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八角苗期主要病害及其防治1.1炭疽病苗木发生此病一是种子带有病菌,二是大树传播,该病发生后,影响苗木生长,甚至死亡。该病大树和苗木均会发生,其在八角苗或树的不同部位,常呈现不同症状,叶片发病多在叶缘、叶尖和叶片中部。初期出现暗褐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黄褐色大斑,后期病斑中部变为灰褐色,其上密布小黑点,病斑中央穿孔,叶片渐渐桔萎脱落,湿度较大时,病斑为桔红色,并有粘状小颗  相似文献   

2.
<正>1大豆炭疽病1.1症状识别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茎部染病初生褐色病斑,其上密布呈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荚染病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苗期子叶染病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染病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症状 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  相似文献   

4.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因此,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相似文献   

5.
1、症状 烟草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地上部.苗床期染病,始于2片真叶期,先叶片主脉或侧脉上产生病斑,很快病斑沿中脉扩展到叶柄处及茎部形成圆形至椭圆形黑斑,大小0.2~0.3毫米,后向上下扩展成条斑,随之顶芽上有病斑的一面弯曲,同时病株有病一侧叶片凋萎,全株呈"偏枯"状态,严重的全株枯死.剖开病茎从基部到顶芽的维管束内具明显的黑线,近黑线处叶脉变黑发皱,茎外密生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大田期症状类似于苗床期症状.  相似文献   

6.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1.菌核病1发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病菌可侵染植株各个部位,形成根腐、茎腐、叶枯和盘腐4种类型。根腐(立枯病):根腐型从苗期至收获期发生。苗期染病的幼芽和胚根呈褐色斑水浸状,扩展以后易腐烂,幼苗不能出土或随病斑扩展萎蔫而死。生育期的食葵染病,根或茎基部产生褐色病斑,以后会扩展到茎及其它部位,潮湿的病部易长出白色菌丝和粒  相似文献   

7.
1、症状苘麻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幼麻叶片染病初生多角形或椭圆形黄绿色斑,略隆起呈水渍状,后变为褐绿色,并在相应的叶背病斑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成株叶片染病初病斑不大明显,后扩展为不规则褐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病斑多时可融合成大病斑,致叶片提早干枯  相似文献   

8.
<正>一、发病症状玉米小斑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以玉米抽雄后发病重。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上病斑比大斑病小得多,但病斑数量多。初为水浸状,以后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边缘颜色较深,椭圆形、圆形或长圆形,病斑密集时常互相连接成片,形成较大型枯斑。多雨潮湿天气,有时在病斑上可看到黑褐色霉层。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向上蔓延、扩展。  相似文献   

9.
正1防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公害化防治原则。2甜菜主要病害2.1甜菜霜霉病2.1.1症状甜菜在出苗后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子叶、真叶及采种植株地上部各器官均可被害,以幼嫩心叶发病最重。叶片被害,初生浅绿色不规则小斑,后病斑不断扩大并变成浅黄色,最后病斑呈黑褐色干枯,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产生初为白色、后变为灰紫色霉层。病菌易侵染生长点,导致幼嫩心  相似文献   

10.
黑腐病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其中,对甘蓝、花椰菜、萝卜的为害最严重,其次是白菜、芥菜、苤蓝等。1 症状识别 在甘蓝、花椰菜上,主要为害叶片,病菌由水孔侵入,多从叶缘发生,再向内延伸呈“V”字形的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有时病菌沿叶脉向内扩展,产生黄褐色大斑或者叶脉变黑呈网状,病菌如从伤口侵入,可在叶片的任何部位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病斑。剖开球茎可见导管变黑色。天  相似文献   

11.
西瓜阴皮病又叫细菌性果腐病、细菌性斑点病,是近几年发生的主要危害西瓜果实的严重病害,各地均有发生,危害大,防治难,成为西瓜生产中难以防治的一大难题。一、病害症状西瓜阴皮病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危害叶片和果实,以果实受害最重。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水浸状褪绿色斑点,沿主脉迅速发展成为黑褐色坏死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导致叶片干枯,幼苗枯死。果实受害后,最初在果实表面出现许多水浸状暗绿色小斑点,以后逐渐发展扩大为边缘不规则的深绿色水浸状大  相似文献   

12.
1症状该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片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的斑点,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后期严重时,病斑破裂或连片,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地块一片枯黄,俗称"跑马干""、黑毛"。  相似文献   

13.
一、白粉病 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茎蔓也可受害,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发病初在叶两面产生白色粉状小斑点,后扩大呈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大斑,严重时连片,白粉布满全叶.后期白色粉状物变为灰白色,病叶枯焦,有时可见病斑上生黑褐色小点.  相似文献   

14.
1 发病症状 该病由丁香假单胞杆菌甜瓜致病变种细菌引起。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茎和果实。叶片有三种症状:一是病菌由叶缘水孔侵入,初期在叶片的边缘上形成水浸状病斑,沿叶缘逐渐干枯,最后导致整片叶子干枯,似火烧状;二是由叶缘向叶片内呈“V”字形水浸状病斑或沿叶缘变成坏死斑;三是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或近似圆形的黄褐色大斑,  相似文献   

15.
此病又叫抽风病、孤丁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病害。1.发病症状:从苗期至包心期均可发病,幼苗期最易染病。沿叶脉褪绿、叶片弯曲皱缩、生长缓慢,叶脉上产生褐色坏死斑。采种株发病,表现为花梗弯曲,矮化,老叶有坏死斑,花梗产生裂口,花过早萎蔫,荚小,结籽少而瘪,发芽率低,严重时未抽苔便死亡。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农业的发展,茄子的种植打破了季节性的限制,但是反季种植管理的技术要求很高,病虫害的发生频率也很高,预防和防治工作成为农民朋友最为关注的问题。1茄子褐纹病1.1症状:从苗期到果实成熟期均可受害。幼苗感病后,多在近地面茎基部产生褐色至黑褐色梭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收缩。当病斑环绕茎周时,病部缢缩,幼苗猝倒死亡,大苗则形成立枯。成株期感病,叶片形成白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间浅黄色,其上着  相似文献   

17.
周群 《现代农业》2014,(5):42-42
<正>玉米大斑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在我国分布很广。一、发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以感染大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病情逐渐加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鞘和苞叶。受害叶片初呈水渍状青灰色小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成中央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边缘为暗褐色的棱形斑。抗病品种只发生淡黄色小点或黄白色病斑,感病品种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连片,导致叶片桔黄坏死。潮湿时病斑上还可产生大量的黑色霉层,严重时在叶鞘、苞叶、雌花柱头和雄花颖苞上也能产生黑色霉  相似文献   

18.
<正>1主要病害及防治1.1核桃细菌性黑斑病1.1.1发生及危害。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又称黑斑病,主要危害果实,也能危害叶片、嫩梢和枝条。核桃果实受害后,开始为褐色小斑点,病斑边缘不是特别清晰,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逐渐扩展为近似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在雨天,病斑四周多呈水渍状。如果果实尚小,则病菌可发展到内部核仁。  相似文献   

19.
六、甜瓜病虫害的防治1霜霉病此病菌为鞭毛菌亚门真菌。苗期较少侵染此病,以成株期发病为主,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淡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病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全田一片枯黄。防治用药:亩用45%的百菌清烟剂250克点燃熏一夜;70%乙磷铝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600倍液;64%杀毒矾600倍液;722%普力克5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69%安克锰锌1000倍液。以上药剂可单施,也可两种混施,但一种药剂不可连用3次,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防治时每隔7天喷药1次,连防3~4次,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2疫病为鞭毛菌亚门真菌。此病来势猛,发病快,一旦发生难以控制。苗期即可染病,从根茎发病,表皮层呈水渍状,病部逐渐缢缩,植株迅速萎蔫;侵染嫩茎嫩叶柄,使之缢缩深陷,致病部以上枯死,失去栽培价值。成株叶片染病初期呈圆形水浸状,湿度大时呈水浸状腐烂,干燥条件下产生黄褐色圆斑,干燥后易破碎。果实染病在接触地面处,初呈暗绿色小渍状圆斑,后病部深陷扩展为暗褐色大斑,病果有腥臭味。防治用药:发病病株及时拔除,并同时喷洒72%克露800倍...  相似文献   

20.
苦瓜白粉病是保护地栽培的主要病害 ,此病造成的产量损失常达 2 0 %以上 ,化学药剂防治又易产生抗药性 ;因此 ,应采用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药剂 ,减轻病菌危害。1 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 ,主要为害叶片 ,叶柄和茎次之 ,果实较少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