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用作尿素缓释膜,为在农业上应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制作尿素缓释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浇铸法制备乙酰化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浓度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机械活化木薯乙酰化淀粉成膜性能好,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7.73%,比普通尿素的尿素总溶出率降低39.45%。[结论]用机械活化乙酰化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氮有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生产技术。[方法]通过分别改变各种包膜材料(苯丙乳液、石蜡和凹凸棒石粉末)的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制得不同的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并且利用水浸泡试验研究制得的不同包膜尿素在水中的溶解特征。[结果]苯丙乳液-石蜡-凹凸棒石复合包膜尿素的制备最佳工艺参数为:每包膜100克尿素,石蜡用量为20 g,凹凸棒石粘土用量为3 g,苯丙乳液用量为50~60 ml,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120 min。[结论]各种膜材料用量、干燥时间以及干燥温度均影响着该复合包膜尿素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提高淀粉基质尿素缓释膜的性能,对机械活化1.0 h的木薯淀粉(MAS)进行酯化改性,制备了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MASA)、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聚乙烯醇的生物降解塑料膜(MASA/PVA)及MASA/PVA包膜尿素。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别对MASA的结构、形貌、热稳定性等进行测试,并与用不同取代度制备的原木薯醋酸酯淀粉/聚乙烯醇生物降解塑料膜(SA/PVA)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机械活化淀粉经酯化改性后,结构和形貌都有很大的改变,热性能提高;MASA/PVA的性能均比SA/PVA好,以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取代度为0.2)原料制备的MASA/PVA浸水前的拉伸强度为3.23 MPa,断裂伸长率206.68%,24 h吸水率为115.96%,在20 d内生物降解率为36.46%。MASA/PVA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45.69%,比SA/PVA包膜尿素降低18.12%,比普通尿素降低51.49%。用MASA/PVA包膜尿素对尿素态氮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空心微球的优化制备条件及其在尿素缓释肥生产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乳状液化学交联法制备PVA空心微球,通过FT-IR、SEM和TEM等技术对其组成、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探讨乳化剪切速率、交联反应温度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空心微球形貌和粒径的影响;以得到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基础,通过包裹尿素制得PVA载肥微球,研究其对尿素的缓释作用。[结果]PVA空心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乳化剪切速率6000 r/min、反应温度35℃和交联剂用量25 ml。PVA载肥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交联时间以3 h为宜。[结论]该研究为新型缓释肥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缓释尿素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浇铸法制备醋酸酯淀粉膜,研究了取代度、铸膜液溶剂种类、铸膜液质量体积分数和铸膜液温度对膜性能的影响.采用物理法制备包膜尿素,以淋溶法对包膜尿素的释放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机械活化玉米醋酸酯淀粉成膜性能好.是良好的缓释包膜剂;包膜尿素淋溶9次后尿素总溶出率为53.74%.比普通尿素总溶出率降低43.44个百分点.说明用机械活化醋酸酯淀粉包膜尿素后,对尿素态氯释放有明显的缓释放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交设计在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合成高吸水树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制备高吸水树脂的较优工艺备件。[方法]以机械活化木薯淀粉和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原料,以过硫酸铵-亚硫酸钠为引发剂,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淀粉基高吸水树脂。[结果]正交试验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淀粉1.00g,丙烯酸13.50ml,丙烯酰胺1.50g,去离子水25.00ml,引发剂质量比为过硫酸铵:亚硫酸钠=0.024g:0.016g,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h,中和度80%。[结论]在该条件下,所制得的样品的吸液率为去离子水2415g/g,0.9%NaCl盐水为307g/g。  相似文献   

7.
纪锐琳  朱义年  张爱莉  张学洪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84-8286,8289
[目的]对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进行研究,寻找高效、廉价、生产工艺简单的包膜氮肥。[方法]以竹炭和高分子聚合物为包膜材料,制得2种不同包膜厚度的竹炭包膜尿素(BCCU);通过玉米的土壤淋溶试验、土壤氨挥发试验和盆栽试验研究自制竹炭包膜尿素的氮素释放规律和生物利用效果。[结果]竹炭包膜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其氮素的29d累积淋出率比普通尿素低9.93%~16.27%;施用竹炭包膜尿素的氨挥发量显著低于普通尿素,降幅为16.66%~31.8%;施用竹炭包膜尿素的玉米生物量和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12.8%~24.1%和10.50%~16.99%。[结论]竹炭对尿素中氮素不仅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能减少氮素的淋失和挥发,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甲醛交联淀粉尿素缓释化肥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凯  刘勇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75-4679
以交联玉米淀粉为包膜材料,制备出可生物降解的尿素缓释化肥,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粒度为1 mm的玉米颗粒3 g与9 g尿素混合均匀,135℃糊化,加入8 m L甲醛溶液,调节p H至8.5~9.0,将反应体系加热至75~80℃,保温90 min;降温至65℃,调节p H至3.0~3.5,继续反应45~60 min。缓释化肥样品通过在水中1 d及7 d尿素释放试验,7 d土壤中尿素释放试验测定了其缓释性能,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其尿素溶出率分别可以达到13.3%、20.4%和14.2%,缓释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淀粉的接枝改性对缓释肥包膜材料疏水性及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方法]以吡啶为溶剂,采用硬酯酰氯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并通过流延法制得一系列接枝改性膜。采用元素分析法对所得接枝改性膜的取代度进行分析,采用FT-IR、扫描电镜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通过接触角、尿素渗透性及生物降解性等测试对改性膜性能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接枝取代度的增加,改性膜的接触角迅速增大,达110°以上,疏水性增强。7 d尿素累积渗透率下降,最低达23.6%。接枝改性后,膜材的生物降解速率下降,60 d的降解率由纯淀粉的86.0%降至29.3%。[结论]通过调节反应时间及酰氯与淀粉的添加比例,获得不同缓释性的酰化淀粉膜,以满足不同农作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养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制备大豆小分子肽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脱脂大豆粉为原料,通过多种微生物菌种固态发酵产蛋白酶水解制备小分子肽,并应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条件。[结果]试验得出,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大豆小分子肽的最优发酵条件为:料液比1∶1.0 g/ml、0.2%黑曲霉、0.2%米曲霉、1‰酿酒酵母、发酵温度32℃,湿度80%、发酵时间36 h时,蛋白酶活力为466.8 U/g;最优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55℃、水解时间10 h、pH 6.5、料液比为1∶2.5 g/ml时,水解度可达到90.61%。[结论]此工艺方法提高了脱脂大豆粉的食用价值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酱渣废弃物的资源再利用问题,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缓释肥包膜材料的来源。【方法】采用酱渣废油经过一定程度环氧化改性之后制备包膜氮肥,利用红外光谱(FTIR)和高倍显微镜及扫描电镜(SEM)分析包膜层的结构,同时通过玉米盆栽试验进行肥效验证。【结果】酱渣废油改性后结构发生了改变,更利于成膜,且膜层出现致密的网状结构;玉米盆栽试验表明,包膜肥组(T1)与普通化肥组(CK2)相比,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片数差异不明显,但叶面积、茎周长和株高第60天测量T1与无施肥组(CK0)、单施磷钾肥组(CK1)差异显著,比CK2分别提高了9.5%、4.3%和7.3%;单株玉米鲜质量T1与其他3组差异均显著;单株玉米干质量T1与CK2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他2组差异均显著,T1比CK0和CK1组分别提高了14.2%和5.2%。【结论】包膜氮肥可以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的生长,在土壤中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胶质芽胞杆菌WY120是微生物肥料生产常用菌株,传统的生物钾肥菌剂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采用淀粉、蔗糖和葡萄糖等。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与淀粉蔗糖培养基发酵培养胶质芽胞杆菌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的胶质芽胞杆菌,其活菌数为3.52×108 cfu/mL,是淀粉蔗糖培养基的1.63倍。秸秆酶解液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其最佳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 g/L,活菌数可达到3.95×108 cfu/mL。当转速为250 r/min,pH控制在7.0~7.2时,5 L发酵罐的试验结果显示,其活菌数高达6.76×108 cfu/mL,是摇瓶培养的1.71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可替代传统的淀粉蔗糖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玉米秸秆发酵有机肥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方法]将玉米秸秆通过一定方法发酵成有机肥,将该有机肥与复合肥互混用作底肥,研究其对玉米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复合肥375 kg/hm~2+秸秆肥15 000 kg/hm~2处理表现最好,产量达8 352.0 kg/hm~2。[结论]将秸秆发酵成有机肥是秸秆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田施用控释肥与其他类型肥料的施用效果进行比较,为控释肥在玉米田的施用效果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设3个处理,在玉米不同生长时期对部分指标进行调查。[结果]48%长效可控释肥播种前一次性深施,施用量为720kg/hm^2时,与当地常用肥料相比可增产6.76%,而且对玉米出苗、根系发育及植株茎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48%长效可控释肥能提高出苗率,促进根系发育;在玉米收获期,48%长效可控释肥对玉米株高、地上的生物量、穗行数的影响与普通肥料差异不大,但它能提高玉米植株生物转化率。48%长效可控释肥的肥效利用率比普通复合肥料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玉米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研究4种玉米专用缓释肥对夏玉米的影响。[结果]4种缓释肥处理的增产效果都好于常规施肥,增产幅度为1.O%~24.8%。[结论]效果最好的是芭田复合长效I型缓释肥,比常规施肥增产24.8%。  相似文献   

16.
刘涛  贾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77-16179
[目的]研究玉米的水肥搭配,以充分发挥肥力的增产作用,提高玉米产量。[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进而研究不同肥水结合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玉米平均产量为471.7kg/亩,变化范围为437.6~496.5kg/亩。土壤含水量为14.5%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6.3kg/亩,施肥量超过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小于16.3kg/亩时,水效〈肥效。施肥量为18.0kg/亩时,肥效与水效主次效应的转换阈值为15.4%,当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土壤含水量〈15.4%时,水效〉肥效。水肥产量效应方程为报酬递减函数,当产量超过最大值后,随土壤含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大产量反而降低,理论上当土壤含水量为23.0%,施肥量为35.0kg/亩时,产量达到最大值549.0kg/亩。[结论]水肥存在明显的耦合效应,综合考虑水肥效应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稻秆纤维改性增加其吸油率和疏水性,利用工业圆盘造粒机的原理制备缓释包膜尿素,并进行大田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稻秆比普通的稻秆吸油率提高50.5%,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明改性后羰基吸收峰增强,乙酰化程度增加;高倍金相显微镜和电镜扫描技术(SEM)对包膜层结构观察,发现形成了致密的膜层结构;大田盆栽试验结果显示,缓释包膜尿素与对照相比,玉米在生长期叶绿素含量、茎周长、株高和叶面积等方面均出现显著差异,说明该缓释包膜尿素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堃  司马小峰  丁仕奇  陈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66-12470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硅肥对糯玉米产量、品质及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硅能促进糯玉米根系生长发育,总根长平均比对照增加484.80 cm,根数平均比对照增加2.53条,每株根干重平均比对照增加2.55g;对糯玉米株高、穗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株高分别比对照降低2.3 cm、3.2 cm、4.1 cm和5.5 cm,穗位高较对照平均降低3.7 cm;糯玉米茎粗明显增加,茎粗较对照平均增加0.16 cm;施用硅肥后,糯玉米品质得以改善,糯玉米粗蛋白、赖氨酸、淀粉和可溶性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施用0.08g/kg干土的处理效果最佳,比对照分别增加7.18%、4.55%、1.70%和14.56%;产量显著提高,硅肥用量为0.12g/kg干土,产量最高,经济产量达197.8g/盆,比对照增产1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