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黏虫具有杂食性、迁飞性、暴发性的特点,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严重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杆,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因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预测预报方法,探究黏虫在本地区发生规律,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减少黏虫对农作物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新农业》2021,(15)
正夏玉米苗期经常受到黏虫的危害,黏虫又称剃枝虫、五花虫等,黏虫可在苗期危害幼苗,并可在后期食叶片,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害虫,黏虫在华北地区一年发生三代,但不能正常越冬,每年春季的2、3月份在南方度过冬天的黏虫成虫,便成群结队千里迢迢的迁往北方。第一代数量少,主要危害冬小麦,麦收前后发生一代成虫,黏虫成虫白天躲藏在草垛、矮树林等处,夜晚出来活动。黏虫的成虫身体淡黄色或淡褐色,  相似文献   

3.
2017年8月吴忠市红寺堡区玉米黏虫突然暴发,危害较为严重。通过对红寺堡区玉米种植情况及黏虫发生情况、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重发原因,总结提出玉米黏虫应急防控的一系列措施,从而控制玉米黏虫暴发危害的程度,保证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正>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又名夜盗虫、五线虫、五彩虫、春蚕。幼虫食性很杂,可取食100余种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麦类、稻、玉米、高粱、谷子等,大发生时也为害豆类、棉花、白菜等非禾本科植物。黏虫具有迁飞性、多食性、暴食性的特点,往往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幼虫吸食叶片,叶片被食成缺刻,重者仅留叶脉,大发生时将叶片吃光形成光秆,造成缺苗断垄,若防治不及时,常造成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5.
黏虫是多食性、暴发性、迁徙性害虫,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寄主,严重时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基于此,分析四川省万源市黏虫迁飞的环境条件,提出其预测预报技术应加以验证,旨在减少或减轻黏虫发生危害,确保万源市大春粮食作物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6.
黏虫是一种突发性、暴发性重大的害虫,为害玉米、谷子、大豆等作物,具有区域性集中为害的特点,一旦暴发为害,产量损失严重。近几年,由于温湿度适宜,二代黏虫在辽宁西部地区发生为害较  相似文献   

7.
2007年,岐山县玉米田2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通过对发生特点和气候、栽培等因素的分析,得出6月份降雨充足和田间秸秆残留量较高是造成2代黏虫幼虫较常年偏重发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6月份应加强测报和普查,警惕2代黏虫暴发为害;免耕田应积极落实黏虫防治等配套措施;黏虫防治可结合玉米田化学除草一并进行等测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黏虫是一种迁飞性极强的粮食作物害虫,主要在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发生为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毁灭性的特点.近几年来黏虫的危害逐渐严重,影响到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通过开展对黏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以及防治方法的实践,掌握该虫的消长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2012年黏虫病害爆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将三代黏虫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正>1发生情况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称螳蝗、行军虫、夜盗虫、剃枝虫,是玉米田间危害较大的主要害虫之一。2012年三代黏虫在北方春玉米区暴发,虽经防治,仍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因此黏虫的防治应注意把握好最佳防治时期,以便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枣黏虫,又名卷叶蛾、包叶虫、粘叶虫、贴叶虫、枣镰翅小卷蛾等,在我国大部分枣区均有发生,以幼虫吐丝将叶片、嫩枝或果实包在一起,在其内为害叶、花蕾和果实,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对北方枣区危害较为严重,是枣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相似文献   

12.
常永霞 《河南农业》2017,(34):32-32
2017年7月因河南省强对流天气偏多,局部出现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致使二代黏虫成虫随下旋气流降落河南省,加之滞留本地的虫源,三代黏虫在河南省多地玉米田发生为害,严重地块每平方米虫量在20~30头。因此,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于2017年7月25日,向全省下发了《关于迅速开展3代黏虫查治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务必充分认识三代黏虫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黏虫的鉴别及发生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安国 《农技服务》2010,27(8):1005-1006
黏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为害禾本科植物。介绍了黏虫与玉米螟、劳氏黏虫、白脉黏虫等昆虫的形态特征区别,以及黏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以配制糖酒醋液、置虫情测报灯、布放毒草把等监测工具诱集黏虫成虫和卵块,进行诱蛾量、雌蛾卵巢发育进度检查和卵量分析,结合田间系统调查和普查,摸索出本区黏虫周年发生规律及发生特点.结果 表明,滇东南地区黏虫发生世代有越冬代、第二代、第三代;其中以第二代为主害代,发生面积最广、危害作物种类最多、造成损失最重.因此,在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2018年植保站及各乡镇测报点对三代黏虫杨树枝把、测报灯、田间落卵量及幼虫孵化情况调查,结合阜蒙县农作物布局、气象及生态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阜蒙县三代黏虫为中等偏重发生趋势,个别地块会严重发生。1三代黏虫特性三代黏虫,农民俗称夜盗虫,也叫行军虫,它主要危害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牧草的杂食性、迁移性、间歇暴发性害虫。可为害16科104种以上的植物,尤其喜食禾本科植物。除西北局部地区外,  相似文献   

16.
玉米黏虫是当前玉米生产中主要的暴发性害虫之一,大发生时可以将大片作物吃成光杆,造成减产或者绝收,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因此,摸清临汾市玉米黏虫的发生规律,积极做好虫情监测工作,对指导农民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数十年对玉米黏虫发生情况的调查,总结了其在临汾市的发生规律,并结合气象条件、大田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防治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夏季受强对流天气等因素影响,3代黏虫幼虫在洛阳、三门峡2市8个县(市)的丘陵山区5.33多万hm~2玉米田块严重发生,其危害面积之大、虫口数量之多、蔓延速度之快、局部危害之重是近年来所没有的。各级有关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防控,及时有效地控制黏虫发生危害。帮助农民认识黏虫,了解其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有效防治,对确保农作物丰产丰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述了黏虫在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危害规律及2012~2018年黏虫预测,分析总结了黏虫发生危害原因,重点总结了黏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对策和取得的长足进步,提出今后乌兰浩特市黏虫防控工作应该强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黏虫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黏虫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介绍了黏虫主要天敌种类,论述了植物源提取物、性信息素、昆虫不育技术、转基因技术在防治黏虫中的运用,并讨论了生物防治现在存在的一些弊端和往后有效持续控制黏虫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是黑龙江省春玉米田最重要食叶性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威胁.为明确黑龙江省春玉米田黏虫不同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关系,确定玉米田黏虫经济阈值,采取人工饲养黏虫和田间接种不同虫口密度幼虫方法,模拟自然条件下黏虫发生情况,研究黑龙江省春玉米田二代和三代黏虫经济阈值.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春玉米田二代黏虫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率和实际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分别为Y=1.0755X-1.5411(R=0.9204)和Y=116.2X-166.82(R=0.9204),经济阈值为327~512头·百株-1;三代黏虫虫口密度与玉米产量损失率和实际产量损失回归方程分别为Y=0.5853X+1.3279(R=0.9687)和Y=60.625X+137.54(R=0.9687),经济阈值为225~677头·百株-1.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春玉米田黏虫科学和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对化学农药减量、提高防治经济效益、保护环境和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