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从房地产绿地景观视觉美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和使用舒适化的理念出发,以昆明绿佳苑小区为例,对小区主景绿地、组团绿地、沿街绿地以及围墙绿地进行植物造景设计。对不同绿地类型及地块特征采取不同的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手段,为营造美观适用的小区植物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穆博 《乡村科技》2020,(5):81-82
小区环境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按照周边的环境特征、住宅区的相关要求明确景观设计的方向。科学选择搭配植物的种类,能够在提升植物景观观赏效果的基础上,确保不同植物间不会相互干扰,提升植物成活率,并且营造出相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太原地区植物种类进行了全面调查,并阐述了小区植物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植的方法,旨在为提升当地住宅小区景观效果打下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以开元四季小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房张飞  田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704-2706
对江苏省徐州市具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开元四季小区的植物景观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对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设计、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现代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延边文化城.书香苑小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考虑到小区业主对小区的功能需求,提出"充满创意、富有特色、令人难忘的花园式小区"设计理念,从总体空间布局、道路广场设计和植物景观方面对延边文化城.书香苑小区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植物造景之美。  相似文献   

5.
广西南宁"天池山"小区因地理优势存有大面积湖泊和原生态山地,其设计规划顺应原有地势,景观设计穿插其中,与原有生态环境自然融合。小区内有五大绿化景观组团,并在宅旁配备了架空层绿地、园林小品绿地、滨水绿地,辅以水景系统,使整体规划体现出"修复自然、天人合一、现代与古典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绿化设计是经济适用房小区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安阳碧水名郡小区为例,从植物的多样性、适地种植、多层次群落结构、立体空间利用、视觉生态等方面阐述绿化的生态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昆明绿佳苑小区总体规划布局像蝴蝶形状的现状,提出以蝴蝶为线索展开小区的景观序列;从构思、设计理念、景观设计以及相关的专业总体上把握该小区的景观规划及景点布置,阐明如何通过准确找到楼盘景观设计的切入点,创造有品位、惟一性、高品质的景观.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邳州市瑞兴路盛世嘉苑小区周边段道路绿化设计为例,阐述了道路绿化设计的重要性,探讨了城市居住区周边道路绿化设计实践过程中如何将其美化作用、生态作用及文化作用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方法。从道路景观设计的景观布局、景观节点营造及植物配置等方面解决道路绿化与周边环境关系的问题,提出在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道路所在的周边环境,利用现有地形地貌,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将美化、生态及文化这三大作用融入到道路景观设计中去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袁留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538-5539,5552
通过对新华学府花园小区(东区)景观设计与绿地系统植物配置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居住区绿地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生态园林的观点,提出居住区绿地系统在满足居住区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强调创造风景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宁静幽雅、安全舒适、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花园式小区氛围。注重植物配置的生态效果及景观营造。针对当代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现状和缺陷,提出一些改进小区绿化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五行养生理念,分析植物五行及植物场的特点,从保健疗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居住区中心绿地五行养生植物场的设计方法,并以怀化市桃花坞花园小区中心绿地景观设计为例,阐述五行养生植物场的布局方式、精气植物的选择以及五行景观元素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玉米优良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Eberhart—Rusell品种稳定性分析和Mandel. John(1969)二因子互作方差分析分析了1990年和1991年四川省玉米平丘中熟种区域试验资料,两种方法两年试验结果一致表明,G×E互作是影响杂交种在各地表现不一的不可忽视的原因,G×E互作效应与ej效应主要表现为线性关系,但也存在着极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在参试的新杂交种中,“川农单交9号”(48—2×5003)不仅平均产量高,重要的是其稳产性最好,在试验地区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本文还证明了应用Mandel模型估计的理论值与实际资料吻合度很高,所以它是一种值得在G×E互作分析中广泛采用的方法。在最后,简略地讨论了“川农单交9号”的丰产,稳产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高秆隐性水稻Grlc株高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秆隐性籼稻Grlc与4个矮籼、粳亲本杂亲,运用正反交6个群体组配设计,分析Grlc株高在各世代的遗传表现,结果:(1)籼籼、籼粳交F_1株高均低于中亲、近于矮亲值,表现矮秆,Grcl高秆性状呈负向优势,完全隐性;(2)广义遗传力显著但狭义遗传力估计值均不显著;(3)Galc/南京_(11)株高表现受一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显性、显性×显性效应,胞质负效应不显著;(4)Grlc/02428、香雪粳、D_1株高表现受一对或二对以上隐性主效基因控制,并受微效多基因或修饰基因的影响,存在极显著的加性—显性—上位性、加性—上位性和加性效应,Grlc/香雪粳存在极显著的胞质负效应。上述结果,从遗传理论上展示选育高秆隐性恢复系、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克服籼粳交F_1倒伏问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用矮变1号与农林10号小麦矮源,分别以同样的组配方式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1)矮变1号株高的遗传,不同于农林10号的隐性遗传方式,可认为控制矮变1号株高遗传的主要矮化基因是部分显性的;(2)矮变1号各组合子二代分离出超矮秆植株的比例显著大于农林10号;(3)相关性分析表明,杂种后代随着株高的降低,不孕小穗增加,主穗粒数减少,穗粒重和株粒重明显下降。但是,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不尽相同。“矮变1号”ד8582-201”,子二代平均株高44.7厘米,在田间以矮、齐、多穗而注目,杂种穗粒性状的表现也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4.
将日本晴与黎花17杂种第二代植株的适宜时期的花药,采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而成的85—1新品系,自1986年起经过9个县(市)12个试验、示范点作单、双晚种植,结果表明:株形优良,生长青秀,光照姿态好,后期转色佳;根系健壮发达、不早衰;穗大粒多,结实率在95%左右,米质优;熟期整齐,熟相好;全生育期108—120天,平均亩产350—400公斤;大田种植期间从未发现病害。目前已在省内外适宜地区扩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5.
文中介绍了于1981年所研制的高效初清机“CQ-20”的结构方案及其工作原理,并汇报了该机的试验性能指标及贯流风机的台架试验情况。该机的性能指标为: 1.喂入量达20—24吨/小时; 2.清洁率达98.5—98.8%。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康复花园所揭示的自然环境对人的正向作用,表明植物景观在保持和改善人们身心健康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功效,笔者结合植物景观在康复花园中的作用,提出康复花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策略:(1)保健性原则;(2)营造感官体验区,强调植物景观具有的康复功效;(3)结合园艺疗法的实施;(4)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昆明某公司"菊乐园"为例,着重介绍"菊乐园"功能型植物景观设计,以期为国内康复花园植物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粉墙花影景观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型造景形式,在园林应用中屡见不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艺术作用。笔者首次提出了"粉墙花影"景观的概念,并对其理论依据、现实应用进行了探讨,力求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以四川遂宁圣莲岛植物提升方案为例,在分析项目背景的基础上评价了植物现状,进而从植物景观主题优化、空间布局优化、植物景观分区优化方面探讨了"文以明道"在优化方案中的应用,强调要充分考虑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展示文化内涵,进而更好地将"文以明道"运用到现代植物造景中。  相似文献   

19.
以"协优9308"为对照,对2个弱感光杂交籼稻品种"昌优70"和"赣亚1号"在杭州的适宜播种期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播种期处理间产量、千粒重、株高、穗长4个性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昌优70"于4月20日播种和"赣亚1号"5月20日播种的产量最高,分别达8730.0 /hm2和8382.5 /hm2。  相似文献   

20.
不育系03A是用野败型不育系丰A与优质早稻品种赣早籼49号进行回交转育的一个早熟籼型不育系。该不育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花粉镜检和套袋自交结实的调查结果表明:典败99.2%,圆败0.78%,染败0.02%,无正常染色花粉粒,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03A株高约54cm,播始历期43-66d,叶片9-11叶,感温性强,千粒重约23g;配合力较强,可配制早、中、晚稻组合;开花习性好,柱头粗大,外露率高(80.4%-91.0%),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活力强,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品质好,7项指标达部颁一级米品质,垩白少;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经人工接种和自然鉴定中抗稻瘟病;后期落色,种子呈长粒形、饱满,裂颖少,且壳色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