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作者介绍了芒海镇烤烟云87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要点及优势,结合当地生产实际,提出了该项技术的措施保障,并总结分析了技术推广成效,为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云南烟区发生连旱,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作为一项抗旱节水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效益。结合嵩明县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推广的实践,提出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相关技术措施,以期对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旭石磊袁  坤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7):1963-1964,1972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有效解决烟叶生产前期低温干旱、后期低温多雨不利因素的实用新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近年各烟区加大了推广力度。结合昭通烟区生产实际,探讨了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了主要技术环节的操作要求,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旨在为建立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相关标准,规范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在广南县各烟区迅速推广,但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烟区存在不同的问题。分析了广南县烤烟膜下小苗移栽近几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是有效解决烟叶生产前期低温干旱、后期低温多雨不利因素的实用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襄阳市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要点,分析襄阳市膜下小苗移栽应用技术的优点,并提出配套操作流程和相应建议,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不同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的最适揭膜培土时间,研究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对烤烟膜下小苗移栽生长发育和烟叶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完善腾冲膜下小苗移栽配套提供依据。本次试验设计了膜下小苗移栽后25、35、45 d揭膜培土以及常规膜上移栽35 d揭膜培土4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揭膜培土时间处理对烟株大田生长势、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及烤后原烟外观质量有较大影响,膜下小苗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产值为65 109.00元/hm~2,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21.63%、28.68%,栽后35 d进行揭膜培土操作的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为75.85%,分别高于移栽后25 d和45 d揭膜培土的烟株9.55%、10.42%。因此,腾冲烟区膜下小苗移栽烟株最佳揭膜培土时间是在移栽后35 d左右。  相似文献   

7.
烤烟膜下小苗移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多年连旱,烤烟膜下小苗移栽作为一项抗旱节水技术得到快速推广应用。就玉溪市红塔区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作简要介绍,旨在为广大烟草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取大区对比法,进行了烤烟膜下小苗移栽和常规营养坨移栽2个不同移栽方式对湘西地区烤烟产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能够提早成熟,提前采收,在提高烤烟经济性状上有一定的效果,在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均价和上等烟比例上都有所提高。但是对于目前采用的408孔漂浮育苗方式,烟苗直接进行膜下移栽,烟苗素质上还有所欠缺,导致补苗现象较多,烟田整齐度较差,同时由于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比较费工费时,烟农不太接受膜下移栽方式,烤烟膜下小苗移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KRK26’生长发育和产、质量影响,进行了膜下小苗移栽与膜上壮苗移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膜下小苗移栽方式能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发育,缩短烤烟大田生育期,烟叶成熟期提前8天。同时改善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更加协调,使烟叶单产提高10.5%,上等烟率提高0.9%,产值提高11.3%。试验证明了德宏烟区膜下小苗移栽的优势,为德宏烟区烤烟最佳移栽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天柱烟区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宜移栽方式,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即2种土壤类型为主区(黄壤、水稻土),5个移栽方式为副区(常规移栽、膜下小苗移栽、井窖移栽、鸭嘴移栽、营养块移栽),研究土壤与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壤土和水稻土下,烤烟均以营养块移栽的生育期较早;水稻土×井窖移栽、黄壤×膜下小苗移栽的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佳;在水稻土中进行井窖移栽和在黄壤中进行膜下小苗移栽的烤烟,其经济性状均表现较好;用工及成本以黄壤×膜下小苗移栽、水稻土×井窖移栽较低,营养块移栽在黄壤土和水稻土中均较高。天柱烟区水稻土以井窖式移栽方式移栽,黄壤以膜下小苗移栽方式移栽,烤烟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用工及成本低。该研究可为天柱烟区不同土壤类型配套适宜的移栽方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应对水稻生产过程中频发的旱涝状态,在自然旱涝反复发生的情况下,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干旱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湿润育秧宽窄行移栽和湿润育秧地膜覆盖移栽)水稻关键生长期根系、叶片、株高、分蘖数及穗长的差异。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水稻的根、茎、叶、分蘖数及穗长等形态特征最好,干旱育秧宽窄行移栽水稻形态生长情况较差。地膜移栽处理有利于水稻适应频发的旱涝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曲周为例,利用AquaCrop模型和指标评价法,建立了粮食作物生长环境要素(气象、土壤等)与产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并评价了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下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对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AquaCrop模型能较好地模拟作物(冬小麦、夏玉米)的冠层覆盖度、生物量和产量,并能分析作物种植技术对水热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2)地膜覆盖和育苗移栽技术显著影响作物(冬小麦、夏玉米)在播种-拔节时期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3)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水热资源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67和0.50,产量分别增加326和972kg/hm2。说明冬小麦地膜覆盖和夏玉米育苗移栽技术可以影响作物在关键生育期内对水热资源的利用以及提高作物的产量。本研究旨在为其他作物效率和理论潜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可作为冬小麦和夏玉米因干旱、冻害以及播种不及时等原因受灾的一种补救技术,为曲周地区的作物种植技术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无纺布与塑膜覆盖下早稻秧田温湿光因子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覆盖物对早稻秧田主要气象因子变化的影响及其与早稻秧苗素质的关系,选用3个早稻品种,连续3年分别在无纺布和塑膜覆盖下育秧,实测并记录田间光温湿等气象资料,测定早稻秧苗素质。结果表明,无纺布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通透性,覆盖后温度变化平缓,与塑膜覆盖下的相比,最高温低21.9℃,不会出现高温烧苗现象;空气相对湿度较塑膜下的平均低11.7%,最高的低25.7%;光照度日变化为大气>覆膜>无纺布,晴天时塑膜和无纺布覆盖下的光照占大气光照的平均比例分别为70%和63%;无纺布覆盖较塑膜覆盖的成苗率高,根系干重增加16.7%~38.8%,地上部分干重提高10.2%~21.1%,还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研究明确了无纺布覆盖育苗技术的相对技术优势,并围绕采用无纺布覆盖的优势及其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膜下小苗移栽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对35~45 d龄的烟苗采用膜下移栽技术,可提高移栽后5 d内地表和5~10 cm土层的日平均温度2~3℃;与采用常规膜上移栽的大苗相比,采用膜下移栽的小苗尽管在移栽时素质较差,在移栽后成活率较低,但其在移栽后发根早,根系活力强,植株生长势强,茎围、株高、最大叶面积均较大;不同处理烤烟的单位面积产量、单位面积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烤烟集约化育苗所育烟苗的生产适应性。[方法]通过对集约化立体育苗所育烟苗素质统计分析、3种不同栽培技术的不同栽培试验、营养生长结束后田间农艺性状统计分析对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的生产适应性进行探索研究。[结果]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较常规漂浮育苗所育烟苗弱。膜下井窖式移栽技术是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所育烟苗的最佳移栽技术。采用膜下井窖式移栽技术,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能够适应烤烟生产。小苗、弱苗适宜采用膜下井窖式移栽。[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集约化立体育苗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王飞  顾勇  何余勇  夏春  张明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057-16058
[目的]研究不同移栽期和覆盖方式下土壤水分状况、土壤速效氮含量及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成熟期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提出四川泸州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期和覆盖方式。[方法]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97。移栽期为主区,覆盖方式为副区。移栽期设置5个水平:4月20日,4月25日,5月1日,5月6日,5月11日;覆盖方式设置3个处理: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垄体裸露。小区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在4月25日至5月1日移栽的烟叶团棵期0~20 c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大,速效N含量高,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经济价值高。[结论]建议泸州烟区在预整地时节进行地膜覆盖,在4月25日~5月1日进行移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杯罩式移栽技术替代地膜应用的特征、优势和局限性。以专用杯罩和配套地膜为试材,研究了杯罩和覆膜2种移栽方式对烤烟产量产值、烟叶品质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烤烟杯罩移栽技术通过“微型温室”效应,发挥了增温保墒和防虫避雹作用,形成了类型、外观、功能产品特性和育苗、穴栽、扣杯、取杯农艺标准。与覆膜移栽相比,虽然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有功能局限性,但是杯罩移栽平均产量增加75.40 kg/hm2,平均产值提高2770.75元/hm2,塑料材料使用减少60.00%,用工减少63.40%,表现出较大的减工降本、绿色环保优势,已累计推广超过7万hm2。杯罩式移栽作为移栽技术的革新,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提高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的方法,以何首乌扦插苗为材料,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田间移栽试验,研究了覆盖与萘乙酸组合处理对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成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色地膜覆盖+25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的移栽成活率最高(达83.33%),与白色地膜+5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3.33%)及白色地膜+100mg/L萘乙酸(移栽成活率71.11%)组合处理差异不显著。在新生根条数、最长根长、一级分枝数、茎蔓长、新生叶片数等指标方面,以白色地膜覆盖+100mg/L萘乙酸组合处理综合表现较好。结论:何首乌扦插苗移栽时,可先用100mg/L萘乙酸浸根1h,移栽后用白色地膜覆盖,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地膜机械化技术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梳理我国地膜机械化技术研究成果,以覆膜播种与残膜回收两大类典型机具为对象,分析对比其结构特征及工作原理,总结剖析当前地膜机械化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地膜覆盖机械化技术中,主要存在因苗膜错位、覆土不均、打孔成穴机构不可靠造成的空穴率高、出苗率低等问题。在机械收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地膜厚度小、强度差,增加了机具作业难度;现有机具的适配性单一,核心工作部件的可靠性不高,并且机收成堆(条)的地膜转运困难,后续处理工艺不完善,降低了农户的积极性。针对现有问题提出如下解决措施:1)研究人员在设计覆膜机具和残膜回收机具时应当与农艺相结合,改善机具作业效果及自身可靠性;2)提高我国农用塑料地膜质量,加快可降解地膜的研制。综上,加快研发优质可靠的覆膜、收膜机械是拓宽覆膜种植技术应用领域、提高覆膜地区机械化水平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旨在探讨地膜覆盖在不同砧穗组合上的应用。以2年生苹果砧穗组合(华硕/M9-T337、瑞雪/M9-T337)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砧穗组合苹果苗木地膜覆盖的效果。结果表明:(1)华硕/M9-T337地膜覆盖后苗木高度、粗度分别增加了14.41%、13.5%,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分别提升了60.4%、22.6%,最低分枝高度上升了6.4%。(2)瑞雪/M9-T337地膜覆盖后苗木高度提升了6.9%,苗木粗度、分枝粗度和最低分枝高度均有升高,但总体生长与不覆膜相比差异不显著。(3)地膜覆盖可抑制杂草生长,降低苗木管理成本,减少费用948.5元/667m2。综合分析表明,地膜覆盖利于不同砧穗组合苗木生长,提高了苗木质量,建议苹果大苗培育过程采用地膜覆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