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日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腹腔镜下盆腔手术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腹腔镜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乌司他丁组)和B组(对照组)各20倒。A组在术前1天、术中和术后第1~3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滴注;B组给予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3、7天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同时于术前、术毕及术后第1、3天测定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和应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ALT和AST术后第1、3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B组(P〈0.01);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ALT和AST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TBIL、ALB无明显变化(P〉0.05)。术毕及术后第1天B组患者Cor和CRP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3天恢复至术前水平;A组患者术后Cor和CRP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下盆腔手术患者应用乌司他丁对其术后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可以缓解应激反应.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对化疗药物致肝损害的防治效果。方法:将因化疗引起肝功能损害的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与对照组(34例)。2组均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同时给予5%葡萄糖苦参碱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2周。治疗前后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ALT、AST、TB的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苦参碱对化疗致药物性肝损害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初诊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为肺结核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6月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57例初诊为肺结核患者(男44例,女13例)的血清指标的性别差异性并进行变异系数u检验。结果与女性组比较,男性组肺结核患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lutamic—pyruvietransaminase,GPT/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变异程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男性组直接胆红素(directbilirubin,DBIL)、白蛋白(albumin,ALB)变异程度较大,两组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应加强男性肺结核患者的结核病防治及宣传工作,提倡健康生活、规律饮食、加强身体锻炼等提高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人Ⅲ型前胶原肽(PⅢNP)联合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SB)在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其相关性。方法:联合检测健康体检者50例及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162例血清中肝纤维化4项血清学指标HA、LN、CⅣ、PⅢNP及肝功能指标ALT、AST、ALB、SB的含量。计量资料总体均数差异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和PⅢNP,血清肝功能指标中ALT和AST在慢性肝炎变化的各个时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Ⅳ在中、重度肝炎及肝纤维化组中与肝功能指标有相关性(P0.05),血清PⅢNP在重度肝炎组与SB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CⅣ和PⅢNP在轻度肝炎时即有显著升高,并且与慢性肝炎的病变程度呈正相关,CⅣ和PⅢNP与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联合血清肝功能指标将更有利于准确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5.
将褐牙鲆(Par al i cht hysol i vaceus)在 0、10、100、1 000 l x等 4 个不同光照强度下分别处理 30 mi n 和 7 d、 探讨不同光照强度对褐牙鲆血浆皮质醇、渗透压、血浆中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的影响。 结果显示、改变光照强度 30 mi n会影响皮 质醇的变化、10 l x组皮质醇水平最低、且随着时间延长至 7 d、整体水平皆有所降低但趋势保持一致。 不同光照强度 处理对褐牙鲆血浆渗透压及血浆中 TP、ALB 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光照强度处理后 30 mi n、100 l x处理 TG 含量最低 且与 0 l x处理差异显著、 但在处理后 7 d 100 l x处理 TG 含量最高;TC 含量变化与 TG 相似、 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 长、100 l x处理 TC 含量呈升高的趋势、 但 10 l x处理无明显变化。 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后 30 mi n、10 l x处理 AST、 ALT 活性最低、且与 1 000 l x处理差异显著、处理后 7 d、仍维持此变化趋势;在短期光强刺激下、各处理 ALP 活性无 显著差异、但在长期光强刺激下、0 l x处理显著低于 10 l x处理和 100 l x处理。 结果表明、褐牙鲆适宜的光强范围为 10 l x左右、褐牙鲆通过积极的生理调节以适应不同的光照强度变化、这对其适应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加味大柴胡汤以人工煎煮和自动煎煮机制备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酶学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阻塞性黄疸手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服用人工煎煮制备的加味大柴胡汤,实验组服用自动煎煮机制备的加味大柴胡汤,分别测定服药前及服药1周后外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ALT、AST、AIP、LDH及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周后两组患者ALT、AST、AIP、LDH及GG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动煎煮机制备的加味大柴胡汤更有利于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酶学水平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HCPVTT)术后化疗患者肝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HCPVTT术后化疗患者54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n=28)接受乌司他丁30万单位/d,连续7d;对照组(n=26)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后第3、5、7天检测肝功能及NK细胞活性、CD4细胞、CD8细胞和CD4/CD8比值。结果用药后第3天和第7天,乌司他丁组的AST、ALT和T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K细胞活性、CD4细胞和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a无瘤生存率和累计生存率乌司他丁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HCPVTT术后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和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活性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病理分级(G)的关系。方法:采用RI-1000T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06例经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脂酶(CHE).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统计分析血清ALT、AST、CHE水平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G0~G4)的关系。结采:血清CHE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降低,而ALT、AST水平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增高而升高;G4级患者的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G1、G2、G3级患者,G3级低于G1、G2级.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G4级患者的血清AST水平明显高于G1、G2、G3级患者.但G1、G2、G3级患者AST水平以及各炎症分级之间ALT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HE比ALT、AST更能反映肝损害的严重程度、是一项有意义的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选取初始体重为(5.51±0.05)g松浦镜鲤幼鱼756尾,随机分成12组,分别在16、23、30℃温度水平下投喂5%、8%、11%和15%脂肪水平饲料,研究不同温度下脂肪水平对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血清生化和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23℃时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镜鲤肝脏游离脂肪酸(FFA)显著升高(P<0.05),30℃时15%脂肪组显著高于其他脂肪组;血清生化指标在各温度水平下变化各不相同,在16℃时,镜鲤血清中总蛋白(TP)、球蛋白(GLB)、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l)和血糖(GLU)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15%脂肪组血清ALT、AST、TG和CHOL浓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3℃时血清中TP、白蛋白(ALB)、GLB、ALT、AST、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的浓度随着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呈升高趋势,而30℃时只有ALT和AST随脂肪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ALT浓度11%和15%脂肪水平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AST 15%脂肪组显著高于5%和8%脂肪组(P<0.05);其他指标在各脂肪水平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各温度下随着脂肪水平增加镜鲤肝细胞相继出现排列不规则、空泡化、细胞核偏移和肿胀等营养性脂肪肝症状,16℃时表现较明显.16℃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8%,23℃和30℃时饲料脂肪水平超过11%时对其血清生化和肝组织结构产生影响并易导致镜鲤幼鱼产生营养性脂肪肝症状.  相似文献   

10.
陈旭  杜正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44-5644,5664
[目的]探讨桃金娘多糖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半乳糖胺(D-Gal)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联苯双酯(DDB)阳性组、桃金娘多糖高、中、低剂量组,每天灌胃一次,于7d后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AST和MDA水平显著升高,SOD和GSH-PX水平显著降低;药物各剂量组ALT,AST和MDA水平低于模型组,SOD和GSH-PX水平升高。[结论]桃金娘多糖具有保肝降酶和抗氧化功能,对大鼠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非药物组和联合组,每组32例。非药物组接受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联合组接受吡格列酮+中等程度热量限制及中等量有氧运动治疗。检测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个月后的体重指数(BMI)、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T)、肝脏B超、肝脏CT、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对比两组治疗3、6个月的疗效;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非药物组治疗6个月BMI和FNS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3、6个月的BMI、ALT、-GT、FPG、FNS、HOMA-IR、TG、TC、HDL-C及肝/脾CT比值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的总有效率均高于同期的非药物组(34.4%vs 12.5%,81.3%vs 21.9%,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仅1例女性患者发生双下肢轻度水肿。结论吡格列酮联合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NAFLD及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多项临床指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6头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血浆葡萄糖、酮体含量以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的活性进行动态跟踪检测,以探讨荷斯坦奶牛分娩前后酮体等血液指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指标间的动态相关性,揭示奶牛酮病的高发时间以及与血酮、血糖等酮病指标相关性密切的肝功能指标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奶牛肝功能损伤出现在血酮、血糖出现异常之前;被检酶的峰值出现在产后14d,而血酮峰值出现在产后28d,血糖最低值出现在产后35d;亚临床酮病牛各项指标处在异常范围的时间较长,机体对许多被检指标调节缓慢且不稳定;在非酮病、亚临床酮病牛GGT和血酮均存在显著相关性,而ALT、AST与血酮、血糖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揭示了肝脏功能损伤在前、酮病发生在后的时序特征,反映出肝脏功能与酮病发病机理之间的联系。因奶牛酮体含量在产后2—6周较高,3-4周最高,此期是监控酮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庚型肝炎( H G)临床、生化和病理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检测血清 H G V R N A,并对22 例 H G的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和7 例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 H G 的传播以输血及血制品和注射途径为主;(2)7 例单纯 H G 的临床表现有一定隐匿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 L T)、总胆红素( Tbil)、白蛋白( A)、 A/ G、和凝血酶原活动度( P T A)的异常程度均明显轻于 H G重叠慢丙肝(9 例)或慢乙肝者(6 例)( P< 0.05);(3)肝组织学示3 例单纯 H G者呈急性轻型肝炎改变,而4 例 H G 合并慢丙肝或慢乙肝者的肝组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炎症活动和肝纤维化。结论:单纯 H G V 感染的临床症状和肝损害均较轻、预后良好,而 H G重叠慢性乙肝或慢性丙肝者则肝功能损害可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HBV前S1抗原(Pre-S1)、HBV-M和肝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荧光定量法和生化分析法分别检测50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Pre-S1、HBV-M、HBV-DNA水平和肝功能。结果随着HBV-DNA含量升高,Pre-S1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肝功能异常与HBV-DNA含量无关(P〉0.05)。HBV-DNA5 7含量为10~10 IU/mL且HBeAg阴性者肝功能异常率最高(64.0%)。结论 HBV-DNA含量与Pre-S1阳性率呈正相关,但与肝功能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发酵中草药对环磷酰胺(CTX)致免疫低下小鼠的保护作用。将20±2 g昆明小鼠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各重复小白鼠分笼饲喂基础饲粮。正常组和模型组自来水灌胃,发酵中草药组中草药水溶液灌胃,灌胃浓度分别为100、200和400 mg·kg-1,灌胃剂量0.1 mL·10 g-1体重,1次·d-1,连续20 d。在灌胃的第5天开始,除正常组外,模型组和发酵中草药组均腹腔注射CTX 40 mg·kg-1,1次·d-1,连续5 d。检测各组老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及碳粒廓清法检测单核-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发酵中草药高、中、低剂量(400、200和100 mg·kg-1)均能够极显著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P0.01),显著增加其脾脏指数和单核吞噬细胞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P0.05),同时显著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尿素氮(BUN)含量(P0.05)。表明发酵中草药对CTX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对保育猪若干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从南宁市郊区某猪场随机抽取14头受霉菌毒素侵害的55~60日龄保育猪,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糖(Glu)和尿素(BUN)5个指标,并与正常动物的参考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受霉菌毒素侵害的保育猪ALT、AST明显升高,AST与参考值差异极显著(P〈0.01),γ-GT变化不明显,Glu降低极显著(P〈0.01),BUN降低显著(P〈0.05),但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CHB患者在服用拉米夫定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同时检测4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作为对照.结果CHB患者在使用拉米夫定后,CD4 T细胞百分比较使用前明显升高(P〈0.05),CD8 T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CD4/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可改善CHB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齐墩果酸抗大鼠移植性肝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志勤  李洪亮  孙立波  程齐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07-10808,10851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抗肿瘤作用以及对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探讨齐墩果酸抗肝癌作用机制。[方法]32只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随机分为齐墩果酸高剂量组(100mS/kg·d)、齐墩果酸低剂量组(50mg/kg·d)、氟尿嘧啶(5-Fu)组(5mg/kg·d)、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前3组于造模成功后第8天腹腔注射给药,生理盐水组灌胃给药,连续用药14d后停药24h,取血处死大鼠,取出瘤块称重,常规瘤体组织形态学观察,分离血清检测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块中VEGF和MVD的表达情况。[结果1齐墩果酸给药组瘤重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齐墩果酸给药组及5一FIJ组血管条数目密集程度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齐墩果酸对血清中AsT、AIJT活性升高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并且AsT的含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造模各组VEGF及MVD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两者的表达均以生理盐水组最高。l结论]齐墩果酸可显著抑制大鼠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对移植性肝癌所造成的肝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