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笔者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静升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静升古镇旅游发展定位及深度开发的策略,以期为静升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郭贵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0-3611
在当今古镇旅游市场互动性不足的发展背景下,分析了互动性不足对于古镇旅游的不利影响.以国家百强景区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分析了古镇旅游互动性不足的原因.着眼于同里古镇的人文优势,认为人文资源是古镇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同里古镇旅游决胜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从古镇人文特点出发,就同里古镇人文项目的升级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古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幽静的环境氛围与淳朴的生活气息等特点,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许多古镇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使得古镇旅游发展陷入了瓶颈期,阻碍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旅游现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南靖云水谣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古镇开发热和中国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古镇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业中的一大热点。古镇不仅仅具备着极为优质的历史科考价值,更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文化魅力,对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推动作用。文中以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为主,通过对棣花古镇的旅游文化开发及发展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分析,发现当前棣花古镇存在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意识滞后、缺乏创新、开发建设不够深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及资源整合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指出应通过政府部门积极引导、加大特色文化旅游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复合化发展棣花古镇文化旅游等措施,有效促进棣花古镇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更好的建设陕南特色文化小镇。  相似文献   

5.
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70-19271,19274
在探讨古镇社区参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社区参与意识淡薄、商业化现象严重、社区参与层次低、古镇"空心化"等问题,指出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环境参与、文化参与4个方面全面提高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汝小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11):168-170,226
根据江南古镇旅游发展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江南古镇保护与发展的趋势,据此提出了古镇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实现吴江古镇的可持续发展,从古镇保护、文化旅游、古镇管理体制、多样化发展、营造古镇经济圈等多个角度提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推进,生态、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使乡村生活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以成都市西来古镇为例,深入挖掘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将古镇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讨了西来古镇的旅游开发路径,以期为今后古镇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寇萌  黄德娇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49-51,60
古镇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经济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源泉,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方向标.双河口古镇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古道驿站文化、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但因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为未来双河口古镇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及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结合磁器口古镇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对现阶段该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两山"理论辩证地剖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古镇旅游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文中以漫川关古镇为案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在肯定了绿色旅游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产品创新状况、古镇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收益提升状况,分析了漫川关古镇旅游绿色发展上存...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照片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摄影照片进行研究,探索旅游者对古镇旅游景观与旅游资源呈现出的感知与体验,以及旅游者之间的景观偏好共性。结果表明:古镇旅游主要以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及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为主,以寺登四方街为核心,集聚效应明显,旅游热点已渐趋成熟,旅游者对建筑、街巷空间、桥梁和生活场景类景观表现出明显的景观偏好共性。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成为一种旅游潮流,受到广大游客的青 睐。本文将以“互联网+”为背景,嵩口古镇为例,从餐饮、住宿、交通、游览等服务设施出发,来 对古镇旅游的服务系统建设进行研究和讨论,提出一系列相关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黑井古镇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小镇,但它曾经是云南最重要的产盐地。在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地理和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景观。黑井古镇的建筑景观是黑井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黑井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该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及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对黑井古镇的民居、寺庙、牌坊、盐井、桥梁等建筑景观进行研究,研究得出黑井建筑景观具有布局依山就势、用材独特、富含独特浓郁的文化内涵、多种建筑风格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周维  颜兵文  余韵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5):2073-2074,2084
以靖港古镇规划建设为例,探讨靖港古镇恢复重建的历史及文化价值,并扩大论述我国其他古镇的恢复重建和规划建设。首先从古镇建设的前提和价值,国外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结合国内外一些古镇开发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来进行综合评述。对我国古镇恢复重建和规划建设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出对于这些不足的改进措施。结合当代现实,以点及面,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对于靖港古镇乃至我国其他古镇重建与规划的意见及提议。  相似文献   

15.
烟台采摘型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和参与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烟台采摘型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采用问卷调查与评分法,研究了烟台采摘型休闲农业游客满意度和参与行为。结果表明:游客对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满意度综合评分为30.3分,属极高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游客对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满意度评分增加,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游客学历与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满意度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游客获取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通过朋友介绍和网络;游客参加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的方式主要是自驾游和旅行社;参加福山大樱桃采摘旅游的目的呈现多样性;68.2%的游客表示会重游,79.8%的游客表示会向其他人推荐。游客对福山大樱桃采摘的满意度达到较高水平,游客具有较高的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6.
湘西凤凰古城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运用Spss软件对凤凰古城旅游形象要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类型的旅游者对古城旅游形象的认知,为未来旅游发展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特征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山野、城郊和城区3种不同类型森林公园游客的社会经济和出游特征进行了统计学上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各自的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森林公园应进行经常性的游客调查,把握客源市场的动态变化,根据自身客源市场的特点开发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和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山野型森林公园应以观光旅游和休闲旅游产品为主体;城郊森林公园应逐渐完善度假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吸引度假旅游者重游;城市森林公园则应在不断推出能吸引所在城市居民的新的休闲和娱乐旅游项目,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以突出自身特色.在市场营销上,山野型的森林公园耍以省外国外客源市场作为营销的重点;城郊型的则以省内其他城市居民尤其是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作为主要营销对象;城市型森林公园则应该注意吸引到公园所在城市的机会客源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以市场调查数据为基础,对西递、宏村两个乡村旅游地的游客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测评,发现游客对乡村景观风貌和民俗文化传统评价较高,在旅游项目、环境卫生条件、居民态度和管理服务质量方面体验质量较好,餐饮住宿条件、收费价格、基础设施和娱乐购物设施方面游客满意度低,并且游客对这两地重游的忠诚度不高。  相似文献   

19.
方璐  胡希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7):1394-1398
在阐述古镇水文化及古镇水景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对靖港古镇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靖港古镇水景营造的主题——“水之兴、水之殇、水之暮”,并从古镇水景的整体布局和细部设计两个层面对靖港古镇水景进行概念设计,以期为靖港古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鹏  周哲  蒋玉川  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95-12397
以成都市龙泉驿洛带古镇为例,从其地理区位概况、历史文化特色和布局概况入手,分析了古镇的选址布局特色,强调古人注重风水考究的精神信仰,以"依山傍水""负阴抱阳"为重要参考依据,解析了古人风水观在洛带古镇的体现,强调其"一街七巷子"的传统格局的构成特点及科学性、实用性。以客家民居、会馆建筑作为洛带古镇最具特色的代表,强调客家民居是由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信仰、传统建造工艺等相互融合而成的特有建筑风格,而会馆建筑则是明清时代联络乡谊、团结同乡的特色产物,并着重选取了"巫氏大夫第"、广东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分析了古镇建筑特色,以期对洛带古镇的特色景观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