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节水生态补偿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可以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与改进。本研究选取了甘肃省酒泉地区,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角度对影响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农业节水生态补偿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原理分析和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因素涉及社会经济因素、国家政策及其环境影响,是制约农业节水生态补偿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为中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能够增强农业节水生态补偿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农业节水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污染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农业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城市污染物排放增加, 农业化学品污染加重, 农村畜禽粪尿污染成灾以及乡镇企业污染发展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 降低了农业产品品质, 减弱了土壤生态过程, 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减弱了气候调节与减灾功能, 减少了动物传粉与有害生物控制效应七项生态服务功能. 遏止环境污染是保护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系统的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参考,以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农村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进经济社会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必须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健全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并要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在深入实证调研基础上,着力探索一条适合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补偿道路。并从建立健全农业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多中心视角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开源型”的补偿方式及建立农业生态补偿示范区4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保障乡村产业振兴的视角提出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以文献梳理与现实对照的方法,分析主流经济学针对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支付或农业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存在的缺陷,解析现有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和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从理论研究、路径选择和试点建设等三方面提出:健全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助力中国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5.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生态补偿类型细分与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本文通过海峡西岸经济圈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了经济圈内各主要补偿领域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生态补偿研究的内容,对经济圈内生态补偿类型进行细分,并根据各类型特点与区域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进行生态补偿差异化方案设计,为区域生态补偿方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中国农业长期粗放经营问题,研究中国耕地与生态文明协同保护体系,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演绎法,分析东亚地区代表国家环境保全型农业下的耕地农业协同体系。研究表明,日本的耕地农业环境保护支付制度、生态补偿市场认证体系、耕地农业法律制度保障,是建立在生态补偿原则上,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能够提升市场参与度及农民自主性投入的耕地生态协同保护措施。中国在推广耕地合理利用实践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建立耕地生态协同保护的休耕制度、因地制宜建立生态补偿体系、加快推进耕地生态协同保护专项基金的设立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坚持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云南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控,依托项目示范对洱海流域农业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研究。以大理州地方政府为补偿主体,流域内农户为补偿对象,试行资金补贴、技术补偿、智力补偿等补偿方式,实施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有效削减了氮、磷等污染物排放量,降低了畜禽废弃物对洱海水体的污染。通过宣传、培训,加强了农民群众和农技人员在思想上的认识,产生了良好且积极的示范效果。最后提出了加大补偿力度、扩大补偿范围、细化补偿标准、逐步构建适合洱海流域农业不断发展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汪洁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95-299
本文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提出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的治理措施,包括项目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同时探讨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完善西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十分脆弱,随着经济开发强度进一步增强,有可能使本已遭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恶化,导致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削弱。分析了西部现有的生态补偿制度缺陷,提出完善西部地区现有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实现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补偿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在对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概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生态补偿产生的经济学原理,给出影响生态补偿实现机理的相关性分析。结合因子间的相互联系,论述生态补偿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结合制度理论相关知识,对生态补偿实现机理进行深层次阐述。在对生态补偿政策方针指标适用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推荐的生态补偿政策方针。探讨性给出生态补偿实现框架,并针对实施层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进一步的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生态保护与当地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本文以河北省青崖寨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调查问卷和条件价值评估法,研究分析当地农户生态补偿意愿与生计资本.结果 表明,保护区农户平均生态补偿意愿期望值为4148元/hm2,农户需求的主要补偿方式为现金补偿,其次为政策补偿和实物补偿,技术补偿需求度最低.农户政策补偿需求最高的两项分别为...  相似文献   

12.
整治农村贫困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进行生态补偿。可以将生态补偿理解为一种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看成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协调机制。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补偿机制包括建立绿色国民帐户、资金补偿和政策补偿。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成成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104-107
基于生态补偿项目设计的目标和项目实施产生的效应,有关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研究开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中普遍关注的议题。本研究首先对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概念和研究机制进行了简要的回顾;然后分析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影响的最新进展;最后提出了中国生态补偿项目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改善的问题,以期为促进生态补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研究在中国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旨在对比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研究,借鉴国外发展模式与经验,建立健全中国耕地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和耕地生态建设补偿机制,最终达到保护中国耕地环境质量的目的。采用文献回顾法、归纳法对国内外相关的耕地生态补偿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本研究总结出了耕地生态补偿的解释,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国外主要涉及的是耕地生态价值定量估算、标准核算、制度实施效率评价外部性理论等方面,国内主要涉及到法律法规、综合外部收益、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方面;而在实践方面,美国和欧盟许多国家都已有许多实施范例,国内则涉及较少,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5.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China is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China'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funds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public finance, lacking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That not only increases the financial burden of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leads to the incomprehensive compensation scope. Moreover, China's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lacks market mechanism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set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calculate offsets. This paper takes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market-orient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ystem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economy, 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reference point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and policie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provid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of ethnic minority areas.  相似文献   

16.
绿色生产方式对维护生态敏感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从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4个维度,建立了生态补偿标准综合测算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环境成本和额外成本),通过问卷调研方法调查西峡县2015年绿色及常规猕猴桃种植情况,并计算出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标准值。在此基础上,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当地猕猴桃种植户(使用50%的化肥农药和完全不用化肥农药)的受偿意愿值进行估算。以上2种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表明,当地猕猴桃种植户对减少化肥和减少农药的绿色种植方式的受偿意愿值为16524元/(hm2·a),小于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计量标准值24105.5元/(hm2·a);而当地猕猴桃种植户对零化肥零农药的种植方式的受偿意愿值为28983.9元/(hm2·a),大于绿色猕猴桃种植的生态补偿计量标准值。由此可知,种植有机猕猴桃的生产成本远高于减少化肥和减少农药施用的绿色种植模式,实现从绿色生产方式到有机生产方式的转换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相似文献   

17.
根据国家“两区划定”粮食作物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方法]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能值生态足迹方法,[目的]评价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算出生态补偿额度。[结果]研究结果表明:①2016年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当量价值为2141.24元。②农田系统生态服务体系中保持土壤和废物处理功能当量因子较大,旅游科研功能和原材料生产功能网当量因子较小,农田系统的总生态服务价值约为18697.67元·hm-2。③小麦和玉米的人均生态足迹较大,大豆和水稻的人均生态足迹较小,人均生态足迹为0.328 hm2·人 -1,总合生态足迹为181.18 hm2,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约为0.018 hm2·人 -1。④研究区2016年小麦等四种粮食作物的耕地生态补偿金大约为66.34百万元。[结论] 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流域耕地生态服务功能较高,但是农田生产能力较弱,耕地生态承载力较小,出现耕地生态赤字,农田生产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