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目前大都采用茚三酮比色法,为了使茚三酮与氨基酸形成的有色络合物发色并且稳定,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沸水加热,这样,既影响了分析速度,也给进一步解决快速仪测方法造成了困难(如需要另外配备控温加热设备等),无法使用快速测定仪器。氨基酸的测定,是绿茶滋味测定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因此如何选用更为灵敏的显色剂和快速的仪测方法,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方法采用灵敏度极高的荧光胺试剂,配合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光纤光度计,较好地解决了氨基酸总量的快速测定问题。一、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合茚三酮与氨基酸能显色的原理,对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简易比色法测定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用热水(20毫升)冲泡试管里的茶叶碎样,放置20分钟,然后加入聚氯乙烯吡咯烷酮(Polychlar AT)300毫克,15分钟  相似文献   

3.
游离氨基酸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尤其是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关于茶叶加工中氨基酸的变化以及氨基酸与品质的相关性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本文则着重于研究绿茶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以及贮  相似文献   

4.
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根据绿茶中氨基酸与滋味鲜度、茶多酚与滋味浓度、氨基酸与茶多酚的比值同滋味醇度密切相关的客观原理,研究拟定了绿茶滋味化学鉴定法。该鉴定法可分别对绿茶滋味的鲜度、浓度和醇度进行测定。应用这一方法测定了中国主要炒青绿茶、出口绿茶以及部分名茶等700多只茶样,测定结果基本上反映了绿茶的实际品质。该鉴定法与感官审评比较,吻合率较高,而且重复测定误差较小,变异系数一般小于5%。  相似文献   

5.
绿茶贮藏中氨基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氨基酸对成茶色、香、味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对茶汤的滋味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茶叶氨基酸被公认为茶叶滋味物质。在绿茶长炒青贮藏过程中,茶叶品质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由于茶叶内含化学成份受外界温度、水份、氧气和光的影响,引起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致使内质趋向“陈化”。而茶叶中氨基酸在茶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则更为复杂,主要的化学变化概括起来可归纳为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降解,这两个方面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鲜爽程度。当贮藏过久叶底变暗、汤色  相似文献   

6.
绿茶滋味品质的化学鉴定及定级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类绿茶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外形与香气在各类绿茶之间的差别更为明显,但反映绿茶品质的基础是滋味。绿茶的滋味,是口感的反应,集中表现在味觉的醇鲜浓三大方面,而醇鲜浓则需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形成绿茶滋味醇鲜浓的物质是茶叶的化学成分,一般统称为茶叶品质成分。决定茶叶滋味的各种品质成分,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的技术条件不同,经过不同的化学与生物化学变化,改变了各种品质成分及其转化产物的量与比例的关系,从而形成不同风格的茶类,包括各种不同种类绿茶的特征。各种  相似文献   

7.
烘焙技术对中低档绿茶滋味品质改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敖存  龚淑英  张俊  王辉  顾志雷 《茶叶》2010,36(1):21-25
选用三种夏秋绿茶原料,在100℃、120℃、140℃三个温度下,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处理,并进行了感官审评和滋味成分的理化分析。结果显示:烘焙能够去除茶叶的陈味和粗老油腻味,提高茶叶香气,降低茶叶青涩味,改善茶叶滋味;在烘焙过程中,茶多酚、儿茶素不断减少,氨基酸在不同温度下先增后减或不断减少,酚氨比、黄酮、花青素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00℃下烘焙2~3h,120℃下烘焙1h,对茶叶品质的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HPLC检测分析速溶绿茶游离氨基酸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采用AccQ .Tag衍生方法经HPLC检测分析茶叶的游离氨基酸 ,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分离氨基酸组分 ,色谱图形较好。在绿茶原料中检测出 16种游离氨基酸 ,其中茶氨酸的含量最高 ,占氨基酸总量的 5 6 0 3 %,其次是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蛋氨酸等。在速溶绿茶中同样检测出 16种相同的游离氨基酸 ,但氨基酸总量及各氨基酸组分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硒提高茶叶品质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低硒土壤的茶园施用无机硒肥 ,研制富硒茶叶。研究硒对茶叶保鲜品质和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富硒茶茶汤放置 12小时过程中 ,556nm吸光度比低硒茶叶稳定 ,表明富硒茶叶中的硒可有效地阻止茶汤氧化褐变 ,有利于保持绿茶品质。在室温条件下贮藏 90天 ,低硒绿茶维生素C的保存率为 4 8 2 1% ,而富硒茶维生素C保存率为 78 54% ,表明富硒茶中的硒能有效抑制茶叶在贮藏期间维生素C的减少。与低硒茶叶相比 ,富硒茶蛋白质的氨基酸总量增加 8 3%~ 14 8% ,必需氨基酸总量增加 8 8%~ 14 8% ,甲硫氨酸增加 6 0 %~ 8 7% ,胱氨酸增加 38 7%~ 95 6 %。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茶多酚总量的常规分析上,多采用经典的高锰酸钾滴定法和酒石酸亚铁比色法。高锰酸钾滴定法比较简便,但由于滴定终点不易掌握,分析误差较大。酒石酸亚铁比色法精确度较高,已被定为茶叶理化分析的国家标准方法,但分析步骤较复杂。当分析样品量大而且又必须快速准确地给出结果时,以上两种常规分析方法就显得“力不从心”了。为了满足茶叶品质快速分析鉴定的需要,作者将流动注射分析(简称FIA)技术试用于绿茶样品中主要滋味成分的快速测定,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本文先介绍绿茶中茶多酚总量的流动注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桂花绿茶品质形成,以烘青绿茶为茶坯,采用单窨法制作成桂花绿茶,对其窨花前后品质化学成分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茶坯相比,桂花绿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水浸出物以及咖啡碱均降低,降幅1.41% ~20.44%;氨基酸含量有所增加,酚氨比下降,有利于滋味品质的改善.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萃取茶坯、桂花和...  相似文献   

12.
减少夏秋绿茶苦涩味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幼英 《中国茶叶》1993,15(3):24-24
先前的研究表明,绿茶茶汤的主要呈味物质是茶多酚、氨基酸等组分。其中茶多酚与滋味的相关系数为0.929,是茶汤滋味浓度的主要物质,此系数比氨基酸与滋味的相关系数0.788要高。在茶多酚这种复合物中,未氧化的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3.
一 前言 茶树新梢中含有较多种类和高浓度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茶叶制造中积极参与工艺过程的生化反应,是构成茶汤滋味、香气特征的重要化学成分。红茶发酵时氨基酸同多酚类的邻醌进行偶联反应,形成各种挥发醛,对红茶香气有一定的作用;干燥工序中在高温作用下,氨基酸参与非酶性褐色反应,对成品茶乌润色泽的形成有关系。绿茶制造中茶树新梢含量较高的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天冬氨酰胺都有显著的变化。作者初步研究不同等级的龙井茶表明:氨基酸的消长和品质有密切的依存关系。由此可见,茶叶中氨基酸对成品茶内质形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感官审评和仪器分析方法,对铜仁市野生、古茶树茶的感官、理化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茶树绿茶、红茶和野生绿茶感官品质有一定差异。古茶树绿茶外形呈兰花形、扁平,香气有板栗香,滋味较浓带苦涩;野生绿茶外形条索疏松、卷曲,香气是高火香,滋味尚浓醇;古茶树红茶外形乌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高甜香,口感醇和。三种茶叶感官品质正常,外形及内质较好。野生茶和古茶树茶的化学成分分析,水分、水浸出物含量符合国标,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均较符合要求。结论:野生与古茶树茶叶品质各有特色,野生茶树茶滋味甘甜鲜爽,口感平和;古茶树茶滋味浓烈,口感较涩。本研究为选育我市茶树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绿茶滋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绿茶茶汤的化学分析,感官审评并采用增减绿茶滋味物质的方法,研究了绿茶滋味与化学成分的关系。结果指出:(1)茶汤的滋味得分与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呈高度正相关,与糖类呈负相关。一般情况下,高含量的儿茶素使茶汤味苦,但当儿茶素含量差异不大时,则氨基酸  相似文献   

16.
绿茶贮藏过程中茶多酚含量的变化与感官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王登良 《茶叶科学》1998,18(1):61-64
分析了大叶种绿茶贮藏过程中多酚类与茶叶感官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多酚类下降率与滋味、汤色、香气得分的下降率基本一致;当多酚类下降5%时,即能引起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的明显下降.当下降率达到25%时.茶叶质变严重,失去原有饮用价值。因此,可以考虑将茶多酚作为绿茶质变的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国內外对氨基酸的分析测定较为理想的方法是氨基酸分析仪法。其分析测定原理是,由层析柱依次先后分离并洗脱下来的大多数氨基酸与水合茚二酮在100℃下生成茚三酮炔——茚三酮胺,兰紫色物质,在570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但脯氨基酸和羟脯氨酸与水合茚三酮生成黄色物质,在440nm波长处有一个吸收峰。通过分光光度计在570nm和1440nm两处波长的检测,由数据处理机和打印机描出氨基酸色谱图,并绘出各个组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科技简讯     
二氧化碳对茶汤滋味成分的影响本实验是在茶叶浸提过程中通以CO_2气体,然后测定茶汤水溶性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感官审评茶汤滋味的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茶在滋味上表现出较好的滋味特征;九龙袍、0309G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金观音、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均具备制绿茶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中的氨基酸 ,不仅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是合成许多代谢有关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先质 ,而且与茶叶品质有很显著的相关性。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 ,以及它们的降解和转化产物 ,都影响茶叶品质 ,特别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茶氨酸、精氨酸更与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密切相关 ,称为敏感因子。广东高香型乌龙茶如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玉兰香等滋味一般都具有浓醇鲜爽 ,特殊的山韵的特点 ,这跟其所含的氨基酸是否有关呢 ?关系多大呢 ?高香茶各香型的氨基酸的总量华农大曾作过分析① 。以岭头单枞为主要原料的国宾茶由张莉等② 分析了其氨基酸的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