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为了解小菜蛾在延安地区自然条件下能否越冬,对小菜蛾的过冷却点、低温生存能力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越冬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菜蛾幼虫中1龄幼虫的过冷却点最低(-17.07℃)。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最高(-14.36℃),其次为成虫(-15.25℃),蛹期的过冷却点最低(-19.45℃),这表明在小菜蛾各种虫态中抗寒能力最强的是蛹。在5、0、-5、-10℃温度条件下,小菜蛾蛹的LT_(50)、LT_(90)、LT_(99.9)均随温度的降低而缩短,99.9%蛹死亡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52.82、29.03、26.17、13.45 d,这表明小菜蛾不能在冬季温度连续低于0℃的时间超过29 d的地区越冬;另外,小菜蛾蛹的野外越冬试验结果发现,蛹在延安地区越冬死亡率为100%。结合延安地区冬季的温度变化规律,初步推断自然条件下小菜蛾在延安地区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2.
对烟叶和辣椒饲养的烟夜蛾滞育蛹过冷却点、结冰点和低温存活率进行了比较,以探究不同寄主对烟叶蛾滞育蛹耐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日龄时,2种寄主植物饲育下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差异不显著;5日龄和9日龄时2种寄主植物饲育的滞育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除5日龄的雄蛹的结冰点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均达显著水平;低温条件下,不同的处理时间滞育蛹存活率变化幅度较大,处理10d和20d,2种寄主植物饲育下滞育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处理60d,无论何种寄主、土壤深度以及雌雄蛹,滞育蛹基本上全部死亡;处理30、40、50d,用烟叶饲育的滞育蛹存活率显著高于辣椒,且雌蛹的存活率略高于雄蛹;从耐寒性来考虑,烟叶是较为理想的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3.
菜粉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8,21,24,27,30℃五个温度对菜粉蝶(Pieris rapeasp L.)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在18~30℃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尤以24~27℃条件下最适宜,发育速率与温度呈直线关系: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4龄幼虫、5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4,8.8,8.3,8.3,8.6,8.6,14.5℃,有效积温分别为56.4,53.8,53.1,53.1,47.7,47.7,82.8 d·℃;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4~8d,11~22 d,5~16 d;成虫寿命4~6 d.延安地区菜粉蝶1 a可发生5~6代.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澳洲坚果种植区发现为害澳洲坚果的新害虫——脊胸露尾甲,为准确掌握其生物学习性,在室内以澳洲坚果果仁为食料饲养该虫,观察各虫态形态、成虫交配习性、产卵习性,测定卵孵化率及各虫态存活率。结果表明,脊胸露尾甲发育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其中幼虫分为3个龄期,随着龄期增长,幼虫体长、体宽和头壳宽度逐渐增加。成虫羽化后不会立即交配,交配前期(4.65±0.04) d,交配时长不等,初次交配时长(13.78±0.29) min,雄成虫存在争夺交配权行为。雌成虫产卵前期(8.65±0.03) d,初次产卵量(1.94±0.06)粒,一天中15:00—18:00产卵量/h最高;雌成虫对产卵位置具有选择性,背光面着卵率极显著高于向光面。卵孵化率随着相对湿度增加而不断提高。常规饲养条件下,卵、1龄幼虫、2龄幼虫、3龄幼虫、蛹的存活率分别为(86.50±0.69)%、(83.31±2.99)%、(94.85±0.71)%、(97.09±1.46)%、(98.77±1.23)%。  相似文献   

5.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个体发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多种夜蛾类害虫卵期重要寄生性天敌。在实验室温度(26±1)℃、相对湿度(70±10)%、光周期L:D为12h:12h条件下,以甜菜夜蛾卵为寄主,系统观察了夜蛾黑卵蜂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夜蛾黑卵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卵、1龄幼虫、2龄幼虫、预蛹、蛹和成虫6个发育阶段。从卵发育到成虫约需10d,其中卵、1龄幼虫和2龄幼虫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3h,59h和24h,预蛹期24h,蛹期5d。在实验室条件下,夜蛾黑卵蜂过寄生现象明显,但通常只有1头蜂能完成发育。夜蛾黑卵蜂成虫羽化时在寄主卵壳咬出1个羽化孔,雄蜂通常会比雌蜂早羽化约1d;雄蜂羽化后会守候在未羽化的雌蜂旁边,待雌蜂羽化,立刻与之交配。  相似文献   

6.
王华 《长江蔬菜》2013,(18):107-109
系统研究了菱角水螟ParapoynxeHsonalls(Walker,1859)各虫态的形态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菱角水螟卵圆球形,中间颜色较四周深;低龄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黄色,除1龄幼虫外,其他各龄幼虫第2-3胸节和腹节具气管鳃;蛹为被蛹,包裹于丝织避水的茧内i成虫触角丝状,额平斜向前突出,翅面具黑色和黄棕色斑纹。  相似文献   

7.
荔枝粗胫翠尺蛾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危害广东地区荔枝龙眼尺蛾的田间调查和鉴定,发现原来报道的绿额翠尺蛾[Pelagodes proquadraria(Inoue)]属种类鉴定错误,其种类应为粗胫翠尺蛾(Thalassodes immissaria Walker)。对粗胫翠尺蛾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其幼虫分5龄,符合Dyer生长规律;成虫存在性二型现象,雌蛾触角丝状,雄蛾触角羽状;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荔枝和龙眼的嫩梢嫩叶,在广东地区1 a发生7~8代,幼虫老熟后吐丝缀连相邻的叶片成苞状,并在其中化蛹;卵散产,以嫩叶叶尖和叶缘落卵最多;在室内26℃恒温饲养,卵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64和6.67 d,1~5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76、2.80、3.42、3.89和5.16 d,成虫产卵前期为1.63 d。  相似文献   

8.
垫跗螋成虫对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垫跗螋对椰心叶甲的控制能力,在室内开展了垫跗螋成虫对不同虫态椰心叶甲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垫跗螋可取食各虫态的椰心叶甲,嗜好性趋势为幼虫>7日龄蛹>2日龄蛹>成虫,捕食量最多为每3 d 9.22头4龄幼虫.随着栖居空间的变大,垫跗螋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搜索范围变大,造成攻击致死力和捕食力下降;温度对垫跗螋的捕食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测定及野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描述了莲藕食根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成虫的取食、繁殖行为。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莲藕食根金花虫在湖北地区1 a发生1代,卵历期8~10 d,蛹历期15~18 d,成虫期7~12 d,以幼虫越冬;莲藕食根金花虫的雌虫产卵量为175.67粒·头-1,22~32 ℃时,温度升高,卵孵化率增加,卵历期降低,25 ℃以上孵化率可达90 %,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74±2.36)℃,有效积温为(158.08±22.98)日·度。  相似文献   

10.
自然温度及人工控湿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平菇眼菌蚊 (Lycoriellapleuroti)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1 9± 0 2 9℃ ,8 1± 0 5 7℃和 9 3± 1 2 4℃ ,有效积温分别为 2 6 4、 14 5 1和 4 2 1日度。在 14 9~2 5 5℃条件下 ,随温度升高各虫态发育历期缩短 ,幼虫脱皮次数减少 ,成虫产卵量下降。卵在低于 93%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孵化 ,幼虫和蛹在低于 85 %的相对湿度下不能存活。幼虫平均寿命 (L)与相对湿度 (RH)间有如下关系 :L =-1 3 4 19 0 0 42 2 7RH。棉籽壳培养料、子实体中以菌柄最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 ,其虫口数量因栽培形式、培养料层次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对莲藕新害虫威剑纹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与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其卵发育历期为4~6 d,幼虫总发育历期为14~22 d,蛹期为12~16 d,成虫寿命为12~21 d;生长发育最适温区为25~31℃,当温度高于31℃时,其各虫态存活率大大下降,温度高至37℃时,存活率为零;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大多后半夜交配,交配当天即可产卵;初孵幼虫有取食卵壳或卵粒的习性,喜群集于卵块附近,1~3龄幼虫只取食莲叶上表皮和叶肉,4龄后开始取食全叶,5龄后进入暴食期。成虫触角丝状,翅展26.3~58.5 mm,前翅相对窄;卵圆形略扁,相互重叠呈链状,初产时为淡黄色,随后颜色不断加深至深黑褐色;幼虫共6龄,头黑褐色,腹部棕黑色,有长毛;蛹红褐色,有光泽,长12.2~15.2 mm。  相似文献   

12.
在室温条件下对甘蔗红尾白螟蛹、雌雄成虫及卵的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测定了雌雄蛹和成虫每头平均体重、体长和体宽(翅展),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成虫羽化雌雄比为1.36:1;蛹的平均发育历期为35.14±0.370d,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6.10±0.220d和7.13±0.451d,卵的平均发育历期为11.58±0.267d;雄成虫的体重和翅展没有相关性,雌雄蛹和成虫的体重、体长及体宽(翅展)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邱波  唐雅丽 《长江蔬菜》2010,(18):16-18
研究了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不同龄期对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尼拉陡胸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繁殖力最高;当寄主虫龄大于2龄时,马尼拉陡胸茧蜂繁殖力随着虫龄的增大而降低。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各个龄期中,马尼拉陡胸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寿命。在寄生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2龄幼虫时,雌雄蜂寿命均最长;随着龄期的增长,雌雄蜂寿命逐渐缩短。  相似文献   

14.
几种有机磷类杀虫药剂对美洲斑潜蝇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了有机磷类农药毒死蜱、乐果、马拉硫磷、敌敌畏对美洲斑潜蝇各龄幼虫、雌成虫的毒力,进行了成虫取食及产卵的选择、非选择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1、2、3龄幼虫、雌成虫对毒死蜱最敏感,1、2、3龄幼虫对毒死蜱的LC50分别是0.0682、0.1216、0.1423g/L,雌成虫对毒死蜱24h、48h的LC50分别是0.1571和0.1304g/L;毒死蜱对美洲斑潜蝇的取食、产卵拒避持效期分别是6天和8天,用浓度0.48g/L毒死蜱处理2、4、6、8天后接虫,幼虫的存活率分别为0、18.8%、46.2%和76.5%;田间用浓度0.48、0.32g/L分别处理,6天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07%和86.39%。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Bb050230 菌株,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
表明:球孢白僵菌对棕榈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具有较高的毒力,用浓度为3.0×108 个·mL-1 的球孢白僵菌
孢子悬浮液接种8 d 后对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5.76% 和83.25%,致死中时间
(LT50)最短分别为4.43 d 和4.79 d,第8 天棕榈蓟马成虫和若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106×105
个·mL-1 和3.284×105 个·mL-1。  相似文献   

16.
武汉地区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性比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武汉地区越冬代韭菜迟眼蕈蚊成虫性比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韭菜迟眼蕈蚊在武汉地区以老熟幼虫越冬,蛹羽化高峰集中,占羽化总量的79.06%;成虫雌雄性比差异较大,平均性比在(2.71~7.17)∶1,总体性比为3.29∶1,即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以雌性个体越冬。  相似文献   

17.
保护地甜菜夜蛾蛹的存活及抗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保护地和田间埋蛹研究了武汉地区保护地中甜菜夜蛾蛹的存活及抗寒力。结果表明,所埋的甜菜夜蛾蛹在保护地中能存活30d左右(不超过60d)。观察发现保护地中的蛹大部分出现失水干瘪的现象,而大田中的蛹多出现发黑、腐烂的现象。在保护地中处理15d,存活率为67%;处理30d,存活率下降至29%。处理60d,90d和120d的蛹均全部死亡。通过比较保护地中处理15d和30d的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蛹体含水量可知,处理30d的蛹比处理15d的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蛹的含水量分别低1.72℃(P〈0.05),3.93℃(P〈0.05)和0.26%(P〉0.05)。在大田中处理15d,存活率为78%,处理30d,60d,90d和120d的蛹均全部死亡。比较保护地和大田中处理15d蛹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和蛹体含水量可知,大田所埋的蛹比保护地中的蛹的过冷却点高0.35℃,结冰点低2.04℃,蛹体含水量高0.25%,彼此之间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推测保护地中蛹的大量死亡可能与没有完整蛹室的保护有关,而大田中蛹的大量死亡则与降雨量突增相关。甜菜夜蛾能否在武汉地区保护地越冬有待进一步重复试验和田间调查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品种千秋1号为试材,采用室内试验方法,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侵染千秋1号引起根系根结的大小统计线虫虫态及数量,并找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日光温室栽培120 d的黄瓜根系中,直径2~3 mm的根结内有2~3条雌成虫,几乎100%根结表面附着1个卵块;直径4 mm以上的根结内有1~5条2龄幼虫,根结表面附着2~8个卵块;长径16~20 mm的根结内,成虫平均数量高达每根结42条。培养箱内接种线虫(每穴120条)45 d的黄瓜根系中,直径5 mm以上的卵块平均孵化出2龄幼虫807条,卵块在第3天和第7天孵化出的线虫数量最多。田间可根据根结大小和虫态的关系预测根结线虫的发生量和时期,建议在根结直径小于5 mm时进行防治;试验所需线虫可在接种45 d时取卵块,分别在第3天和第7天收集2龄幼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