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为了对双甲脒进行抗性风险评估,重庆科研人员在室内用双甲脒对橘全爪螨进行了抗性选育和交互抗性研究。研究人员经过12代抗性选育,获得了橘全爪螨双甲脒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比较,橘全爪螨对双甲脒的抗性倍数达到26.32倍。螺螨酯、丁醚脲、炔螨特和三唑锡对抗性品系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6.85、4.98、2.13和2.05倍,表明双甲脒抗性品系对这4种药剂具有明显的交互  相似文献   

2.
桔全爪螨抗辛硫磷品系的选育及多功能氧化酶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内对桔全爪螨进行辛硫磷抗性选育,选育12代后抗性上升了18.6倍。比较抗辛硫磷品系和相对敏感品系体内多功能氧化酶的酶学特性及辛硫磷和增效醚(PBO)对该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桔全爪螨抗性品系多功能氧化酶的活性、比活力和米氏常数(Km)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辛硫磷对敏感品系体内MFO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抗性品系,且MFO活性抑制率与药剂抑制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以PBO作用于桔全爪螨,相对敏感品系和抗性品系MFO的活力均受到抑制,但对抗性品系的抑制效果强于敏感品系。研究结果说明桔全爪螨对辛硫磷的抗性形成与多功能氧化酶的活力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浓度的1,2-二亚油酸-3-3硬脂酸-甘油三酯,研究了其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及其对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二亚油酸-3-硬脂酸-甘油三酯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在12 h、24 h、48 h的LC50分别为4.97 mg/mL,3.95 mg/mL,3.83 mg/mL;对谷胱甘肤S-转移酶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趋势是:开始的12 h内,玉米象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比活力均比未处理的低,但比活力逐渐增大;24 h时达到最大值;超过24 h后,比活力又有所下降.但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没有明显的规律,当浓度为3.0 mg/mL、3.5 mg/mL时,48 h最终表现为抑制作用,但浓度上升为4.0 mg/mL,时,48 h内对乙酰胆碱酯酶表现为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种子萌发试验法在室内测定了外来入侵植物五爪金龙提取物对水稻和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浓度为2.5~20mg/ml范围内,五爪金龙提取物对小麦种子的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对水稻和小麦幼苗根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处理后根数量减少,鲜重降低.五爪金龙提取物各浓度对小麦芽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水稻芽的生长没有影响.对小麦和水稻发芽过程中的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浓度为20mg/ml时,对小麦和水稻总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56.20%和37.03%.  相似文献   

5.
以商品化乙酰胆碱酯酶试剂包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用量的乙酰胆碱酯酶、底物和显色剂下的抑制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在保证一定的检测精度前提下最终确定了酶用量为原来的3/4,底物用量为原来的3/4,显色剂用量为原来的1/2,降低了检测成本。通过F检验证明,调整后配方与原配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此条件下,氧乐果、敌百虫、敌敌畏的检出下限大约分别为0.37mg/L、0.09mg/L、0.035mg/L,与原配方一致。  相似文献   

6.
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生物活性筛选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出新型的植物源杀螨剂,采用叶螨浸茎浸渍法对室内8种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侧柏叶、羊蹄根、地锦、石榴籽的粗提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较高,在20 mg/mL时,其24 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90%;根据初筛结果,选取这4种生物活性较高的植物提取物进行毒力活性测定,结果按LC50值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侧柏叶[(5.3221±0.0325) mg/mL]、地锦[(6.2726±0.0264) mg/mL]、羊蹄根[(7.9278±0.0256) mg/mL]、石榴籽[(9.2979±0.0194) mg/mL];此外研究了地锦、侧柏叶的杀卵作用及产卵抑制作用。在浓度为20 mg/mL时,地锦、侧柏叶对雌成螨24 h后的杀卵毒力分别为:(36.4650±0.0847) mg/mL,(96.8368±0.0762) mg/mL,产卵抑制率分别为:66.81%,48.29%,趋避率分别为:68.86%,35.40%。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镉胁迫对耐盐水稻生长及昆虫解毒酶的影响,以耐盐水稻品种‘海红-12’为材料,用不同浓度(1.5、3、6、15 mg/kg)的氯化镉溶液分别处理4、7、12、17、22 d,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镉处理下耐盐水稻幼苗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以处理水稻植株为食的斜纹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镉胁迫下,耐盐水稻株高、根长受镉浓度和时间效应的双重影响,较低浓度(1.5、3 mg/kg)镉溶液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在处理期间间歇性呈现,较高浓度(6、15 mg/kg)镉溶液的抑制作用则持续出现。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耐盐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推移持续降低。取食不同浓度镉处理水稻幼苗的斜纹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随镉处理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但羧酸酯酶活性升高。镉溶液抑制耐盐水稻幼苗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镉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取食受镉处理的耐盐水稻幼苗,植食性害虫体内解毒酶活性产生不同趋势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耐盐水稻种植栽培条件提供数据支撑,为进一步研究耐盐水稻-昆虫对重金属富集的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红火蚁对辛硫磷敏感性及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点滴法测定了辛硫磷对红火蚁不同品级的毒力,并用乙酰硫代胆碱-二硫双对硝基苯甲酸法(ASCh-DTNB法)测定了各品级乙酰胆碱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的活性,以探明蚁群中不同品级个体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及其与靶标酶的关系。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4h,辛硫磷对工蚁、兵蚁、有翅雄蚁、有翅雌蚁和蚁后的毒力(LC50值)分别为1.04、2.06、7.38、9.39和7.81 ug/ml,显示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差异非常大,其中工蚁最敏感,而有翅雌蚁蚁后敏感性最低。靶标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红火蚁不同品级个体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存在极大差异,其中以有翅雄蚁的总活性最低,为0.0469 nmol/min?头,而以有翅雌蚁的最高,为14.8929 nmol/min?头。不同品级红火蚁对辛硫磷的敏感性与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0.7456)。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评价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抗虫性,采用液-液分配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红蓼甲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萃取物,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拒食活性结果显示, 乙酸乙酯萃取物比其他4种萃取物具有更高的拒食活性,在5.0 mg/mL的浓度下,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68.42%和62.55%。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得到13个组分,比较13个组分的拒食活性发现,组分8的活性较高,在浓度为2.5mg/mL时,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77.13%和68.53%。组分8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光肝肽-S-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桉树叶水浸提液对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祖  陈冀  韩瑞宏 《种子》2012,31(7):32-34
试验研究窿缘桉(Eucalyptus exserta)浓度分别为0.05、0.1 g/mL及0.2 g/mL的叶片水浸提液对山毛豆(Tephrosiacandida DC)、黑麦草(Lolium perenne)2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1 g/mL及0.2g/mL的桉树叶水浸提液处理对山毛豆和黑麦草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根数、根长和苗高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桉树叶水浸提取液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增强;按树叶水浸提液对黑麦草的抑制作用强于对山毛豆的抑制作用,在0.2 g/mL的高浓度水浸提液处理下,山毛豆的发芽率、根数抑制率、根长抑制率、苗高抑制率及综合化感指数分别为10.8%、59.7%、77.6%、41.9%及-0.545,黑麦草的发芽率、根数抑制率、根长抑制率、苗高抑制率及综合化感指数则分别为6.0%、66.1%、95.2%、72.0%及-0.797 5。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pressum Motsch)成虫,比较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对其离体保护酶(SOD和CAT)和解毒酶(CarE和GST)活性的影响,为杀虫剂的合理使用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取榆紫叶甲成虫制取酶液,将吡虫啉、灭幼脲、阿维菌素3种农药配置成5个浓度梯度0.001、0.010、0.100、1.000、10.000 mg/L,测其对离体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0.010 mg/L吡虫啉、0.001 mg/L灭幼脲对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分别为49.62%、52.11%,阿维菌素对CAT活性的抑制作用较弱;阿维菌素对榆紫叶甲成虫离体SOD活性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高质量浓度的吡虫啉(>0.010 mg/L)对SOD活性具有促进作用;阿维菌素对榆紫叶甲成虫离体CarE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而吡虫啉、灭幼脲对离体CarE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3种农药对榆紫叶甲离体GST活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吡虫啉抑制作用最强。由此可知,离体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与杀虫剂的种类直接相关,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其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陈年普洱茶的特征风味成分及生物活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了3种陈年普洱茶中挥发性物质,结合质谱和保留指数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其中甲氧基酚类、醇类及酮类化合物为主要香气成分。同时采用比色法测得3种普洱茶的沸水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分别为(41.91±1.98)、(43.84±2.56)及(41.28±2.57) mg GAE/(g·DW),并对3种普洱茶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普洱茶均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测得3种普洱茶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129.03±0.25)、(139.47±1.58)及 (152.57±3.34) mg GAE/L。  相似文献   

13.
为了发现具有良好抑菌和除草活性的1,2,4-双三唑化合物,以草酸二乙酯、85%水合肼、水杨酸等为原料,合成了一个新的标题化合物4,4’-二(苯并[e][4H-4-氧-1,3-]恶嗪并[2,3-c][1,2,4]-三氮唑)。标题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 NMR和13C NMR进行确证。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混药法研究了标题化合物的抑菌活性和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对小麦赤霉病原菌(Gibberella zeae)、棉花枯萎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ium)、苹果腐烂病原菌(Valsa mali)、苹果轮纹病原菌(Physalospora nasei)、番茄早疫病原菌(Ternaria solani)和黄瓜疫霉病原菌(Phytophthora melonis)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活性尤为突出,其抑菌率及EC50值分别为86.6%和24.8 mg/L。标题化合物对生菜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浓度为50 mg/L和200 mg/L时对生菜胚根的抑制率分别为94.5%和95.8%;浓度为200 mg/L时对胚轴的抑制率达到93.8%;当浓度为400 mg/L时对生菜胚根和胚轴的抑制率都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122-125
为筛选出可有效防治牡丹黄斑病的有效药剂,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分析12种药剂在10mg/L质量浓度下对牡丹黄斑病的相对抑制率,测定12种杀菌剂对牡丹黄斑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在10mg/L质量浓度下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相对抑制率为(65.19±2.80)%;其次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相对抑制率为(64.81±4.49)%;32%叶斑净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弱,相对抑制率为(25.56±4.01)%。毒力测定结果表明50%嘧霉·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最小,为2.6268mg/L。其次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值次之,为2.9781mg/L。32%叶斑净可湿性粉剂对牡丹黄斑病的毒力最弱,EC50值最大,为26.3957mg/L。研究结果为牡丹黄斑病的大田防治提供药剂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七黑斑病是三七的主要叶部病害,年均发病率在20%-35%之间,严重时可达90%以上。为筛选可用于田间防治化学杀菌剂,选取福美双、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百菌清、烯唑醇、异菌脲、代森锰锌、多菌灵和苯酰菌胺共11种化学杀菌剂原药,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孢子萌发抑制法测定了其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菌丝的EC50为0.004mg.L-1,是供试杀菌剂中最低的,表明其对三七黑斑病菌敏感;丙环唑、戊唑醇、氟硅唑和烯唑醇的抑制作用较好;多菌灵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在800 mg.L-1以上。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对病原菌的EC50值最小,为0.0067mg.L-1,抑菌活性最高;百菌清和福美双的EC50值分别为1.2855 mg.L-1、5.2379mg.L-1,抑制活性次之;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和异菌脲的EC50值10.6469mg.L-1~25.0169mg.L-1之间,抑菌活性一般;苯酰菌胺和多菌灵的EC50值分别为106.1958mg.L-1和199.9349 mg.L-1,抑菌活性差;戊唑醇和烯唑醇的EC50值为在300 mg.L-1,抑菌活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以雪莲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潮霉素对雪莲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8.0 mg/L浓度的潮霉素为雪莲叶盘转化筛选的最佳质量浓度,不同浓度(5 ~50 mg/L)潮霉素对MS+ NAA 2.00 mg/L+ 6-BA 1.00mg/L培养基下雪莲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潮霉素浓度的升高,毒害程度加深,当潮霉素浓度为20 mg/L时表现为生长的愈伤组织块较小、褐化、甚至死亡.同时,低浓度(0.5 ~2.0 mg/L)的潮霉素可以提高雪莲愈伤组织的分化率,其中0.5 mg/L潮霉素的质量浓度的诱导培养基内,雪莲愈伤组织的出芽率平均可达98.33%.  相似文献   

17.
王芳  李桃  陈文胜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22):132-139
研究旨在鉴定出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筛选出防治玉米大斑病的最佳药剂。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7 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经分离鉴定,该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e。毒力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异菌脲EC50值为0.27 mg/L,毒力指数最大,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非常显著;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0.51、0.53 mg/L,抑制效果较显著;氟硅唑和嘧霉胺的EC50值为1.66、1.91 mg/L,效果显著;代森锰锌和醚菌酯的EC50值分别为25.82、929.78 mg/L,毒力指数较低,抑制效果差;药后72 h 各药剂对链格孢的抑制效果与药后48 h 抑制效果相似。在7 种杀菌剂中异菌脲对链格孢菌抑制效果最好,当试验浓度为50 mg/L 时,抑制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8.
为评价黎药艾纳香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化学成分预试法研究不同艾纳香提取部位的抑菌活性成分。醇提水悬萃取法依次获得艾纳香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以及水相部位。供试样品浓度依次为1、0.5、0.25和0.125 mg/mL。结果显示,石油醚提取部位活性最强,在1 mg/mL浓度下对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的抑制率均达到71%。乙酸乙酯部位对菌株Alternaria solani (ACCC 36023)和Fusarium gramineum (ACCC 36249)也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在浓度为1 mg/mL时,抑制率分别达到58%和69%。结合化学成分薄层预试验,推测石油醚部位中的主要抑菌成分为挥发油和萜类成分,乙酸乙酯部位中主要为黄酮类成分。这意味着艾纳香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富含抗植物病原菌的萜类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开发为植物源杀菌剂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水培营养液施药的方法,评价氟啶虫酰胺在玉米植株内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结果表明,根部吸收氟啶虫酰胺后,玉米地上部氟啶虫酰胺积累量于药后4~8d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减少;根部氟啶虫酰胺持留量在药后1~2d逐渐增加,2~32d相对稳定;从对玉米蚜虫的活性效果来看,氟啶虫酰胺各浓度药后1d即表现出一定的防治效果,防效在23.33%~38.22%,蚜虫蜜露分泌数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氟啶虫酰胺对蚜虫防治效果逐渐增高,处理后16d,氟啶虫酰胺31.25和125.00mg/L处理的防效分别达88.60%和99.49%,蜜露抑制率分别达96.70%和99.95%,蚜虫蜜露分泌数随着药液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少,蚜虫蜜露抑制率高于相同时间和相同浓度下的虫口防治效果。因此,氟啶虫酰胺可通过玉米地下部处理防治蚜虫。  相似文献   

20.
王芳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9):143-148
本试验分离与纯化黄瓜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出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Schl.)。采用含毒培养基生长速率法测定六种杀菌剂的抑制效果,以菌落直径为实验观察指标,测量对照组和处理组的菌落直径,以抑制率测定杀菌剂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药后72h,杀菌剂丙环唑的EC50值为0.9039,其毒力指数最大,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代森、异菌肽的EC50值为2.8939、6.8186,效果较好;醚菌酯、嘧霉胺的EC50值为29.3951、30.4126,效果一般;苯醚甲环唑的EC50值为143.2943,毒力指数最小,抑制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