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工作,对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和顺利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顺应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规律,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范金宝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2):465-465
重视和发展农业是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当前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探寻适合农业快速发展的方式,对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发展方式进行了比较,得出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因此,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首先提高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并依靠科技培养现代化的新型农民;为加快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为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应构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加大财政资金转移支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青海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加快青海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4.
发展乡村旅游与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新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通过分析中国劳动力转移现状,指出现状不利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以及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提出21世纪新选择:发展乡村旅游,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中国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最后提出一些建议:加强3个战略转型,实现一个转移。3个转型即农业供给结构转型、农民思想观念转型和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型,一个转移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5.
黄怡  李秀珠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482-487
根据福建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资料分析表明,农村人口外出以从事经济活动为主,在年龄、性别、从事产业、受教育程度、外出时间和地点等方面显示明显的特征。同时,农村人口外出从业流动对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产生正面与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合理调剂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生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0):317-321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中国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总人口和农业人口最多的大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国家很重视"三农"问题,已经连续十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剑指"三农"问题,但又不得不承认,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程度远不及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城镇和乡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增大,大量青壮年农村劳动力必须依靠外出务工来增加收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主体是40岁以上的农民,而留在农  相似文献   

8.
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北京山区实行退耕还林。为了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2002年北京市林业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在延庆县四海镇实施观赏百合种球生产试点项目,如果成功,将大面积推广。项目由北京市林业局出资,由北京农学院百合专家赵祥云及课题组成员提供全套百合栽培技术,由四海镇镇政府提供士地和人员。百合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农业没有完全实现机械化,且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中国,是一个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导致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据调查,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就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劳动人口短缺,与此同时,我国粮食产量在2020年实现了十几年连增的现象。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为我国的粮食生产作出必要的推动。  相似文献   

11.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rural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farmland use circulation has always been a hot research topic without final conclusions.This paper uses survey data of"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covering 1,549 households of 95 villages in Zhejiang and Gansu Province in 2008.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Zhejiang Province has a higher ratio of rural households leasing out their farmland than Gansu Province has,while the latter has a higher ratio of rural residents going out for earning a living.In both provinces,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farmland use circulation show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but in Gansu,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f farmers shows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rural households leasing out their farmland.The factor shows that for peasants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of west China,they rely more on land because of its social security functions,so they are not willing to lease out their land even when they go to cities for earning a living.For local government,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promote farmland use circulation by depending on the transfer of rural labor forces,fundamental needs of peasants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是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方式。福建省晋江市作为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代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有自身特点。本文在对晋江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寻了晋江市自身用工方面特点、缺工原因、未来用工走势及应因对策等。晋江市用工特点为用工量大、结构性缺工严重等,缺工原因在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再转移可能性小、产业不断扩大升级以及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带来选择性就业等,而未来用工走势近期来看还将是用工短缺扩大化以及长远来看技术进步后用工短缺现象的进一步缓和,政府将在涉及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劳务协作等方面采取措施,企业也将就提高就业人员的待遇并使其对将要或已经就业岗位有较好的预期外,积极推进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13.
蔡培良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7):337-342
摘 要:分析了福建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体系,设立农民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帮助农民设计职业生涯,引导农民参加与其相适配的职业培训,开辟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文佳  江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433-437
农村土地流转是市场经济发展新的阶段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迫切需要,对促进农业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对河南若干地区进行选择区域性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研究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手续不健全、流转形式单一、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对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强化流转规范化管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等若干对策,为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提供了参考依据;土地流转机制的完善,土地法制的健全,在提高农民收益、保障农民权益上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对本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卫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214-217
以城市外来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为研究对象,构建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城市外来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业的制约因素。研究表明:技能是制约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关键因素,且相对于城市外来农村男性劳动力,城市外来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就业受技能因素的影响更大。因此要改善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状态,必须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尽快建立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起点低,农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后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医疗保健投资少且主要投资在疾病治疗上;农村劳动力培训投资少,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农民增收后劲乏力。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没有足够的重视,财政投入少;农村劳动力培训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有限,特别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定市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对于农村男性劳动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率低且非农就业形态较差。本文以保定市农村已婚女性为研究对象,科学选择调研样本,应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为促进农村已婚女性劳动力转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四川盆地边缘山地和川中丘陵区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本研究分别选择沐川县和安岳县作为两区域的样本县,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分层概率抽样(PPS)方法,按3乡镇/县、3行政村/乡镇、5村民小组以上/行政村的标准抽取调查乡镇、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再用间隔法在村民小组内抽取农户(共6乡镇、27村、101村民小组和813户),通过农户问卷和综合分析,从县域和乡镇两个尺度进行两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农村劳动力转移仍是川中丘陵区(安岳县)和盆地边缘山地(沐川县)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主要方式,但前者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压力远大于后者。(2)受区位、资源环境、农业结构和非农产业等因素综合作用,在县域尺度上安岳县农村劳动力以省外转移为主,且比以省内转移为主的沐川县转移强度大、女性比重高、转移带来的留守老年/未成年人等社会问题更为突出。(3)资源环境相对一致的安岳县在乡镇尺度上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乡镇间转移强度、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与女性比例、省外转移比重、就业行业分散程度等均与乡镇对外联系便捷度、经济条件呈正向变动。而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分异复杂的沐川县,其乡镇农村劳动力转移受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双重影响,乡镇间转移劳动力的状况与转移强度差异复杂,但乡镇间转移流向和就业领域差异不大,转移带来的社会问题与转移强度呈正向关联。(4)今后应充分认识和重视安岳县所在的川中丘陵区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合理配置的难度和问题。同时,要根据自然与社会经济的分异实际,从县域与乡镇两个尺度因地制宜地促进其流动与合理配置:安岳县应将区域流动与就地转化相结合,并着力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落后乡镇劳动力转移;而沐川县应逐步向就地转化过渡,着力于有条件乡镇就地转化的探索。此外,实施区域产业转型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联动是两地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