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食用型甘薯品种“冀秦薯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行距(60、70和80 cm)和3种株距(20、25和30 cm),研究不同行株距对甘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加宽行距或加大株距均可以提高甘薯的鲜薯产量、单株鲜薯重等指标.60 cm×20 cm,60 cm×25 cm以及70 cm×25 cm这3种行株距配置甘薯的鲜薯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6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25 cm时,单株鲜薯重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8种行株距配置.当行株距为70 cm×30 cm和80 cm×30cm时单株茎叶鲜重极显著高于其他7种配置.[结论]行距×株距互作除了对单株结薯数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他8个性状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行距和株距对烤烟生长的影响效果,该试验以云烟97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行距和株距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行距为120cm和130cm时,株距45cm和55cm处理更有利于叶长和叶宽的增加;行株距110cm×35cm处理产量最高,烟叶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下降,上等烟比例最低;行株距120cm×45cm处理和130cm×45cm处理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较好。综合分析认为,在皖南烟区云烟97适宜的行距为120cm、株距为45cm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贵州省黔西南烟区有机生态烟栽培中种植密度耦合有机肥用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特性和内在化学品质、评吸质量的影响,为地区有机生态烤烟生产确定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云烟87及自制有机肥为材料,设计4个处理组合,即处理A1B1(行株距100 cm×5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A1B2(行株距100 cm×50 cm、施有机肥9 000 kg/hm2),处理A2B1(行株距110 cm×5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A2B2(行株距110 cm×50 cm、施有机肥9 000 kg/hm2),考察各处理农艺性状、经济特性、常规化学成分、评吸质量的差异。结果显示,处理A1B1的各项农艺性状、经济特性均达最优水平,且与其他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叶位中,处理A1B1的烟碱含量最小,总糖、还原糖含量及钾/氯比值均最大,常规化学成分含量最为协调,且烟叶评吸质量效果最好。综合分析可得,兼顾自制有机肥成本,以行株距100 cm×50 cm、施有机肥7 500 kg/hm2为最佳的生态烤烟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掌握百色烟区合理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为烤烟生产提供科学指导和应用依据。[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烟株生长、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生育前期受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影响不大,但腰叶、顶叶成熟的时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变晚。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烤烟农艺性状的影响较大,在种植密度相同时,随施肥量的增加,烟株株高、茎围、节距、有效叶片数和叶片长度呈递增趋势;减小种植密度有利于顶叶的开片生长及有效叶片数的增加。综合各经济性状及烟叶主要内在化学成分和评吸质量,A2B3处理(行株距120 cm×50 cm,施氮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能够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烟叶质量。[结论]在百色特定的气候、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烤烟种植密度以行距120 cm,株距50 cm,纯氮用量112.5 kg/hm2(氮、磷、钾比例1∶1∶3)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湘西山地优质烤烟生产与群体密度及留叶数的关系,以K326为参试品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及留叶数对烟株田间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密度及留叶数对烤烟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留叶数为20片时,烤烟各部位叶片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糖碱比也随密度增加而增加。在密度为18 518株/hm~2时糖碱比最高,为16.28,化学成分协调,质量最好。在密度为18 518株/hm~2,行株距为120cm×45cm,每株留20片叶的群体结构较为适合湖南湘西烟区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烟秆生物炭不同施用量对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方法]施用不同用量的烟秆生物炭,对烤烟大田生育期、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烟叶外感质量进行分析.[结果]烟秆生物炭不同用量对烤烟大田生育期、烟叶产量、质量、外感质量影响较大,以施用生物炭5025 kg/hm2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外观质量最优.[结论]该研究可为贵州省在烤烟生产上推广应用烟秆生物炭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桔梗质量的影响,找出合适延边地区桔梗栽培的密度,为生产高产优质桔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株距和行距的不同处理对桔梗质量的影响,确定了适合桔梗生长的最佳栽培密度。[结果]结果表明,1年生和2年生桔梗均在株距为4cm和6cm时,根长较长,侧根数较少,且侧根数随着行距和株距的增加而增加,适合于1年起获的蔬菜用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适合于2年起获的药、蔬兼用的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结论]1年生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为6cm×25cm,2年生桔梗的最佳密度为6cm×20cm和6cm×25cm。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宛椒506农艺性状,产量及病害发生的影响,以宛椒506为材料,设置株距分别为25cm、30cm、35cm和40cm共4个栽培密度,通过田间观察、测产及病害调查,统计宛椒506的农艺性状、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其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部分农艺性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病害的发生整体呈升高趋势,在产量上,前期产量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加,而总产量在35cm时最高,且病害发生率相对较低。通过以上试验发病率和产量情况,得出宛椒506在株距35cm时,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植烟密度对烟株的生长发育、抗逆性、产质、经济性状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蒙阴县通过不同移栽密度研究对烤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行距120 cm、株距45 cm,即密度18 525株/hm2处理在烟田长势、经济性状和烟叶质量方面比其他处理表现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试验在行距固定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不同株距,探究不同株距对烟叶等级结构、生育期、农艺性状、烟草产值及烤后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在行距一定的情况下(120cm),设置四个处理(40、50、60、45 cm),分析比较不同处理组的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结果]随着株距的增大,团棵期之前不同处理组各生育期出现的时间没有明显差别,团棵期出现的时间会提前1~2d.在不同生育期,烟草农艺性状随株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是不同的.[结论]随着株距的增大,烟草种植的密度减小,烟碱的含量则随着株距的加大而增高,烟草的单位产量在不断下降,但质量有所提高,当株距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烟草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当株距为50cm时,烟草的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向日葵二比空立体通透栽培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研究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不同种植密度之间产量的差异。[方法]该研究以常规单垄单作栽培模式为对照,比较二比空栽培模式的不同种植密度对向日葵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密度条件下,二比空栽培模式产量高于常规栽培模式,且适度降低种植密度可进一步提高向日葵产量。种植行株距为60 cm×52 cm时,二比空栽培模式较常规栽培模式增产6%左右,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常规栽培模式,是最适宜的栽培密度。[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向日葵二比空栽培模式增产增效的理论依据,为建立向日葵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小冬瓜新品种"黛宝"生长、开花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冬瓜果实膨大期,采样测量植株生长指标;在果实成熟期,采样测定植株果实性状和产量。[结果]40~80 cm株距对小冬瓜开花节位无显著影响;40 cm株距时,小冬瓜生长势明显弱于其余处理植株;尽管80 cm株距时植株单瓜重和果实纵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是,结合定植株数,栽培密度为60 cm时折合产量最高。40~50 cm株距时,植株化瓜现象严重,成瓜数少,产量低。[结论]畦宽1.5 m(含沟30 cm),双行种植,搭人字架栽培的条件下,小冬瓜秋季露地栽培的适宜株距为60 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烤烟不同栽培模式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法]通过分析在相同生态条件下,采用2种不同密度、不同施肥量的栽培模式,K326、云烟87 2个品种烤烟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表现,总结出不同栽培模式对烤烟特性的影响。[结果]云烟87品种综合表现优于K326品种,栽培模式Ⅰ较栽培模式Ⅱ更加适宜当地烤烟的生态条件。[结论]该研究为培育和发展特色烟叶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伊犁河谷新稻46号的栽培密度,为提高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小区试验研究6个插秧密度水平对新稻46号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抗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行距相同情况下,株距越大越有利于分蘖的形成。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的密度处理有30 cm×10 cm、30 cm×12 cm、25 cm×12 cm和25 cm×14 cm,其中25 cm×12 cm密度处理行距相对较窄,通风相对较差,抗病性较差;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密度处理水稻的群体结构与个体能得到很好的协调,有利于夺取高产。[结论]机插条件下,伊犁河谷新稻46号适宜的栽培密度(行距×株距)为30 cm×10 cm、30 cm×12 cm和25 cm×14 cm。  相似文献   

15.
为了比较机插秧不同行株距组合对常农粳8号生长和产量的影响,2015年在常熟市下甲基地进行试验,设置4种行株距组合处理。结果表明,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产量最高,各处理表现出移栽密度高则产量较高;产量构成,每穗总粒和实粒各处理间相差不大。25 cm×14 cm和30 cm×12 cm组合纹枯病发生略重。常农粳8号分蘖力较强,穗粒协调,结实性状较好,栽培上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提高移栽密度和产量。30 cm×12 cm行株距组合株距缩小,稻株交叉重生,纹枯病易相互侵染。因此,常农粳8号在本地区种植,采用25 cm×14 cm行株距组合,能较好地兼顾移栽的密度和行株间通风采光,有利于优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大棚小型无籽西瓜的合理栽培密度和整枝留果方式,为提高大棚小型无籽西瓜栽培综合效益、实现节本增效和加快新品种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和留果方式试验,设置5个株距(对照40 cm及45、50、60和70 cm,折合23340、20670、18675、15330和13395株/ha 5个种植密度),吊单蔓留单瓜对应前3种栽培密度,吊双蔓留双瓜和吊三蔓留2~3瓜分别对应株距60和70 cm,试验测定、计算不同处理对西瓜坐果率、单果重、产量、果实商品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种苗成本的影响.[结果]采取吊双蔓留双瓜(株距60 cm)和吊三蔓留2~3瓜(株距70 cm)的整枝留果方式能获得较好的年均产量(45505.5和46146.0 kg/ha)和产值(271600.95和270293.70元/ha),分别节约种苗成本34.3%和42.6%,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4.6%和16.2%.[结论]大棚种植小型无籽西瓜株距60~70 cm(13395~15330株/ha),单株双蔓或三蔓整枝,留2~3果,具有明显的节本增效效果,可作为大棚栽培小型无籽西瓜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整枝方式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烤烟上部叶的可用性.[方法]以烤烟云97上部叶为材料,研究不同采烤方法对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烘烤成本的影响.[结果]上部烟叶带茎采烤的烟叶成熟好,容易烘烤,烤后烟叶外观品质明显改善,烟叶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其他采收方式.[结论]烤烟上部叶带茎采烤具有一定的提高上部叶可用性的效果,可以应用在烟叶生产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蘑菇生产废料作移栽营养土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腐熟的蘑菇土为原材料,研究了不同蘑菇土用量对烤烟生育期、根系发育、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蘑菇土用量在12 375 ~ 16 500 kg/hm2,能够显著促进烤烟根系发育,促使烟株早生快发,提高烟叶经济性状.但是施用蘑菇土降低了烟叶感官质量,且感官质量与蘑菇土用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烟叶生产上,不宜用蘑菇土来作营养土.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元胡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播种密度标准,以元胡浙胡2号为研究对象,按株距大小设置不同播种密度,研究其对元胡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元胡产量与播种密度呈抛物线趋势;块茎直径≥1.2cm的单株块茎数、单粒块茎鲜重、单株块茎个数和鲜重占总量的比例等性状随着株距增大而提高,商品性向好;<0.8cm的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个数和鲜重占总量的比例等性状随株距缩小而提高,商品性变差。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元胡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的播种密度以10cm×15cm为宜,与当前种植习惯相比,株距应扩大2~4cm。  相似文献   

20.
均匀设计在黔南烟区烤烟栽培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试验方法,研究烤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留叶数对烤烟烟叶平均单叶重、产量、产值、化学成分、香气成分和评吸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黔南烟区无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以施氮量8~8.5kg/667m2,密度1000~1100株/667m2(行距为110cm,株距为55~60cm),留叶数20~22片,可获得较理想的烟叶产量、产值、农艺性状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