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宁南山区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坡位及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1)宁南黄土丘陵区苜蓿地土壤养分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2)随着坡位的下降,苜蓿地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速效钾受坡位影响不大,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教呈下坡>中坡>上坡的趋势;(3)...  相似文献   

2.
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与2004年相比,2007年土壤容重在上坡减少,在中坡和下坡略增,各坡位的土壤毛管孔隙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显著增加;上坡和下坡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和毛管持水量增加,而中坡相反。除了2004年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和2007年的毛管持水量外,各坡位的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差异。与2004年相比,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几乎没有变化,各坡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2004年和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相近,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2007年的速效钾含量均为下坡和中坡大于上坡。2004年各坡位的速效磷含量相近,2007年为下坡>上坡>中坡,2004年的速效钾含量为上坡>中坡>下坡。各坡位间的有机质和大多数养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坡位杉木林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与2004年相比,2007年土壤容重在上坡减少,在中坡和下坡略增,各坡位的土壤毛管孔隙增加,土壤自然含水量显著增加;上坡和下坡的土壤非毛管孔隙、总孔隙和毛管持水量增加,而中坡相反。除了2004年的土壤非毛管孔隙和2007年的毛管持水量外,各坡位的土壤物理性质没有显著差异。与2004年相比,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几乎没有变化,各坡位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增加。2004年和2007年各坡位的土壤pH相近,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2007年的速效钾含量均为下坡和中坡大于上坡。2004年各坡位的速效磷含量相近,2007年为下坡>上坡>中坡,2004年的速效钾含量为上坡>中坡>下坡。各坡位间的有机质和大多数养分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易县观坐岭小流域不同海拔和坡位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测定分析,得出了该小流域土壤在不同海拔和坡位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40%和35%;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与土壤母质有关。不同坡位土壤养分表现出向下汇集的趋势,下坡位土壤养分含量高于上坡位和中坡位养分含量,但有机质变化趋势相反,是人为活动的影响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与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与速效磷不相关;各养分含量间,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之间分别呈相关关系,速效磷与速效氮相关显著,与速效钾无相关性。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林地土壤养分状况,本文对黎平县杉木大径材林地土壤进行分级,并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地土壤pH呈酸性,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水解氮中等;其中有效磷含量2 mg/kg的6级土壤比例达到77.42%严重偏低;有效磷都分布在5、6级土壤,速效钾集中分布在4、5级土壤;除20~40 cm土层与40~6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各养分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水平显著,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不同土层之间达到强变异程度。0~6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土壤上层养分含量高于下层土壤,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烟台郊区苹果园土壤肥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烟台近郊苹果园土壤的肥力状况.[方法]在近郊3个行政村的24个苹果园0~20和20 ~4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容重.[结果]烟台郊区苹果园土0~2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偏低,碱解氮含量呈两极分化,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偏高;20 ~40 cm土层各养分的含量明显降低,并且随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3个地区20~40 cm土层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均处于偏低至适中水平,且差异较小;土壤容重平均值为1.52 g/cm3,偏紧;土壤酸化程度比较严重,20~40 cm的土层表现的更为明显.[结论]该地区苹果园表层土壤性状尚可,亚表层土壤肥力水平较差,很可能对苹果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水土流失作为影响山区河道水质的面源之一,其坡面土壤库中养分(对水质产生影响的主要为有机物、氮和磷)的分布与变化,直接影响植被生长和水土流失物养分含量。本研究基于崇礼县土壤分布图,沿清水河3条主干支流(东沟、中沟和西沟)布设土样采集点位,分析不同坡位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山区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不同时段变化较大,而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受季节影响较小;(2)坡面0~20cm土层土壤速效磷、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变化顺序为上坡位下坡位中坡位;(3)随海拔高度的增高,多数样点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晚秋和早春(采样时间),清水河流域山区坡面中坡位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低于上、下坡位;土壤养分在下坡位有一定累积,有利于坡底植被生长,既可减低水蚀,又可发展高效农业。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城市排水污泥经厌氧消化后制成的有机营养土施入林地土壤后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本文以北京平原沙地国槐和榆树生态林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0 kg/株(CK)、15 kg/株(T1)、30 kg/株(T2)、45 kg/株(T3)、60 kg/株(T4)、75 kg/株(T5)6个施用量进行对比试验,分别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有机质、速效钾、碱解氮等理化性质指标的变化情况。与CK相比,T3-T5显著降低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5显著降低了榆树种植区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4、T5显著降低了国槐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T4、T5显著增加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T5显著增加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和国槐种植区20~40cm土层的土壤孔隙度;T5显著提高了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的含量,同时也提高了榆树种植区20~4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榆树种植区0~20 cm土层各个施用量下土壤肥力状况为T5T4T3T1T2CK,20~40 cm土层为T5T1T2T3T4CK,国槐种植区0~20 cm土层为T5T4T3T1T2CK,20~40 cm土层为T2T4T3T3CKT5。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可以改良北京平原沙地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其容重显著减小,孔隙度显著上升,且均在60 kg/株或75 kg/株的高施用量下效果最好;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后国槐和榆树林地土壤电导率均在正常范围内,对林木生长不会产生负面效应。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对于国槐和榆树试验林地土壤pH值没有明显的影响;75 kg/株施用量会显著增加土壤中的阳离子交换量,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和保肥能力;施有机营养土对于北京平原沙地土壤养分积累有影响,施后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及碱解氮含量有所增长,并且在单株施用量75 kg时达到最大。主分量分析表明,施用污泥制有机营养土可以提高北京平原沙地的土壤肥力状况,并且在60 kg/株或75 kg/株的高施用量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锑矿区土壤生态修复、造林树种选择和快速恢复植被提供科学依据,对冷水江锑矿区受重金属污染的林地土壤理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不同地点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而同一地点不同土层厚度土壤容重、有机质、有效P、速效K有极显著差异,矿区林地土壤呈弱酸性反应,联盟点以土壤容重、速效K最高,七里铺以有机质、碱解氮、有效P最高.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碱解氮呈多态反应.表层土壤速效钾显著高于其它土层.锑矿区土壤有机质、速效K较丰富,而有效P极度匮乏.  相似文献   

10.
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的坡位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评定森林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的坡位差异,为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宁夏六盘山北侧的坡面上,采用环刀法测定了不同坡位(上坡、中上坡、中坡、中下坡、下坡)华北落叶松人工林0~100 cm土层的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并用坐标综合评定法定量评价了土壤水文调节功能。【结果】不同坡位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容重均值变化为:上坡(1.12 g/cm~3)下坡(1.05 g/cm~3)中下坡(1.04 g/cm~3)中坡(1.03 g/cm~3)中上坡(1.00 g/cm~3);土壤总孔隙度变化为:下坡(58.09%)中下坡(56.25%)中坡(56.04%)中上坡(55.81%)上坡(47.33%);土壤饱和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在下坡最大,上坡最小;土壤初渗速率在不同坡位间的变化范围为3.97~8.12 mm/min,在下坡最大。综合评定值排序为:下坡中下坡中上坡中坡上坡。【结论】六盘山北侧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水文调节功能具有显著的坡位差异,整体表现为沿坡向下逐渐变优,上坡最差、下坡最优。  相似文献   

11.
免耕措施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坡位(坡上位、坡中位、坡下位)深度(0~10、10~20 cm)土壤,研究免耕措施下土壤理化性状及土壤酶活性不同坡位变化情况,并用因子分析和土壤质量指数法综合评价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免耕后各坡位土壤容重减小,土壤孔隙度扩大,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呈升高趋势。随坡面向下,土壤容重呈减小趋势,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呈增大趋势。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坡位差异显著(P<0.05),主要集中在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土壤铵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含量主要集中在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而pH主要集中在坡中位较高。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坡上位和坡下位较高,蔗糖酶活性坡中位和坡下位较高。通过因子分析将14项土壤指标分为5个公因子,即土壤肥力、水分、结构、养分和生物学因子。利用土壤质量指数分析坡耕地耕层特征发现,免耕一年后各土层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和坡中位,免耕两年后各土层为坡中位和坡下位土壤质量指数高于坡上位,说明坡下位形成相对平衡和较高肥力质量的土壤。与免耕前相比,经两年免耕后坡中位土壤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西南典型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野外定点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检测方法,研究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方法,探讨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旨在为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田间含水量、毛管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和全钾均在不同等级石漠化环境间具有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并不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而一直退化,而是一个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2)土壤有机质、氮素、毛管持水量、容重和孔隙度与土壤其它绝大多数理化因子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是土壤理化性质的关键因子,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关键作用;3)主成分分析也表明,土壤有机质、氮素、钾素、容重、持水状况、孔隙度等是基于土壤理化性质评价石漠化程度的关键指标。作者提出了强度石漠化环境裸岩对土壤养分的聚集效应学说和喀斯特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对中国西南喀斯特森林生态保护和石漠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肥力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化验,对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壤机械组成为:砂粒含量>784.0g/kg,有机质含量<3.67g/kg,阳离子交换量不超过6.37cmol/kg,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不足,土壤的综合肥力质量低;从沙丘流动到固定沙丘,表层土壤粒径>0.25mm的砂粒降低,5mm以上的团聚体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增高,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增强。可以认为,土壤肥力差异是荒漠化的本质反映,结皮层可作为荒漠化类型土壤鉴定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奕  满秀玲  蔡体久  盛后财 《安徽农业科学》2014,(5):1413-1416,1420
以大兴安岭地区典型山地樟子松天然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得出:坡位对土壤速效养分影响较大。樟子松天然林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水解氮含量均有:坡上〉坡下〉坡中,二者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4%和573.45mg/kg;土壤全氮含量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其含量平均值为2.504g/kg。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规律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土壤全磷含量分别为:2.469、2.180和2.160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为607.80、509.76和443.84mg/kg。土壤全钾含量变化为:坡下〉坡中〉坡上,平均值为50.41g/kg;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为:坡上〉坡中〉坡下,其值分别为:500.16、476.00和443.15mg/kg,平均值为473.10mg/k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其他养分元素含量呈正相关,除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相关性较差,其余相关性均较好。在不同坡位上,土壤全量养分间的差异不显著,速效养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5.
平塘县石漠化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平  赵老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77-279,358
对贵州省平塘县石漠化坡耕土壤进行了取样测量,利用石漠化土壤的容重、比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氮、磷、钾含量的变化,分析了石漠化对土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肥力指标的纬度特征及其关系,探究黑土地核心地带肥力调控的问题,为黑土地耕地质量调控和国家粮食稳产增产提供有力支撑。【方法】2018年秋收后,在研究区按纬度梯度采样,测定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全磷、全钾、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大微团聚体质量比等肥力指标和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等环境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分析,明确研究区内各指标纬度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东北典型黑土区土壤肥力指标具有明显的纬度分异特征,除容重属于弱变异外,其他肥力指标均属于中等变异。土壤有机质是该区域影响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随纬度升高而增加,与大微团聚体质量比、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钾、全磷和酸碱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容重呈负相关。纬度在46.07°—49.18°之间土壤容重变化对土壤肥力影响较大,纬度在42.99°—45.59°之间的土壤肥力受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共同作用。【结论】在46.07°—49.18°范围内,可通过改善土壤容重方法调控土壤肥力指标,而在42.99°—45.59°范围内需要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对作物所需的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调控。对整个研究区而言,调控土壤有机质仍是当前培肥土壤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过3 a的杉木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杉木树高、胸径和蓄积量以及土壤pH值、有机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a试验后,最佳处理为A处理(6孔袋控处理),树高(8.46 m)、胸径(8.96 cm)和蓄积量(98.16 m~3·hm~(-2)),分别比CK提高5.75%、降低0.56%、提高19.13%,分别比B(8孔袋控处理)、C(10孔袋控处理)、D(传统处理)处理的提高0.24%~5.75%、2.63%~5.78%和17.75%~18.71%。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土壤pH值均以A处理最高(4.6),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B处理最高(37.77 g·kg~(-1)),A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B处理相差不大,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以A处理最高(25.75 g·kg~(-1))。施肥3 a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总体上以A处理最高。各处理0~20 cm土层的速效钾含量较试验前降低,全氮、全磷、全钾和碱解氮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含量均比试验前增加。相比常规施肥,袋控施肥对提高杉木早期生长量和林地土壤肥力上的效果较好,其中又以A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选择湖南浏阳市沙市镇紫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丘岗地上开垦的油茶幼林的一个地貌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GPS仪定位,分上坡、中坡、下坡和坡谷网格状采样,采集不同地形部位的表层土壤,系统地研究新垦油茶基地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随地形部位的变化规律,并采用Kriging最优内插法得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从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来看,北坡和西坡的速效养分差别不大,均高于东坡;全量养分则北坡高于西坡,最低是东坡,其中东坡表土被破坏最严重,且坡度较大,而北坡最平缓,且表土破坏最轻;从不同地形部位来看,坡谷土壤的全量养分和有效养分含量均高于上坡、中坡和下坡;各养分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机质〉氮〉磷〉钾〉pH值。开垦成油茶林基地后,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套种绿肥,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快速提高油茶基地的土壤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为探明中国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界地带山地土壤空间分异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垂直梯度取样法,在伏牛山南北坡海拔1640~1870m处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结合传统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伏牛山南北坡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海拔高度影响显著,其中土壤pH和全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大,而有机质含量则呈减小趋势;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全钾含量并无显著差异;土壤理化性质受坡向影响也较为显著,电导率、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南坡较高,分别为0.092Ms/cm、273.69mg/kg、2.46mg/kg,北坡分别为0.087Ms/cm、215.42mg/kg、2.23mg/kg;北坡土壤速效钾、全氮和全钾含量相对稍高。【结论】海拔高度和坡向是影响伏牛山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