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成品油管道存在的低洼管段积水腐蚀管道的问题,探讨了利用油流将积水携带出管道的机理。以固定倾角圆管管段为研究对象,运用动量守恒和动量积分关系式,采用界面剪切应力的经验关系式,假定上游油流按照平均流速流动,分析了上游来油对倾斜管道中积水的携带作用。结果表明,管道水平且水量较少时,上游来油可将积水完全带出;而增大管道倾角或增加积水量,积水无法被携带出去,甚至出现逆流。若能考虑非定常流动模型,将会更合理地解决成品油管道中的积水携带问题。  相似文献   

2.
机坪管道底部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容易堵塞管道,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等效切应力原理,运用CFD技术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过程的流动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大管径工况下机坪管道底部积水的驱除状况,得出影响积水流态的主要参数及积水能够被完全驱除的临界条件,揭示机坪管道积水后系统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管道底部积水形态与油相流速、管路布置、积水量等参数有关;利用管道内部油相将底部积水完全携带出管道,需要增大油相流速、降低倾角、减小积水量。研究大管径管道积水的流动特性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道振  张国忠  赵仕浩 《油气储运》2012,31(2):131-134,167
为解决国内成品油管道因积水产生的内腐蚀问题,建立了室内实验环道,通过高速摄像等方法,对低洼-爬坡成品油管段内积水的运动状态进行研究,分析了积水量、油品流速对积水运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积水在成品油管道中的运动状态不同于传统的油水两相流,在不同管段呈现不同的流型。由于成品油与积水的密度差较大,在上倾管段中,受成品油携带作用与重力作用的影响,积水在管道底部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难以排出管道。积水在成品油管道中的运动状态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研究积水的排除方法,减少管道的内腐蚀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福林  刘明亮  吴斌  孟祥华 《油气储运》2012,31(7):549-552,98,99
长输天然气管道在地形起伏山区地段清管时,必须考虑高程差引起的重力位能变化对水力计算的影响,以及管道中积水注静压阻力对清管器运行速度的影响。依据长输天然气管道清管作业规程SY/T6383-1999,结合榆济管道汾阳-武乡段清管作业实际,针对5次清管作业清管器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区间的压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管道积水静压阻力、地形起伏山区诱发段塞流和强烈段塞流对清管作业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简化了积水静压阻力计算公式,建立了分段积水注长度和高程差与积水静压阻力的函数关系式。指出了长输天然气管道在不停输状态下利用清管器对大口径、高压力的北方山区管道进行清管作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管道低洼处积水排除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广丽  张国忠  赵仕浩 《油气储运》2011,30(5):369-372,375,316
通过分析成品油管道清管杂质中铁锈和水的来源,指出管道不断产生杂质的原因是管道投产期间水压试验过程中低洼处积水引起的管道内腐蚀。提出了油流携水的积水排除方法。为研究油流携水系统的流型、积水分布以及出水量,分别利用透明管、钢管对积水在油流冲刷作用下的运动形态和出水量大于0的临界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借助由下倾、水平、上倾3段测试管段组成的内径为15mm的玻璃管和内径为25mm的塑料管两套实验系统,采用柴油和水分别对积水分布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利用内径为27mm的钢管实验系统对上倾管段不同位置的出水量进行测量。在实验范围内,油相流量较小时,积水以近壁偏心大水滴的形式在油流携带下向前爬行;随油相流量增大,偏心大水滴下游被打散成小水滴进入油流;油相流量越大,大水滴经过的距离越长,出水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机坪管道底部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容易堵塞管道,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结合计算流体力学和等效切应力原理,运用CFD技术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过程的流动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大管径工况下机坪管道底部积水的驱除状况,得出影响积水流态的主要参数及积水能够被完全驱除的临界条件,揭示机坪管道积水后系统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管道底部积水形态与油相流速、管路布置、积水量等参数有关;利用管道内部油相将底部积水完全携带出管道,需要增大油相流速、降低倾角、减小积水量。研究大管径管道积水的流动特性对机坪管道积水驱除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管道中油携水流动时的水相界面分布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成品油管道低洼处积水引起的腐蚀产物堵塞管道事故,严重威胁管道的正常运行。为研究管道中油携水作用机理,根据适用于油水两相共存于同一管路中的两流体模型,提出了水相厚度梯度的计算公式,对不同倾角管道中油流携带积水时水相界面的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发现物性参数和管道倾角均能影响水相界面的分布,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指导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中应记录油品的温升,进而确定物性的变化。另外,在管道倾角较小时,应减小倾角的变化量;管道倾角较大时,应增大倾角的变化量。  相似文献   

8.
宏声 《农家参谋》2011,(6):29-29
一、柴油机被淹后的维护保养 1.首先排除空气滤清器和进气管道内的积水,清洗空气滤清器,滤芯用汽油洗净后用打气筒喷净里面的杂质,并卸下纸插塞(或喷油器)转动曲轴,  相似文献   

9.
某原油管道在运行期间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事故,通过对管道开裂处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微观形貌分析、能谱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硬度测试和材料性能拉伸试验,结果表明,螺旋焊缝中存在焊接缺陷,使得管道的承载能力降低,在积水的作用下发生了螺旋焊缝开裂。  相似文献   

10.
管道产生水击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竟奇 《油气储运》1999,18(5):35-41
分析了造成管道水击的原因,指出管道产生水击的外因瞬时关闭阀门或突然断电停泵,管道的水击的内因是液体和管子具有弹性,管道是一个弹性水力系统,流动的液体具有动能与惯性,为管道水击提供了动力,介绍了管道水击理论及水击过程,管道水击波传播速度与液体的物理性质、管格的物理主规格、管道敷设方式有关,列出了水击运动微分方程组  相似文献   

11.
埋地管道凹坑缺陷开挖验证时,发现内检测结果与现场开挖验证结果间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为内检测数据的评估及修复判定带来困难。研究发现,这是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开挖验证程序和有效的测量方法造成的。结合目前国内外凹坑现场开挖验证方法及现场实践经验,提出了一套凹坑缺陷开挖验证程序,并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开挖验证,结果表明该凹坑缺陷开挖验证程序具有可行性。着重对不同凹坑测量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法能够得到准确的凹坑深度值和整体轮廓,并可基于输出结果直接进行应变分析等进一步的评估工作。(图6,参6)  相似文献   

12.
姚志祥 《油气储运》1996,15(10):28-31
格尔木至拉萨成品油管道已运行20a,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及人为破坏,致使管道防腐层损坏严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建液体管道单点上水及多点上水方的适应性及特点,结合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走向和沿途实际地质状况,分析比选了两种上水方式,指出了单点上水在大落差、多起伏管道应用的经济优势,并对其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庭禹 《油气储运》1997,16(4):37-39
在带油管道上施工动火危险生较大,易引起火灾事故。在动火管段施工过程中,对动火管段要进行隔离和清扫。常用的隔离方法有封堵器封堵,冷冻法封堵和隔离物法封堵,其中冷冻法一般用于输送易凝介质管道上;对管道内易燃物的清除可采用位差空油,用水置换油,气体扫线和吸和排油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室内给水管网非最不利计算管路常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等流出水头设计法的方法、步骤。该方法具有提高供水可靠性、节省设备和管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埋地原油管道在线修复时站间温降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已超役运营多年的输油管道在防腐大修时因管道开挖传热系数增大,使管道站间的温降增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分段法计算埋地热输含蜡原油管道在线修复时站间的温降.在求解埋地管段单元段上的传热系数时,采用弦截法确定管内壁温度;在求解挖开管段单元段上的传热系数时,采用二分法与弦截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管外壁温度和管内壁温度.用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对两种修复条件下的原油分布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17.
新建天然气管道的除水与干燥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综述了当前新建天然气管道的各种除水和干燥技术。举例介绍了适合距离较长的管道一次性完成除水使用的两类除水清管列车及其技术细节,以及适用于较短距离管道(段)除水使用的分多次单发清管器的除水方法和除水技术要点。分别对目前最常用的真空干燥法、干空气吹扫干燥法和甲醇扫线干燥法的原理、工艺、技术要点、优点和缺点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涩宁兰管道选用干空气吹扫法干燥的建议,并对某管段干燥需要的时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根据长距离天然气管道的管理经验,针对天然气管道出现的突发性泄漏,在分析各类天然气管道抢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长输天然气管道的抢修方法,即不停输换管法,该方法具有不停输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停输时间、降低因抢修而造成的损失以及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湿气管道在实际运行中,需要基于某些方法确定清管周期,以保证管输效率。为研究国内常用清管周期确定方法的适应性,对最小输气效率法、最大允许压降法、最大积液量法存在的不足进行剖析,并基于2条实际管道,重点研究了清管后管线输送效率和积液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利用最大积液量法时,决定清管周期的关键因素是清管液塞量而不是管内积液量;通过静态积液量确定清管周期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管道输送量较大时,利用最小输气效率法和最大允许积液量法得到的清管周期均为无限大,无法有效应用;对于实际管道,无论是最小输气效率法还是最大积液量法,得到的清管周期都过于短暂,不能用于指导现场清管周期的确定。  相似文献   

20.
张军宏  沈军 《油气储运》2005,24(11):36-38
针对中沧输气管道濮阳段由于当地大量取土兴建砖瓦厂而造成管道外露的问题,提出了采取沉管方法对管道进行保护.介绍了沉管施工设计计算方法,沉管施工的具体步骤、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