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人从2008~2010年利用成林桑进行多种形式(常规春压、春压环割、夏压新梢基部、夏压环割、夏压老条节部、夏压新梢节部)的压条繁育桑苗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生根方面来看,环割处理比非环割处理生根数量多,说明环割处理有促进压条苗生根的作用;从压条部位上看,以新梢基部区生根最好;从苗木生长情况来看,以夏压新梢基部区苗木生长最好;从产叶量方面来看,夏压区的春叶产量比春压区增加6%~8%。  相似文献   

2.
桑树压条就是把桑树枝条压入土中,使新梢生长,枝条发生不定根后,割断与母株连接部分,培养成为独立的植株。桑树压条为无性繁殖,其成活原理主要利用根原体生根,或部分通过人为创伤由愈伤组织分化生根。桑树压条具有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投资少,见效快,对老桑园补缺也十分有效。桑树压条的种类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上常用的压条方法有两种。1水平压条主要适用于新栽桑园和宽窄行桑园,繁殖培育等级苗。在春季桑树发芽前,一行隔一行将行间的土浅挖于行的侧面,每株约2根枝条横伏在行间,用镀锌铁丝或塑料扎丝将树枝固定在木桩上,并保持水平状,贴近地面(…  相似文献   

3.
季步康  吴雪海 《江苏蚕业》1993,(1):31-31,22
<正> 近几年来,我县桑园单位面积的产量很不平衡,有的桑园亩产叶2000—2500公斤,而有的低产桑园的亩产叶还停留在1000公斤左右的水平,少数桑园更低。1991年,全县推广中低产桑园改造技术,我们对密度低、稀的低产桑园,在提高施肥水平等措施配合下,采取桑园夏季压条技术,增加桑园密度,提高亩产叶量,取得一定成绩,现将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如下:一、桑树夏季压条的特点和增产效果桑树压条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夏伐时适当留下老条进行压条,对夏伐后减少伤流,迅速增加光合面积,减轻漏光损失是有效的增产措施,可进行桑园补缺、套改、密植等改造,省工省本,易被蚕农接受。桑树夏季压条单株生长情况调查见表1,桑园改造前后的群体结构与效益见表2。  相似文献   

4.
<正> 1988年春季宜兴县在三个重点乡压条育苗91.8亩,共出圃湖桑苗18.8万株,平均每亩产苗2048株。每株苗木成本约0.04元。每亩栽植密度为1000株的桑园,压条1000株。压条时间为3月初至3月15日,压条壅土的深度以10cm 为好,壅土深的发根量多。  相似文献   

5.
<正> 快速建立丰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是发展蚕桑生产的关健。我们学习江苏省“一压多能”的育苗方法,利用水平压条技术快速建立丰产桑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凌川保  董春茂 《蚕业科学》1992,18(4):211-219
稀植新桑园绿枝水平压条快速丰产栽培技术。要点是:枝条平伏,埋条,摘芯,促进绿枝萌芽发根,增株、增条、增苗,形成配套技术。其建园投苗量减少约50%,当年产出提高80%,第三年形成公顷产茧1750公斤的桑园群体结构,经济效益显著。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日本自1971~1975年五年间,研究了建立速成密植机械化桑园的技术,并推动了蚕茧的增产,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这种桑园每亩栽植桑树2000株以上,栽植当年到晚秋蚕期就能达到普通桑园的产叶量。从当年起,就能获得比普通桑园高的产量。一年两次伐条,由于用机械收获,伐条、捆条、剪定,三个工序可以一次完成,比人工采伐提高工效六倍。但也存在缺点,就是桑园建设费用比普通桑园高。例如在1.5亩栽植株数为4000株的情况下,建设经费比普通桑园高2.8倍,因此桑苗成本费成了中心问题。如何解  相似文献   

8.
桑苗是新桑园建立、老桑园更新、促进优良桑树新品种快速推广的基础.桑苗繁育广泛采用冬春季嫁接繁殖方法进行.这些繁育方法都需要以母穗条作为基础材料,而母穗条还担负着养分积累、桑树养成、增强树势、桑叶生长等任务.在现行的实际桑苗繁育中,嫁接、扦插、压条等繁殖方法被分割开来应用,形成"单打一"的繁苗局面,使得母穗条浪费严重,导致全园桑枝条利用率不高,繁苗系数低,繁苗速度不快,产穗园桑叶产量、质量受到影响.只要将多种繁苗方法加以综合,在时间、空间、群体三维空间加以整合,桑母穗条是可以得到有效地经济利用,快速、大量繁育健壮、无病、具有优良性状的桑树苗木,适应蚕桑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科尔沁沙化草原区是半干旱天然打草场的重要分布区,针对该区域的草场现状,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对科尔沁区天然打草场不同刈割频次下的草地植被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刈割频次不同,群落结构和生物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刈割2次处理下的羊草生物量在群落总生物量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比刈割1次的减少了23.87%;而一年生牧草虎尾草和苣荬菜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生物量比刈割1次的分别增加了14.17%和12.98%;从产草量来看,刈割1次处理下的干草产量略高于刈割2次处理,而鲜草产量是刈割2次处理较高;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是刈割1次处理的净收入高于刈割2次处理,高出403.10元/hm2。由此可以看出,刈割2次处理减少了群落中的多年生牧草数量,促进了一年生牧草的繁殖,并且投入较高,因此,在科尔沁地区的天然打草场,1年刈割1次更有利于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更新和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徐广泽 《江苏蚕业》2004,26(3):24-25
<正> 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的方法拓桑,就是按适当的株行距低密度栽植桑树,并对新栽的桑树采取低干剪定,将春发枝条在株距间与地面呈水平进行压条,培植新株,从而达到增加桑园密度、快速成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ABT1号生根粉在桑树高空压条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树高空压条用ABT1号生根粉处理后的各项成绩均优于清水对照 ,以50mg/kg的浓度为最好。与对照比较 ,生根速度提早1周 ,生根数提高22.63倍 ,株根长度提高26.85倍  相似文献   

12.
低成本省力化栽桑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育成了若干适合条桑育,适于扦插的桑品种及适于种子直播的杂交桑,为建立高密度低成本桑园打下了基础。推广了直接用袋接体,硬枝扦插和杂交种直接建园和初试了中晚秋条桑收获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是选育发根性强,高产优势,适合条桑收获的桑树品种及以条桑收获为主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全年条桑收获留干 0 4~ 0 .6m ,一留多年 ,且全年收获条桑。经过小区近 10年的试验及几年的农村示范表明 ,该收获法的收获工效比收获叶片提高 2倍以上 ,小区 9年平均产量比传统的冬根刈收获法增长 9 7个百分点 ,条桑饲养大蚕成绩明显比片叶饲养好。留干几年后根刈 ,桑树的再生长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刈割次数对杂花苜蓿草产量、营养成分、越冬率和可持续利用所产生的影响,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进行了不同刈割次数的研究试验,并对不同刈割处理下草原3号杂花苜蓿的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平均株高、生长速度影响不显著,而对茎叶比、鲜干比、越冬率影响显著(P〈0.05)。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在刈割1次处理下的茎叶比、越冬率最高,分别为0.98、95%;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平均株高、生长速度、鲜干比较高,分别为59cm、1.30cm/d、3.76;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全年干草总产量最高,为5211kg/hm^2;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平均值较高,分别为20.5%、140;在刈割2次处理下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平均值较小,分别为35.9%、40.6%。综合考量刈割次数对种植当年草原3号杂花苜蓿生长特性、干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影响,种植当年刈割1次最佳。  相似文献   

15.
饲用墨西哥玉米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养殖业畜群结构的调整,农区草食动物饲养量的增加,种植优质、高效牧草是当前人们所迫切需要的.试验就饲用墨西哥玉米Euchlaena mexicana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饲用墨西哥玉米适宜在冀东农区种植,该作物具有较强的分蘖性能,适于多次刈割,每茬次刈割鲜草质量400~700 g/株,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草产量大幅度增加,可采食的优质草量增多,纤维化程度大大下降,可消化养分量增加,种草的效益随刈割茬次显著的上升.墨西哥玉米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磷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刈割茬次间各种营养成分差异不大,非常适合青饲,经饲喂的各种草食动物,适口性好,采食率高.  相似文献   

16.
以黑果枸杞一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生根粉(100、200、300、500、800、1000 mg/L)和清水(对照)处理其插穗,探索不同浓度生根粉对插穗扦插成活率、株高、新生枝数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均提高了扦插成活率、株高、新生枝数(除1 000 mg/L)以及地下生物量;(2)200 mg/L生根粉处理的枝条成活率最高(65%),是对照组的4.3倍,300 mg/L生根粉处理的枝条株高、新生枝数量、地下生物量最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3,1.5和4.3倍。综合分析,200 mg/L生根粉溶液处理黑果枸杞插穗8 h能有效提高插穗成活率,生根粉溶液浓度大于300 mg/L抑制插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2012—2016年,平利县组织开展了桑园间作套种茶树生产效益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桑茶间作套种第一年的生产投资较高,但低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单独建园的投资之和;进入丰产期后,3种不同栽植密度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的生产收益均高于普通密植桑园和纯茶园,以每667m~2栽桑1000株和750株的桑茶间作套种园生产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高密度草本化栽培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密度对饲料桑‘特优2号’(Morus alba‘teyou No.2’)全株产量及饲用价值的影响,探讨最适栽培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对不同密度下的饲料桑产量进行测定,并就进入丰产期的饲料桑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密度对饲料桑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栽植年限的增加,饲料桑产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一年份内均以105000 plant·hm^-2密度下产量最高。饲料桑的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其产叶量的变化一致;密度对饲料桑的茎叶比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分枝数呈现先升高后略降低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5.33~78.33 cm,分枝数变幅为11.67~12.33;主茎粗、单枝叶片数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茎粗变幅为0.64~0.75 cm,叶片数变幅为11.67~12.67。密度对饲料桑饲用品质影响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饲料桑全株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脂肪(ether extract,E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105000 plant·hm^-2密度下全株CP和EE含量最高,分别为16.60%和3.67%;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NDF)、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ADF)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75000 plant·hm^-2密度下最低,均值为42.84%和30.18%;灰分(crude ash,CA)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最高为8.69%;所有密度下的相对饲用价值(relative feed value,RFV)范围为128.19~141.93。综合考虑,适宜川东北地区推广的高产、优质饲料桑栽培密度为105000 plant·hm^-2。  相似文献   

19.
桑树新品种农桑12号、农桑14号的鉴定成绩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早生中熟桑树新品种农桑12、14号经区试鉴定,hm2桑产叶量分别比对照种荷叶白增加18.73%和29.78%,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对照;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高8.03%和6.12%。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高于对照。抗桑黄化型萎缩病和桑疫病强于对照。桑蓟马、红蜘蛛等为害明显轻于对照。生长势旺,发根力强,可用扦插繁殖,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