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明确高肥力烟田烤烟地膜覆盖栽培中适宜的揭膜时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高肥力烟田烤烟地膜覆盖不同揭膜时间对土壤养分状况、烤烟生物量和养分积累,以及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肥力烟田在不另外施用氮肥的情况下,烟株能够正常生长,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均较好;覆膜处理可减少土壤养分淋失;适时揭膜处理可有效提高烟株养分吸收利用率,以烟株团棵后10天(移栽后63天)揭膜处理烟株生物量和烟叶平均单叶重明显提高;烟叶经济性状最优。说明烟株团棵后10天揭膜更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全生育期盖膜对后期烟株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移栽期及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地膜烟移栽及膜下移栽均有利于提高烟苗成活率,在3月30日至4月10日,采用常规地膜烟移栽和膜下移栽均可提升上等烟的比例和产量,4月20日常规地膜烟移栽产量最高,为1971.90kg/hm~2,4月10日膜下移栽产值最高,为42640.63元/hm~2,3月30日常规地膜烟移栽上等烟比例最高,为38.56%。  相似文献   

3.
烤烟托盘水床育苗大田示范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烤烟托盘水床育苗和常规(营养袋)育苗的烟苗素质及其大田生长发育情况和产量、质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托盘水床育苗烟苗素质优于常规育苗;托盘水床苗移栽大田后生长迅速,植物学性状优于常规苗,并对烟株上部叶开秸开片作用明显,收获叶片平均增加2片左右;托盘水床苗抗花叶病效果明显,且大田生育期延长,对叶片干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其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苗,特别是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提高幅度较大,分别达到25.52%和24.15%。  相似文献   

4.
PE编织布膜下移栽对烤烟生长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烟稻轮作烟区烤烟膜下移栽技术,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比较了一种可透光、透气、透水的聚乙烯透明编织布与普通农膜进行膜下移栽对烟株生长和理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编织布下移栽烟株伸根期的根系和茎围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现蕾和打顶后的株高、茎围和节距也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烟株;中部烟叶单叶重及单位叶面积质量大于普通农膜膜上及膜下移栽的烟株,但叶片厚度减小;烟叶总氮和钾含量增加,氮碱比降低。编织布下移栽可有效促进湖南烟稻轮作烟区膜下移栽烟苗早生快发,增加叶片单叶重和干物质积累量。  相似文献   

5.
为寻求适宜的烤烟移栽期,本研究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移栽期下烤烟氮代谢产物及关键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烟株大田生长期间,4月13日和5月4日移栽时烟株烟碱含量最高,4月27日和5月4日移栽的烟株总氮和蛋白质含量最高。说明较晚移栽的烟株能够促进氮代谢产物的积累。烤烟上、下部叶中,4月20日移栽的氮代谢产物在优质烟叶范围内,中部叶中,各处理烟株的含氮化合物均在优质烟范围内,5月4日移栽除外,说明晚移栽的烟株烤后烟叶化合物表现不协调。4月27日移栽的烟株氮代谢关键酶活性最高,说明该时间移栽有利于促进烟株氮代谢能力。同时谷氨酰胺合成酶与烤烟中下部叶氮代谢产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烤烟移栽后60 d之前,硝酸还原酶与上部叶的烟碱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在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对含氮化合物起抑制作用,且在烤烟移栽后60 d之前,硝酸还原酶对烟碱起抑制作用。综上,在黔西南烟区,烤烟在4月27日移栽有利于促进氮代谢产物的积累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有效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海拔高度下的膜下小苗移栽对烟株生长生理的影响,在红云红河烟草公司基地单元试验田设置大区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海拔下,膜下移栽烟株长势全生育期均优于常规移栽;不同海拔高度下,海拔高度2 000 m的烤烟生长最优;不同海拔高度烟株的各部位干物质质量均呈现海拔1 800 m烤烟海拔2 000 m烤烟海拔1 600 m烤烟,其中膜下移栽烟株干物质质量显著高于常规移栽烟株;在烟株生长的前60 d,以膜下移栽烟株的SPAD值较高,随着生育期的后移,常规移栽烟株的SPAD值略高于膜下移栽的烟株,且SPAD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2种移栽方式的烟株根系活力呈现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膜下移栽的烟株在30~60 d的根系活力显著高于常规移栽烟株;硝酸还原酶活力在60 d达到最大值,且2种不同移栽方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氮、钾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通过研究不同移栽期对烤烟生长发育、成熟期氮、钾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探明秦烟96在陇县的适宜移栽期。结果表明,随移栽期延后,烤烟主要生育期均向后推迟,大田生育期逐渐缩短。随烤烟移栽期向后推迟,烤烟农艺性状、氮钾含量、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先升高后降低。综合分析,6/5处理效果最好,经济性状优势明显。因此秦烟96在陇县的适宜移栽期为5月6日。说明适宜的移栽期可为烤烟配制合适的气候条件,进而改善成熟期烟叶氮、钾营养,有利于干物质累积,从而提高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8.
烟地除草对烤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除草均采用人工操作,一般在烟苗移栽后15d左右进行第1次松土除草,30d左右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和培土上厢,地膜烟烟移栽后50~60d揭膜后除草、培土、上厢,这样做不仅费工费时,还易损坏烟株和叶片。因此我们就烤烟田间化学除草方法进行了探讨。1试验设计烤烟品种为K326。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处理:1、不施药不盖地膜(Ck);2、施用都尔除草剂100ml兑水50~60kg;3、施用都尔后盖银灰色透明单色膜;4、施用都尔后盖中间黑色两侧为银灰色的双色膜。每个处理栽烟180株,分为3个小区,即3…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山东中部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时间与移栽方式,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3个不同移栽时间(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及3种不同移栽方式(常规覆膜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推迟,烤烟生育前期时间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烟株和叶片变大,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提升,化学协调性提高,经济产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先增加后微降;不同移栽方式在不同移栽期下对烤烟影响不同,早栽时,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可改善根系土壤温湿度环境,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但晚栽时,小苗膜下移栽由于地温过高对烟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移栽期主要通过生育期内温度条件的变化对烟株产生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移栽方式通过改变生长前期微环境对烟株生长起到微调作用。以5月10日的井窖式移栽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鲁中烟区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式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10.
覆盖栽培对烤烟叶绿素、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京民  马聪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69-169
研究了烤烟大田栽培期间,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与旺长期揭膜培土、全生育期覆盖地膜、全生育期覆盖稻草等4种垄体覆盖方式对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有关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旺长期揭膜培土后垄上覆盖稻草的处理较其他3种处理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略高,而丙二醛(MDA)含量略低;该农艺措施下,上述指标的变化态势与烤烟生长代谢的调控机理基本一致,在信阳乃至黄淮烟区都具有推广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K326品种为材料,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正常施氮但打顶时不断根不追钾(CK)、正常施氮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CK+C+K)、减量施氮(为正常施氮量的80%)但打顶时断根并追钾(RN+C+K)对烟株后期氮、钾吸收和干物质累积及烟叶产量、质量的影响, 以期阐明在打顶时断根追钾条件下, 烟株整个生育期的施氮量是否应该减少的问题。结果表明: 断根追钾明显促进烟株后期的生长。RN+C+K虽少施20%的氮肥, 但其与CK+C+K两处理烟株田间中、上部烟叶的开片和SPAD值, 采烤结束时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 烟叶的产量、产值以及烟碱和钾含量等质量指标皆优于CK。同时, RN+C+K烟株的干物质和氮、钾累积量以及烟叶产量达到了CK+C+K的97.2%、97.8%、98.9%和98.6%, 而产值比后者高2.0%; 其烤后上部叶的烟碱含量比CK和CK+C+K两处理分别降低了6.7%和4.5%, 而钾含量则分别增加了18.9%和5.6%, 且其他化学成分也更为协调。这说明在断根追钾条件下应该减少氮肥施用量, 以更有利于增加烟农收入、降低肥料成本、节省氮肥资源和提高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保水措施对烟地土壤水分及 烤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干旱地区寻找较好的烤烟配套栽培措施提供依据。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秸秆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相对含水率、烟叶产质量的影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还田均能增加干旱季节土壤的含水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生长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最优,后期以秸秆覆盖和还田效果略好;几种措施均能显著的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和还田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秸秆覆盖能显著的提高烤烟的产质量,产值分别较秸秆还田、常规对照和地膜覆盖提高7.5%、18.2%和37.6%。秸秆覆盖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作用,值得在干旱烟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成熟期控水对烤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成熟期是烤烟需水次临界期。为明确烤烟成熟期土壤水分对烟株生长及烟叶产量的影响,试验在烤烟成熟期进行土壤控水,研究烟株物质积累及烟叶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期土壤长期干旱不利于烟叶生长,干旱后复水对烟叶生长无明显影响,且土壤水分对烤烟茎围和根系体积的影响均不显著;长期干旱不利于烤烟根、茎和叶等器官生物量提高,旱后增加复水量有利于根系生长;长期干旱显著降低烟株干物质积累,复水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但仍低于充分灌溉处理;长期干旱烟叶产量降低9.70%,旱后复水2次烟叶产量仅降低1.80%,且上中等烟叶比例比对照处理(相对土壤含水率70%~75%)提高2.88%,而单位面积产值仅减少1.09%。烤烟成熟期干旱胁迫后复水一定程度限制了烟株生长,但烟叶产量下降较少,上中等烟叶比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略微降低。  相似文献   

14.
绿肥-烟-稻轮作与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晚稻产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连续三年采用绿肥-烟-稻轮作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绿肥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作物晚稻产量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绿肥还田其养分释放可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促进烤烟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且改善烟叶品质,其烟叶外观表现为结构疏松,成熟度好,光泽强,颜色均匀,杂色少。三年结果统计,黑麦草区烟叶平均产量为2644kg/hm 2,油菜区烟叶平均产量为2626kg/hm 2,分别比对照增产14.6%、14.1%。上、中等烟叶比例分别为92.1%、93.6%,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接近或达到优质烟叶标准。后茬作物晚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3.2%、29.6%。  相似文献   

15.
烟田施用菜子饼肥对土壤酶活性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施用油菜子饼肥后,增加了土壤蔗糖酶、尿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促进了烟株的生长发育,增加了烤烟的经济效益;水稻田土壤中的酶活性高于山地土壤,且烟株长势较强,经济指标也高于山地烟;田烟氮化合物含量高,化学成分协调性稍差;烟叶感官评吸质量以施用油菜子饼肥的山地烟最高,未施用油枯的山地烟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在烟草种植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井窖移栽配以三角栽培技术对白肋烟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内源激素含量、化学品质以及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增加了白肋烟的株高、叶面积和单株叶片数,提高了大田生长期的光合速率;②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提高了白肋烟各生育期间叶片中IAA含量,并且降低了旺长期和成熟期JA与ABA的含量;③井窖式移栽和三角栽培降低了烟叶中烟碱的含量,提高了钾含量及中部叶糖含量,增加了经济产量;④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移栽方式是影响产量和产值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8.57%和61.96%,栽培方式是影响上中等烟率、烟碱和钾含量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68.62%、62.10%和54.74%,移栽与栽培方式对上中等烟率和钾含量存在显著互作效应,贡献率分别为6.95%和45.21%。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烟苗不同叶龄移栽对烤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云南罗平烟叶产区,以当地主栽品种K236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叶龄烟苗统一移栽,测定移栽后大田各生育时期的光合物质生产及烤后烟叶产质量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烟苗成活率有先升高又降低的趋势,而大田生育期有增加的趋势;随着烤烟田间生育进程的推进,各处理在生育期LAD表现为先下降又升高,而各处理生育期总LAD最高的是5叶移栽烟苗,比6,8叶移栽分别高出20.14%,14.82%。群体平均叶倾角(MLIA)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有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消光系数(K)则呈增加的趋势;5叶烟苗移栽的烤后烟叶各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品质最好,其次为4叶;6,7,8叶,因其还原糖、淀粉、钾含量不符合优质烟叶对化学指标的要求,品质较差;随着移栽叶龄的增加,经济性状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因此,对于云南罗平烟叶产区的最佳烟苗移栽叶龄为五叶期,其在可以维持较好产质量值的前提下,提高上等烟和中上等烟的比例,改善烟叶等级结构;同时,可以缩短育苗期,减少剪叶和病虫害防治次数,达到降工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烟叶复烤废弃物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解决烟梗灰的废物利用问题,实现烟草废弃物循环经济的目的,采取烟梗灰为原料配制的基、追肥与常规烟草基、追肥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烟梗灰不同的配施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烟梗灰可以延长烤烟大田生育期,促进烟叶充分成熟和干物质积累;(2)施用烟梗灰可以提高烤烟农艺性状,圆顶期最大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3%~20.7%;(3)施用烟梗灰可以有效提升烤烟的产、质量,其中T1处理(基肥:菜饼 378 kg/hm2+烟梗灰252 kg/hm2+磷酸二铵212.55 kg/hm2+硝钙220.65 kg/hm2;追肥:烟梗灰735 kg/hm2+尿素96.45 kg/hm2)效果最佳,产量上增加了75.6 kg/hm2,烟农纯收入增加了5952.9元/hm2,相比对照提高了14.85%。因此,烟梗灰基、追配方处理(T1)是烟梗灰在烤烟生产上利用的最佳方式,适合湖南永州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在烤烟生产中应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及化肥减量的适宜比例,以烤烟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为衡量指标,比较不同用量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烤烟的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的影响。开展以有机肥替代化肥的烤烟田间试验,并对烤烟农艺性状、产质量、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进行调查与检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在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有效叶片数、茎围等5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处理;(2)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烟叶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均高于对照处理,特别是上等烟比例高出78.18%,具有显著性差异;(3)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均较为协调,有机替代处理优于对照处理;(4)与对照处理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全氮、全钾、有效硅含量,其中有效硅含量显著提高了55.47%;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还提高了土壤转化酶、脲酶、脱氢酶活性。综上所述,有机肥替代化肥15% N处理对促进烤烟产质量以及土壤肥力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符合河池烟区生态环境的微生物菌肥,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施用方法微生物菌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烟草主栽品种‘K326’为试验对象在河池市南丹县开展微生物菌肥探索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以移栽时和移栽后10天灌根的施用方式对烟草的产质量提升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烟草的生长发育,株高、茎围、有效叶片数、叶长和叶宽等相比对照均显著提高;能够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产值;能够显著改善烤后烟叶物理性状、化学成分指标和外观质量,提高各部位烟叶氧化钾含量,提高上部烟叶烟碱含量,使烟叶中化学成分更加协调。3种微生物菌肥以移栽时和移栽后10天灌根在河池烟区烟叶生产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