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利兵  李闯 《甘肃农业》2004,(12):50-50
平乐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但有很多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根据国家旅游局倡导的开展“三区两点”建设旅游区的思路 ,为了合理、有效地发展县域旅游业 ,经过对平乐县进行实地考察后 ,笔者提出按“一带一线五旅游区”的设想来开发平乐县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的兴起,虽然推动了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的挑战。基于此认识,以桂林市平乐县沙子镇渡河村为例,通过多次实地调查和访谈,对其旅游发展 现状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其旅游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渡河村旅游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乐县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与营销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平乐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及其营销流通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存在的一些不足和问题.同时,针对平乐县的资源特点及现状,提出平乐县无公害农产品流通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旷爱萍  李闯 《甘肃农业》2005,(11):82-82
城市的地域结构的演进是城市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其结构合理与否,对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阐述平乐县城地域结构现状的基础上,剖析平乐县城地域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平乐县城地域结构优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广西平乐县创建水果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底,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向广西平乐县颁发了9种水果的绿色食品证书;不久,广西绿色食品办公室也向该县送来了一块“广西绿色食品水果示范基地县”的匾牌。这些证书和匾牌,既标志着平乐县的水果产业发展有了新的飞跃,也体现了平乐县实施品牌战略取得了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针对该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开发,运用SWOT分析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塔里木盆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应是一种可持续性开发。针对优势和机遇,提出了设计多样化的开发模式、策划精品旅游线路、健全文化旅游市场机制的对策;针对劣势和风险,建议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将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pH测定结果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是平乐县水稻土酸化严重。本文分析了平乐县水稻土酸化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区域特色、乡村自然和人文等旅游资源,开发适合于旅游的项目,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体验、娱乐、休闲、度假的一种旅游形式。作者以湖南新化县为例,阐述了乡村旅游开发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作用,分析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与难点,进而提出了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晔  黄震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75-5677
旅游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是旅游景区开发的一种常见形式。探讨了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类型与特征,阐述了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的一般模式,并从主题定位、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景区房地产深度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通过3年多对广西恭城、平乐等县及桂林市郊150个柿园的调查,对桂林市郊、平乐县、恭城县三地6个柿园7份土壤样本和平乐、恭城两县4个柿园14份叶片样本的分析及在恭城县的施硼试验,初步证明了缺硼是造成柿顶腐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初步明确了该病的发病规律,即不深施基肥的柿园发病重,恭城水柿比华南牛心柿发病重,环割(剥)愈合差的柿园发病重,其他病害防治差的柿园发病重,平地柿园比山区柿园发病重,9月中下旬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病重,发病轻重与砧木、树龄无关。  相似文献   

12.
刘志玲  李江风  郑丹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57-6557,6575
阐述了循环经济理念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借鉴意义,并以广西平乐县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武胜县的资源禀赋优势、外部条件优势出发,探讨了其旅游开发的优势,分析了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旅游开发的对策,以期给沿嘉陵江其他区县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整个嘉陵江干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蔚辉  罗晓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86-20589,20604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以饶平县为例,深入分析了该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对饶平乡村旅游发展提出更新观念、重新认识;科学规划,重视管理,加强保障的对策,旨在推动饶平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成景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单体的大普查,将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概括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分析了不同旅游景观类型的成因与演化过程,并且概括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旨在为全县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以期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黄翠鸾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43-4644,4673
论述了融安县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包括自然环境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经济环境优势、政策环境优势和人文环境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促进融安县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包括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充分利用农副产品、打造品牌优势,充分利用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化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充分考虑人为因素、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并从旅游资源开发质量、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宣传及基础设施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民族旅游经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给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突出了"体验性"与"参与性".分析游客对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的重要性认知和满意度感知,提出改善建议,可为安溪县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福建省安溪县茶文化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2020年8月15日于安溪县凤山景区等地发放问卷,先后回收有效...  相似文献   

19.
钟晓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205-207
通过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和合肥市周边已有的乡村旅游品牌的研究,分析了包河区大圩镇、肥西三岗乡、肥西老母鸡家园地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所采取的具体措施,总结归纳了合肥市周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类型,指出了不同开发模式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并对模式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