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滑倒后,大多数奶牛试图站立,多因伤势严重不能站立。奶牛全身发抖,精神惊惧,心率加快,腋下及股内侧出汗,采食与反刍停止。奶牛滑倒后发生损伤的组织不同,其临床症状也不同。奶牛临床常见的损伤有骨折,关节脱位,肌肉与筋腱断裂等。1骨折骨折是滑倒奶牛常发生的疾病,腰椎骨折常发生在最后胸椎与第一腰椎接合部。奶牛卧地,不能站立或躺卧,两前肢强直伸展,不时划动前肢,两后肢处于麻痹性无痛状态,针刺两后肢无反射,尾无知觉。  相似文献   

2.
牧场奶牛蹄病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产奶量,应引起足够重视。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难免会有奶牛肢蹄病的发生,想要解决这类问题重要任务是维持牛蹄的健康,需要有专门的预防性保护蹄的措施。1注意发现蹄病通过观察奶牛行动对蹄病进行判定,正常情况下站立及行走正常,四蹄起落有致;微度牛蹄病,站立时脊背平直,但行走时脊背拱起,步伐稍有异常;轻度牛蹄  相似文献   

3.
1病例 文安县某养牛场有4头奶牛走路跛行,站立时患肢不愿着地,触之有痛感,喜卧地。蹄间皮肤潮红、肿胀。用蹄刀修蹄后,用10%硫酸铜溶液浸蹄,病情稍有好转。但随后又相继有6头奶牛患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成母牛发病率高达10%,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降低奶牛生产性能,提高淘汰率。奶牛发生肢蹄病最主要的症状是跛行、站立姿势不正。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  相似文献   

5.
莒南县某奶牛场 ,1头经产奶牛 ,日产奶量达40kg。产后 30d时 ,突然卧地不起 ,强行驱赶 ,有企图站立动作 ,两前肢能伸直站立 ,但两后肢却不能抬起后躯 ,呈犬坐式。奶牛精神、食欲尚好 ,针刺四肢及躯干皮肤均有感觉 ,但反应强度减弱。病初疑为产后低血钙症 ,经治疗无效后 ,采颈静脉血作血钙、血磷含量测定。血钙含量 :1 0 2mg/ 1 0 0ml(正常含量为 8 6~ 1 1mg/ 1 0 0ml)。血磷含量为 :1mg/ 1 0 0ml(正常含量为 4~ 5mg/ 1 0 0ml)。随确诊为严重急性低血磷症。治疗 :( 1 ) 1 0 %磷酸二氢钠注射液 40 0ml,静脉注射 ;( 2 …  相似文献   

6.
犊牛先天性屈腱挛缩较为少见,如不及时合理治疗可造成残废。笔者遇到2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病例本场水库一奶牛产的犊牛出生后即卧地不能自行站立,两前肢系关节弯曲。用人扶起后,两前肢以球节前面接触地面,  相似文献   

7.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本病由多湿多雨引起。  相似文献   

8.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本病由多湿多雨引起。  相似文献   

9.
<正> 1 发病情况2006年1月14日,河北省枣强县肖张镇奶牛养殖户张某饲养的一头初产奶牛,虽胎位正常,但因胎儿过大,母牛产道狭窄发生难产,助产中因多人强力牵引拉出,使母牛阴道造成10厘米左右的伤口,虽出血不严重,但母牛因此受到损伤,产犊16小时后,母牛不能自行起立。经当地兽医的治疗,一天半后未有好转,急来我服务门诊救治。2 临床症状病牛主要是倒地不起,食欲明显降低,精神沉郁,体温正常或稍高,心搏过速或心律不齐。病牛频频试图站立,但其后肢不能完全伸直,只能以部分屈曲的两后肢沿地面爬行,有时病牛两后肢向  相似文献   

10.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本病由多湿多雨引起。1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2010年3月,本县一9岁怀孕后期的黑白花奶牛,表现两后肢无力,站立不能持久,常交替踏步,逐渐发展到起立困难,严重时卧地不起,有时长期卧地。该牛是高产牛,初步估计是缺钙,采用单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  相似文献   

12.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行性消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引发奶牛肢蹄病的病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得炎热和潮湿,奶牛肢蹄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将严重影响奶牛的生产。针对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现归纳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奶牛肢蹄病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奶牛肢蹄病的高发病率及其对生产的严重影响,引起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研究表明,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环境、遗传、疾病和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5.
奶牛绷裆也叫奶牛撕胯,是指奶牛在下雨天地面比较湿滑的情况下相互爬跨或人为追赶,造成奶牛滑倒或跌落导致两后肢劈叉,拉伤韧带或髋关节脱臼而使奶牛不能站立或站立困难的一种生理性损伤疾病。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在南方6~8月份的多雨季节,奶牛绷裆时有发生,严重的奶牛绷裆甚至会使奶牛从此卧地不起,最后被迫淘汰,这将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每年因绷裆被迫淘汰的奶牛大约占存栏牛的4%以上。因此,奶牛绷裆是奶牛饲养管理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泌乳量减少,渐瘦,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急性肢蹄病局部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舍饲牛群中发病率高者可达到30%-40%,是影响荷斯坦牛寿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12,(17):25
<正>奶牛肢蹄病是奶牛四肢和蹄部疾病的总称,是危害奶牛生产的三大疾病之一,是影响奶牛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1临床症状患病蹄部红肿、热痛,站立姿势不正,导致跛行等运动功能障碍。患牛常卧于地面,严重者出现全身症状,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采食减少,泌乳量下降。慢性病牛的全身症状轻微,有的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产奶量下降,病牛不愿站立和运动,常喜躺卧,运动时出现跛行症状。2发病因素引发奶牛肢蹄病的主要因素有5个方面,即营养、遗传、环境、管理和疾病。2.1营养因素2.1.1一般牛体内钙磷比例为1.5~2∶1,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缺乏时,奶牛就会动用骨骼中储存的钙磷,导致奶牛骨质疏松、蹄部角质软化和蹄形态的改变,而发生肢蹄病。2.1.2奶牛体内维生素A、D不足或不  相似文献   

18.
奶牛肢蹄病主要指骨质疏松造成的四肢变形及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蹄变形、腐蹄病(蹄间、蹄腐烂)、蹄叶炎等。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跛行,站立姿势异常,起卧困难,严重者影响食欲甚至化脓后引发败血症死亡等。据报道肢蹄病的发病率一般为20%左右,有的高达40%以上。肢蹄病对奶牛产后的危害主要是产奶量下降和病牛被淘汰造成的损失,因肢蹄病淘汰的母牛占13%以上。研究发现,肢蹄病除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关外,与矿物质也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对矿物质与奶牛肢蹄病关系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9.
奶牛蹄叶炎是奶牛蹄真皮的弥漫性、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以蹄角质软、红肿、疼痛和程度不同的跛行为主要特征.奶牛如发生蹄叶炎,站立时患肢不敢负重,甚至站立困难,产奶量急剧下降,日渐消瘦,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20.
奶牛坐骨神经及腰肌损伤,虽不常见,但时而也有发生,主要是由于母牛发情互相爬垮或是在冬季运动场有冰尿滑倒所致。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中药与电熨斗热疗法治愈了3例,现介绍如下。一、症状突然发病,卧地不起,站立时两前肢支起,后肢倒向一侧,如果强行推抬前行后拽,手压腰部痛疼,针刺后驱不敏感。食欲正常,体温、脉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