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生命之源,世间万物生存的希望,人类文明的摇篮!地球上的每一条江河都是人类的母亲。农业水资源是可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土壤水。现代农业是高效用水的农业。目前中国的水资源处于困乏水平,这意味着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短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有可能超过耕地。针对我国的水资源问题,节水农业的出现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转机。节水农业又包括节水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本文是从我国基本现状的事实角度出发,论述了节水灌溉的基本情况与发展趋势,以及节水灌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中国农业用水总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以上。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对于节约水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以色列和美国农业节水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对中国农业节水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发展农业节水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农业节水的现状,指出了中国农业节水灌溉所面临的问题,并对节水农业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如何做好农业节水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国节水农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现代节水农业的概念,中国节水农业可上溯至原始社会,其发展贯穿于中国旱作农业的始终。中国古代节水农业工程与技术在现代节水农业中得以延续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节水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在工程与技术相对成熟的情况下,中国节水农业的发展应注重现代农艺节水技术,并加强管理节水、水资源的保护与涵养、考虑生态需水,因地制宜地推广应用先进节水工程与技术,发展可持续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5.
农业生产离不开大量水资源支持,但由于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储量不足,区域水资源储量失衡,如何在满足农业生产灌溉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成为当前节水型农业发展的主要内容。在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中推广节水理念、推行节水灌溉技术是必然选择,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粮食产量和安全。本文就灌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节水灌溉路径展开分析,在明确节水灌溉发展必要性的同时,积极引入节水灌溉技术,提升我国节水型农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寿光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蔬菜培育基地,但长期以来,寿光持续受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困扰,对农业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都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为此,寿光市政府一直把治水兴水放在推动寿光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但就目前而言,寿光区域化节水农业的发展尚存在高效节水技术亟待发展、蔬菜生产布局偏离水资源禀赋的问题,需加速推进高效节水农业灌溉体系建设进程,创新农业节水灌溉与测算技术,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节水农业发展,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7.
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与水资源密不可分,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用水量逐渐增加,水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如果能有效节约水利工程用水,在农业水资源灌溉中应用节水措施有助于尽量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我国各地区都致力于更加注重节水,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效率和质量,达到节水的目的,杜绝技术、意识和管理上的严重浪费,推广节能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刘强  何伟才  宋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488-2489
水资源短缺与低效率利用并存是沈阳市乃至全国水资源存在的最大问题。沈阳市东陵区农业节水缺乏有力的激励机制,其主要原因是现行水价政策不合理、没有形成科学的水权收益分配模式、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尚未形成联动机制。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的具体措施:建立以水权为基础、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的新体制;加快农业水价制度改革,培育水交易市场;依法建立农业节水的经济补偿和惩罚机制;形成农业节水技术研发和推广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推广农业节水可以有效缓解农业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术素质最终决定了农业节水工程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农业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农民中推广节水技术的制约因素,并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节水灌溉新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水资源紧缺,农业又是用水大户,因此,发展农业节水灌溉是必然的选择.世界银行贷款节水灌溉项目在项目实施中采用的新理念、新措施和新做法发展节水灌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对中国进一步推进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是美国农业灌溉面积最大的州,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低压喷灌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地下水的利用逐步增多,导致该地区蓄水层水位持续下降。1972年,州政府设立了23个自然资源区划中心,以其为主要依托,对农业水资源进行分区管理,区划中心与联邦和州政府、科研部门、水资源用户积极合作,建立水资源使用规划、制定区域性政策法规、开展水资源监测、支持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实施水资源保护工程,在提高地下水水位、涵养水源和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中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但内布拉斯加州对农业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实践值得中国研究学习,对于中国完善农业节水制度法规,协调区域性用水问题,以及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等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农业用水的浪费和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紧张的矛盾。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目前,最受关注的就是农业的节水灌溉问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但我国的农业灌溉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没有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浪费水资源的现象非常普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推广节水灌溉工程的应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农业是用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全市用水总量的70%以上,水资源的短缺与农业粗放低效利用的状况并存,而水资源的粗放利用,又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程度,水资源的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前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发展节水农业是科学应对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1发展节水农业中存在的问题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主要节水形式包括管灌、渠道防渗、微灌等,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范围内水资源约束的日益趋紧,各国在农业用水方面都尽力开源和节流,以缓解水资源压力。国外农业用水的开源措施主要有建设大型调水工程、雨水收集利用、废水处理后再利用以及咸水淡化利用等;主要的节流措施包括采用工程节流、灌溉节流、农艺节流和配套节水技术等。国外农业用水开源趋于多样化、农业节水材料趋于高新化、节水灌溉技术趋于精准化。借鉴国外的经验,中国应根据水资源分布特点进行作物布局优化,加大对非常规水源的开发与利用,加强高新技术在农业节水上的应用研发,并加强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重要的战略资源。大力发展农业节水,是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本文阐述现代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节水农业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海南省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量的有限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分析,指出发展节水农业的积极意义,在充分认识节水农业进一步发展存在几大制约因素(节水设备和技术落后、对节水认识淡薄、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等)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海南省节水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节水农业”项目,将改变我国农业用水的严峻形势和节水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建成现代节水农业体系。 这个科技专项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为核心,按照节水农业前沿与关键技术、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研发及产业化、节水农业技术集成与示范3个层次设计,重点突出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与管理节水的有机结合,加强节水农业新产品与节水农业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污染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节约势在必行。节水灌溉工程是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利工程,可以在保证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的短缺。本研究主要阐述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重要性、节水灌溉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以期提高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9.
建设节水型灌区农业节水关键技术支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通过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最终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利用.发展农业节水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可归纳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水管理节水技术等4种类型.研究适合当地条件的农业节水关键技术,建立灌区高效管理和推广应用农业节水技术集成模式,对实现节水型社会,确保宁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灌区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现状、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肃是我国西部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农业大省。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生态类型多样,是全国水资源最为贫乏和土壤侵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资源短缺是甘肃省农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素,高效节水农业是甘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甘肃省水资源及灌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