分析了父母本花时不通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花时相遇率的技术措施,即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加强敏感期的水肥管理、摇动母本赴露水、化学物质调节。  相似文献   

9.
汕优36辐水稻1品种来回:组合为珍汕97A×IR36辐,浙江省温州市农科所选育。2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90cm。叶鞘紫色,叶色淡绿,主茎叶片数15~16片。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110~140粒,结实率85%左右,干粒重26g。谷壳薄,...  相似文献   

10.
4种常见的不同质源籼型不育系与7份粳型(偏粳型)广亲和或广亲和恢复系间的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表明,三系法籼粳杂种F1的平均株高,单株穗数,抽穗天数,剑叶长及主要穗总粒数等均存较高的对照优势,协青早A和珍汕97A参与籼粳配组,其杂种在综合性状上通常较D297A和II-32A所配杂种要优越;选用感光性弱和配合力强的广谱型广亲和恢复系(如H64)进行籼粳配组,其杂种可以克服植株超高,生育期超长,结实率偏低  相似文献   

11.
水稻穗上发芽生理生化及颖壳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易萌和不易萌水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穗上发芽1~4d水稻的α-淀粉酶活性和内源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易萌品种穗上发芽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较高;IAA、GA1+3、ZR含量也高于不易萌的品种;而ABA含量低于不易萌品种。GA1+3/ABA比值含量的变化与GA1+3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易萌品种水稻颖壳外表面细胞排列疏松,茸毛较多且孔洞大,萌发孔也大,体现其机械阻力小,易吸水。说明水稻穗上发芽与α-淀粉酶活性,内源激素含量及颖壳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育既抗除草剂、综合性状又优良的杂交水稻组合,将3份抗除草剂衍生恢复系(华84EP-1、2、3)与5份不育系(红香2A、Y58S、广占63-4S、华1015S、天源6S)配组,对亲本、杂交组合的除草剂抗性和10个主要农艺性状(单株产量、结实率、千粒重、生育期、株高、有效穗数、着力密度、穗总粒数、穗实粒数、穗长)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育的恢复系的除草剂抗性接近完全(>96%),利用苗期喷施农达可有效地提高杂交品种纯度;恢复系、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分别在5个性状(结实率、生育期等)、7个性状(结实率、千粒重等)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仅在生育期上达到了显著差异。杂交组合中比对照增产最高的分别是天源6S/华84EP-1、红香2A/华84EP-3和华1015S/华84EP-1。因此,利用抗除草剂恢复系配制水稻杂交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品种纯度,也可以培育出强优势组合。  相似文献   

13.
Y. Shen  Q. Cai  M. Gao  X. Wang 《Euphytica》1996,90(1):17-23
Summary A male fertile revertant was isolated from M1 of 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indica rice line II-32A, the dry seeds of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60Co- rays at a dose of 290 Gy. The acquired revertant T24 was morphologically and agronomically similar to II-32B, the maintainer of II-32A. Testcrosses of the revertant with II-32A and Zhenshan 97A showed that the revertant was able to restore the fertility of CMS lines.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progenies between T24 and II-32A, Zhenshan 97A XieqingzaoA and DZhenshan 97A, which have different cytoplasms, showed that the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four CMS lines by T24 involved one nuclear gene, indicating that T24 was a result of the mutation of one nuclear gene. The mechanism of the restoration of CMS line by T24 wa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other restorers such as Minghui 63 and 20964, which were shown to behave in two gene mode in fertility restoration. The discovery of the revertant T24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MS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 of CMS in rice. The T24 and its parent II-32A may constitute a pair of near isogenic lines for the restoring gene, which should b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CMS.  相似文献   

14.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田长恩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从幼穗发育的IV到VII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5.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 R9311×)和‘II优416’( 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实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 ~27 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外源激素对棉花前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鲁棉28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吲哚乙酸(IAA)5 mg·L-1、10 mg·L-1,6-苄基腺嘌呤(6-BA)50 mg·L-1、100 mg·L-1,赤霉素(GA)20 mg·L-1、50 mg·L-1 6个不同浓度水溶液处理,以清水为对照,在苗期至蕾期叶面喷施3次,研究外源激素对棉花前期生长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激素处理后,棉花主茎纵向生长速度缓于对照,茎粗大于对照。50 mg·L-1 GA处理的棉株出叶速度、单株叶面积高于对照。6个处理的棉株主茎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均高于对照。不同浓度IAA、GA处理均促进棉花现蕾,其中20 mg·L-1 GA处理棉花单株现蕾数多于对照。本试验条件下,苗期叶面喷施IAA 和GA能协调棉花营养与生殖生长,促进蕾的发育,GA处理效果优于IAA处理,其中20 mg·L-1GA效果最佳,6-BA处理未能促进棉花现蕾。  相似文献   

17.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2401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高(HN)、低(LN)两个穗肥施氮水平,对幼穗发育过程中(颖花分化至抽穗后7 d)细胞分裂素(ZRs、iPAs)和生长素(IAA)含量及其动态分别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幼穗发育过程中穗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含量均表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穗肥的施用(HN处理)提高了各个时期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尤其是颖花分化期效果最为明显。而生长素的变化情况较为复杂,从颖花分化期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前LN处理稍高于HN处理,之后HN处理又逐渐超过LN处理。穗发育期间HN处理的ZRs/IAA和iPAs/IAA均高于LN处理,颖花分化期差距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差异最小,抽穗时比值差距又再次扩大,两个品种表现相似。水稻氮素穗肥的施用具有延长颖花分化时间、增加每穗颖花数的作用,这可能与其提高幼穗分化期尤其是颖花分化期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及其与生长素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8.
水稻优良恢复系明恢63两个恢复基因恢复力的单独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是选配杂交稻组合广泛应用的主要不育细胞质资源,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性恢复能力由两个恢复基因控制。以前的研究表明,明恢63具有2个恢复基因Rf3和Rf(μ),分别位于第1和第10染色体上。为了分别准确估计这两个恢复基因的遗传效应,根据分子标记基因型,从珍汕97/明恢63衍生的241个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中选择两个自交系R124和R1183,它们分别含有单个恢复基因Rf3和Rf(M),将R124和R1183与珍汕97A杂交,分别得到F1A和F1B,再自交得到F2A和F2B。在武汉和海南分别考察F1的育性,F1A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53.4%和60.2%,F1B的自然结实率海南和武汉分别为70.5%和75.7%。而珍汕97A/明恢63的杂种汕优63结实率为81.4%。F2A和F2B群体育性分离均符合1个主基因1:3的孟德尔期望分离比,表明,R124和R1183分别只含有一个恢复基因Rf3和Rf(M)。Rf(M)的效应较大,恢复力强,它单独几乎可以使育性恢复正常。利用标记辅助选择方法,转移两个恢复基因可以快速选育优良恢复系。  相似文献   

19.
小麦小花两极分化中内源植物激素与糖氮含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扬麦158为材料研究了小麦小花发育与退化两极分化过程中可孕花与不孕花的内源植物激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不孕花在开花前18天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即开始迅速下降,开花前14天其鲜重和果聚糖含量也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表明已进入生理功能衰退期。在两极分化期间可孕花与不孕花在内源植物激素水平上表现出了截然  相似文献   

20.
甘蔗不同叶位幼叶鞘内源激素与愈伤诱导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三个甘蔗品种不同叶位幼叶鞘进行内源激素的测定,分析,并对其进行愈伤诱导。结果表明,甘蔗不同叶位幼叶鞘内的IAA,CTK,GA1+3呈单峰曲线变化,处于中间叶位的-3叶,-4叶含量最高,其次为心叶,外围幼叶叶鞘含量最低,叶位间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ABA变化较为平稳,叶位间含量差异不显著。内源IAA,CTK,GA1+3含量高的中间叶位,愈伤诱导率也高,心叶诱导率次之,外围幼叶鞘诱导率最低。诱导率及愈伤质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