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外来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克隆整合在异质性水分生境下对薇甘菊克隆片段(具2节)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异质下,克隆整合显著提高了低水斑块分株的生物量,但同时降低了高水斑块分株的生物量,对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且这一结果不受资源输送方向的影响。此外,克隆整合对薇甘菊分株光合速率、比叶面积影响较小,但提高了高水斑块分株的根冠比。克隆整合能使资源从生长在高水斑块的分株向低水斑块的分株进行再分配。总的来说,克隆整合有助于克隆植物扩展新生境,增加了其对异质性生境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在一盆栽实验中,将匍匐茎草本植物狗牙根克隆分株对进行异质性光照处理,对远端分株(幼年)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遮荫,并对分株对之间的匍匐茎进行保持连接或是切断处理。结果显示:在中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切断匍匐茎连接显著降低了远端分株的分株数、叶片数、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克隆整合缓解了遮荫胁迫对远端分株生长的影响。在中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净光合速率(Pn);在重度遮荫时,保持匍匐茎连接显著提高了近端分株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实际光量子产量(ФPSⅡ)和净光合速率(Pn),克隆整合使得相连未受胁迫近端分株的光合效率表现出补偿性增加。相比于匍匐茎切断处理,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克隆整合引起近端未受胁迫分株生物量显著降低,而整个克隆片段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因此,当远端分株遭受重度遮荫胁迫时,匍匐茎草本狗牙根可能采取一种风险分摊策略以降低基株死亡风险,这样一种策略对于维持克隆植物在异质性生境中基株适合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结缕草克隆整合作用的生长代价与收益,及其与土壤氮磷比的关系,以克隆植物结缕草(Zoy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对主匍匐茎实施4种切断处理(连接、轻度切断、中度切断和重度切断)和3种氮磷比(N∶P2O5=7∶1、N∶P2O5=14∶1、N∶P2O5=21∶1)处理对结缕草植株生长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并进行生长代价与收益的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氮磷比条件下,与主匍匐茎连接相比,不同程度的切断处理均显著降低结缕草克隆植株的一级A分株数、复合节数和主匍匐茎的长度、生物量及其生物量分配,显著增加一级B分株数、二级A、B分枝数、母株生物量和A、B分枝生物量分配。结缕草克隆植株对根系生物量的分配随氮磷比的升高而增大,对A分枝的生物量分配(25.7%~47.6%)始终高于对B分枝的生物量分配(3.9%~16.5%)。结缕草在低氮磷比(N∶P2O5=7∶1)生境中,生长最为适宜,积累的总生物量显著高于中、高氮磷比生境。在任何氮磷比养分条件下,分别对主匍匐茎实施中度切断、轻度切断和不切断(连接)处理时,其克隆植株总生物量分别为3.65 g、2.90 g和2.94 g,均高于重度切断处理。因此,结缕草的克隆整合作用在不同切断处理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生长代价与收益,长期而完整的克隆整合使结缕草克隆植株的一级A分株、复合节和匍匐茎的生长显著受益,而一级B分株、二级A、B分枝和母株的生长则出现明显的损耗。  相似文献   

4.
不同环境条件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庄浪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雾培温室进行了不同环境条件对雾培马铃薯生长及微型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雾培马铃薯在不同温度、湿度、光照以及养分等生长条件下,株高、茎粗、根长、叶面积、叶绿素、匍匐茎数量、各微型薯产量等方面差异显著。温度越高、供液时间越长,植株生长较快;遮阳处理后植株生长缓慢,各个生长指标低于其他处理,根据温度变化而间歇性的遮阳可促进植株茎粗、叶面积和叶绿素SPAD值的增长,从而提高微型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水氮耦合对棉花幼苗根冠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节水灌溉条件下配施氮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可行性,采用分根交替灌溉(APRI)和常规供水(NI)的方式分别培养棉花幼苗,同时配施不同水平氮素(高氮200 kg/hm~2、中氮120 kg/hm~2、低氮80 kg/hm~2),研究了干旱胁迫后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根系形态、根冠生物量、瞬时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WUEi和WUEb)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作用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蒸腾耗水量和根冠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棉花幼苗的根冠比、根系长度(总根长和直径2 mm的细根长度)和根系表面积;同时干旱处理也显著增大了WUEi和WUEb。与正常施氮(中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促进了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蒸腾耗水量以及根冠生物量、总根长、根系表面积等的增大,显著降低了WUEi但未改变NI处理的WUEb;减施氮肥则加大了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能力和根冠生物量积累的抑制程度,但在干旱条件下提高了WUEi和WUEb。与NI处理相比,APRI处理的棉花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Pn、Tr、Gs、根冠生物量、总根长和根系表面积增加,蒸腾耗水量减少,WUEi和WUEb增加。综上,APRI配施氮肥处理可以减轻干旱对棉花幼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抑制程度,并提高WUE;虽然在干旱条件下APRI配施低氮处理具有最大的WUE,但APRI配施高氮处理棉花幼苗的根冠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6.
两种药用淫羊藿克隆构型与分株种群特征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生境资源利用及生态适应对策的异同,出较了异质性生境中两种淫羊藿克隆生长指标、克隆构型指数(V)和分株种群密度.结果表明,淫羊藿与箭叶淫羊藿的间隔子长度、根状茎长度、分株高度差异显著,分枝强度和分枝角度差异不显著,克隆构型指教V和分株种群密度接近.两种淫羊藿均为"游击型"克隆植物,其地下根茎寿命在2年以上,具有很强的克隆整合性.应减少对2种淫羊藿生境的干扰和保护其地下根茎的克隆生长,才能实现野生淫羊藿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和初始放养密度对大薸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猛  马旭洲  王武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162-165
在网箱内栽培大薸,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55 535、13 328、2 220 lx)和初始放养密度(0.5、1.0、1.5、2.0 kg/m2)对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在此光照条件下,大薸的株高、根长、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光照情况;大薸的株高、根长、叶片数、叶面积、分株速率和生物量的大小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加。大薸在密度为2.3 kg/m2左右时,生长速度最快;密度达到5.6 kg/m2左右后,生物量几乎不再继续增加。试验表明,55 535 lx的光照有利于大薸的生长,大薸的适宜栽培密度为2.3 kg/m2,5.6 kg/m2可能是大薸生长的上限密度。  相似文献   

8.
克隆整合有利于喜旱莲子草入侵本地植物种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恶性入侵植物都是克隆植物,阐明克隆特性对入侵性的影响有利于深入揭示其入侵机制。以国内代表性的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为研究对象,研究克隆整合(匍匐茎连接)对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入侵不同密度的本地黄花水龙(Ludwigia peploides)种群时的资源分配,生长、生理和竞争力的影响,探讨克隆整合及其介导的劳动分工对该植物入侵性的贡献。结果表明:竞争显著降低了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和整个克隆片段的生长和克隆繁殖(分株数和总匍匐茎长);克隆整合则显著促进了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端部分株的生长表现和竞争能力,且在高密度竞争环境下更为明显;克隆整合显著增加了高密度竞争下整个克隆片段的生物量积累。此外,竞争环境下喜旱莲子草克隆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劳动分工现象,表现为基部分株专化吸收地下资源而端部分株专化地上部分扩繁。喜旱莲子草的克隆整合特性能有利于其入侵本地植物种群。  相似文献   

9.
王微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833-1836
以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为研究对象,选取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Pars.]为竞争种,在盆栽条件下,通过切断或保持其基端分株与先端分株间的匍匐茎连接,研究了克隆整合对结缕草先端分株生长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克隆整合显著提高了结缕草先端分株的分株数、根数量和生物量,并降低了其对叶的生物量投资.种间竞争显著降低了结缕草的生长,并显著提高了根生物量分配.当具有相似克隆生长习性的狗牙根的竞争存在时,克隆整合作用不能提高结缕草先端分株的竞争力,狗牙根的存在较强地抑制了结缕草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示野牛草克隆生长规律,建立理想的克隆生长模型,为进一步开发克隆植物的利用价值、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参考。【方法】运用Logistic和Gompertz 两种非线性生长模型,分别对同质及异质环境下各同质小生境内野牛草克隆分株增殖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和分析。【结果】两种模型均能模拟野牛草的生长曲线,但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优度更高,与实测值也更接近;进一步分析Logistic模型拟合参数发现,不同生境下野牛草克隆片段的分株增殖拐点时期集中在12.95—14.00周,但拐点分株增殖量存在显著差异;与同质环境相比,资源的异质性分布有利于野牛草克隆分株增殖。【结论】野牛草克隆生长符合Logistics模型,环境的异质性与分株增殖速率密切相关,而与分株增殖的拐点时间无显著相关;认为异质生境下相连克隆片段及分株间的生理整合,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木本克隆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母株与子株是否存在水分生理整合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火炬树母株与子株组成的克隆片段为研究对象,在母株后和子株前10 cm处截断水平根系并对子株进行浇水处理,以不浇水的克隆片断为对照,采用PSYPRO多露点水势仪和Li-6400xT光合分析仪,测定分析了火炬树克隆片段内母株与子株叶片的水势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①对子株浇水500mL后,处理母株与处理子株的水势均升高,处理母株的升幅为48.7%,处理子株的升幅为82.1%,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克隆子株片段在保证自身水分需要的同时,通过间隔子向母株传输水分,证实火炬树母株与子株间存在水分共享的传输机制.②处理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及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Gi的响应值均超过了处理子株;处理子株与对照子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及胞间二氧化碳质量分数Gr比较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母株与子株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火炬树母株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观量子效率较大.通过水分控制处理形成异质水分生境后,火炬树子株的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与表现量子效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2.
及光响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木本克隆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母株与子株是否存在水分生理整合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火炬树母株与子株组成的克隆片段为研究对象,在母株后和子株前10 cm处截断水平根系并对子株进行浇水处理,以不浇水的克隆片断为对照,采用PSYPRO多露点水势仪和Li-6400xT光合分析仪,测定分析了火炬树克隆片段内母株与子株叶片的水势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①对子株浇水500 mL后,处理母株与处理子株的水势均升高,处理母株的升幅为48.7%,处理子株的升幅为82.1%,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克隆子株片段在保证自身水分需要的同时,通过间隔子向母株传输水分,证实火炬树母株与子株间存在水分共享的传输机制。②处理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响应值均超过了处理子株; 处理子株与对照子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质量分数Ci比较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母株与子株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火炬树母株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观量子效率较大。通过水分控制处理形成异质水分生境后,火炬树子株的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与表观量子效率均降低。图3表2参4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木本克隆植物火炬树Rhus typhina母株与子株是否存在水分生理整合的生理生态过程,以火炬树母株与子株组成的克隆片段为研究对象,在母株后和子株前10 cm处截断水平根系并对子株进行浇水处理,以不浇水的克隆片断为对照,采用PSYPRO多露点水势仪和Li-6400xT光合分析仪,测定分析了火炬树克隆片段内母株与子株叶片的水势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①对子株浇水500 mL后,处理母株与处理子株的水势均升高,处理母株的升幅为48.7%,处理子株的升幅为82.1%,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火炬树克隆子株片段在保证自身水分需要的同时,通过间隔子向母株传输水分,证实火炬树母株与子株间存在水分共享的传输机制。②处理母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响应值均超过了处理子株; 处理子株与对照子株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二氧化碳质量分数Ci比较均无明显升高或下降。母株与子株的差异不显著(P>0.05)。③通过光响应曲线拟合,火炬树母株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观量子效率较大。通过水分控制处理形成异质水分生境后,火炬树子株的光饱和点升高,光补偿点与表观量子效率均降低。图3表2参40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白三叶无性系植物种群,在相互连接的分株之间生理上相互依存的程度。结果显示子代在生理上取决于母株资源的转移,这一依赖性随时间而下降。相互连接的分株,一部分被遮荫至10%,而照光分株光合速率明显增加。光被限制期间,分株将重新整合,遮荫分株无性系中由其它分株提供同化物。在子代匍匐茎数目和长度上有一个权衡。当资源受限制时,产生极少较长的子代匍匐茎,结果提高了子代能够占据更有利条件的可能性。在分株之间,生理整合作用降低了子代建立所面临的危险,使同源分株在资源的可利用能力上整合到一个局部的异质环境,增加同源分株间的竞争能力,缓冲所面对的局部微生境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Habitat selection in a clonal plant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Rhizomatous growth may permit the nonrandom placement of ramets int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but whether clonal plants are able to use this means to exercise adaptive habitat choice is not known. Western ragweed (Ambrosia psilostachya) plants are shown to preferentially colonize nonsaline soil over saline soil patches, and clones with the strongest preference for nonsaline soil are those least able to grow when restricted to saline conditions. In clonal plant species, nonrandom associations of genotypes with specific environments may thus reflect habitat selection by plants as well as selective mortality imposed by different habitat patches.  相似文献   

16.
克隆乔木黄牛奶树空间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常绿小乔木黄牛奶树具有有性繁殖和克隆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对森林更新意义重大.以种群个体空间分布的坐标点图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其不同生境下克隆苗与实生苗的分布格局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隆苗和实生苗的密度顺序都是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在水肥资源丰富、郁闭度较大(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的生境中,两类苗密度都较大,但克隆苗占优势;在水肥资源贫乏光照较强的生境中,两类苗数量均较低,实生苗占优势.黄牛奶树克隆苗与实生苗在竹林与针阔混交林下以集群分布为特征,常绿阔叶林在小尺度下呈集群分布但随尺度的增大呈现为随机分布;克隆苗与实生苗的关系在密度较小的竹林和针阔混交林为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密度较大的常绿阔叶林,小尺度下为正相关,大尺度下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无性系生长格局与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土壤水分和光照条件下中国沙棘无性系跟踪挖掘和测定 ,比较分析了无性系生长格局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在较高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分株的树干和叶片生长 ,萌蘖根分枝强度高但隔离者长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集团型 ,这样有利于无性系对已占据生境的巩固和利用。在较低的水分或光资源有效性条件下 ,地下生物量所占比例大 ,这些生物量的再分配主要用于隔离者和根系的生长 ,结果形成了较长的隔离者但萌蘖根的分枝强度小 ,无性系生长格局倾向于游击型 ,从而促使无性系尽快超过不利的微生境斑块、提高分株生长于有利生境斑块的概率 ,并在更大的空间获取资源  相似文献   

18.
木本克隆植物中国沙棘能够通过克隆生长调节来适应土壤水分有效性或土壤水分异质性,这种调节最终影响其种群数量和结构特征。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沙棘种群数量和结构等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可塑性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有效性的提高,中国沙棘克隆种群生物量及个体生长量增大,种群发育进程和个体大小分化加速,而克隆子株密度以及种群增长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增长型年龄结构的种群可形成合理的等级结构,其不同高度级的个体数量分布符合直线模型。据此,木本植物克隆可塑性变化最终必然导致种群数和结构改变的假设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9.
产生不同大小的后代通常被视为对环境风险的一种两面下注策略,而研究也发现克隆植物远端构件可能具有生长优势。为了研究不同球茎类型和水分条件是否对球茎萌苗形成的分株种群的大小级产生影响,以及远端分株在生长速率上是否也存在优势,本文以扁秆荆三棱为对象开展了研究。设计了基于球茎类型(原生、次生和新生)和水分条件(湿润无积水、1~2 cm薄积水、10 cm水深)的区组实验,通过监测其分株高度和数目变化来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 球茎类型和水分条件对扁秆荆三棱分株种群的大小有显著影响,但对克隆之间大小的变异没有显著影响;2) 随着水深的增加,分株数和高度都呈增加趋势,新生球茎萌苗形成的分株高度较低,但分株数在球茎类型间无显著差异;3) 分株生长速率只和克隆生长阶段有关,随着分株数增加,克隆和分株的生长速率都呈增大趋势,但是远端分株的生长速率并没有显著优势。因此,克隆植物大小级独立于环境条件的稳定性可以视作对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对环境风险进行缓冲的策略,而克隆规模对生长速率的促进可能是由于生理整合作用而导致的。远端分株生长速率无明显优势则说明远端分株可能更偏向于储藏和向克隆外探索。   相似文献   

20.
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胡杨根系克隆繁殖对胡杨林更新及其群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而胡杨根克隆器官——繁殖根系的扩展分枝是实现克隆繁殖的重要生态过程。本文以明确胡杨繁殖根系分枝特征(节间长、分支强度、分支垂向和水平向夹度)在异质生境下的可塑性和主要分枝类型,探究胡杨繁殖根系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系,找到影响胡杨繁殖根系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方法采用典型抽样对16个样点的一段跨度10 m以上的繁殖根分枝以及对应的土壤因子进行挖掘和调查。运用相关性分析(CA)和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分析繁殖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和分布规律。运用冗余分析(RDA)和方差分解探究根分枝特征与土壤因子的关联性。结果(1) CA和PCA结果显示,4个分枝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较高(P<0.05),PCA第1轴解释了繁殖根特征变异的66.88%,基本代表了从占据型(分枝强、短、垂向角小、水平角大)到游击型(分枝弱、长、垂向角大、水平角小)两种极端分枝类型的变化。占据型分枝更多出现在林缘,而游击型分枝更多出现在靠近河道处。(2)RDA结果显示,垂向分枝夹角主要受土壤紧实度的正影响(R2=0.64,P<0.05),节间长度主要受紧实度的负向影响(R2=0.87,P<0.05)。土壤全碳和全氮主要对分枝强度和分枝水平夹角有正向作用,但土壤含砂量对它们具有负向作用。主轴分布深度主要受毛管水埋深影响(R2=0.62,P<0.05)。(3)方差分解结果显示,三类土壤特征共解释了胡杨分枝特征变异的68.3%,土壤物理特征(土壤质地、紧实度)的独立作用最大(R2=0.12,P<0.05),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含水量)和养分特征(全N、C)的独立作用较小(R2=0.07,P<0.05;R2=0.03),但与土壤物理特征的共同作用较大(R2=0.23, P<0.05)。结论(1) 在异质性的河漫滩环境中,胡杨繁殖根系分枝在两种极端分枝类型——游击型和占据型分枝形成的连续谱之间变化。(2)土壤物理特征是影响胡杨繁殖根分枝的最关键因素,胡杨繁殖根系主要选择占据土壤质地良好,紧实度小的斑块。单纯水分或养分丰富的斑块不会引起胡杨繁殖根分枝明显变异,但是在土壤质地和紧实度良好的土壤斑块中,水分和养分的变化会对繁殖根分枝产生显著影响。(3)胡杨繁殖根的垂向分枝夹角具有明显的生态塑性,是胡杨克隆器官的重要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